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去世,以前乡亲都去帮忙,现在没人帮忙了,以后怎么办?

作者&投稿:虫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农村老人去世,以前乡亲都去帮忙,现在没人帮忙了,以后怎么办?

在十几年前,农村里乡里乡亲还是和睦的,无论是谁家盖房子,都会惊动半个村庄,乡亲们总是恰到好处的去主家帮忙,不是为了一口吃的,而是去还那个情分。


还是在以前的时候,而农村里如果发生了白事,这在村子里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在这事情上,村里的小家族人是忙不开的,因此大多数村民们都会乐意的去帮忙的,他们有的记账,有的安排桌子,还有的抬棺材,而大部分村民则是拿着纸和钱去,奉上一点心意。

时过迁境,于十几年农村里的隆重“白事”相比,这几年却变得淡化了许多,而现在农村里,在白事上帮忙的人却少了,除了自己的家族外,一些村里的外人也只是去几个老人,一些年轻人也不在凑合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前的时候,农村老人去世,乡亲们都去帮忙,可是现在没人帮忙了,以后怎么办呢?李子来回答。

这是什么原因呢?李子认为:

第一,现在村民们都是以经济为主,帮忙为辅了,除了必须要做的,其他的变得漠不关心。

随着 社会 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赚钱的重要性,而民们为了赚钱,村民们也渐渐的从农村走出了城市。在城里里打工,有技术的村民一天可以赚200多元,如果在村子里是没有钱可以赚的。

而正是因为如此,村里出了白事,只要不是自己的家族,在城里打工的村民们是不回到村庄里去帮忙的,况且回到村里除了车费油钱外,还耽误一天的时间,而一天可以赚200多元的。因此之下,现在很多村民在村子里出了白事,是回家帮忙的。

第二,现在年轻人不会做,不愿意做这事。

以前的时候,在村子里家族是很大的,还有村子里几个家族进行联姻,这样就形成了,一家有事家家帮忙的局面。但是现在来看,很多年轻人也是走出乡村,来到城市里发展,而村子里浓浓的乡亲味也变得逐渐平淡了下来。

而现在80后,90后渐渐成为了村子的主力军,可是来看现在的80、90后也不愿意参与这种事情的,除了必须要做的外,他们宁愿意工作,上网也不愿意帮忙,只好留下村里的一些老人来主持这件事。因此来说,现在没有人帮忙也是比较正常的。

那么以后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 社会 是在发展的,以前的农村中出了公事,有半个村庄的人帮忙也是正常的。而现在村里出了公事,没有帮忙的也是比较正常的,不过农村里一个家族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来说只要家族团结,不搞分裂,处在这事情上还是可以办的。不过帮忙的人要少了很多。而在邻市,一些殡葬一条龙的服务也出现了,而主家只要能多花钱,这事情还是办的很好的,不过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只有家族比较小的人这么做。

所以来说,无论是怎么做,在未来村里有公事,村里帮忙的人变得少了这是事实,而这也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来说,一定要面对现实,毕竟现在的公事有繁变简单也是符合实际的。

你就是一个白痴!乍一看你用自己村的两条事件来展开论题,说得好像真的一样。可事实上完全是瞎说八道!

我也用一个事实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老婆是去年九月病逝的。当时确实是家族以及邻居们的大部分的人都在外地打工。

在医院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顾虑,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我还真的有些犯了难。大家都在外地赚钱养家,这个事该怎么办呢?后来族人们商量的时候我就说:年轻人都在外奔波劳碌,找到一个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干脆就不通知他们了,咱们多想想办法,简单的把这个事办了就可以了。他们也没有当面反对,就说是依我说的办就是!具体的怎么办这个事不让我再费心。可是到了最后事情的结果真的是让我吃惊和意外啊!我家的这个事情办得不但不简单,而且还相当的隆重!几乎是超越了村里以前的所有的殡事的规模。村子的三分之二的大路上摆满了一百几十个电子门和空飘悼词。

到了正式办事的时候,更令我意外的事情出现了,家族里在外面打工的子侄们差不多都是夫妻两个人同时回来的。二十几对啊!我也不清楚是谁通知了他们。感动啊!想想应该是他们的父母吧!这是其一。

第二就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们(可以说是过去的那种“结拜兄弟”),也都全部从外地赶了回来。并且在帮忙的过程中都抢着干那些比较累和脏的活。又是感动啊!

