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总把犯人发配边疆充军,不怕他们不遵守纪律,甚至叛逃吗?

作者&投稿:支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往哪里叛逃,送你去的地方基本都是几百里没人烟的,你往哪里跑。苏联时期流放犯人,派一群士兵乘坐卡车押解犯人,从城市出发开上十多天,然而丢下去,留下工具、部分口粮。

犯人们不存在逃跑的可能性。因为周边几百里都是无人烟的地方,你没有交通工具根本就无法逃出去。而且,这些流放地不是在北极圈内,就是西伯利亚,或者是中亚戈壁、即便你携带一些粮食也是没用,路上不是被冻死,就是渴死,甚至被野兽吃掉。

所以,从流放地逃走的犯人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作死,第二有人从外边带着交通工具接应,第二种多是政治犯。古代中国也是如此,流放地基本就是这几种。

第一,沙门岛。这种海岛基本无法逃脱,沙门岛是经典之一。沙门岛地处于我国山东半岛的东边,也就是蓬莱岛的北面。它在海中,距离蓬莱也有7公里距离海面经常会有风浪,而岛上严格管理船只。即便你搞到注入木材这类漂浮物,最大可能性是淹死在海里。退一步,你就算逃到蓬莱岛,也是官府的地方,人口密集。一个犯人蓬头垢面,往哪里躲?还是会被捉住。犯人如果想从沙门岛逃到边疆,就只能向北到达东北的老铁山。

辽宁省的老铁山距离沙门岛有40多公里,即便你有漂浮物也是不可能游到的,等于是做梦。其余岛屿大体也都是这样。

第二,宁古塔。宁古塔周围都是广阔无垠的荒地。宁古塔有新旧两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城村。这里在古代压根就是不毛之地,人口极少。不要说逃走,就算当时流放犯人从山海关到宁古塔,有1100多公里距离。古代出了山海关以后,大量犯人不是死于宁古塔,而是是在赶去的路上。

资料这么写: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方拱干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可见,赶到宁古塔都这么困难,何谈你逃走呢?向南逃走不可能,只能向北。而当时宁古塔已经是廖无人烟的地方,沿途经常走上一天,看不到一户人家。从宁古塔向北,在古代基本就是无人区,除了自然条件恶劣没有道路以外,只能见到少数的达翰尔等少数民族猎人。试问,你跑到这里去干嘛?茹毛饮血吗?

第三,伊犁。

伊犁就不同了,犯人确实可以逃出伊犁,跑到中亚去。但是,试问你敢去中亚吗?谁都知道,中亚自古以来长达几千年,都是游牧民族互相厮杀的战场。不要说你区区几个犯人,就算是当年大唐、蒙古商队,有大量士兵武装保护,动辄也被游牧部落劫掠杀光了。

犯人被流放,好歹还有一条活路,去中亚逃亡其实去送死。更惨的是,你不是被当场杀死,而是被掠走成为奴隶。作为犯人流放好歹还要遇到皇恩大赦天下的机会,成为普通老百姓。而一旦成为中亚骑兵的奴隶,可是世世代代为奴隶,永世不得超生了。至于到了流放地不服从管理怎么样?

沙门岛会告诉你怎么样。沙门岛天高皇帝远,当地监狱长叫做“通寨”,负责掌管所有犯人。不要小瞧这个官,他掌握着岛上犯人的生死,只手遮天。

库长的是,每年朝廷给予沙门岛的粮食衣物非常少,在通寨贪污完之后更是所剩无几,只能维持一二百犯人生活。但沙门岛的重刑犯在最多的时候足足有两千余人。所以,通寨没事就借口小问题杀死犯人,以减少物资消耗,甚至还连坐杀人,“人命如草芥”。所以,只要上了沙门岛,就算拼命遵守纪律,尚且不见得保住性命,更别说同通寨对抗。



