文言文《聊斋志异》中的连城翻译成现代汉语

作者&投稿:表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聊斋志异》中的乔女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平原县的乔生,有个女儿长得又黑又丑:豁鼻子,还瘸着一条腿,二十五六岁了,也没有来提亲的。同县有个穆生,四十多岁,妻子死了,家里很穷,无钱再娶,就出了一份微薄的彩礼,娶了乔女。三年后,生了一个儿子。不久,穆生死了。乔女家里更穷了,生活十分困难,就去乞求母亲接济。母亲很不耐烦,乔女生气,再不去娘家,只靠纺织维持生活。
有一个孟生,死了妻子,撇下个儿子叫乌头,刚满周岁,没人抚养,所以孟生急着再娶一房媳妇;可是媒人一连提了好几个,孟生都不中意。一天孟生偶然看见乔女,十分喜欢她,就找人暗中传信给乔女,愿意娶她。乔女推辞说:“我现在如此忍冻挨饿,嫁给官人可以得到温饱,怎能不愿意呢?但是我又瘸又丑,和别人不一样。我所能自信的是品德。再嫁第二个丈夫,官人图我什么呢?”孟生敬佩她是一位贤良女子,对她更加爱慕。便叫媒人带上封好的钱去找乔女的母亲商量。乔母很高兴,亲自到女儿家里,执意要女儿改嫁孟生。乔女坚决不答应。乔母很惭愧,向孟生表示,愿意把小女儿嫁给他。孟生的家人都很喜欢,孟生却不愿意。过了不久,孟生突然得急病死了。乔女前去祭奠,哭得很悲哀。孟生本没有亲戚,他一死,村里的无赖都来欺负他家。家里的东西被拿光了,又谋划瓜分他的田产。家中的仆人也各自乘机偷了东西走了。只有一个老妈妈抱着孟生的儿子在灵堂帐幕中哭泣。乔女问明了原委,心中忿忿不平。听说林生同孟家很要好,乔女就登门对林生说:“夫妇、朋友是人间大伦。我因为很丑,被人看不起,只有孟生能了解我。以前我虽然拒绝了他的求婚,可我的心却早已许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儿子又小,我当然应该报答知己。但是抚养孤儿容易,抵御坏人的欺侮就难了。如果因为孟生没有父母兄弟,就坐视他的儿子饿死,家产被抢光也不相救,那么五伦之中就可以不要朋友这一伦了!我所期待你的并不多,只要你写张状子告到县官那里。孤儿我来抚养。”林生说:“可以。”乔女便告辞回家。林生按乔女的嘱托,准备写状子。那些无赖火了,要和林生动刀子。林生非常害怕,关上大门不敢出来了。乔女等了几天,不见动静,连忙去问,孟家的田产已经被分光了。
乔女气极了,挺身而出,亲自去找县官告状。县官问乔女是孟生的什么人,乔女说:“你是一县之主,断案凭的是理。如果我告的不是真情,就是他的亲戚也逃脱不了罪过;如果是真的,就是过路人说了也可以听。”县官气她说话难听,训斥了一通把她赶出去了。乔女的冤屈无法伸述,就到一个乡绅家里哭诉。那乡绅听了,觉得乔女很义气,就替她到县官那里剖明是非。县官查明实情后,惩治了那些无赖,将孟家被抢走的东西又全要了回来。
有人提议,想留乔女住在孟家,方便抚养他的孤儿。乔女不肯,把孟家的房门锁起来,让老妈妈抱着乌头跟她一块回去,住在自家另一间屋里。凡是乌头的日常所需,乔女都是和老妈妈一块去孟家打开房门拿出粮食,替乌头置办,自己从不沾孟家一点光,依然抱着儿子过穷日子,和从前一样。过了几年,乌头慢慢长大了。乔女给他请了老师,教他读书;自己的儿子则叫他学着干活。老妈妈劝她让儿子和乌头一块读书,乔女说:“乌头的费用是他自已的。我如耗费人家的钱教自己的孩子,我的心意怎么能说明呢?”又过了几年,乔女为乌头积攒了几百石粮食,给他娶了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妻。又整修了房屋,让乌头回自己家里生活。乌头哭着再三要求她一同去自己家住,乔女才依从了。但仍然自己纺线织布度日。乌头夫妇夺去纺织的工具,乔女说:“我们母子俩光吃不干活,怎么能安心呢?”就早起晚睡给乌头管理家务。让他的儿子去巡查庄稼,如同一个佣人。乌头夫妻有点小过错,乔女总是训斥责备,从不宽容。稍有不改,乔女就生气地要回去。直到夫妻俩跪下认错,悔过了,才罢休。不久,乌头考中了秀才。乔女又要告辞回家,乌头不答应,出钱为乔女的儿子娶了媳妇。乔女就把儿子分出去回家过。乌头留不住他,就暗地让人从附近村子里买了一百亩好地,送乔女的儿子走了。后来,乔女得了病,要回去,乌头仍然不答应。看看病情越来越重,乔女嘱咐乌头说:“一定要把我葬在穆家!”乌头答应了。乔女死了以后,乌头用金钱买通了穆生的儿子,让她母亲同自己的父亲孟生葬在一起。到了下葬那天,只觉棺材特别沉,三十个人也抬不动。穆生的儿子忽然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自己说:“不孝的儿子怎么能卖掉自己的母亲!”乌头害怕了,连忙跪下磕头祷告,乔女的儿子才好了。灵柩又停了几天,等把穆生的坟墓修好,乌头才把乔女同穆生合葬了。
异史氏说:“感戴知己,以身相许,这是猛烈的男子所做的事。这个女子何曾知道‘士为知己者死’,然而奇伟得像这个样子?如果遇到慧眼识英雄的九方皋,简直会把她当作一个义烈的男子来看待啊!”