第三就是我们村里的邻居们,有三十多个人过来帮忙的,也令我从心底里感动啊!

这就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就你所说的那两个事情,我感觉就是:

第一那两个家庭的人平日里对别人家的事情大概是不够热心,以致于到了自己家有事的时候,别人也略显冷漠罢了!

第二就是这两家的家族人口确实少,再加上没有什么朋友吧!

所以我觉得为人一世,要顾全大局,不能只看眼前。简单的说就是平日里你帮人人,有事的时候就会是人人帮你!这里没有什么奥秘,生活本来就是这么简单的!

一点拙见,还望大家理解!

农村老人去世以前都是乡亲帮忙,现在没人帮忙了,以后怎么办?

有山靠山,无山独立啊。我们这就有人这么做的,这件事已经很久很久了,是谁我就不说了,他家老人去世后,就把去世的老人背到山里,然后装进木箱子埋了,我认为这样没毛病啊,也没请人吃饭,也没找人帮忙,还能尽快回到家该干啥干啥,薄葬不要紧,只要能做到厚养就行了。

如果你很有钱,还要面子,你认为大哭显的排场孝顺,你可以雇人哭,雇吹鼓手、乐队都行;既然花钱能办到的事儿,抬抬扛扛靠卖力气扛死尸的人不有的是吗?这还叫事儿啊。

但是老人在时你没厚养,你办的丧事即使惊天地、泣鬼神,那也是虚伪,这叫花钱遮人耳目,是一种骗,更是自骗!

如果没有乡亲帮忙,那么丧葬公司就会应运而生,服务套路跟婚纱影楼相似,全程上下一条龙服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现在钱这么难赚,有一条好门路不都抢着干哪,这你不用担心,把钱准备好就行了。

难道119医院急救车来拉人,不一定全是靠乡亲帮忙吧,还可以有护工啊。

比如乡亲之间互相帮忙也好,礼尚往来也好,你帮了我,我没去帮你,或者是我给你随礼了,我有事你没到没给我随礼钱,互相表面上看着和气,但是心里对你百分之百有成见,其实压在心里的怒火不是好现像。这其中有人情成份在里面,也是有弊端的。

比如你朋友家有一天办红白事儿,那一天即使有天大的事儿人到最好,说明给面子,人不到钱到也行,说的过去,但是你那一天因为还不起礼去不了了,你说人也没去钱也没到,你还好意思见你这朋友吗?你来我往的人际关系想要处好得长点心。

而雇人只是讨价还价,不用搭人情,就是花钱的事儿,常常人情比钱贵,人情常常是搭不完的,而雇人儿就一次性一了百了,不用弄你来我往你欠我我又欠你的人情。

但是农村很多人陷入到互相帮忙、礼尚往来的人情网里了,既如藕断丝连;又如同一团乱线绳,用钝剪子去剪,剪不断,理还乱,农村家有老人去世,那么是你怎么办?

单纯的从题面上回答,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这里折射出另外一个问题,过去农村老人去世为什么有人帮忙,现在为什么没人帮忙了,简单回答就两句话:一是人情淡薄了;二是各忙各的活腾不出时间帮忙。

过去生产队时大家在一起生产劳动,天天在一起人的感情自然深厚,你帮我,我帮你是种自然现象。现在各自忙活自己的事,东西南北分的到处都有,整天见不到面,谁还顾得上这些事情,有的人就是有这番心思,有时候给人家打工也未见得请下来假。时间久了,你不帮我,我也不帮你,人情自然淡薄了,这在农村是个普遍现象。

其实,随着农村殡葬改革的实施,现在农村老人去世,也用不着很多人帮忙,自家亲朋好友加上左邻右舍,在农村居住的农民,谁家也要有几十人或靠百人到场,按理也该可以了,用不着大操大办,那样不仅浪费自家钱财,也耽误别人宝贵的时间。现在农村人各自都有自己的营生,农活要耽误在节骨眼儿上往往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打工的人耽误一天也许会被扣发奖金。对老人应该提倡厚养薄葬,只要老人活着尽孝了,别人都会理解。

