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成像雷达,到底是不是汽车的未来

作者&投稿:商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撰文 / 钱亚光 编辑 / 周 洲 设计 / 赵昊然

刚过完“五一”小长假,蔚来汽车宣布与恩智浦达成合作,将在新车上搭载恩智浦的4D毫米波雷达,相关车型可能会在2024年量产交付。


此前的4月,蔚来和小米刚投了赛恩领动,融资规模超过亿元,主要用于4D成像雷达量产研发与工业化落地。几乎同时,4D高精度成像雷达企业牧野微电子,也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

今年以来,至少有6家4D毫米波雷达企业拿到融资,总额达10亿元。

继特斯拉 HW4.0 平台硬件上加入 4D 毫米波雷达之后,被伊隆・马斯克看中的4D毫米波雷达之赛道又来了一波热度。


据Yole预测,到2027年,全球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亿美元,其中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为78亿美元,占据毫米波雷达市场的61%。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4D毫米波雷达将突破百万颗,到2025年4D成像雷达占全部前向毫米波雷达的比重有望超过40%。

预计到2030年,全球车载4D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61.56亿美元。

德邦电子研报显示,毫米波雷达结构可分为射频前端,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后端算法。射频部分占比约40%,其中MMIC(25%)、PCB(10%)、控制电路(5%);信息处理系统DSP占比10%,后端算法占比最高达50%。


在产业链里,上游是提供射频前端MMIC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高频PCB、后端算法等企业;中游是组装生产厂商;下游是各类主机厂。

上游,MMIC芯片目前主要来自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Mobileye等海外芯片设计公司,国内厂商有加特兰微电子、清能华波、矽杰微电子等;PCB方面,有Rogers、Isola以及国内的沪电股份、生益电子、深南电路等。

中游,在整机/解决方案供应商方面,传统 Tier1 普遍采用级联技术在 4D 产品量产方面走在前列,比如博世、大陆、采埃孚、海拉等,国内主要供应商包括经纬恒润、威孚高科、华为、经纬恒润、联合光电、华域汽车、森思泰克、福瑞泰克、雷克防务、木牛科技、承泰科技、纵目科技、联合光电、几何伙伴、楚航科技、行易道、赛恩领动等。

在下游,宝马iX搭载了大陆集团的ARS540;飞凡R7搭载了采埃孚Premium雷达;深蓝SL03、理想L7搭载了森思泰克的产品;问界M5搭载了纵目科技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

4D毫米波成像雷达赛道为什么能这么火热?这主要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

3D毫米波雷达是一种使用波长1-10mm电磁波的雷达传感器,它根据多普勒效应,能获得距离、移动速度、水平角度三个维度的信息,但分辨率差、行人反射率低,还有噪声和多径效应等短板,不能很好地识别静止物体、物体高度或者区分相邻障碍物,容易导致驾驶系统误判。

而4D毫米波成像雷达,在传统毫米波雷达基础上,增加了高度(俯仰角)维度的感知信息,具有纵向空间的感知能力,低角度分辨率可以提升至1度甚至0.5度,能识别障碍物的轮廓、类别和行为。

Arbe Phoenix 4D毫米波雷达点云

因此,4D毫米波成像雷达有更高的分辨率,能产生类似激光雷达的目标点云,可以形成点云成像级的输出,并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跟踪这些数据。

禾赛AT128激光雷达点云


和激光雷达相比,4D毫米波成像雷达未来或可在分辨率上逼近 16-64 线的激光雷达,与主流车载激光雷达128线、256线的探测能力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但高频毫米波穿透力强,能全天候运行,在恶劣天气下也能保证检测效果,而且其探测距离也更远,最远可达到300m以上(超过大部分激光雷达)。


能否替代激光雷达

那么,4D毫米波成像雷达未来有没有可能在自动驾驶系统中替代激光雷达呢?

从业界反应来看,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但某些领域有可能,比如在ADAS辅助驾驶领域。


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射频处理业务部总经理Torsten Lehmann表示:“随着4D毫米波雷达的发展,不仅可实现高达300米到350米的探测距离,且可非常精准地4D映射环境,达到接近于激光雷达的高分辨率,同时对周边环境也可形成清晰的点云阵图,提供全面的清晰感知。”

但对高级别自动驾驶来说,他不认为成像雷达可以替代激光雷达,对L3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体系应该是有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三种不同的感知体系,实现互相补充、冗余的功能从而确保最高的安全性。

他表示,4D雷达可能会蚕食一部分激光雷达的市场,主要是针对L1到L2+这种体量较大、相对来说自动驾驶级别比较低的市场。在这部分的市场中,恩智浦会有摄像头加雷达的组合,但是最终的取舍还是要取决于厂商的不同理念。

