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陶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作者&投稿:邢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同学给我的qq印象是理发师陶德眼中的伦敦,是什么意思啊?~

《理发师陶德》电影开头有这么一段唱词,从里面大概可以看出一点儿来...
Anthony Hope: (下面是那个年轻的水手安东尼唱的)
I have sailed the world
我曾环游世界
Beheld its wonders
目睹壮丽风光
From the Dardanelles to the mountains of Peru
从达达尼尔海峡一直到秘鲁山脉
But there’s no place like London
但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伦敦

Sweeney Todd:(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理发师陶德先生唱的了)

No, there’s no place like London
没错,没有一个地方像伦敦

You are young
你还年轻
Life has been kind to you
未曾经历人生苦难
You will learn
但你终将学到

There's a hole in the world like a great black pit
这是世上最黑暗的深渊
And the vermin of the world inhabit it
天下的恶棍都聚集于此
And its morals aren't worth what a pig could spit
猪猡都比他们更有道德
And it goes by the name of London
所有罪恶都藏在伦敦的盛名下

At the top of the hole sit a privileged few
少数的掌权者高高在上
Making mock of the vermin of the lower zoo
把伦敦街头当成动物园
turning beauty into filth and greed
美丽事物变得肮脏龌龊
I too have sailed the world and seen its wonders
我也曾环游世界,目睹壮丽风光
For the cruelty of men is as wondrous as Peru
人心险恶,犹如秘鲁山脉
But there's no place like London!
但绝没有一个地方像伦敦!


伦敦是陶德的家乡,可也是他的伤心之地,是他展开血腥的报复的地方,当然也是最后他悲剧收场的地方,估计在陶德心里,对伦敦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吧,流亡时,因为这里有他的妻女,渴望回到伦敦,这时伦敦虽然充满罪恶但还有其温柔的一面,可是回来后,发现早已是物是人非,唉....也许是既爱且恨吧