农村现在虽然都是单干,但必定都在一个村子里居住,农民之间相互帮助还是应该提倡的,无论到了什么时代,人的感情总是要有的。农村有句老话,叫作不刮春风难得秋雨,别人有事你帮助了别人,当你有事别人也会来帮你。人情之间就是互通有无,帮助了别人不一定就是吃亏,也许换来的更加丰富。经济 社会 也不能凡事都要用金钱去衡量,该帮的忙,还是要帮的。

我们村有两家人同日办老人丧事,仅看当时的场面,不知内情的人绝对会大跌眼镜,根本想不到!

我们村是一个有100来户人家的村子,主要居住着三个较大的家族。其中胡姓户数最多,刘姓次之,我们家族只有21户,排在第三。其余的都是一些杂姓。

过去,我们村老人去世,场面都很热闹。帮忙的人从来不需要请,只要老人一闭眼,大家都会主动上门,该干啥干啥,不知道干啥的,找管事人一问,就会给你安排事情。帮忙的人数不固定,但基本一户至少一人,任何一家都不会漏掉。

最近十年以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多数时候只剩一些老人和小孩。谁家有大事小情帮忙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遇到有两家一起办事,请人帮忙就很困难。

如果碰巧有三家以上同一天办事,帮忙的人就得提前一两个月就请好。所以,我们村里办红白喜事逐渐过渡到主要依靠族中人来。家族越大,意味着办事越不愁无人帮忙。

去年10月23日,我大伯母去世。头一天晚上,堂弟给我打电话,他说:“哥,你大妈估计过不了今晚了,你这段时间忙不忙?”我听得出他的担心,就安慰他:“没事,我明天就请假回来,族中在外地打工的人知道消息,也肯定会回来的”。

我说这话不是糊弄他,因为堂弟的为人我很清楚。他家两弟兄,他在老家务农,平时村里人办事,不管哪个家族、什么人家,他都一家不少帮忙过。另一个堂弟虽常年在外打工,但族中老人过世,他都会回来帮忙。现在轮到他家有事,帮忙的人肯定少不了。

果然不出所料,大妈才一闭眼当天,族中4个离家较近的年轻人就回来了。紧接着两三天,族中18个在外打工的男人都陆陆续续、一个不少地回了家。出乎意料的是,外姓竟然也有十多人赶回来帮忙。

结果,我大伯母的丧事办得很隆重、很热闹。我粗略统计了一下,酒席大概90多桌,仅帮忙的人员就有70多人。堂弟风风光光地把伯母送上了山。

另一家人的情况出入就太大了!那是我们村最大家族的胡姓老人,他只生了一个儿子。过去原本打算去城里和儿子住,但儿媳不答应。老人在60多岁后,觉得很孤单,就自己找了一个老伴,一起在老家生活。

儿子在县城工作已经20多年,原来就不怎么回老家。老人找了伴后,回来得就更少了。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即使是族中人,他都没回来过几次。有一次回来时,几个族中长辈还私下跟他说:“人家有事你要多回来,帮得上帮不上,人到场就是情分,不然,以后你爹过世怎么抬出去”。

没想到他表现得很反感,甚至还说了句令他终生后悔的话,他说:“我没有时间,也管不了那么多,以后我父亲头上村里没人帮忙,我就出钱请人”。一句话让村里人人叹息,背后多少人都骂!很多年过去,村里人都还记得他那句话。

就在我伯母去世的第二天,胡老人也离开了。巧合的是,出殡的日子和我伯母定在了同一天。

惩罚就这样来了!从胡老人闭下眼后,就只有族中三四个较亲近的叔伯到场,连帮老人洗身、穿戴、入殓都是这几个叔伯亲自动手,族中再没有他人帮忙!其它村里外姓就更别说了,一个人都没有。

接下来办酒席、抬棺、下葬都需要大量人手。族中在外地打工的也只有五六个比较亲的回来。人手不够,他只好一家一家跪在人家门口请,这是我们村自古以来都没出现过的一幕。大家还算顾及老人情分,基本都说已经答应帮忙堂弟家了,没有直白地说不帮他。