  原文,下翻译
  乔生,晋宁人,少负才名。年二十余,犹偃蹇,为人有肝胆。与顾生善,顾卒,时恤其
  妻子。邑宰以文相契重,宰终于任,家口淹滞不能归,生破产扶柩,往返二千余里。以故士
  林益重之,而家由此益替。
  史孝廉有女字连城,工刺绣,知书,父娇爱之。出所刺《倦绣图》,征少年题咏,意在择婿。生献诗云:“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
  蛾。”又赞挑绣之工云:“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
  感圣明。”女得诗喜,对父称赏,父贫之。女逢人辄称道,又遣媪娇父命,赠金以助灯火。
  生叹曰:“连城我知己也!”倾怀结想,如饥思啖。
  无何,女许字于鹾贾之子王化成,生始绝望,然梦魂中犹佩戴之。未几女病瘵沉痼不
  起,有西域头陀自谓能疗,但须男子膺肉一钱,捣合药屑。史使人诣王家告婿,婚笑曰:
  “痴老翁,欲我剜心头肉也!”使返。史乃言于人曰:“有能割肉者妻之。”生闻而往,自出白刃,诪膺授僧。血濡袍裤,僧敷药始止。合药三丸,三日服尽,疾若失。史将践其言,
  先告王。王怒,欲讼官。史乃设筵招生,以千金列几上。曰:“重负大德,请以相报。”因具白背盟之由。生怫然曰:“仆所以不爱膺肉者,聊以报知己耳。岂货肉哉!”拂袖而归。
  女闻之,意良不忍,托媪慰谕之,且云:“以彼才华,当不久落。天下何患无佳人?我梦不详,三年必死,不必与人争此泉下物也。”生告媪曰:“‘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诚恐连城未必真知我,但得真知我,不谐何害?”媪代女郎矢诚自剖。生曰:“果尔,相逢时
  当为我一笑,死无憾!”媪既去。逾数日生偶出,遇女自叔氏归,睨之,女秋波转顾,启齿
  嫣然。生大喜曰:“连城真知我者!”
  会王氏来议吉期,女前症又作,数月寻死。生往临吊,一痛而绝。史异送其家。生自知
  已死,亦无所戚,出村去,犹冀一见连城。遥望南北一道,行人连绪如蚁,因亦混身杂迹其
  中。俄顷入一廨署值顾生,惊问:“君何得来?”即把手将送令归。生太息言:“心事殊未
  了。”顾曰:“仆在此典牍,颇得委任,倘可效力,不惜也。”生问连城,顾即导生旋转多
  所,见连城与一白衣女郎,泪睫惨黛,藉坐廊隅。见生至,骤起似喜,略问所来。生曰:
  “卿死,仆何敢生!”连城泣曰:“如此负义人,尚不吐弃之,身殉何为?然已不能许君今
  生,愿矢来世耳。”生告顾曰:“有事君自去,仆乐死不愿生矣。但烦稽连城托生何里,行
  与俱去耳。”顾诺而去,白衣女郎问生何人,连城为缅述之,女郎闻之,若不胜悲。连城告
  生曰:“此妾同姓,小字宾娘,长沙史太守女。一路同来,遂相怜爱。”生视之,意态怜
  人。方欲研问,而顾已返,向生贺曰:“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两人各喜。方将拜别,宾娘大哭曰:“姊去,我安归?乞垂怜救,妾为姊捧窣耳。”连城凄
  然,无所为计,转谋生。生又哀顾,顾难之,峻辞以为不可,生固强之。乃曰:“试妄为
  之。”去食顷而返,摇手曰:“何如!诚万分不能为力矣!”宾娘闻之,宛转娇啼,惟依连
  城肘下,恐其即去。惨怛无术,相对默默,而睹其愁颜戚容,使人肺腑酸柔。顾生愤然曰:
  “请携宾娘去,脱有愆尤,小生拚身受之!”宾娘乃喜从生出,生忧其道远无侣。宾娘曰:
  “妾从君去,不愿归也。”生曰:“卿大痴矣!不归,何以得活也?他日至湖南勿复走避,
  为幸多矣。”适有两媪摄牒赴长沙,生属宾娘,泣别而去。
  途中,连城行蹇缓,里余辄一息,凡十余息始见里门。连城曰:“重生后,惧有反覆,
  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生然之。偕归生家。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
  之。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志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
  相将入侧厢中。默定少时,连城笑曰:“君憎妾耶?”生惊问其故。赧然曰:“恐事不谐,
  重负君矣。请先以鬼报也。”生喜,极尽欢恋。因徘徊不敢遽出,寄厢中者三日。连城曰:
  “谚有之:‘丑妇终须见姑嫜。’戚戚于此,终非久计。”乃促生入,才至灵寝,豁然顿
  苏。家人惊异,进以汤水。生乃使人要史来,请得连城之尸,自言能活之。史喜,从其言。
  方舁入室,视之已醒。告父曰:“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史归,遣婢往役给奉。王闻,具词申理,官受赂,判归王。生愤懑欲死,亦无奈之。连城至王
  家,忿不饮食,惟乞速死,室无人,则带悬梁上。越日,益惫,殆将奄逝,王惧,送归史;
  史复舁归生。王知之亦无如何,遂安焉。连城起,每念宾娘,欲遣信探之,以道远而艰于往。一日家人进曰:“门有车马。”夫妇出视,则宾娘已至庭中矣。相见悲喜。太守亲诣送女,生延入。太守曰:“小女子赖君复生,誓不他适,今从其志。”生叩谢如礼。孝廉亦至,叙宗好焉。生名年,字大年。
  异史氏曰:“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此知希之
  贵,贤豪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已也。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心于峨眉之一笑也。悲
  夫!
  连城(聊斋白话译文)
  有一个姓乔的读书人,晋宁人,少年就有才名。可是到了二十多岁,还没有成就功名。他为人诚恳、坦荡。与顾姓少年要好,后来姓顾的死了,他时常去抚恤,照顾他的妻子儿女。县宰因乔生的文章写得好,非常器重他。后来县宰在任上去世了,家口也被阻在家乡之外,回不去。乔生就自己出钱,往返两千多里,把县宰的棺材和家人送了回去。因此,士林中人更加器重他。可他的家庭从此更加衰落下去。

