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理概况有哪些?

作者&投稿:甘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京地理概况有哪些?~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中国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之一,简称京,位于华北地区,面积1.680万平方公里,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燕山、太行山山地。北温带亚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9℃——4℃,7月约25℃。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回、满、蒙古等民族。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70万年前北京猿人即生活于周口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建于蓟,辽南京、金中都均在此地区,元、明、清三代北京更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皇家宫庭、园囿、朝坛及宗教建筑遍布,且大多保存完好。更兼长城丽,古运河以此为北端,故文物古迹荟萃是北京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40多年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北京是了解新中国的窗口。北京亦不乏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名山、森林、草原、溶洞、温泉、湖泊不一而足。因此,北京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按中央对北京的要求,北京将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建设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诚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北京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35平方公里。下辖10个区、8个县。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近郊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远郊区:门头沟区、房山区;远郊县:昌平县、顺义县、通县、大兴县、平谷县、怀柔县、密云县、延庆县。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15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地质地貌: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总面积16,800多平方公里。北京的西、北、东北面群山环绕、连绵不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原。西部山地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两条山脉在关沟附近交汇。东北部平谷县境的造山为燕山的西缘,与军都山交会于潮白河谷。西、北、东北面连绵不断的诸山岭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区面积为10,4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最高峰为位于西境的东灵山,海拔高度2,303米。

气候: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在8—12摄氏度。冬季寒冷干燥,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最好的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水文: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这些河流都发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别经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马河、北运河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动物:陆生脊椎动物461种,其中两栖类10种,爬行类23种,兽类5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褐马鸡,黑鹳等10种,此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0余种。

植物:
北京地区常用植物列表

种类

植物列表

常绿乔木

及小乔木

油松、白皮松、乔松、华山松、辽东冷杉、臭冷杉、白杄、青杄、红皮云
杉、侧柏、桧柏、龙柏、雪松、杜松

落叶乔木

及小乔木

银杏、毛白杨、钻天杨、河北杨、泡桐、旱柳、馒头柳、绦柳、合欢、国
槐、刺槐、红花刺槐、皂荚、山皂荚、洋白蜡、臭椿、千头椿、悬铃木、
梧桐、栾树、板栗、槲栎、栓皮栎、蒙椴、糠椴、君迁子、柿树、元宝枫、
杜仲、丝棉木、火炬树、小叶朴、核桃、榆、桑、玉兰、二乔玉兰、望春
玉兰、杏、枣树、杜梨、楸树、梓树、桂香柳、丁香、龙爪槐、海棠花、
山楂、西府海棠、紫叶李、白梨、山桃、碧桃、文冠果

常绿灌木

沙地柏、大叶黄杨、矮紫杉、朝鲜黄杨、小叶黄杨、铺地柏

落叶灌木

猬实、糯米条、金银木、锦带花、木本绣球、天目琼花、欧洲琼花、太平
花、棣棠、平枝栒子、水栒子、香荚蒾、金露梅、银露梅、珍珠梅、贴梗
海棠、白玉棠、毛樱桃、榆叶梅、黄刺玫、现代月季、玫瑰、大花溲疏、
菱叶绣线菊、麻叶绣球、粉花绣线菊、三桠绣球、珍珠花、香茶藨子、鸡
麻、阿穆尔小檗、紫叶小檗、腊梅、牡丹、连翘、丁香、迎春、太平花、
小花溲疏、枸杞、胡枝子、锦鸡儿、紫薇、木槿、海州常山、红瑞木、木
本香薷、黄栌、紫荆、石榴、金叶女贞、小叶女贞、雪柳、紫珠、接骨木

藤本植物

山荞麦、蛇葡萄、葡萄、中国地绵、美国地绵、紫藤、藤木月季、粉团蔷
薇、花旗藤、十姐妹、多花蔷薇、木香、南蛇藤、扶芳藤、胶东卫矛、三
叶木通、蝙蝠葛、台尔曼忍冬、金银花、美国凌霄