这只是我的理解,可不代表您的好友的意思呀O(∩_∩)O~

英国人本杰明·巴克(约翰尼·德普饰演)和妻子鲁西还有女儿约翰娜一起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本杰明是个理发师,平日生意不错,一家人的生活也颇为幸福美满。但是,如同现实生活中一样,美好的总是短暂的。当地法官因为觊觎鲁西的美貌,巧立名目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本杰明·巴克投入大狱,后又将他驱逐出了英国。就这样本杰明一家人的命运轨迹被完全的改变了…… 许多年后,一个名叫斯文尼·陶德的理发师在一家馅饼店的二楼开张了自己的店铺。人们都说那家馅饼店味道怪异,理发店的感觉也不对。邻居也称经常在馅饼店的地下传来恶臭。而许多光顾理发店的人也是只见进不见出……这一切的答案都很简单——馅饼店用的制作原料是鲜活的人肉,而“供应商”就是楼上的理发店。理发师陶德的剃刀上沾满了前来剪头的人的鲜血。而他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了宣泄心中那满满的仇恨——他就是当年被驱逐出境的本杰明·巴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和那之后自己妻儿的不幸将火一样的仇恨注入了他的心里。他不再是本杰明·巴克,仇恨的火焰点燃了他心中原始的狂躁本能,一个彻头彻尾嗜血成性的魔鬼理发师陶德就此诞生了。多年后,他重返英格兰,与馅饼店女老板拉维特(海伦娜·伯翰·卡特饰演)一起联手,开始了血腥的复仇之路…… 今天看了“理发师陶德”,还是下载、转格式之后在MP3上看的 发现 强尼·德普 很有水平、很百变,不管是外形上还是人物刻画上,我看过的每一个他的片子都很有特色——每一部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所有同一个人演得都一样~~~很强大~~~很喜欢~~呵呵~~~~ 如果说我看过的他的片子里面的他自己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可能是那有些可爱的神经质,从扭扭扭的海盗、到willy wonka、到断头谷里的调查员、到现在的 tood,都很可爱——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 wonka,喜欢那种苍白如玉、而又孩子一样的感觉,不因为外部世界而变得浑浊、永远纯净、灵透的感觉~~~ PS:wonka 走路和海盗一样、也有些扭扭扭,但是断头谷和理发师就不扭了,可能是人物性格需要 断头谷里面他的那些梦我串的还不是很明了,不过现在想的主要是今天看的 tood 。 断头谷也很阴沉,但是还有些阳光、有些轻快(尤其一个可爱的大男人动不动就晕掉~~哈哈~~~),并且,结局也是比较好的,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至少,主人公的结局让人比较欣慰的~~~~ 理发师是另外一种阴沉、让人有些沉重的阴沉。或许这种阴沉是从开场就有的,从 tood 出场,有一点点吸血鬼、或者魔的形象的出场,以至于开始还以为他彻底就是坏人。而后,在饼店老板娘家里才知道他的故事,开始同情,也可以理解他的复仇、甚至支持、即便是他杀了那另一个意大利的理发师之后。但是后来便开始滥杀,当然、可以理解成因为见不到女儿的绝望而有些疯狂,虽然不希望、但是可以理解这种疯狂——只是那些被杀的人也有些太无辜了(人肉包子,好古老的水浒的设定)——不过也可以看出他还是很有人性——至少,从他放过那个有家庭的男人(家人便在旁边等着),还是可以看出他的人性,希望一家团聚,可惜希望不得。。。 前面看到饼女士(这样称呼吧~~因为忘记名字~~)总在驱赶那个女乞丐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什么,不过在那跑堂小孩说 tood 不是好人的时候我自己确实也意识到危机,结局可能会彻底伤感的危机 tood 没有在第一次就杀了法官、可能导致了后面的悲剧——有些疯狂,有些、别的 他似乎不太再奢望安定幸福的生活,甚至在饼女士的幻想中,他都是板着脸的、或者说、阴沉着的——虽然,至少他还有女儿(或许,在理发室里相认了也就不会有后面更伤感的了) 不知道他的妻子还活着,没看出来饼女士自私到有些恶毒,不但欺骗他妻子已经死了、还反复粗暴的驱赶他变成乞丐、有些精神失常的妻子——虽然她也是因为爱情,但未免还是过于自私——还是造成了悲剧——没有哪一个人在趋近疯狂、正待报仇的时候还能认出一个十五年没见、变化极大的“死人”的——或许他理智的时候、有时间的时候、他妻子理智的时候,只要具备一个、他们便可以相认、一切便可以避免,但是在当时、不但他没认出来她、我也没能认得出来,于是,为了防止自己被认出、破坏了他为他家庭计划的复仇大业,他杀了那个疯癫的乞丐 在他向着法官复仇的时候、我甚至在担心、箱子里面他的女儿会不会突然跑出来破坏——所幸、没有 然后,又在担心、他会不会因为认不出女儿而将其错杀——所幸、也没有(不然、或许、他下一个动作便是自杀了)——他把他女儿(事实上、他当时以为是一个偷听到他杀人复仇的青年)推向理发椅的时候,或许会直接杀掉,或许、像我希望的那样、他们两个中至少有一方会认出对方、或者有旁人帮他们相认——但是,也没有 饼女士的尖叫阻止了两种可能的发生,他冲下去,看见饼女士惊恐的样子望着已经死去的女乞丐——我已然猜出、虽然还在侥幸——他也已经认出,就是他的妻子,亲手误杀了最爱的妻子——他已然完成了向法官、秘书的复仇,但却失误、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因为他的疯狂,更因为——至少我和他都是这么认为——饼女士的欺骗——欺骗他妻子早已服毒自尽——现在他妻子果然已经死了,死于他手。。。 饼女士竟然还向他求爱、自私的为自己开脱、自私的构建她的美好生活——她会死的,我料定,盛悲、盛怒而疯狂之下的 tood 会杀了她——她被推进火炉,死有余辜 楼上,tood 的女儿看见桌上一家三口的照片—— tood 一直深情着的照片——或许女儿已经可以认出父亲,或许结局会有些转机 ——只是或许 楼下,tood 抱着妻子的尸体——如果,他们是我的人物,如果潘利库错杀了梅尔莎(当然,我不会这样残忍),潘利库定会一同自尽——或许,就算没有那小跑堂的出现,tood 也会自尽,因为悲剧酿成、一切已无法挽回——除非女儿及时出现、冲淡悲伤(但我知道、这已也不会发生)——没有选择,就算能幻想他女儿或许和水手会有些幸福生活,但留在印象中的,只有那把银色的剃刀、先后死去的夫妻和一地忧伤、阴沉而美丽的血湖……

