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关于古典乐器的资料

作者&投稿:戈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提供关于古典乐器的资料~

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编钟、磬这两种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


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 单的兽面,内腔是空的。编钟的编制有许多种类,东周时期的 编钟以九枚一组的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 出土的编钟)为代表,共计六十四枚,分三层悬挂。



编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当时的钟多为陶制;商代以后的编钟多为铜制。

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具有东方色彩,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编钟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5/04/30/1266@534796.htm

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

喜欢中国古典乐器,喜欢品赏古典音乐,每每沉浸于那种远古空灵的境界中而清心寡欲,忘记周遭一切。最近鲜少听西洋音乐,倒不是因为西洋乐不够动听,总觉少了某种内涵韵味——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后的韵味。以为西洋乐器表现的形式多是通过听者的感官来引发其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而中国的古乐器则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这可能就是我比较喜欢中国音乐的原因吧!

古琴就象个大度的贤士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虽然唐宋元明清时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却始终是作为活的、有生命力的乐器在使用,而不单是作为文物或工艺品被陈列着。“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 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能及。

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
在所有乐器中,箜篌外型是最特别最漂亮的,有着古琴同样悠久的历史。其音色更偏向清亮圆润又内含悠扬之韵,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时弹奏出旋律的乐器。《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它本来自西域,于是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白乐天形容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我却觉得此句用来形容箜篌之音韵更贴切。它比琵琶轻柔雅致,有如纤纤佳人长袖起舞。一曲空灵又写意的《湘妃竹》传来,旷野上的行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使人远离喧嚣。

古筝又如传统中带着现代因素的女子,其音色比较清脆典雅却不同于古琴的沉稳、箜篌的飘逸,所以更被现代的女孩子大为接受,学习它可以少些古琴所必须的古典文化底蕴。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的意境最适合古筝来诠释,任何乐器的声韵都无法做到如此完美。古人曾有“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句形容筝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葫芦丝的外形毫无修饰,简单朴素得象十七八岁纯真无忧的邻家少女,给人纯美愉悦的感觉。但它节奏感却特别强,音色亲切动人。它能传达男女间的纯洁的情爱,可以是云南美丽山水的声音,也可以是孔雀美丽的多姿的羽屏,只是它没有大气空阔的意象。《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甜甜脆脆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吟,《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婀娜清丽的浣沙女儿式的浅唱。这样浪漫迷人的音律当作清雅场所的背景倒是最好不过了。

琵琶的线条和形态很柔美,娴静地摆在那里犹如一个性感的女人。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所以它最能演绎《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为它的密度和强度及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一般场合心境是不大适宜听这样的曲子的。

而洞箫更象隐者僧人,总在月色下在松林中在幽涧边超然忘我。
其实今日洞箫之源就是汉代的羌笛,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情感基调正也说明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箫所善于表达的情绪。洞箫与竹笛外形相似又同是吹奏的乐器,但笛音色粗犷、高昂、嘹亮,大异洞箫。微微惆怅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低低说着箫史与弄玉的动人传说,竹笛是无法摹拟的。同时它又蕴含着禅味,《寒山僧踪》《深山禅林》是最适合它的,幽深渺远的声音绵长不绝,让人恍惚中悟到回归和出世之高深。

二胡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或许就说是瞎子阿炳更贴切。
阿炳其实也擅长琵琶、瑟、笙、鼓等多种乐器,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可他却只因为二胡而被推崇,他的经历背景和二胡的品性多么相似!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与二胡融合为一体,这个带着悲剧性的乐器根本就是他本人。他只开始调弦,你便感觉到了那种凄惨和悲凉。《汉宫秋月》中宫女孤伶的幽怨、《二泉映月》里命运的劫厄,都是清冷黑暗的长夜里对人生的控诉。只是《二泉映月》这文雅的曲名偏和曲子本身营造的意境是多么不和谐,仿佛是故意为之的讽刺。