  有一个姓史的孝廉,有个女儿名字叫连城,善刺绣,通诗书,父亲十分娇爱她。拿出她刺绣的“倦绣图”来请众少年题诗,意思是选择女婿。乔生献诗说:“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出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又赞挑绣的精妙说:“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意思是:挑线刺绣像写生一样,画幅中的鸟如活的一般;当年窦滔的妻子织的锦不是技术高超,是有幸因上面的回文诗感动了皇上。连城得到,非常高兴,对父亲称赞乔生题的好。可父亲嫌乔生家贫。

  连城逢人就称道乔生的才名,又暗中派佣婆假传父命,赠金子来帮助他的生活。乔生感叹说:“连城真是我的知己呀!”于是便倾怀相思,如饥似渴。

  不久,连城被父母许配给一个姓王的盐商的儿子王化成,乔生虽然绝望了,但梦中还是思念她。后来连城生了重病,一病不起,有一个西城来的和尚,自己说能够治疗连城的病,但必须要一钱男子胸脯上的肉,才能糅合成药丸。史孝廉派人到王家告诉女婿这件事,女婿笑着说:“傻老头,想剜我的心头肉!做梦。”派去的人回来告知,史孝廉愤怒的说:“有能割肉的,治好女儿的病,我就把女儿嫁给他。”乔生听说就去了,自己拿出刀子,割下胸上的肉交给和尚,血流满衣襟。和尚给他敷上药才止住。合了三丸药,三日服尽,药到病除。史孝廉要实践前言。先去告诉王家,王家大怒,要去告官。史孝廉于是设宴招待乔生,把千金摆在桌上说:“没法子,对不起您的大恩大德,只好用千金来报答。”并把不能践约的原因相告。乔生不高兴的说:“我所以不怜惜身上的肉,是依此聊以报答知己,不是卖肉啊!”拂袖而去。连城听说,心上很过意不去,托佣婆去安慰他。并且说:“以您的才华,当不会长久落人之下,难道天下没有比我更好的人吗?我做了个不祥的梦,三年必死,不必与别人争我这黄泉下的人。”乔生告诉佣婆:“士为知己者死,不因貌色。恐怕是连城未必真了解我——但如能真了解我,不是夫妻又有什么妨碍。”佣婆代女郎自剖心迹。乔生说:“如果然是这样,相逢时为我笑一笑,我死也无憾了。”佣婆去了。

  过了几天,乔生偶然外出,遇到连城从叔叔家回来,看到乔生,秋波转顾,启齿嫣然一笑。乔生大喜说:“连城真的了解我啊!”后来王家来商议婚期,连城病又犯了,数月后竟然死了。乔生前去吊唁,一伤心就昏死过去了。史孝廉叫人把他抬送回家。乔生知道自己死了,也没有什么悲伤的。恍惚中魂魄出了村,还希望见一见连城。远远望见有一条大道,行人络绎不绝,因此,也混在人群中。

  一会儿,进入一所官署。正赶上和他交好的顾姓少年得看到他,吃惊的问:“你怎么来了?”随即拉着他的手,要送他回去。乔生叹息说:“我的心事还未了。”顾说:“我在这里主管文件,很得信任,如果可以效力,我一定相助。”乔生问连城在那里?顾随即领着他找了很多地方,最后见连城与一白衣女郎在一起,泪眼惨面,坐在墙角的草垫上。见乔生来了,骤然起来,很是高兴,奇怪地问他怎么来了。乔生说:“你死了,我怎么敢偷生!”连城哭着说:“我这样负心之人,你怎么还不抛弃,以身相殉干什么?既然不能许君再生,只有来世相报了。”乔生告诉顾说:“有事你自管去,我乐意死不愿活了,只麻烦告诉连城要到哪去,我好与他同去。”顾答应而去。白衣女郎问乔生是什么人,连城替他详为告知。白衣女郎听说,也不胜悲痛。连城告诉乔生说:“女郎和自己同姓,小名叫宾娘,是长沙史太守的女儿,一路同来,于是互相怜爱。”乔生细看她,样子实在叫人可怜。正想问她,顾返回向乔生贺喜说:“我替您把事情办成功了,马上叫小娘子和你一起还魂,怎么样?”两人大喜。正要拜别,宾娘大哭说:“姐姐走了,我到哪去?乞求可怜我,妾给姐姐当奴仆!”连城悲痛难忍,没有办法。又与乔生商议,乔生又哀求姓顾的。顾感到为难,极力说不可能。乔生再三求他,他才说:“让我去试试看。”去了一顿饭的功夫才回来,摇着手说:“真是不能尽力了!”宾娘听说,婉转娇哭,只依在连城胳膊上,怕她马上离开,惨然无法,相对默默无语。看她那愁颜惨容,真使人柔肠欲断。顾对乔生愤然说:“请带宾娘走吧,如有罪责,小生我拼着承受了!”宾娘这才转忧为喜,跟乔生出来。乔生忧虑她远道无伴。宾娘说:“我愿和你们一起去。”乔生说:“你真傻了,不回去怎么能活?他日我们到了湖南,不要走避不见,就是万幸了。”正好,有两个婆婆,到长沙送公文,乔生告诉她们照顾宾娘,才泣别而去。