影片乍一开头,伯顿同志就很明智的选用了一段cg来表现魔鬼理发师杀人放血绞肉做派的全过程。不得不提一下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所作的曲子,配着满屏鲜艳的血色实在是让人在电影院里如坐针毡。倒不是说画面本身有多可怕,而是桑德海姆先生擅长的、魔鬼般的不和谐音在人们心理激起的本能的厌恶,混合了音乐本身黑暗、怪异而又凝重的意境,简直犹如恶灵一般挥之不去。你会极力想避开那些令人心神不宁的音符,却在不知不觉间已被它们占据了心灵。于是那如影随形的音乐的阴霭自始至终回荡在观众脑海中,从德普躁郁的“No Place Like London"到卡特充满虚情假意的怜悯的“Poor Thing",从复仇的交响乐“Pretty Women"直到那个血腥而凄艳的"Final Scene",就算中间有少许"Johanna"一般热情鲜妍的华彩亮点,也被失去爱人的水手安东尼在黑暗的陋巷中唱成了一曲悲歌。从没有一部音乐剧被如此华丽地再现在银幕上。从没有一部电影的配乐,不只是在旋律带来的直接感受上,而且是在更加深层的乐曲意境上,激起观众对乐曲、情节和画面的双重共鸣。那种诡异的不和谐,带着点残忍的幽默,完美地混合了爱与冷漠、凶杀与忠诚、绝望与希望,与影片本身荒诞而残忍的世界观结合在一起,让每个镜头都能成为一段独立的交响诗。而影片结尾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曲终了,桑德海姆一气呵成的音乐整体性也令人叹服。一直在用“残忍”这个词,而不是“残酷”。因为德普饰演的这个华丽的复仇者并不是完全地冷酷无情。他在面对带着妻女一起来理发的男人时也会手下留情,甚至会有点自嘲地背过身不看那个幸福的小家庭。而另一方面,他也无时无刻不在“忍”:忍耐自己复仇的欲望,也忍耐着内心残存的一丝温情,硬生生把自己变成割喉的野兽。每次杀人他都念叨着那个魔咒般的名字,女儿的名字“乔安娜”,那种疯狂的温柔令人不由得不寒而栗。最可怕的其实并不是被爱情驱使而沦为失去理智的野兽,而是像斯韦内这样一个清醒隐忍的杀人狂。于是我们看着斯韦内,这个背负着深重罪孽向往美好的复仇者,时而歇斯底里,时而阴郁漠然,在劝诱蒂莫西·斯鲍尔(没错,就是哈利波特里演老鼠那个)饰演的法庭官吏时甚至还透出一点杰克船长的花哨浮夸表情来。但这一切只是为了复仇,不仅是向坏法官(斯内普教授= =)复仇,甚至把狂妄的目标放到“所有街上的男人们“。这点应该是伯顿同学为自己浓墨重彩描绘杀人狂传奇故事找到的一个折衷点,而且必须承认它不可避免地落了俗套。但是,如果没有了对这种隐忍的愤怒的一次次深化与重章复唱,我们就欣赏不到在与仇人共同轻声吟唱的"pretty woman"乐曲声中,一点点变得狂暴,一点点被疯狂的正义所主宰的斯韦内,他无比优雅的举刀动作中同时蕴含了极度欣喜与极度悲凉。当他终于挥刀下手,鲜血喷溅出来的那一刻,相信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看啊,这个男人为了这一刻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宁了。最后一幕斯韦内抱着误杀的爱人死去,他的鲜血流淌在她紧闭的双眼上,沿着她带有伤痕的嘴唇一直流到地上,我几乎要相信她马上就要睁开眼睛,天使般地微笑着对他说:亲爱的,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然后说,我宽恕你。——我承认自己实在是太希望、太希望给这个冰冷的男人一个救赎了。