埙是所有乐器中最无法言喻的东西,它的成质是泥土,发出的声音也是泥土的呜咽,仿佛沉埋千年后的殉葬品,有永远诉不尽的伤感。只能说它象个幽灵,不属于尘寰不属于白天也不属于人类,你也根本无法分辨它的声音来自何处,若远若近那么飘渺迷茫。《哀郢》的旷古、凄厉,《楚歌》的古朴、低沉表现了埙的极度荒凉不着边际之感。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 ,《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埙的声音是立秋西风中的萧索,异常冷静的,是另人深思的,也许人们受不了那种沉沉的哀怨,所以很少有人去“感受”--我以为埙的呜咽声不能只用“听”字。

中国的古典乐器还有好多,每种乐器都驾奴着演奏者倾听者的思维神经,安静地感受它们,你会被那种无形的网纠缠着感染着,那是着了魔的状态,直到曲终时才能缓缓找回自己。

1.战国编钟,
2.瓦缻

  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编钟、磬这两种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

  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 单的兽面,内腔是空的。编钟的编制有许多种类,东周时期的 编钟以九枚一组的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 出土的编钟)为代表,共计六十四枚,分三层悬挂。

  编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当时的钟多为陶制;商代以后的编钟多为铜制。

  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具有东方色彩,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编钟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5/04/30/1266@534796.htm

  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
  喜欢中国古典乐器,喜欢品赏古典音乐,每每沉浸于那种远古空灵的境界中而清心寡欲,忘记周遭一切。最近鲜少听西洋音乐,倒不是因为西洋乐不够动听,总觉少了某种内涵韵味——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后的韵味。以为西洋乐器表现的形式多是通过听者的感官来引发其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而中国的古乐器则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这可能就是我比较喜欢中国音乐的原因吧!
  古琴就象个大度的贤士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虽然唐宋元明清时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却始终是作为活的、有生命力的乐器在使用,而不单是作为文物或工艺品被陈列着。“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 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能及。
  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
  在所有乐器中,箜篌外型是最特别最漂亮的,有着古琴同样悠久的历史。其音色更偏向清亮圆润又内含悠扬之韵,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时弹奏出旋律的乐器。《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它本来自西域,于是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白乐天形容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我却觉得此句用来形容箜篌之音韵更贴切。它比琵琶轻柔雅致,有如纤纤佳人长袖起舞。一曲空灵又写意的《湘妃竹》传来,旷野上的行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使人远离喧嚣。
  古筝又如传统中带着现代因素的女子,其音色比较清脆典雅却不同于古琴的沉稳、箜篌的飘逸,所以更被现代的女孩子大为接受,学习它可以少些古琴所必须的古典文化底蕴。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的意境最适合古筝来诠释,任何乐器的声韵都无法做到如此完美。古人曾有“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句形容筝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葫芦丝的外形毫无修饰,简单朴素得象十七八岁纯真无忧的邻家少女,给人纯美愉悦的感觉。但它节奏感却特别强,音色亲切动人。它能传达男女间的纯洁的情爱,可以是云南美丽山水的声音,也可以是孔雀美丽的多姿的羽屏,只是它没有大气空阔的意象。《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甜甜脆脆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吟,《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婀娜清丽的浣沙女儿式的浅唱。这样浪漫迷人的音律当作清雅场所的背景倒是最好不过了。
  琵琶的线条和形态很柔美,娴静地摆在那里犹如一个性感的女人。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所以它最能演绎《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为它的密度和强度及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一般场合心境是不大适宜听这样的曲子的。
  而洞箫更象隐者僧人,总在月色下在松林中在幽涧边超然忘我。
  其实今日洞箫之源就是汉代的羌笛,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情感基调正也说明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箫所善于表达的情绪。洞箫与竹笛外形相似又同是吹奏的乐器,但笛音色粗犷、高昂、嘹亮,大异洞箫。微微惆怅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低低说着箫史与弄玉的动人传说,竹笛是无法摹拟的。同时它又蕴含着禅味,《寒山僧踪》《深山禅林》是最适合它的,幽深渺远的声音绵长不绝,让人恍惚中悟到回归和出世之高深。
  二胡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或许就说是瞎子阿炳更贴切。
  阿炳其实也擅长琵琶、瑟、笙、鼓等多种乐器,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可他却只因为二胡而被推崇,他的经历背景和二胡的品性多么相似!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与二胡融合为一体,这个带着悲剧性的乐器根本就是他本人。他只开始调弦,你便感觉到了那种凄惨和悲凉。《汉宫秋月》中宫女孤伶的幽怨、《二泉映月》里命运的劫厄,都是清冷黑暗的长夜里对人生的控诉。只是《二泉映月》这文雅的曲名偏和曲子本身营造的意境是多么不和谐,仿佛是故意为之的讽刺。
  埙是所有乐器中最无法言喻的东西,它的成质是泥土,发出的声音也是泥土的呜咽,仿佛沉埋千年后的殉葬品,有永远诉不尽的伤感。只能说它象个幽灵,不属于尘寰不属于白天也不属于人类,你也根本无法分辨它的声音来自何处,若远若近那么飘渺迷茫。《哀郢》的旷古、凄厉,《楚歌》的古朴、低沉表现了埙的极度荒凉不着边际之感。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 ,《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埙的声音是立秋西风中的萧索,异常冷静的,是另人深思的,也许人们受不了那种沉沉的哀怨,所以很少有人去“感受”--我以为埙的呜咽声不能只用“听”字。
  中国的古典乐器还有好多,每种乐器都驾奴着演奏者倾听者的思维神经,安静地感受它们,你会被那种无形的网纠缠着感染着,那是着了魔的状态,直到曲终时才能缓缓找回自己。