  途中,连城行走缓慢,一里路就得休息一下,共歇了十多次,才见到了门。连成说:“重生后,怕再有反复,请你活后把我的骸骨要来,我到你家复活,一定反悔不成了。”乔生答应了。一同到了家,连城胆战心惊,像不能走路,乔生等她。连城说:“我到了这里,四肢无力,像无所依托,愿望怕不能实现,还应商量一下,不然,重生后怎么自由?”于是互相偎依着进入侧房。坐了一会儿,连城笑着说:“君恨我吗?”乔生吃惊的问她缘故,她红着脸说:“怕事情不好,再连累君,请先用我的魂来报答。”乔生大喜,相将亲昵,极尽眷恋。因徘徊不敢马上出来,再厢房中呆了三天。连城说:“谚语说:“丑媳妇终要见公婆,这样担心,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拉着乔生进去。刚进了灵堂,乔生就豁然醒了。家人很惊异,忙喂他汤水。乔生于是让人请史孝廉来,请求要连城的尸体,说自己能使她活。史孝廉听了大喜,听从了他的话。刚把连城抬进乔生的屋子,再看就已经醒了,她告诉父亲说:“女儿已委身乔郎了,再无回去的道理。如果有变动,只有仍是一死!”史孝廉回来派人给他们送去家用。

  王家听说了连城复活,具词告状,官府受了贿赂,把连城判归王家,连城愤怒之极,可无可奈何。连城到了王家,气息奄奄不吃不喝,只求早死。见屋里没人,就把带子悬到梁上。过了一天,更加厉害,将要死去。王家害怕了,派人把她送回史家。史家再抬到乔家。王家听说后也无可奈何,事情于是平息下来。连城好后,想起宾娘,想去信问一问,但因路远难去也就搁下了。

  一天,家人进来说:“门前有车马。”夫妻出来一看,宾娘到院中了,相见异常欢喜。太守亲自送女儿来,乔生请进家。太守说:“女儿赖君复生,誓不嫁别人,今从了她的意愿。”乔生叩谢施礼。史孝廉也到了,共叙同姓之好。

  乔生名字叫年,字大年。

  有的人说:“一笑的知己,把身相许,世人可能说她痴。那么以前汉高祖时代,为田横死的五百人,哪能都是愚蠢的呢?因知己才可贵,贤人豪杰,所以结交知己。看茫茫海内,那些锦绣才人,仅仅倾心于女子的一笑,可悲呀!”