没办法,他就真的从外地专门请了一帮人来做厨。哪知道,原本预计30桌的酒席,结果15桌都没有吃掉。自己外面的朋友多数不到场,基本是微信转账。村里的人实在碍不下情面的送点礼就走,然后就全部跑到堂弟家去了。他家的酒席整个场面冷冷清清,与堂弟家形成很大的反差。

后来抬棺、送行、下葬等也是一样,他又出钱从外面请了一帮人,才勉强把老人草草安葬了事。然后,第二天就灰头土脸地回了城。

农民家庭的丧事热热闹闹,干部子弟老人的丧事却冷冷清清,原因不言自明。才吃了三天白米饭,就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爹娘在哪,就丢掉了处世的底线、做人的根本。这一切要怪只能怪自己!

话说回来,虽然现在出外打工的人很多,村里的大事小情确实很不好办,特别是本来人家就少的村子,办事更困难。

但是农村多数地方基本都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红事不一定到场,白事必须到场。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红事到场是送祝贺,白事到场是去帮忙。祝贺可早可迟,帮忙必须当时。最重要的是:没有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家家有父母,人人需帮忙!

所以,对于“农村老人去世,以前乡亲都去帮忙,现在没人帮忙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我的观点是:

第一、平时别人家有事要主动参与,多给帮助。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农村人办事,靠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无偿帮忙。这是一种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要知道,人情都是换来的,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特别在老人的丧事上,不管你有没有出门在外,知道消息最好能在场。实在情况特殊到不了场,也一定要打个招呼说清楚。如果像上面说到的胡家儿子一样,村里人有事不见面,大家心里其实都是记得的;

第二、制定村规民约,让大家共同遵守执行。这在户数较少的村子十分有必要。我们邻近就有一个小村子规定,凡是村里老人去世,户均不少于一人帮忙,不管外出再远,或者是情况多特殊,如果你到不了场,就自己请一个人来抵上,而且只能从外村请。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家家有事都不愁无人帮忙;

第三、带头移风易俗,改变旧有丧葬习惯。前些年农村办丧事,追求面子、讲究排场、你攀我比的现象很突出,这既需要很多人帮忙,也非常浪费钱。最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已实行火化,不用沉重的棺木,而是用轻巧的骨灰盒,无疑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办酒席方面,很多地方也都由两顿改成了一顿,请客范围和桌数也都作了控制。所以,大家还是要积极响应号召,改变旧习俗,这样做还是有很多好处;

第四、如果实在无法,就只有出钱请人帮忙。在我们农村老家,办事没人帮忙是非常丢面子的事,代表着无人缘,遭人嫌弃或让人怨恨,就像那个胡家的儿子一样。俗话说:吃化子也有三个穷朋友。农村人讲究的就是个实在,一般人家只要先做好人,自己有事也绝对不可能没人帮。真的走到胡家儿子那一步,村里人肯定是指望不上的,那就只有用钱出气了。当然,这也只是没办法的办法,通常这在农村是用不着的。

总的来说,农村老人去世,一般情况根本不存在无人帮忙的现象。就算是人家再少的村子,要把一个老人热热闹闹送上山,办法也是很多的,只不过是丢面子不丢面子罢了,不需要过多担心。

你有来,我就有往。人情 社会 ,谁能独自置身事外?谁又能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帮助是无私的,交换是等价的,筹码在自己手上,天平在大家心里!

一家有事,众手相帮;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世间没有“万事不求人”的人!开条路给别人,也方便了自己。这既是人类的生存法则,也是衡量为人的道德标准!

眼下正值特殊时期,病毒正在四处蔓延,这等情况之下,一切丧事都应该从简办理。哪怕在这时候,想要大操大办,政府也是不会允许的。因此,此时农村老人过世,没有人来帮忙,也不要过于气愤,这是因为情况特殊。试问,谁敢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忙?