至于苍白的拉维特太太,一个总是显得市侩、猥琐、狡猾、冷血的女刽子手,却总是被狂热的爱恋和不经意的温情暴露了她的女人本性。尽管在“A LittLe Priest"伴奏下,海伦娜·邦翰·卡特这个女版德普和男德普一起,犹如两个空虚的吸血鬼一般透过玻璃窗望着芸芸大众,一面满不在乎地讨论拿谁做肉馅儿的严肃问题,但他们很快就唱着歌,手执菜刀和擀面杖共舞,险些让人确信这对冷血男女就要成为情侣了。然而不管她怎样努力,在他面前都只能是一个剃刀反光里模糊了的可怜剪影,或是映在破碎镜子里的扭曲身形。她不是出现在他回忆中的那个永远鲜活的金发形象。她穿黑色和灰色的连衣裙,她用极暗淡的红色作饰物,连她的头发也是一种脏兮兮的暗红色。这个可怜的女人用轻微到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也是您的朋友,陶德先生。”,用嘴唇卑微而贪婪地轻触他的头发,用略微苍老的丰满手臂挽着他在草地上做一个天马行空的美梦,却逃不过被他推入烤炉化作灰烬的命运。她在堆满尸体的地下作坊乞求着,高声唱着“我没有说谎”,声音是那么纤细无力,徒劳地想盖过他充满愤怒的指责。她疲劳的眼睛在对他倾诉:我只是太爱你了。而他并不想留意。在他面前她始终是一个苍白到有点可耻的形象,总显得自卑,却又是如此地让人无法憎恨。片子结束后再听她最初的歌曲“The Worst Pie in London",开头一句俏皮的"Ah,A CUSTOMER!!",倒觉得宁愿她一辈子都是那个做着难吃的派的肮脏女人,在蟑螂横行的店铺里默默终老。



已经有两次看到强尼•德普在奥斯卡颁奖晚会上落寞的神情了,柯达剧院里,风光的是别人。西恩•潘、丹尼尔•戴•刘易斯举起了奖杯,他们的表演是学院派的,其表演的精彩片段都是主角大暴走、神经质的嘶吼,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角色确实很考验演技,但总是年年岁岁花相似,花落谁家无悬念,不免让人兴味索然。据说奥斯卡晚会的收视率下滑了,活该。我有时抑制不住恶毒的想,如果奥斯卡的评价参数永远不变,那么请出我们台湾的咆哮大神景涛•马参与评奖,那他岂不是可以蝉联影帝到老?
德普的表演是非学院派的,从来没有在哪部电影里看到他饰演的角色会有扭曲纠结的表情、崩溃抓狂的状态。表演的强度、力度,都不是他擅长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那一套并不是他的圣经。对一个天才型的演员来说,学院派的教条只有一个归宿:垃圾桶。德普的表演是漫画式的、夸张的、亦庄亦谐的。《加勒比海盗》系列里杰克船长风情万种的兰花指、逃跑时妖娇的身段,剪刀手爱德华的纯良木讷、人畜无害,《断头谷》里科学侦探的胆小怕事、乌龙龟毛,《查利与巧克力工厂》里工厂主的一片童心、鸡婆三八,这些令人激赏的另类表演,都可以让观众或捧腹或落泪,但是从来没有打动过不动如山的奥斯卡评委们。
德普最近的片子是《理发师陶德》,隐约和以前的经典《剪刀手爱德华》构成了对应关系。《剪》是关于爱的,《理》是关于恨的。故事发生的环境大异其趣,《剪》是阳光明媚色彩绚丽的幸福小区,《理》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肮脏混乱的伦敦,天空永是灰黑厚重的云层,雷声隐隐,电光闪闪,一副世界末日的图景。两位主角,剪刀手爱德华和理发师陶德都是顶尖的理发师,技艺高超,不过两人刀子下的成果却是截然相反的,爱德华修剪出精致的发型、精巧的园林、精美的冰雕,而陶德的兴趣比较单一,专注于一条可以喷薄出猩红鲜血的颈大动脉。剪刀是用来赢得好感、示爱的,剃刀是用来报仇泄恨的。两部电影的影像风格也是泾渭分明的,一个童话,一个哥特,不过,童话里也有黑色时刻,哥特中也有幻想的天堂。