晋宁县有一个姓乔的书生,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但二十多岁了,依旧穷困潦倒。乔生为人正直,他有一个好朋友,姓顾,早年就死了,乔生经常接济他的妻子儿女。本县县令因为乔生的文章写得好,对他很器重。后来,县令死在任上,家口滞留晋宁,无法返回故乡。乔生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买了棺枢,往返两千多里,把县令的遗体连同他的家人一起送回了家乡。因为这件事,当时的文人们更加尊重乔生,但乔生却因此更加贫穷了。
当时,一个姓史的举人有个女儿叫连城,精于刺绣,又知书达礼,史举人非常宠爱她。一次,史举人拿出一幅女儿绣的“倦绣图”,征求年轻书生就图题诗,意思是要借此选个有才学的好女婿。乔生也作了一首诗献上,这首诗说:“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又题了一首诗,专赞这幅图绣得精妙:“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连城见到这两首诗,非常喜欢,便对着父亲夸奖乔生的才华。但父亲嫌乔生太贫穷,不愿找这么个女婿。此后,连城逢人就夸乔生,又派了个老妈子,假借父亲的名义赠给乔生一些银两,作为他读书的费用。乔生感叹地说:“连城真是我的知己啊!”对她一往情深,如饥似渴地想念她。
不久,连城跟一个名叫王化成的盐商的儿子订了亲,乔生才开始绝望起来。但仍然梦魂萦绕,无时无刻不想着连城。不长时间,连城便生了重病,卧床不起。有个从西域来的和尚,自称能治好她的病,但必需一钱男子胸上的肉捣碎了配药。史举人派人去告诉王化成。王化成笑着说:“傻老头!想叫我剜心头肉吗?”把派去的人又打发回来。史举人便对人说:“谁愿从自己身上割下肉救我女儿,我便把女儿嫁给他!”乔生听说,立即赶到史家,自己掏出把刀子,从胸上一刀割下片肉,交给了和尚。鲜血染红了乔生的衣服,和尚忙给他敷上刀伤药才止住了血。和尚用乔生的肉和了三个药丸,给连城分三天服下,病果然好了。史举人便想履行诺言,把连城嫁给乔生。先去通知王化成,王化成大怒,要告状打官司。史举人害怕,便摆下宴席,将乔生请来,然后取出一千两银子,放在桌子上,说:“辜负了您的大恩大德,就用这些银子报答您吧!”并对乔生讲了毁约的缘由。乔生生气地说:“我所以不吝惜心头肉,不过是为了报答知已罢了,难道我是卖肉的吗?”说完,拂袖而去。连城听说后,心里很不忍,托老妈子去劝慰他。并说:“以他的才华,不会久处人下的,何愁天下没有美女?我近来做的梦都不吉利,三年内必死,不必跟别人争我这个泉下之鬼了!” 乔生告诉老妈子说:“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我报答她不是为了她生得漂亮。我真怕连城未必真知我的心,如果真知,就是做不成夫妻又有何妨呢?”老妈子忙替连城表白了她的一片真情。乔生说:“果然这样,我们相逢时,她若为我笑一笑,我就死而无憾了!” 老妈子回去不几天,乔生偶然出去,正好遇上连城从叔家回来。乔生看着她,连城也看见了他。只见她秋波送情,微微地启齿一笑。乔生大喜。说:“连城真是我的知心人!”过了不久,王盐商家来到史家商议连城的婚期。连城听说后又病了,几个月便死了。乔生前去吊唁,痛哭一场,也死了过去,史家把他抬回家中。
乔生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也没感到有什么难过。一个人出了村,还想着再见见连城。远远望见有条南北大路,路上的行人像蚂蚁一样拥挤。他也走了过去,混杂在人群里。一会儿,进入一座衙门,正碰上他过去的好朋友顾生。顾生看见他,惊讶地问:“你怎么来了!”说着,就拉着乔生的手,要送他回去。乔生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我的心事还没了!”顾生便说:“我在这里掌管典籍,很受上司信任。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尽力!”乔生便向他打听连城在哪儿。顾生领着他串了很多地方,最后才发现连城和一个穿白衣服的女郎,眼泪婆娑地坐在一条走廊的一角。