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题

作者&投稿:蔽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二地理题~

从东京到平壤再到乌兰巴托是从海洋向内陆的转变:
东京受海洋的影响最大,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而且季节分配均匀。
平壤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陆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乌兰巴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洋远,水分循环不活跃,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一、冬季不冷,得益于西方干暖气流的控制和高原地形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滞

冬季,中纬度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西风气流分成两支,分别绕过青藏高原的南北两侧,昆明位于东南侧,正好位于南支西风急流的控制之下.在高空南支西风急流的引导下,近地面主要盛行的是来自较低纬度的大陆内部的西方干暖气流。在此气流控制下,晴朗、暖和、干燥成为昆明冬季天气的主要特点。

其次,云贵高原地势相对较高,大致呈由西向东平缓倾斜之势。北方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难以影响到(强冷空气除外)昆明一带。冷空气前锋与西方干暖气流相遇在昆明与贵阳之间(东经104°左右)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以贵阳为代表的云贵高原东经104°以东地区,在昆明佳静止锋的冷空气一侧云雾笼罩,阴雨冷湿。即“天无三日晴”;而以昆明为代表的云贵高原东经104°以西地区在干暖气流的控制下,碧空如洗。蔚蓝色的天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得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相对就比同纬度附近的贵阳要多,所以昆明冬季月平均气温比贵阳高出6℃左右。可见昆明冬季不冷,阳光明媚。

二、夏季不热,得益于较高的海拔和雨热同期

昆明平均海拔1891米,随着海拔增高气温要降低,大约每上升1000米气温要下降6℃。所以夏季昆明与同纬度的桂林(北纬25°20’,平均海拔166米)相比月平均气温要低10℃左右。昆明一年中的降水量80%以上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的5个月内,这段时期被称为“雨季”。雨季天空多云,阻碍和削弱了夏季强烈的大阳辐射、同时大量的降雨增加了地面的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所以,盛夏的7、8月份,当长江中下游一带酷暑难耐之时,昆明却格外凉爽,成为人力避暑的好去处。

三、得益于滇池的调节作用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中称滇池:“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而今滇池面积约300平方千米是省内最大的湖泊。而昆明市又位于滇池湖盆的北部(岸),宽阔的滇池湖面对昆明的气温、相对湿度起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我们知道水的比热比陆地的比热约大5倍,水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之后可以向深层传导,而陆地只能把热储存于表层。这就使得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白天,昆明陆面热滇池水面凉,风就从滇池吹向昆明带来凉爽湿润的气流,到晚上昆明陆面冷而滇池水面暖,风又从昆明吹向滇池,调节一天中昆明的气温和湿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式一到四中,最需要科技的是模式一。最需要劳动力的是模式二。需要离原料产地近的是模式三,需要离市场稍近的是模式四。

电子是科技指向型,玩具是劳动力指向型(需要大量工人组装),水果罐头是原料指向型(因为不能吧新鲜水果运到工厂,因为路途远,容易坏,所以要离果园近),食品是市场指向型(离市场近,消费需求大)

你选的是D,飞机制造是模式一没错,但粮食加工是原料指向型,家具是市场指向型,纺织是劳动力指向型。

首先,想请您好好的看下各个产业是哪个指向型产业,然后细细分析。
模式一:科技,市场为主导,劳动力少,对比选项,当然是电子。
模式二:劳动力,市场为主导,则为玩具。
下面的自己分析下吧,对着书应该不难,主要是看图上哪块面积大就是哪个为主导。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模式一技术指向型,那么很明显排除C对不对?因为制衣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那么再看模式二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那么排除选项B,因为制糖属于原料指向型,接下看看模式三,模式三原料占的百分比最多,说明模式三属于原料指向型,排除D,家具属于市场指向型。所以选择答案 A

首先要看懂图,以模式四为例,其科技含量是20%(即80-60)
做这类选择题,用排除法是最方便最快的。
模式一:科技占到40% 故排除 C (制衣是原料和劳动力主导的)
模式二:劳动力占到40% 故排除 B 和 D(制糖是原料为主导的,粮食加工也是原料为主导的)
针对这道题,排除掉 C B D ,就可以选到正确答案 A 电子以科技为主导,占40%, 玩具以劳动力为主导,占40%,水果罐头以原料为主导,占40%, 食品以市场和劳动力 为主导,各占30%和20%

高二地理等值线试题及答案
答: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右下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中间直线为赤道,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中表示7月份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12、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中曲线④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坐北朝南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面积小 B、恒河下...

高二地理题试卷及答案
答:读“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回答5~7题。 5.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 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6.为了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需要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信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9.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①延长了生产链 ②...

高二地理题,有个地方不大懂,请教各位,谢谢!
答:这道题在考查极昼范围的同时,主要是考查比例尺的知识。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是北极圈,纬度大约北纬66.5度。你用直尺量出图中北极圈到北纬70度的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以根据一个纬度大约111千米计算出来,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沿着西经40度经线量出北极圈到格陵兰岛北部的距离,计算出...

高二关于湿地的地理题
答:1、海水和河流的堆积作用类似,通俗点说,就是水流含有泥沙,会携带泥沙移动,区别在于,海水堆积是将海底的沙子卷起来堆(放)到岸边,,河流沉积是因为河流的流速减慢,水里的泥沙会慢慢沉淀下来,最后越堆越高(用个可乐瓶放点水和泥沙摇动然后沉淀你就明白了)。2、小浪底建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蓄水拦...

高二地理题,急
答:原因:1.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植被丰富,水土流失情况小,河流携沙量少;2.流经低平的盆地,利于河水流动中泥沙沉积;3.下游刚果河切穿山脉,河面变窄,多峡谷、急流和瀑布,河流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2、二河相比,B河(刚果河)水量大。原因:刚果河流域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且拥有...

亲们,一道高二地理题目
答:12.C 因为从运输时间可以看出,时间很短,只有航空的交通工具才能这么快的速度 13.D 澳门的面积只有33平方公里,所以不可能大规模的开发农业和工业,而是主要以以旅游观光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来吸引大陆地区、东南亚地区的游客旅游消费,衬托了12题C选项航空运输各地游客的答案 谢谢 ...

一道高二地理题,请解释详细一点,谢谢!
答:这道的题的意思是:在南北半球平分的状态下,ABCD哪一点受日照时间长或光照强度多呢?我们知道,南北半球平分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越靠近赤道他所受的光照时间长点。接下来我们解题。我们来用筛选法来做吧。AB是在离赤道更远一些,所以可以排除;那是C还是D呢?根据等高线的走势和太阳直射点的不同,...

高二地理选择题
答:B答案不对,中国的粮食自给自足都十分勉强,中国的粮食主要都给自己人吃了,而且水稻种植业不能算是商品谷物农业。C答案也不对,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干旱,大自流盆地更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是种庄稼就很费劲了,更别提出口了。D答案,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主要是大牧场放牧业为主,牧牛出口牛肉而不是...

第17题,高二地理。
答:解析: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甚至消失,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会增大,泥沙含量也会增大。答案:(1)河流的源头 大气降水 陆上内循环 (2)冰川(雪)融水 大 小 (3)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致使河床变浅。

高二地理题: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答: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