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知胜论》

作者&投稿:尚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兵法者以求全胜。欲以全胜,必以智胜。

智胜有二,知胜、制胜。可知《兵法》云“胜可知,不可为”。乃是胜必以智胜,不可妄为之义。何则?《道德经》云:“为无为,则无不治”。何谓无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不可为”,乃是不可妄为矣。然世之学人,糊涂学其道,惑其言,认假为真,兵者何事,而乃如此妄为耶!

知胜无为之功,顿悟也。制胜有为之学,渐修也。此二者不可偏废,则智胜可以矣。正所谓,知行合一者为智,智必能知,智必能行,行则通,通则达,达则成。

兵法之道,包罗天地人之道也。学人未思兵者为何物,不辨兵法是何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妄想一言半语之妙,即欲成道。诈称有道者,以错引错,以盲诱盲。何尝深用心思,穷究实理。知胜之法不知饱含多少将士血汗,费尽多少老婆心犹可得也。

《兵法》云:“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道天地将法,将岂能不闻。形之较之,胜负岂能不知。

知“道”:道者,胜之道,败之道。

胜之道:“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败之道:“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知“将”:《兵法》云:“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由此可知将者必以法令,不可死打硬扛,不可贪生怕死,不可 性情急燥 ,不可好名自尊,不可溺爱民众。否则败象从生。

知“法”:《制胜论》、《迂直论》。

知“天”:《天时论》。

知“地”:《地利论》。

知“人”:《人和论》。

谋攻篇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答: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出处:《孙子·谋攻篇》释义: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

《孙子兵法》九大思想精要
答:《孙子兵法》的九大思想精要《孙子兵法》的思想精要,我最后再总结九条。 第一,《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因为弱胜不了强。 《孙子兵法》第一篇讲“计”,不是奇谋巧计和计算,而是现在的SWOT分析法,强调要将优势、劣势、威胁、机会以及敌我双方的综合实力进行计算和评估。你要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

孙子谋攻篇提出的四大谋略原则是什么
答:孙子的谋略或者决策原则是:1、先知。每一篇几乎都会涉及到知和先知的问题。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将,等等。2、胜利。胜利分全胜和有利。全胜就是指,不动手,就赢得胜利,就是孙子的初衷;如果非要动手,就追求速胜。有利就是指,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是以对自己有利为出发点。“非利不动、非...

《孙子兵法》的感悟与启发有哪些
答:2、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孙子兵法》第一篇讲“计”,不是奇谋巧计,是计算的计,是现代的SWOT分析(优劣势分析法):优势、劣势、威胁、机会。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在家里衡量计算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从五个方面,七个科目,进行打分。分多的胜,分少的败。打完分,就能知胜,...

《孙子兵法》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孙子在书中提醒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纪律,不只受军事学家所推许,在经济范畴、领导艺术、人生寻求以至家庭干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孙子兵法》中的十大人生启迪 1千难万难,判别最难 原文: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孙子讲五个知胜之道,第一条就是知能够战与不能够...

《孙子兵法》
答: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文中观点解读:1.0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

95%的人都误读了《孙子兵法》,你是吗?
答:一提到《孙子兵法》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三十六计》嘛,我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什么以少胜多、空城计、苦肉计等奇谋巧记,万古流传,用兵如神来之笔。 可是在《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本书中说:中国人总是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弄混,其实这两本书,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三十六计》是雕...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最高境界?
答: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计篇) 从以上七个方面,多次反复计算比较敌我双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考虑到利与害(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九变篇》),再慎重做出战略决策(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 孙子五事七计的战略思想与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安德鲁斯、安索夫、斯塔西等提出的战略规划...

孙武的《孙子兵法》体现了哪些军事思想?
答:战争(孙武是用“兵”字来表述的)是“国之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人民的生死,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不可轻率从事,“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这就明确表达了孙武的“慎战”思想。 孙武的“慎战”思想,反映在战争指导上则表现为“全胜”的理论,这是《孙子兵法》的精华所在。在“慎战”思想的支配下,孙武要求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