连城看见乔生,急忙起身,像是喜出望外,略问了问他是怎么来的。乔生说: “你死了,我怎敢偷生世上!”连城听了,哭着说:“我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你还不唾弃我,又以身殉死干什么!我今生今世不能跟你了,来生我一定嫁给你!”乔生回头告诉顾生说:“你有事就忙去吧,我觉得死了很快乐,不想再活了。只想麻烦你代为访查一下连城托生到什么地方,我要和她一起去!”顾生答应着走了。 这时,那白衣女郎问连城乔生是什么人。连城便向她讲述了往事。女郎听了像压抑不住心中的悲伤。连城告诉乔生说:“这姑娘与我同姓,小名叫宾娘,是长沙史太守的女儿。我们一路同来,处得很亲密。”乔生打量了打量宾娘,见她哀伤凄惋的样子,十分惹人怜爱。正想再问什么,顾生已返了回来,向乔生庆贺说:“我给你办妥了,就让小娘子跟你一起还阳复生,好不好?”两人听了,都很喜欢。正想拜别顾生,宾娘大哭着说:“姐姐走了,我去哪里?恳求您可怜可怜,救救我,我就是给您当仆人也愿意!”连城心里难过,想不出办法,就和乔生商量,乔生转而哀求顾生帮忙。顾生很为难,一口咬定说不好办。乔生执意恳求,顾生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去胡乱试试看吧!”去了有一顿饭的工夫,便回来了,连连摆手说:“怎么样!我实在无能为力了!”宾娘听说,哀哀地啼哭着,依在连城的胳膊下恋恋不舍,恐怕她马上就走了。三人相对无语,一筹莫展。再看看宾娘那愁苦凄伤的样子,真让人心里发酸。顾生奋然而起,说:“你们带宾娘一起走吧。真有罪责,我豁上这条命一人承担了!”宾娘听了才高兴起来,跟着乔生一块出去。乔生担心她一人去长沙路太远,又没有伴。宾娘说:“我想跟你们走,不愿回去了!”乔生说:“你太傻了!不回去,见不着你的尸身,怎么能还阳呢?以后我们到了湖南,你不躲着我们,我们就很荣幸了!”正好有两个老婆婆拿着勾牒要去长沙勾人,乔生便把宾娘托付给她们,然后洒泪而别。 路上,连城走不动,走一里多路就得歇息歇息。共歇了十多次,才看见本村的庄门。连城说:“还阳后恐怕我们的事又有反复。请你先去我家,索要我的遗体,然后我在你家重生,我父亲应当不会再反悔了!”乔生认为很对,两人便先去乔生家。连城战战兢兢地像走不动了,乔生站住,等着她。连城说:“我走到这里,禁不住浑身发抖,六神无主,真担心我们的心愿实现不了!我们还得再好好商量商量,不然,我们活了后,可就又身不由己了!”两人相互搀扶着,进入一间厢房中,过了很久,谁也没说话。连城忽然笑着说:“你厌恶我吗?”乔生惊讶地询问这是什么意思。连城害羞地说:“恐怕我们的事不成,那时就太辜负你了!请让我先以鬼身报答你吧!”乔生大喜,两人极尽欢爱。因为不敢急忙还生,两人徘徊不决,在厢房中一直呆了三天。连城说:“俗话说:‘丑媳妇终得见公婆’。老是在这里忧愁担心,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催促乔生快去还阳。乔生一走到灵堂,猛然苏醒过来。家人非常惊异,给他喝了些汤水。乔生便派人去请史举人来,请求得到连城的尸身,说自己能让她复活。史举人大喜,听从了他的话。刚把连城抬进乔生家,一看,连城果然也已活了。连城告诉父亲说:“女儿已把自己许给乔郎了,再没回去的道理。父亲如不允,我只有再死!” 史举人回了家,便派了奴婢去乔家供女儿使唤。王化成听说后立即写了状子告到官府。官府受了王家的贿赂,将连城又判给了王化成。乔生愤懑不堪,直想死去,但终究还是无可奈何。连城到了王家,气愤愤地不吃饭,只求快死。看屋里没人,便把带子悬到房梁上上了吊,被人救下后。隔了一天,病得越重,眼看就要死了。王化成害怕,把她送回了娘家。史举人又把她抬到乔生家。王化成听说后,也没有办法,只得作罢了。 连城病好后,常常思念宾娘。想派个人捎信去,就便探望她。因为路太远,很难前去。一天,家人忽然进来禀报说:“门外来了好些车马。”乔生夫妇迎出屋门一看,见宾娘已在院子里了。三人相见,悲喜交集。史太守亲自把女儿送来了。乔生将他请进屋里,史太守说:“我女儿多亏你才能复生,她立誓不嫁别人,现在我听从了她的意愿!”乔生忙叩头拜谢。史举人也来了,还跟史太守叙上了同宗。 乔生名年,字大年。