作为全球最早使用CMOS来设计毫米波雷达芯片的公司之一,加特兰微电子科技公司技术总监刘洪泉告诉汽车商业评论:“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不太适合直接比较,从探测距离来讲,通常长距离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在200多米,但主流4片级联4D毫米波成像雷达,都能看到300米以上,而且在200米左右的距离上,还能比较清晰地把道路边缘描绘出来。”

激光雷达的点云更密、更直观,类似于摄像头采集图像,基本上从激光雷达回波的点,就能看出检测的物体是一辆车。如果是4D成像雷达,即使在点云非常密的情况下,也只能看出是车的轮廓,还得通过特定的算法,判断出这些点是否属于同一个反射物,才能确定它是不是这辆车。

因此,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不是一个简单替代的关系,但是在某些场合,比如在L2辅助驾驶上,就可以采用4D毫米雷达加摄像头形成系统,而不用激光雷达。一方面是要考虑成本,这个系统肯定比激光雷达要经济;另一方面要考虑使用情况,这种系统已能满足L2辅助驾驶绝大多数场景的需求。

刘洪泉认为,如果是L3以上自动驾驶,对传感器冗余的要求会更高,可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所有传感器都会参与感知,而且传感器都要是最高端的,因为它要做融合,增加安全冗余,这时可能就不能只考虑成本,还要考虑使用安全。

上海车展上,彼欧集团(Plastic Omnium)创新事务执行副总裁Alexandre Corjon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我们坚信市场上不会只有一种类型的车辆传感器。我们将带来一些非常创新的4D毫米波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它们将取代一部分传感器,而不是所有的传统传感器。”

成本还能大降吗

据中银证券研报,4D毫米波雷达价格在1500-2000元左右,短期内远低于激光雷达。那么4D 毫米波成像雷达未来会不会像3D毫米波雷达一样,出现数量级幅度的大降价呢?

刘洪泉认为,4D毫米波雷达基本上很难复刻3D毫米波雷达的降价节奏。MMIC 芯片与天线是构成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芯片材料更新和工艺改进是毫米波雷达成本下降的最重要因素。


最早的毫米波雷达,射频部分只能用砷化镓(GaAs)的工艺来制造,不管是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都比较高,对于生产线要求也很高,而且集成度很低,设计工艺比较复杂,整体良率也比较低,所以特别贵。

从2009年开始,锗硅(SiGe)工艺逐渐代替砷化镓工艺,材料成本比砷化镓便宜了一大截了,同时毫米波雷达前端射频芯片集成度也大幅提升,导致整个系统成本降低 50%。

到2017年以后,锗硅工艺切换到了CMOS工艺,CMOS晶圆价格便宜且集成度更高。以此工艺生产的单芯片雷达既包含收发机,也包含处理器,导致毫米波雷达成本进一步下降。现在3D毫米波雷达中只需要配备1颗射频芯片,成本降低至 30 美元左右。

但这种降价的历史在4D毫米波雷达上基本上不可能重演了,因为现在半导体工艺基本上已经固定在CMOS工艺上了,不太可能出现之前由于半导体工艺变化导致的突变式价格下降。

不过4D毫米波雷达肯定还会降,一是因为随着时间往前推移,半导体材料价格会持续下降;二是因为随着规模效益带来的成本摊薄,整机成本也会下降。

福瑞泰克已经实现量产的4D成像雷达——FVR40

对于4D成像雷达的价格趋势,Torsten Lehmann认为,成本和性能之间是有一个取舍的并且需要一个平衡,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比如对低端的市场来说可能是成本驱动的,对高端市场来说则是性能驱动,所以并没有一刀切的答案。而降本不仅仅是在芯片本身,还在系统层面的创新。比如在天线架构的设计上有很多的巧思,在使用原材料方面控制成本,提升天线、封装技术等等很多节约成本的创新举措。

而彼欧集团智能外饰系统事业部高级技术总监Mathieu Bancelin则认为,传统的三维雷达是成熟产品,其成本下降的曲线已经建立起来。4D成像雷达在开始时成本会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迅速进入与传统3D雷达相同的成本下降曲线。

他认为,4D成像雷达的降价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它取决于部件(雷达芯片组、微控制器等)的价格,这些部件的价格总体趋势上是下降的;其次,涉及到规模,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也会相应下降。


未来怎么发展

毫米波雷达测速和测距性能进步主要取决于MMIC芯片和射频天线性能的提升,而4D毫米波雷达未来将向着高集成化、低成本和小体积方向发展,单芯片内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密,减小毫米波雷达体积,也降低功率损耗,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减少开发难度和成本。