竹类

早园竹、黄槽竹、筠竹、斑竹、苦竹、阔叶箬竹

草坪及

地被植物

野牛草、中华结缕草、日本结缕草、紫羊茅、羊茅、苇状羊茅、林地早熟
禾、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早熟禾、小康草、匍茎剪股颖、崂峪苔
草、羊胡子草、白三叶、鸢尾、萱草、玉簪、麦冬、二月兰、马蔺、紫花
地丁、蛇莓、蒲公英

土壤:北京地区成土因素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可划分为9个土类,20个亚类,64个土属。 其空间分布特点是,全市土壤随海拔由高到低表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土壤亚类之间反映了较明显的过渡性。其分布规律是: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间有山地粗骨棕壤)—山地淋溶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普通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碳酸盐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潮褐土—褐潮土—砂姜潮土—潮土—盐潮土—湿潮土—草甸沼泽土。由于不同地区的成土因素的差异,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
1.北京市最高峰的海坨山、百花山、白草畔、东灵山等中山山地
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阳坡,海拔1800米以上的阴坡的山地平台、缓坡上,植被为杂草草甸,分布着山地草甸土,其下为山地棕壤。
2.海拔800—1900米的中山山地
主要分布的是山地棕壤。在阳坡或陡坡,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有山地生草棕壤及粗骨棕壤。由于受降水量及岩性影响,北部、东部山地雨量较丰富,酸性岩类较多,在阴坡600米处即可出现山地棕壤;西部、西北部山地,属半干旱区,钙质岩类较多,在900—1000米以上开始出现山地棕壤(见表6-1)。
3.海拔800米以下的广大低山地
主要分布山地淋溶褐土及粗骨性淋溶褐土。上接山地棕壤,下接山地普通褐土。在阳坡可直接与粗骨性褐土相邻。但西部山区碳酸岩类及黄土性母质上发育的碳酸盐褐土及普通褐土,可随母岩分布到海拔800米以上,与山地淋溶褐土呈交错分布,河谷地带分布有洪冲积的褐土性土及少量人工堆垫的褐土性土;低河漫滩则有冲积物潮土分布;沟谷梯田主要为中厚层普通褐土,是山区的主要耕地。
4.海拔350—500米以下的丘陵及山麓平原中的残丘,直至山前岗台地区
主要分布有山地普通褐土、粗骨性褐土及碳酸盐褐土,少部分为山地淋溶褐土。东部丘陵降水量较多,山地普通褐土与山地淋溶褐土的分界线大体在海拔300—350米;西部山地丘陵降水量偏少,且多硅质石灰岩类,山地普通褐土与山地淋溶褐土的分界线大体在400—500米不等。
5.山麓阶地及洪积冲积扇中上部
沿山麓狭长地带,呈环状分布有普通褐土。其下紧接潮褐土。在广大平原的残余二级阶地上也零星分布有潮褐土,其陡坎下为潮土。褐潮土分布在冲积扇边缘,上接潮褐土,比潮褐土地区显著低平,其末端与扇缘洼地、交接洼地或山麓平原洼地的砂姜潮土、温潮土相接,最洼处为草甸沼泽土,这三种洼地土壤,有的新辟为稻田,有的已发育成水稻土。
近城区20华里以内,在潮褐土及褐潮土基础上,因多年种菜发育为菜园潮褐土及菜园褐潮土。近城区7华里以内的老菜区,种菜历史最久,土壤熟化度最高。
太行山山前平原冲积扇发育较宽,普通褐土面积较大,黄土性母质较多,主要分布有复石灰性褐土,局部为洪积冲积物碳酸盐褐土,其东以狭长的潮褐土过渡带与潮土相连。燕山山麓平原延伸很窄,普通褐土分布面积小,潮褐土及褐潮土面积则相对较多,常交错分布于冲积扇的中下部。潮褐土比褐潮土分布在地势稍高,排水较好的部位。如地形平坦开阔,则潮褐土分布在排水较好的阶地外缘,以陡坎与冲积物潮土相接,而洪积冲积物褐潮土则分布在内部低平处,排水条件相对较差,其低洼处常有大面积砂姜潮土分布。
在冲积扇上的普通褐土与潮褐土常被近代河流切割。在阶地下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沿河呈狭长带状分布有潮土,它具有较好的水分状况,历史上常淤积肥土。冲积扇上部常有残丘,分布着山地粗骨褐土和普通褐土。
6.东南部及东部冲积平原
在永定河及潮白河冲积物上发育着潮土。在冲积平原上,随着微地形变化土壤分布变化复杂,在大河道及决口大溜附近常有风砂土,以砂丘状态存在,砂丘边缘常为砂质潮土。广大河间地带为壤质潮土,向洼地过渡的微斜平地常分布盐潮土。河间洼地则为重壤质、粘质潮土。在沿河洼地常有草甸沼泽土及湿潮土,并辟为稻田,形成潮土型水稻土及湿潮土型水稻土。在河流古自然堤上,地下水深于3米处,分布有冲积物褐潮土,但面积很小。