在与《剪刀手爱德华》势成冰炭的《理发师陶德》里,德普奉献了迥然不同的表演,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从纯良木讷一变而为邪恶暴烈。如果剪刀手热爱的的金遭到迫害凌辱,橙红色的日子不再,童话终结,善良的剪刀手也会变得狠毒,一个学会了爱的人也会被恨俘虏,剪刀手会顺理成章的成为剃刀手。《剪》中一个机器人由于爱的催化而成为了挚情的“人”,《理》中一个温良的绅士由于家人和自身的惨痛遭遇,在恨的腐蚀下,由一个人变成了“机器人”,成为了复仇的机器,成为了一具只有滔天恨意的行尸走肉。天堂地狱一线间,童话哥特若比邻。《理》采用了歌舞剧的形式,夸张的肢体,急促的唱词,理发师那张活死人般惨白的脸上,戾气缭绕。德普的表演着落在行动的坚决、情绪的焦躁、语言的尖刻,仍然没有学院派想要的扭曲纠结。《剪》与《理》,爱与恨,德普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虽然不够力度,但拥有几乎完美的纯度。两种极致叙事,饮冰浴火,这对一个演员来说无疑是炼狱般的考验,很多演员在这种考验面前想要涅槃,却一不小心成了尸变,而德普却游刃有余、轻松过关,提剃刀四顾,踌躇满志、舍我其谁矣。

剪刀手与剃刀手,天使与魔鬼,纯良与邪恶,童话与哥特,德普的表演总是影迷们的盛宴。在奥斯卡晚会上神情落寞的“好莱坞最性感男人”,是我们的无冕之王,是我们隐秘的狂欢。



  观看《Sweeney Todd》的电影版,大概是我观影经历中最专心和最不专心的一次了。
  说专心是因为作为对其词曲作者Sondheim的拥蹙,对电影版期待已久,在知道剧情的前提下,每一个细节的表演和画面都仔细琢磨。说不专心是因为对百老汇音乐剧版本(主要是指1982年巡演版本)烂熟于心,所以每到一处,都在和它作比较。

  不比较则已,一比较则有诸多地方不满意。作为音乐剧版的忠实拥蹙,首先自然是对曲目删减的不满。我看到下面有许多评论者抱怨音乐不好听。但你们是否知道,Sweeney Todd中最棒的一个唱段,开场曲“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被删减去了【同样,这首曲子结尾的再现也被删去了】。现在的开场“No Place Like London”,实际上是几个宣叙调的结合【我并没乱用歌剧术语,Sweeney Todd虽说是音乐剧,但Sondheim基本是按照歌剧的格式写作的】,再加上这几个宣叙调的旋律走向过于不和谐和阴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旋律不好听。但是,如果第一印象是原本那首“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话,至少在感觉上会有不同。更要命的是,“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事实上是全剧最重要的一个主导动机,本来是要在全剧再现五次的,现在自然这些再现也一并删去,只在“My Friend”唱罢后,在背景音乐处演奏了一小段。
    若不考虑的Judge Turpin的Johanna【过于猥琐所以连舞台上都几乎没演过】,另一个被删去的唱段是四重唱Kiss me【不过据说是拍了这个段落的?但我看的版本中没有出现】,又恰恰是一段较为抒情悦耳的旋律被删去了,随之被删去的是执事的那段“Ladies in Their Sensitivities”,可惜了一段优美花哨的男高音。另外,Anthony初遇Johanna那场,在唱“Johanna”之前一段铺垫“Ah Miss”也删去了。
  由于原本的音乐听得太熟悉,所以对曲目方面更大的不满是曲目内部的删减。最觉得惋惜的是Toby吆喝生发水的那段“Pirelli's Miracle Elixir”以及人肉派生意兴隆的“God That’s Good”,原本都是有顾客的合声部分的,现在统统被删去,显得单薄了很多。“Pirelli's Miracle Elixir”的变奏段落也随之被删去了。Todd杀人同时Anthony寻找Johanna的那段“Johanna”,本来是个三重唱,也有Johanna本人的部分,现在也被删去了。