不怕,因为边疆也有管理他们的人,并且还有连坐等着这些人的家人。

当然不怕,因为边疆这个地方也是有军队驻守的,这些犯人到那里都有人专门看管的,不遵守纪律是要接受惩罚的,想跑也是跑不掉的。

不怕,因为如果他们逃跑的话,罪名是非常严重的,很有可能会连累他们的亲朋好友,而且他们也没有逃跑的地方。

因为古代发配犯人去的地方都非常荒凉,周围并没有什么人烟,并且押送的人也非常强大,不会让你逃跑。

为什么古代官府劳神费力,也要将犯人发配千里,而不是关押?
答:但是如果被判发配充军,那对犯人的折磨才刚刚开始。被发配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在古代,科技远远没有现在发达。许多荒凉的地方,都没有开发,所以就会将许多犯人发配到这样的未开发之地,中国是农耕大国,劳动力对于这样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那这些发配充军的犯人,就是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古代罪犯为什么发配边疆,怎么不就近坐牢呢?
答:除了负责罪犯的饭食,还得负责罪犯的安全,死在牢里,主要责任人还是得当地官方机构出面,可以说,坐牢房除了让罪犯失去大部分自由,受到限制,给他点心理方面的这些惩罚,社会稍稍安定了几分,其他没点儿要紧的用处。再看另一种方式,把小王流放到荒地边疆。古代的宗族血缘纽带极为复杂,把小王流放到...

古人犯罪为何不直接杀掉,而是要花功夫发配千里之外?
答:所以君王一般都不会给犯人判死刑,避免让人觉得他杀戮过重。其次就是流放会更有价值一些,一般来说流放到边疆会有两种用处。一种就是充当边军,保家卫国。因为边军的生活过于清苦,所以大部分士兵都是不愿意去那边的,但是一个国家的边际却是极为重要的。这时候将这些罪人充军无疑是将他们的价值化到最...

在我国古代为什么把犯人都发配边疆,都做些什么呢?
答:不然到了目的地才是噩梦的开始。古代不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也没有空调,没有物资补给,所以没有多少士兵原因驻守边疆,保卫边境的安稳,所以将犯人发配边疆充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对于国家来说,关押犯人每天还要为他们提供食物,每年下来也要耗费不少财力,但是将犯人发配边疆,犯人就可以在边疆开荒种地...

古代经常有老百姓被发配充军,这些人为什么不在途中逃跑?
答:很简单,差官们手中的水火棍可不是吃素的,最重要的是,不是不想跑,而是根本就没法跑!在古代,除了秋后问斩这类的刑罚外,还有一种就是发配、流放,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要远离家乡,被迫去千里之外的异乡戍边。而犯人如果被发配,就必须要被衙门里安排的差官押送,古代没有汽车、火车之类,...

古代为什么要把囚犯发配到几千里的边疆呢?
答:其实原因没那么简单。在古代,一般犯人都是发配到边疆的,以那个时候的户籍,保甲以及交通条件,基本上来说,发配边疆就很少有回来的可能,几乎等同于死刑了。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去的,所以古代很多流放,那其实就是充军,在明朝流放基本上都是到边陲充军,充实边疆守备力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

古人为什么不把犯人关进牢房?而是要发配边疆?
答:你想要逃出去的话,一般也是活不了的。而到了边疆的犯人,要不就是在当地负责建设,要不就是发配充军,比方说让他们到军队里面去,有的时候混的好的犯人可能还会重新成为士兵,甚至是将军,因为古代的时候,边疆地区经常发生战争,正好让他们去当兵和干活,增加劳动力,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古代犯人被发配边疆,就不怕他们中途逃跑吗?这么放心吗?
答:在看古代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个镜头,就是谁谁谁因为犯了什么错从而被发配边疆充军,这几乎相当于判了死刑,但是里面的人都好像死脑筋一样,中途根本不会想着逃跑啥的。如果你认为是这样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可不是死脑筋,虽然是在古代,但是谁也不想死,更知道发配边疆的后果,...

古代为什么要把囚犯发配到几千里的边疆
答:在古代边疆地区基本都是建设发展落后、条件艰苦而且战事多发区(经常打仗怎么发展建设,战事频繁百姓都跑了没人更是没发展),把犯人发配到边疆其一是可以充做苦力用于边疆发展建设,其二是可以充军有战事爆发的时候可以当做廉价炮灰用。

犯人在古代的时候,为何不管牢房而要发配边疆呢?
答:古人为何不把犯人关进牢房?而是发配边疆?仔细一想,古人真高明!“发配边疆”在古代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最早的时候,国家制定这种政策,目的是为了给边疆那边补充兵力。后来又经过几个朝代的开发,将他们视为了开发区的劳动力,也就是说,把他们派过去实际上就是压榨这些人的劳动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