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编钟、磬这两种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

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 单的兽面,内腔是空的。编钟的编制有许多种类,东周时期的 编钟以九枚一组的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 出土的编钟)为代表,共计六十四枚,分三层悬挂。

编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当时的钟多为陶制;商代以后的编钟多为铜制。

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具有东方色彩,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编钟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5/04/30/1266@534796.htm

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
喜欢中国古典乐器,喜欢品赏古典音乐,每每沉浸于那种远古空灵的境界中而清心寡欲,忘记周遭一切。最近鲜少听西洋音乐,倒不是因为西洋乐不够动听,总觉少了某种内涵韵味——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后的韵味。以为西洋乐器表现的形式多是通过听者的感官来引发其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而中国的古乐器则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这可能就是我比较喜欢中国音乐的原因吧!
古琴就象个大度的贤士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虽然唐宋元明清时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却始终是作为活的、有生命力的乐器在使用,而不单是作为文物或工艺品被陈列着。“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 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能及。
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
在所有乐器中,箜篌外型是最特别最漂亮的,有着古琴同样悠久的历史。其音色更偏向清亮圆润又内含悠扬之韵,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时弹奏出旋律的乐器。《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它本来自西域,于是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白乐天形容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我却觉得此句用来形容箜篌之音韵更贴切。它比琵琶轻柔雅致,有如纤纤佳人长袖起舞。一曲空灵又写意的《湘妃竹》传来,旷野上的行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使人远离喧嚣。
古筝又如传统中带着现代因素的女子,其音色比较清脆典雅却不同于古琴的沉稳、箜篌的飘逸,所以更被现代的女孩子大为接受,学习它可以少些古琴所必须的古典文化底蕴。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的意境最适合古筝来诠释,任何乐器的声韵都无法做到如此完美。古人曾有“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句形容筝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葫芦丝的外形毫无修饰,简单朴素得象十七八岁纯真无忧的邻家少女,给人纯美愉悦的感觉。但它节奏感却特别强,音色亲切动人。它能传达男女间的纯洁的情爱,可以是云南美丽山水的声音,也可以是孔雀美丽的多姿的羽屏,只是它没有大气空阔的意象。《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甜甜脆脆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吟,《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婀娜清丽的浣沙女儿式的浅唱。这样浪漫迷人的音律当作清雅场所的背景倒是最好不过了。
琵琶的线条和形态很柔美,娴静地摆在那里犹如一个性感的女人。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所以它最能演绎《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为它的密度和强度及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一般场合心境是不大适宜听这样的曲子的。
而洞箫更象隐者僧人,总在月色下在松林中在幽涧边超然忘我。
其实今日洞箫之源就是汉代的羌笛,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情感基调正也说明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箫所善于表达的情绪。洞箫与竹笛外形相似又同是吹奏的乐器,但笛音色粗犷、高昂、嘹亮,大异洞箫。微微惆怅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低低说着箫史与弄玉的动人传说,竹笛是无法摹拟的。同时它又蕴含着禅味,《寒山僧踪》《深山禅林》是最适合它的,幽深渺远的声音绵长不绝,让人恍惚中悟到回归和出世之高深。
二胡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或许就说是瞎子阿炳更贴切。
阿炳其实也擅长琵琶、瑟、笙、鼓等多种乐器,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可他却只因为二胡而被推崇,他的经历背景和二胡的品性多么相似!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与二胡融合为一体,这个带着悲剧性的乐器根本就是他本人。他只开始调弦,你便感觉到了那种凄惨和悲凉。《汉宫秋月》中宫女孤伶的幽怨、《二泉映月》里命运的劫厄,都是清冷黑暗的长夜里对人生的控诉。只是《二泉映月》这文雅的曲名偏和曲子本身营造的意境是多么不和谐,仿佛是故意为之的讽刺。
埙是所有乐器中最无法言喻的东西,它的成质是泥土,发出的声音也是泥土的呜咽,仿佛沉埋千年后的殉葬品,有永远诉不尽的伤感。只能说它象个幽灵,不属于尘寰不属于白天也不属于人类,你也根本无法分辨它的声音来自何处,若远若近那么飘渺迷茫。《哀郢》的旷古、凄厉,《楚歌》的古朴、低沉表现了埙的极度荒凉不着边际之感。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 ,《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埙的声音是立秋西风中的萧索,异常冷静的,是另人深思的,也许人们受不了那种沉沉的哀怨,所以很少有人去“感受”--我以为埙的呜咽声不能只用“听”字

