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谁的诗句

作者&投稿:暨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诗句】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出处】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意思】海内:四海之内,即国境之内。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此联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哪怕远在天边,也 就像在近邻一般。后用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也用来形容 朋友间有诚挚的友情或个人有宽广的胸怀。

【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 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 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 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 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 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 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 《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 分离时写道: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 “忧思成疾,无乃儿女 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应用】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存在, 即使相互之间远隔天涯,也像近 邻一样亲密。语出唐·王勃《送杜 少府之任蜀川》: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 共沾巾。” 比喻朋友之间不管相隔 多远,关系总是很密切。◇学电 脑,编软件,上网络,不仅能很 快就把地球变小,真真感觉一把 什么叫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而且还能促进整个生活方 式的改变。(曲伟杰《时髦: 生活 的华彩乐段》,《中国青年报》 1997 年7月25日)

【全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鉴赏】

读这首诗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诗题上的“蜀川”不是“蜀州”(今四川崇庆)。因唐时蜀州置于686年,其时王勃去世已经十载。“蜀川”泛指蜀地。二是首句“城阙”指长安而非成都(近年有人持此说),《文苑英华》这句一作“城阙俯西秦”(西秦相当今陕西一带)。“城阙辅三秦”意思是“城阙辅以三秦”。倒装句法,旧诗习见。不仅第一句如此,第二句“风烟望五津”也是“望五津风烟”的倒装。项羽灭秦,曾三分秦的关中之地,所以后人称其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关中一带原野环卫着京都长安,写景中点出送别地点。下句“五津”指四川境内都江堰至犍为一段岷江的五个渡口。“风烟望五津”是说向蜀中方向望去只见一片风烟迷茫,写景中点出杜少府的去向。这样,诗的开头虽未说送别,但通过对举两地风光,用“望”字一点,写出了行者踌躇上路、前途茫茫的状况,也写出了送者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宦游”指离乡在外做官。而在唐时人们心目中,在京供职和远放外任有很大差别。而从京都长安到边远的蜀地,杜少府不免感到悲凉。诗人王勃非常体贴朋友的心情,他轻轻抹去那“不同”,而强调彼此的“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同是离乡谋生,同在“他乡别故人”啊。这一说就显得彼此平等,同情由衷。虽然事实上差异仍然存在,强调彼此的相同只是一种“临机诡辩”或“脑筋急转弯”,但通过富于人情味的诡辩,双方的亲密感增加了,不怕杜少府不感动。

动之以情,会使人感到慰籍;而喻之以理,更能使人为之振作。以下诗人就讲了两句豪言壮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里有意无意地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诗意。但曹植偏于大丈夫应以四海为家这一层意思;而王勃更强调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心理上的亲近,在道义上的互相支持和鼓舞。他的诗句成为崇高友谊的赞颂,所以特别为人传诵。

诗的结尾承天涯比邻之意而来,化豪言壮语为款语叮咛:“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象乐章中一个舒缓的尾声,情味深长。

“悲莫悲兮生别离”。南朝文人江淹在《别赋》中历叙各种离别情事后,满有把握地结论道:“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唐代诗人往往和前人唱反调:“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等等,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同一基调,读后使人胸怀宽广,态度乐观。这显然是那个长期繁荣统一的大时代所赐。而在送别诗中首先举首高歌、指出向上一路的,却不得不推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少府】县尉
【之任】赴任
【辅三秦】“辅”,护持。“三秦”,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此承汉初的旧称,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
【望五津】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的一段岷江中当时有白华、万里、江首、涉头、江南五津,即五个渡口。
【无为】不要效仿
【末两句】借鉴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忧思成疾病,无乃儿女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谁的诗句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全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勃,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下面和我具体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谁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的唐代诗人王勃作品。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

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谁
答: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古诗介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其全诗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出自初唐四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年代: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赏析: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

海内存知己的作者是谁?
答: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谁写的?
答: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
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谁?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简介: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谁的诗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诗句。意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原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