备注:自然地理的作业?我觉得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找找北京的地理志~~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中国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之一,简称京,位于华北地区,面积1.680万平方公里,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燕山、太行山山地。北温带亚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9℃~4℃,7月约25℃。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回、满、蒙古等民族。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70万年前北京猿人即生活于周口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建于蓟,辽南京、金中都均在此地区,元、明、清三代北京更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皇家宫庭、园囿、朝坛及宗教建筑遍布,且大多保存完好。更兼长城丽,古运河以此为北端,故文物古迹荟萃是北京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40多年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北京是了解新中国的窗口。北京亦不乏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名山、森林、草原、溶洞、温泉、湖泊不一而足。因此,北京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按中央对北京的要求,北京将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建设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诚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北京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35平方公里。下辖10个区、8个县。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近郊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远郊区:门头沟区、房山区;远郊县:昌平县、顺义县、通县、大兴县、平谷县、怀柔县、密云县、延庆县。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 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 “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15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北京在河北省境内吗?
答:北京不在河北省境内,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四大直辖市之一,北京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北京成为“天下四聚”之一,中华民国时期曾是北洋政府首都。

地理∶北京属于什么气候?
答: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也有一些书上写成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京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把北京气候描述成温带大陆性季风,是因为北京气候与日本同纬度地区相比年降水量偏少,年较差偏大,是为了比较。北京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大约是600多毫米。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

北京的地理事物有哪些???
答:华北平原包括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蓟)、邯郸、开封、商丘、淮阳等。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北京、天津、郑州、石家庄、邯郸、济南、徐州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

有关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地区B.位于燕山...
答: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该城市隔天津市与渤海相望,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地理优势在哪里呢?
答: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我们把首都定在了北京,其实这个和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年候选的首都即使有好多个比方说南京,上海哈尔滨都想当首都,但是后来通过了商议后,大伙儿认为还是北京最适合当首都,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北京当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摧残,所以说北京...

北京和保定之间的城市,保定周围有哪些城市?
答:3、保定周围有哪些城市 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保定毗邻北京,自古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称,与北京、天津在地理上构成等边三角形,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中,与北京市、天津市、廊坊市一同被列为核心...

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答: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地理条件:北京和河北张家口市的崇礼县,分别具备了较好的自然条件和设施条件。北京有丰富的奥运会遗产,张家口有完备和充分的雪上运动条件,北京延庆县也具备建设高水平场馆的自然条件。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从气候条件考虑,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比赛时间...

从地形,地势和河流,说明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
答:1.地形:以平原为主.便于发展经济.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对于西伯利亚的寒流有一定的抵御作用.3.河流:永定河和潮白河流经此地,水源充足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什么优越之处?
答:北京北西靠山,东南以冲击洪积平原和华北平原相联。自古扼守南北要冲,北京的居庸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咽喉要道。当然,现在北京的位置是通过它的首都的地位和其连接全国方射状的交通体现出来的!北京的气候优越的地方要看针对的对象,对农业:它最大的特点雨热同期!对人最具吸引力的是四季分明,特别是...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什么优越之处?为什么首都会定在那?
答:北京的地理位置重要就重要在它离我们这个民族潜在的外部威胁更近,国都要安全,更要作为民族的挡箭牌.古代,中国的外部威胁主要在蒙古,所以,镇住北方,全国才能时刻安全.北京是蒙古骑兵南下的三条必经之路的其中两条的交汇点,它不是国都的时候就是军事重镇,所以很重要.从蒙古高原和东北南下,最后一道屏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