乐器有几种?
答:乐器种类繁多。中国的有笛子,箫,琵琶,二胡,京胡,古筝,三弦,古琴,柳琴,月琴,笙,铙钹,大鼓,小堂鼓,锣等等;西方乐器有钢琴,吉他,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双簧管,单簧管,长号,大号,圆号,小号,萨克斯,手风琴,口琴,竖琴,架子鼓,定音鼓等等。

弓弦乐器中国弓弦乐器的介绍
答:中国民族古典弓弦乐器种类繁多,包括二胡(南胡)、高胡(粤胡)、中胡、四胡、板胡、京胡(胡琴)、革胡、低革胡等。二胡,作为胡琴家族一员,琴筒由木或竹制成,蒙蛇皮,二弦配以竹弓,音色优美,是民族乐队中的“乐器之王”。现代二胡已经能演绎大型协奏曲,技巧可与小提琴比肩,如《二泉映月》和《...

最古典高雅的中国乐器是什么,Why?
答:古琴 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

乐器图片及资料
答: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编钟、磬这两种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

古典乐器有哪些种类?
答:实际上都是外来乐种的代表。古典乐器的丰富多样,不仅源于历史的积淀,也得益于文化交流的交融。总的来说,古典乐器涵盖了吹、拉、击、弹等多种奏法,既有本土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异域的精华,是音乐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乐器的故事,是人类音乐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的乐器都有些什么?
答:1、吉他 吉他(意大利语:Chitarra),又译为结他或六弦琴。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当然,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

fiddle和violin的区别
答: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3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这两个词的区别我懂,"fiddle" 通常是指民间音乐中使用的小提琴,它通常用于爱尔兰、苏格兰、美国南部和加勒比地区的传统音乐;而"violin" 则是一种古典音乐乐器,通常用于演奏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流行音乐...

我要学一种中国古典乐器,谁能推荐一下,谢谢
答:一、挑选一本辅助的教材 虽说技巧性的东西学习的时候,看书并没有很大的用处,不过可以了解一下关于乐器最基本的东西。我在正式开始学习葫芦丝之前看了《从零起步学葫芦丝》,对于小白来说挺友好的, 可以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关于葫芦丝的基础知识以及会用到的乐理知识。书上还有不少练习曲,等到掌握住技巧...

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代表乐器
答:琵琶、古琴、古筝、箫、编钟、笙等 中国古典名曲中大多数是琵琶、古琴曲,还有琴箫合奏。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阳春白雪等,古琴曲:广陵散、平沙落雁等,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
答:中国传统乐器(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Instruments),主要有骨笛、古琴,瑟,箜篌,方响,八音等。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