钟南山院士屡屡强调,眼下正是对抗病毒的关键时刻,大家应该多多待在家中,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因此,若是此时大家聚集扎堆,那么必然会出现功亏一篑的局面。农村老人在此时过世,也只能一切从简。

在年后,我们镇也是有老人突然过世了,镇子上立马就派来了干部,将老人的遗体运去火化了,然后由几个至亲陪同着上山安葬。全程都冷冷清清的,城里的亲人哪怕想来,也是没有办法。因此只能打个电话表示安慰。

既然老人已经过世了,那么就先入土为安,等到清明或者一周年的时候再补办一下,也算是一种替代方式,相信大家也是能理解的。

以后农村老人了,没有人来帮忙那是正常的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村就是这样啊。

原来村里老了人,就会有一个村里的专门管白事的人,去召集村里的人来帮忙,一般不管你家再忙,只要找到你了,你就得来帮忙,没有报酬,只管饭和给一块白布,这是老规矩。

但是,这个规矩让一个年轻人改变了

前一段村里老了一个人,村里的管事的还像以前一样,把需要来帮忙的人员名单贴在街里的墙上,一般情况下,不用去叫,第二天自己就去帮忙了。可这个年轻人,第二天并没有去主家,而是照常去做工了。次日早上,管事的到他家去叫他,以为他没有看告示通知,到他说:我看了,就是不去,我耽误一天就是200多,两天就是500,这么多钱,你给我我就去。


管事的气的跟他吵了起来,谁家还不出个事情啊,你就敢保证你家不出这样的事儿。


那年轻人说:“这次我不去,以后我们家出事也不用你操心。” 他就走了,去做工了。

管事的碰了一鼻子灰,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自从这件事以后,我们村里有了一个新规矩,
就是以后有白事,找来的每一个帮忙的,都是一天100块钱。这样大家就都没有怨言了。

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的人都很现实,满眼都是钱,但你回过头来看看你自己,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啊!

记得我的曾祖母去世时,我们那个小小的村庄全部出动,跑腿的跑腿,帮厨的帮厨,采购的采购,把我家的人全部“晾”到一边。

在我们老家,只要谁家有红白喜事,是会全湾出动的,显得热闹和隆重。后来在影视中看到豪门大族操办红白喜事,我就会想起曾祖母的葬礼,本来出自贫寒家庭,却享受不凡的礼遇。

后来我的伯父去世,情况就不一样,虽然还是在家的人都去帮忙,但是少见青壮年,他们都到外地打工了。轻活是不缺人手的,但是抬棺的“八仙”怎么也选不出人来。还是几位深明事理的长辈解围,他们叫回在武汉打工的儿子,把我的伯父热热闹闹送上山。

在农村,至今仍然沿袭互相帮寸的传统,由于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壮年基本都外出了,在操办老人丧礼上,一些比较重的体力活就找不出合适的人干。我的远房堂弟宝才说得好,他的父亲去世,大家都去帮忙,遇到湾子里有红白喜事,他必须帮一把,不然对不起父老乡亲。我的伯父去世,他停工三天,损失1000多元。

提问的朋友问,农村老人去世,现在没人帮了,以后怎么办?依我看,现在不是没人愿意帮,而是条件限制使然。如果上升到对今后的担忧,就更是没有必要。老人去世,宗亲是会到场的,如果还需要人手,湾子里其他人也会搭把手,谁都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大家都能理解,知道该如何做。

现在的农村人关系淡薄,多数人都是互相看笑话,以前的人情关系根本不讲每天赚多少钱,在互相帮忙期间只要吃上饭填饱肚子就可以了,现在的 社会 不同,都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1980年那个年代啥都便宜,如今的 社会 买啥都贵,农村人种粮食不赚钱,壮年老力外出打工,现实的 社会 说个媳妇,买套房子,买辆轿车,拿个彩礼,办个结婚宴席哪样不花钱,所以农村的老人去世帮忙的人越来越少,多数都是把钱看的太重要了,也是 社会 的形势逼的吧!人不缺钱谁愿意外地打工受罪?生活在这个世界没钱谁看得起你,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就是现实的 社会 ,以后的人情关系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说2020年不是平凡的一年,以前人穷人帮人,现在人富人害人,唉!---唉!---唉钱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农村老人去世下葬送殡挖坑,只要有钱就能使鬼推磨,送殡下葬农村都是用升降架,挖坑都用挖掘机,吃饭坐席饭店带人端盘子,不知道你们村咋办的,评论下方互相交流一下吧!