蛰伏的龙
在陵曲银台的一个人,在楼上读书。正是阴天雨水连绵的日子,看见一个小物体有像萤火虫一样的光、蠕动着前进,路过的地方就变得漆黑、像蚰蜒(一种百足虫)走过的痕迹,渐渐盘卷起来向上,卷起的地方也是焦黑的。(那人)认为这是龙,就捧着书送它到门外,持书站立很久,(那小虫)蜷曲不动。那人说:“希望不是怪罪(原字译为说,按意思写为怪罪)我不恭敬?”就拿着书回去,仍是放在书案(就是桌子,怕你不懂)上,戴上帽子、绑上带子(是腰带还是什么不知,反正是庄重的衣着一类),作揖(长指时间,就像鞠躬很久不抬头一样表示恭敬)送它走。才刚到了屋檐下面,就看见它抬头突然一伸展,散开身子横飞出去,声音十分响亮,一道光芒像丝线一样。(当它到了)几步之外,回头向那人看时,就已经头比瓮还要大、身子粗得要数十个人合围了。它又折返一次,霹雳炸响、震天动地,腾驾这云霄飞去了。回头看它走过的地方(才知道),原来它是曲折地从书笥(书笥,书箱。笥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里走出来的。
杂戏奇术
有表演桶戏的人,桶可以从容升起,(那桶)没有底、中间也是空的,就像平常世俗的把戏一样。耍戏的人把两张席子放在街上,拿着一个升(古时候量粮食的量具,跟石、斗一类)进桶里去,旋转着出来,立即就有白米装满了一升并倾倒下来掉在席子上,又是(用升)取又是倒得,一会儿(顷刻就是指时间很短,跟‘少顷’什么的同义。)两张席子都满了。然后那人又把米一升一升量着装回去,完了之后把桶举起来,桶还是空的。(这事)奇怪就奇怪在那米的数量之多呀。
利津人李见田,在颜镇(地名)的烧陶的场子里闲逛游览,想要买一个巨大的瓮(瓮,一种陶制容器,本身就比较大;‘市’,买。《木兰诗》中‘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是例子),跟烧陶的人争执起来(‘直’应当是通假字),(买)不成就回去了。到晚上,窑(烧陶胚的地方。陶和瓷都在窑里烧成)里(本来)还有没烧成出窑的瓮六十多个,等早上一看却一片空荡荡(启有天、天亮之意,比如‘启明星’)。烧陶的人非常惊讶,怀疑李见田(做了坏事),马上跑到李家门口去求见李见田(踵,原指脚后跟。这里应该是指很快地到了某地,我也不是很有把握,不过大意没错)。李见田回答说(‘谢’,回答。《孔雀东南飞》中“阿母谢媒人”就是。)他一点也不知情,本来对这件事情就觉得很悲哀,于是说:“我带你出窑,一个瓮都没损坏,不是在魁星楼下吗?”照他说的去看,果然每一个都在。而魁星楼在颜镇的南边的山,离窑场足足有三里多的路途。(他们)雇佣工人去搬运那些瓮,搬了三天才搬完。
楼主啊...这个是我凭所学翻译的,中间有些字怕不是正在学的人看不懂就多加了点注解。
但是毕竟才疏学浅,又是第一次看,难免有点小误差~
自己看是够了,交作业的话,应该正确率也不会很低啦..没功劳也有苦劳,我可翻了20分钟啊,分还是给点吧~