  我列举出被删去了的段落,并不是炫耀自己对原先版本的熟谙程度,况且哪怕是百老汇的版本也因为总谱太长而有删节。
  关键在于:Sondheim音乐剧最有魅力的地方本就在于词、曲、剧情、理念的完美结合。也因此他的旋律往往不会刻意往优美的方向行进,而是符合此情此景,几乎不可能把sondheim音乐剧的某一首曲子单独拿出来看,你会发现所有的曲子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曲子部分又通过歌词和剧情和理念联系到一起。所以说,在我看来,删节对于别人可能无伤大雅,对于Sondheim音乐剧是不能忍受的,想要理解这一点,最好要对着Sondheim那些witty又富有深意的英文歌词来看。
  Sweeney Todd的故事是个被讲烂了的老故事,现在大家都知道这点。Sondheim的奥妙之处是它如何阐释这个故事,这就得落实到唱段安排上。如同已经提到过的,主题旋律“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删去,一个直接效果是,前半个小时在音乐上面有些闷【“The Worst Pie In London”是个例外,但这个连演员动作也考虑,不断切割变化乐句长度的sondheim招牌式唱段,听惯韦伯式音乐剧和欧式歌剧的听众又不是一下子能接受的】,但有心人都会注意到,这些旋律几乎都不是单独拿来作咏叹调唱的,每一个唱段几乎都有其隐含的意思在里面,而这些意思需通过后面的再现才能真正得以展开【电影版事实上删减了其中一些再现】。可以说,开场半个小时的唱段虽然在旋律上充满了不和谐音,但就整个剧的结合来说,它的和谐感比后半段较为优美的by the sea,Johanna, not while I’m around都要高,开头几个唱段需要细细品尝,你会发现那些看似不动听的音符放置地恰到好处。

  光这样说其实还是太抽象。我就来简单说一说电影版的几处改动:
  1.最重要的自然是“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删去,但这个改动可以说是电影版的无奈之举,不然Tim Burton不会拍了段落又弃之不用。音乐剧版本的“Sweeney Todd”事实上自始自终都是在讲故事,而“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五次再现事实上是故事外的讲故事者的口吻,但演员还是故事中这些演员,这五次“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事实上是一个“歌队”的作用。这一点,是电影叙事手法很难处理好的。Tim Burton最终放弃了这一点,也确实是明智之举。然而,毕竟这造成了整个剧的基调在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变化,电影版的视角和音乐剧版的视角事实上有着细微但重要的不同。不过既然Tim Burton放弃了1979到1982年音乐剧的黑色幽默处理方法,而是减少幽默感,增加阴森和恐怖感,那么这一删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Burton是在延续了他本人一贯的视觉风格。这个故事已那种方式处理更好当然见仁见智,只是在Sondheim的优雅讽刺和Burton的故作正经的坎普之间,我两者都爱,却更偏向前者。

2.Anthony和Johanna的互动。这一段的是剧情上损失最多和改动最大的。电影版的一个处理是Johanna在唱自己的心思的时候已注意到Anthony,一边唱一边向他抛媚眼。可在音乐剧版本里,Johanna一直都没有特别注意Anthony这个人,多年的禁闭生活让她有些小疯癫,这一点在不幸被电影版删减的“Kiss Me”里表露无遗:都要私奔了,连对方的名字都没有搞清楚,完全是惧怕法官外加小女子疯劲,纯粹为私奔而私奔,根本不管对方是谁【虽然82年巡演版演的有些太过火】。很明显的是,为了节省时间,整个Anthony和Johanna的唱段几乎被删节光,只剩一人一段咏叹调,可是这样一来,这段情愫的浪漫主义部分被推得太过头了。Anthony 可是姓Hope的,可是Hope的部分几乎没了,就是一个一见钟情一股闯劲的傻小子。Johanna更是完全成为个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的好女子,原来的疯劲一点都没保留。确实,这段情愫是Sweeney Todd中比较光明的部分,也有其意义。但电影版的这种改动我看来味道大失。

