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诏书的格式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雀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诏书和制书格式基本一致,以“奉天承运”或开头,行文中注意抬格,即遇到“天子”等称谓,或“制曰”、“诏曰”等词汇时,抬一格(换新列书写,该称谓或词汇比其它列高出一格);遇到列祖列宗的庙号、谥号,或代表上天的词汇时,抬两格(换新列书写,该称谓比其它列高出两格)。如下图所示:



诏书,圣旨,中旨,手谕有何区别
答: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工。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 《睢州志·袁可立传》:"可立曰:'杀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顾可脱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为动。"

什么叫奉天承运?
答:释 义: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出 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

现存明代诏书是可信的吗
答:诏书,是各类明代诏令文书中最隆重正式的一类,关涉军国大事,面向全民发布,在诏令文书中尤受学界关注。清代的诏令文书,有丰富的存世原件与史籍照录。相比之下,明代的原件相对稀少,学界主要从文史典籍特别是《实录》、各种诏令汇编、文集中寻录原文。这些留存于文史典籍中的诏书,原文的精确可靠程度如何...

秦始皇登基时颁布的诏书 秦始皇登基时颁布的诏书是什么
答:1、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2、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3、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答:明代圣旨制首,有的以“奉天承运皇帝圣旨”八字开头,有的直接用“皇帝圣旨”四字开头。其实,只有皇帝向天下宣告重大事务的诏书,才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一般向文武官员颁发的圣旨,不用“诏曰”。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

白叟家有9道诏书,专家借走弄丢了两道,他赔了几多钱?
答:我国就有如许的一户人家,他家里有九道诏书,厥后专家借走弄丢了两道,年夜家晓得他取得了几多补偿吗?故事还要从一名叫做张振华的白叟起头提及。现在的他只是陕西一名通俗人,可他祖上长短常了不起的,一向是陕西那一块的王谢看族。白叟祖上最着名的人叫做张鹏程,正在明代的时辰,最高做到了关中...

关于赦令、政令、诏书的区别
答:皇帝了解军政讯息后,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令,其形式有谕、旨、策、制、诏、戒等,不同的形式用于不同的政务,其中谕和旨是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汉制,天子之书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策。敕(策)者以简为之,其制长三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二短两编;下附篆书,题年月...

清朝的太监是怎么宣旨的
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答应因为贤德啊神马的,特此许晋升为贵人,钦此,谢恩 大概就是这样吧,看电视看的

汉代策封世袭爵位的诏书怎么写?
答:清朝以前,不存在世袭罔替的现象,只有论功行赏。汉朝封侯是有属国的,属国可设国相,曹操就当过济南相,这个不搞清楚,是没办法写诏书的。和唐承隋制、清承明制一样,汉朝的各项制度基本沿袭了秦朝。以汉桓帝册封曹嵩世袭曹腾的爵位为例,袭爵的诏书一般格式为:元嘉三年六月初五,大汉桓皇帝诏曰:朕...

御花园 妃嫔 诏书 修缮的意思
答: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工。修缮,指修理,修补。修理建筑物等,谓之修缮。也可用于文字、文章的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