目前4D 毫米波雷达发展的技术路线主要有级联、级联+虚拟孔径成像技术以及集成芯片三条。

特斯拉采用TI 芯片的双级联 4D 成像雷达


4D毫米波雷达主流产品是采用级联方案,通过级联多个MMIC芯片来排布纵向天线,同时增加实体天线MIMO(虚拟通道数),从而达到提升分辨率和获取高度信息的目的。

级联方案通常应用德州仪器、英飞凌、恩智浦等公司的标准雷达芯片,四片级联,就是将4个芯片联在一起,组成12发16收,形成192个虚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1成都车展:全面智能化 实拍上汽R汽车ES33量产版
答:新车内饰目前还未公布,但相信在如此具有创造性的外观里面的内饰也会给人以惊喜,据悉新车整车搭载了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高精地图传感器、4D成像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在内的33个高性能传感器,除此之外5G-V2X和英伟达超强算力芯片等传输与处理硬件都将搭载在新车上。编辑总结:对于上汽R汽车来说ES33是一台...

4d毫米波雷达原理
答:4D毫米波雷达由于拥有立体探测能力和一定的边缘轮廓识别,可以滤除假警报,提供最佳的灵敏度。雷达使用最低的检测阈值,即使是最微弱的噪声也能被报告出来。后处理和跟踪用于过滤随机噪声,而校准方案允许达到极低的旁瓣水平。4D毫米波成像雷达在车端应用 由于4D毫米波成像雷达探测距离远,出色的水平和垂直的...

飞凡f7汽车报价及图片
答:同时,飞凡F7还拥有采埃孚Premium4D成像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在内的顶级智驾硬件及行业首创全融合算法的RISINGPILOT高阶智驾系统。飞凡F7的上市将进一步满足用户对生活的期待,成为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细分市场的一匹黑马。其全面越级的产品力和惊喜的价格将刷新30万级电轿价值标杆,为用户...

改写消费者的潜意识,深蓝SL03为何能比新势力更智能?
答:深蓝SL03之所以能在智驾方面力压同级对手,离不开其搭载的NID3.0领航智驾和APA7.0远程代客泊车系统。 具体来看,深蓝SL03全车智驾传感器多达34个,其中包括了一个4D成像毫米波雷达。相比传统的毫米波雷达,4D雷达能够感知高度信息,对周围物体状态的判断更加准确,进而能大幅提升智驾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安全性。最近,特斯拉开始...

自动驾驶需要哪些传感器
答:Waymo自研的4D成像雷达使用于Waymo发布的第五代感知系统Waymo Driver,搭载自研激光雷达(1个车顶 4个车辆前后左右),6个自研毫米波雷达、自研29个摄像头、麦克风列阵等 结论 一辆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多少传感器来支撑呢?也许我们没法有个明确数值,不同厂商有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目前无法清楚判断孰优孰劣,但是多种...

飞凡汽车的R7是SUV吗?
答:视觉摄像头、高精地图、4D成像雷达、5G-V2X、超声波雷达以及英伟达的超强算力芯片等配置,可实现更高阶的智能驾驶技术。这些硬件还可插可换可升级,电池也可充可换可升级。简而言之,飞凡汽车也和蔚来一样,支持充电和换电两种补能方式。别的不说,飞凡R7“堆料王者”的称号,也倒名副其实了。

奔驰S级同款屏、双英伟达Orin-X+激光雷达,飞凡R7
答:此外,飞凡R7还有激光雷达包可选,它包含了一颗激光雷达、两颗4D成像雷达,并能将是实现双英伟达Orin-X芯片。但就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个选装包实际提供的是所谓的冗余量,即能够让车辆在未来实现对L3级辅助驾驶能力的支持,但它暂时不会带来什么实际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增加。其它配置,车舱标配固定天窗...

安霸发布CV72AQ车规AI SoC,AI性能提升6倍
答:所以4D毫米波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可以随时商业落地的技术。其好处非常多,现在所有车都在用激光雷达做远距离识别,因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解析度。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展示了其做到的点云数量是跟激光雷达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它的成本、性能功耗、可靠性都远远好过激光雷达。所以,我们认为当...

毫米波雷达被特斯拉“返聘”,马斯克到底图的啥?
答:这两件事,毫米波雷达做到了:让坚持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花钱再度把它“请”上了车。 预计搭载4D毫米波雷达的特斯拉谍照 想必不少朋友已经知道这件事儿了,特斯拉即将推出的HW 4.0智驾方案预计包括一个4D毫米波雷达,消息一出连带着各大相关企业股票狂涨。让股市震荡,让马斯克“真香”,4D毫米波雷达到底有啥本事? 毫米...

Acc车标花了,有关系嘛
答:ACC功能即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是一种基于传感器识别技术而诞生的,自动保持与前车距离的功能。现在用于ACC的77GHz频段长距离雷达(LRR),最大检测距离可以达到160米以上;而热门的4D成像雷达甚至能做到200~300m较为精准的探测。雷达对于电磁波穿透车身上各种零件的衰减有性能要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