你好,如果想要翻译,可以在百度百科查看。

聊斋志异--王成 译文
答:一天,王成恰好看见有斗鹌鹑的,一赌就是几千文钱。每买一只鹌鹑,常常花费不止一百文。 意忽动,计囊...王成说:“大王不认为它是宝,臣民我却认为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没它值钱。” 王曰:“如何?”曰:“小人...《新聊斋志异》中,虽然是大陆与港台演员强强联手,但故事的内容已经有点变味了,不是很可怕,没有看《...

聊斋志异 《连城》中 的人物形象分析
答:练成温婉贤淑,宾娘大气活泼直爽,乔生正直痴情。

《聊斋志异》经典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聊斋志异》经典故事:《考城隍》,《尸变》,《喷水》,《崂山道士》,《娇娜》,《叶生》,《画皮》,《董生》,《婴宁》,《聂小倩 》,《莲香》,《张城》,《桥娘》,《口技》,《红玉》,《连城》,《阿霞》等17个故事,分别写出故事的主要人物,人物性格,故事情节(200字左右)。各位知多少,写多少,谢谢!本人会好好...

《聊斋志异》的三大主题是什么
答:主题2、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主题3、讴歌蔑视封建礼教自主的爱情婚姻。《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2、抨击科举制度...

《聊斋志异》里都有哪几个故事?内容是什么呢
答: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

《聊斋志异》里都有哪几个故事?内容是什么呢?
答:《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

聊斋志异学文言文
答:2. 请给一些《聊斋志异》中的文言文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

聊斋志异80字的文言文
答:2. 蒲松龄写《聊斋》的原文文言文哦 原文: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坛,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边,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内容梗概
答:《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