以前老人去世,事主放鞭炮 ,通知队长,由队长通知每家每户,只要有人在家,都会前去帮忙,如果有些外出务工,那时候没有电话通知不到,也不会去计较某人没来,

前几年,由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家乡剩下的都是老者和小孩,有老人去世,主人家理解在外打工,来回奔波麻烦,就不通知了,什么事都请工人完成,时间久了成了一种习惯,

有人看到这是一个好的商机,开始组织一帮人,专业为老人去世,打理一切,现在我们家乡只要主人一个电话,什么事情都会办得清清楚楚,一条龙服务,主人只给钱就行,这样也好,不欠谁的人情,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



村里60岁老人去世,他儿子让我帮忙抬棺材,我拒绝了有错吗?
答:对于农村里的人情世故,其实本身就是非常难处理的,如果不喜欢这样的风俗,最好是离开那个地方。但是对于父老乡亲来说,能够帮的忙其实是可以帮的,不过一切都要看感情和经历,如果两家的感情非常好,而且别人之前多次帮你,结果你还故意拒绝的话,那么你是肯定有错的。首先,虽然大家常常说“帮你...

无子女孤寡老人去世死亡怎么办?
答: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去世之后是由老人的亲戚负责安葬或者是村委会,街道办负责安葬老人。

农村有一个现象,红事不帮忙,白事多远都回去,这是为什么?
答:礼到人不到都能理解,但是白事从最基本的自身利益来说,农村是人情 社会 社,如果别人家有事你不回来,难道你家就不会有事吗,人人都有父母长辈,如果不去帮忙,将来会很很尴尬,很麻烦,我村真事,一个人在外地生活,村里的事基本不参与,他父亲逝世时,除了本家的亲戚,没有人帮忙,没办法,抬棺都凑不够人,他表叔领...

农村有一个现象,红事不帮忙,白事多远都回去,这是为什么?
答:北方农村有句俗话叫“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再简单点说是“红事请、白事到”,“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其实说的都是一个理,谁家老人去世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最好去人上礼帮忙,不要等人家请或者正式通知。各地风俗虽说不一,但大多是约定俗成,其中原因恐怕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是尊重...

农村办白事没有了“人情味”,怎么看待这句话?
答:以前无论本家还是邻居有老人去世了,父亲兄弟几个都去送纸,去帮忙。四年前,我的父亲也去世了,有的人就没有来帮忙。当时他们的老人去世时,我父亲可是去帮忙的。而且我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无论左邻右舍谁有事,只要找到父亲,父亲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

农村新现象,丧事不用乡党再帮忙,为何村里人不挣钱也要回来?
答:所以你看,在近些年来,由于大量乡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部分农村地区在办理红白喜事上,不再像以前那么人气旺了。以前村里谁家有老人去世,不用说,左邻右舍不请自到帮忙的人工都用不完。毕竟都是乡里乡亲,很多都是一个家族的人,谁家都会有需要帮忙的时候,这种礼尚往来的习惯,大家都自觉遵守。

农村老人去世,作为本家人酒席上怎样讲话?
答:第一个就要感谢一下父老乡亲的帮忙让老人入土为安。第二个就是老人在世的时候也是经常接受父老乡亲的帮助。老人走的比较开心。在这个村里边儿为的人也比较好,希望以后的话大家有需要帮助到时候啊,我会努力的去帮大家。

邻居老人去世,爷俩去帮忙合适吗
答:这个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毕竟都是邻居和乡亲,必须全力帮助的 然后这个也是传统,每个家庭都是如此的

农村死了人给报丧去不了让报丧的人带烧纸走给主家对吗
答: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是在生活当中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并且把这些经验编成了一些俗语,很多俗语都是和生活有关的,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 “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在农村谁家要是有老人去世,一般本家都会来帮忙,有些地方全村都去。就算要出去做工的。或者手里有活的。都会先放一放。平时关系...

“丧事不请自到,喜事不请不到”是什么意思?
答:“丧事不请自到,喜事不请不到”的意思:指的是在农村中一个村子里面,如果哪一家有老人去世了,周围的乡亲们不用主人上门请,就自发的来帮忙和参加葬礼。而遇到喜事就不一样了,需要主人家邀请才去参加。“丧事不请自到,喜事不请不到”的讲究:1、白事 农村有这样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