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知音"的诗句有那些呐?

作者&投稿:丹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知音”的诗句有哪些?~

1.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唐代:韩愈知音者诚希
释义: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2.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释义: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3.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题诗后》
释义: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4.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释义: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5.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卢陟》
释义:可惜这《白雪》古曲,没有遇到它的知音。
6.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 留别王侍御维》
释义: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7.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辛弃疾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释义: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8.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释义: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9.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释义: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10.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释义: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那些最难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1、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出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译文: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2、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出自:清·洪升《长生殿·骂贼》
译文: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还嫌少。不投机的人,半句话都多。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赏析: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赏析: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胸襟开阔,雄壮豪迈。
5、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出自:宋代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庄严净土分第十》
译文: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并达到知心的没有几个。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诗词:
《杜少府之任蜀洲》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唐:贾岛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浣溪沙】宋:张孝祥
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万两黄金容易得,半个知己也难求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高山流水韵依依,惟有知音最难觅

苏轼关于诗画要传神的见解,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中:“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在这里,苏轼本首“诗画一律”的原则,精辟地阐述了诗画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关系。绘画过分追求形似,则不能传神;作诗仅仅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也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诗画都要遗貌取神,抓住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这就是诗与画共同的本质特点。

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剖析:

其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苏轼《评诗人写物》云:“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体《白莲花》诗云:‘无情有恨何见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决非红梅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中体与。”这是苏轼在元?啡?年教导他的小儿子苏过如何写物的方法,文中所引皮日体诗,实为陆龟蒙《白莲》诗。“写物之功”,意谓体物传神,就是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传达出它们的内在神韵。“桑之未落”二句,见于《诗经·卫风氓》,诗人以饱满的桑葚和肥泽的桑叶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很恰当。林逋的诗句,在黄昏之月和清浅之水的陪衬下,以“疏影”和“暗香”传达出梅花幽洁孤雅的神态与品格,令人回味不绝。“无情有恨”二句,也只有白莲花才具有如此孤清幽怨的神韵。这三例都是体物传神的佳作。而石曼卿的《红梅》诗,把红梅比作桃李,认为区别只在于青枝绿叶的有无,这是专求形似,没有抓住红梅的神韵,没有传红梅之神,苏轼讥之为“至陋”的“村学中体”,是切中要害的。在这之前(即元丰五年),苏轼曾针对石曼卿诗写了《红梅三首》,以示传神门径。其一云:“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的红梅诗,虽然也写形貌,但他抓住了红梅的“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这一独有的“梅格”,传出了红梅的内在神韵。

苏轼诗贵传神的观点,也体现在他的其它诗评中。南宋吕本中《东莱吕紫诗话》载:“欧阳季默尝问东坡:‘鲁直诗何处是好?’东坡不答,但极口称重黄诗。季默云:‘如卧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岂是佳耶?’东坡云:‘此正是佳处。’”②“卧听”二句出自黄庭坚《泳雪奉呈广平公》一诗,作者抓住了雪的声貌,把不易表现的疏落的雪的神态表现出来了,因此,苏轼对它大加赞赏。相反,他对那些只务形似的作品表示了鄙弃。李白曾写过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诗,描写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神态。唐人徐凝,曾在李白这道诗后题过一道诗,其中有“一条界破青山色”句,被人传为写庐山瀑布的佳句。苏对对此不以为然,他写诗批评徐凝。诗题序云:“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其诗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③苏轼之所以把徐凝诗斥为“恶诗”,主要在于徐诗没有写出庐山瀑布那种奔腾而下的独特神采。

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曾说:“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苏轼的诗歌创作,在体物传神方面表现出杰的才能。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唐子西语录》云:“东坡作《病鹤诗》,尝写‘三尺长胫瘦躯’,阙其一字,使任德翁辈下之,凡数字;东坡徐出其稿,盖‘阁’字也(按:即作‘三尺长胫阁瘦躯’)。此字既出,俨然如见病鹤矣。”可见苏轼体物传神之妙。又如写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游金山寺》)上句写水,下句写天。靴皱喻水纹,“细”乃因微风,得物之常理;“钱尾赤”形容“断霞”极传神;“半空”,应落日之景,正是水波粼粼,江天霞染。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评曰:“写出空旷幽静之致”;施补华《岘?杆凳?》评曰:“的是江心晚景。”④写舟中观景:“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⑤卧船静观,不觉水波起伏,但见远山俯仰;不觉画船飘荡,但见月轮徘徊。写西湖夏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沟胤缋春龃瞪?,望湖楼下水如天。”⑥王文浩评曰:“随手拈出,皆得西湖之神,可谓天才。”⑦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更是脍炙人口的传神佳作

有关香港的历史资料
答: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

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
答:台湾的原住民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

有关钠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答: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举例如下:一、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2H2O=2NaOH+H2↑ 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Na + 2H2O = 2Na+ + 2OH- + H2↑ 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2O2+2H2O=4NaOH+O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Na2O2 + 2H2O =...

有关劝学的故事
答:劝学的故事一:孙康映雪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倦意顿消,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

与书或读书有关的古诗
答:一、关于读书的古诗: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4....

有关名人勤劳节俭的故事
答:故事一:毛泽东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故事二...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摩擦力的大小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1.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是滚动摩擦、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比滚动摩擦产生的摩擦力大。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

与新疆有关的神话传说
答:1、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玉是美丽而善良的姑娘的化身。相传古代于田国的玉河畔,居住一位技艺绝伦的老石匠,带了一个徒弟。在六十岁生日那天,于玉河中拾到一块很大的羊脂玉,精心琢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玉美人。老石匠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有这样一个女儿多好啊!”果然,这玉美人变成了一个活泼、...

刚体转动惯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刚体的转动惯量是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1)与刚体的质量有关。例如半径相同的两个圆柱体,而它们的质量不同,显然,对于相应的转轴,质量大的转动惯量也较大。(2)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与质量的分布有关。例如,质量相同、半径也相同的圆盘与圆环,二者的质量分布不同,圆环的质量集中分布在边缘,而...

有关领导力的英语词汇,越多越好。急呀!
答:1、leadership 英 [ˈli:dəʃɪp] 美 [ˈli:dərʃɪp]n.领导;领导的才能或能力;一群领导者;带路,指引。What most people want to see is determined, decisive action and firm leadership.大多数人希望看到的是果决的行动和强有力的领导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