  这两个是最大的问题,其他小细节就不一一详述。

  最后来说说演员的唱功了,这也是一个伤心处。Depp的演技不错,可是声音方面实在还是勉强,不服气的人对照巡演版来听就知道了。Sweeney Todd这个角色是一个男中音,但Depp的声线太浮,阴森有余,沉稳不足,在合唱的时候完全压不住,直接影响了几首合唱“My Friend”,“Pretty Woman”,“Johanna”的效果。Depp完全是靠声音的表演来掩盖唱腔上的薄弱,但由于他的声音表演太出色,所以我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Anthony和Johanna这一个男高音一个女高音被删减戏份就算了,剩下的两首个人曲目,唱得都单薄地过分,“Green Finch and Linnet Bird”多棒的女高音曲目,被唱得味道全无,也难怪两人没有太多唱段。
  对于Toby我也十分不满意,本来这个角色depp让一个12、3岁的小孩子来演就不按好心:渲染最后一刻小孩子杀人的戏剧效果嘛【而且还是蓄意杀人,音乐剧版本中Toby的形象是个有些弱智的17,8岁少年,最后杀todd时已半疯了,而且todd自己把脖子架上去的,几乎是半自杀。】,估计喜爱黑暗效果的人会很满意这种安排。不管怎么样,not while I’m around原版可是唱得我眼睛都湿了,电影版这个小孩一板一眼,感觉在背歌词。
其实整个剧组的声音都是没有层次,执事和Pirelli的两段男高,一段被删了,一段改成男中【虽说“Borat”的声音挺适合演绎这角色的。】,法官大人的男低音不够低,“Pretty Woman”的层次感没有表达出来。我唯一满意的是Mrs Lovette,虽然角色性格有些变味,打上了Burton的烙印,但还是唱出了自己的味道,“The Worst Pie In London”不紧不慢,别有风味。

耐心看到这里的Tim Burton迷不知道会不会对我破口大骂,并教训我说:电影版本来就没必要和音乐剧版一模一样,电影版要有自己的味道,云云。确实,电影的处理方法本就和剧场不一样,所以我没有提音乐剧版本优秀的舞台调度,因为这和电影没有关系。而我也确实十分喜欢Tim Burton在将音乐剧转换成电影时的那些独具匠心之处。“By The Sea”那一段真是发挥了Burton的特长。Todd和Mrs Lovette的几段对手戏,分镜头切换地恰到好处。比如“My Friend”和最后一幕的华尔兹。
  但这只能说Tim Burton拍了一部好电影,并不能说明它是一次好的改变。对同一个经典故事的处理本就有高下,既然Tim Burton不是直接改Sweeney Todd的民间故事,而是改Sondheim的音乐,就有理由拿Sondheim的标准要求来要求Tim Burton,而很遗憾,我始终认为Tim Burton的改编没有充分保留原作的魅力。如果有人愿意写一篇“为什么Tim Burton的改编效果比音乐剧版本要好”,我非常欢迎。

  我读了下面有人发的《外滩画报》专栏上的文章,里面提到Sondheim“建议他请来的40多位朋友们不要费心去考证电影版少了点什么”,而且他说:“想想吧,这是一部电影,可别拿音乐剧的标准去衡量。”
  Sondheim是只老狐狸,我没他那么沉得住气。他的弦外之音十分清楚。也许对《Sweeney Todd》来说,Tim Burton和Sondheim之间并不存在着什么竞争,存在的是电影和戏剧的竞争。



印度电影音乐与西方电影音乐有什么不同?
答:而好莱坞电影类型众多,如果单是要找想印度电影一样的电影音乐同在的类型的话,并不多见,几乎只有两个类型会有,一是歌舞片(以《雨中曲》《九》《芝加哥》)为例,另一个就是少量的动画片(以《狮子王》为例),当然还有一些并不多见的如《理发师陶德》等风格迥异的骗子。因为好莱坞的电影机制很...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威力旺卡扮演者?
答:2007年,德普与蒂姆·波顿六度合作,翻拍了著名的百老汇歌剧《Sweeney Todd》(理发师陶德)。这又是一部把哥特式的阴暗风格贯彻到底的影片,哥特建筑单调的黑白灰三色,狭长街道上被拉长的人影,伦敦阴霾的天空,主人公自始自终僵硬苍白的脸,二重唱下锋利的剃刀划过咽喉,血溅五尺,整个影片充满了一种让...

有没有一些能反映各国文化的好看电影?
答:推荐你看《达芬奇密码》,这是一部悬疑的美国片,尽管不是讲文化的电影,却可以跟着导演的镜头发现很多早期美国的标志性建筑和人物。

推荐动画电影
答:理发师陶德 剃刀割喉 血腥的复仇 为妻子报仇 最后却杀了妻子穿墙人 大陆 捡到魔法的残砖 会穿墙了 一般深渊1989 年的科幻片 在海洋的深处有外星人的基地大鱼老爸 真的变成鱼了初恋50次 女孩失忆了,只能记住一天的事情,男孩天天从头追她一遍耶稣受难记 好是好!!~ 就是血腥了一点恐怖炼狱 开始是恐怖片 后来变成...

高分!!想要一些着重心理刻画的或者是完全走演技实力的电影。
答:《欲望之翼》据说是研究欧洲文艺片必看,天使之城就是它的商业版,此外,火柴人,狙击电话亭,洛丽塔,她比烟花更寂寞,挑几部没看过的感受下吧,如果都看过,我这还有,记得加分哦! 参考资料: 高级经理倾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G1989 2009-09-14 · TA获得超过122个...

有什么好看的鬼片要下人
答:《九人禁闭室》 《理发师陶德》 接下来给你发些亚洲的(我看的不多) 〈惊险游戏〉〈香颂鬼屋〉〈七天〉〈鬼肢解〉〈追击者〉〈恐怖童谣〉《狐狸阶梯》《午夜凶铃》《咒怨》《鬼宿舍》《杀人回忆录》 〈灵魂密码〉〈鬼鼓〉〈假面〉〈疯魔美女〉〈黑色之家〉〈骇人手机〉 《笔仙》《鬼水凶灵》《异度空间》《...

哥特式是什么意思???
答:长相:面色苍白,像《理发师陶德》里的海伦娜·邦汉·卡特和《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约翰尼·德普那种。 着装:偏重于阴暗色调黑色,深灰,或者是暗红和金黑色。惯用黑白泡泡袖和蓬蓬裙。 装饰:宗教和金属装饰,像十字架,哥特式城堡中的繁复装饰之类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悬疑、推理、血腥、惊悚类型的大陆电视电影? 电视剧我要几集一个故事...
答:,夺命手术,七天,变脸,惊魂下一秒,罗拉快跑。神偷俏佳人,偷天陷阱,本能,战 栗空间,危险性游戏,来自地狱,理发师陶德,魔鬼代言人,恐惧的总和, 垃圾悬疑片(个人标准,绝对不值得一看):信徒,绝命人口436,针孔旅馆,灯红酒 绿杀人夜,牙齿与钉子,但丁01,中暑,恐惧元素,本能2(可能很多人拍转,sorry, 斯通的这部续集确实...

哥特式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人?为什么喜欢自残?!
答:哥特式女子指的是妆容大胆前卫的冷艳 美女 什么才算是哥特式女子? 一、 性格:有一种看透世事,桀骜不驯的18世纪英伦贵族的既忧郁又有些邪恶 恐怖的高贵 气质。 长相:面色苍白,像《理发师陶德》里的海伦娜·邦汉·卡特和《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约翰尼·德普那种。 着装:偏重于阴暗色调黑色,深灰,或者是暗红和金黑色...

请问有什么经典的电影好看?
答:宫崎骏的动画 挺不错` 龙猫 那个叫什么的... 会飞的石头.. 忘了 哦!! 叫天空之城 还有幽灵公主/`V字仇杀队爱情片的话`` 惊情四百年 ` 讲吸血鬼故事的 比较唯美` 基努里维斯在里面演` 满早了歌舞青春系列 漫不错的 学校音乐课看的` 校园青春歌舞剧 在美国比较有名了` 一下想到这么多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