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投稿:窦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决定》的出台,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标志着中国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其最大意义在于稳步推进公有住房的出售,通过向城镇职工出售原公有住房,逐步完成了中国住房私有化的进程。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6年12月,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举行,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共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1998年7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此文件废除了住房实物分配的制度,确立了商品房的市场主体地位。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举行,宣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即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2003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写入宪法。它适应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8月26日和9月21日成立。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一个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税种宣告终结,在工业时代真正实现了农业的“均田免赋”。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由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法律制度等机制。市场经济实现效率,政府调控实现公平,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下表是1992年至2007年中国历年GDP指标(GDP单位为亿元) 资料:

年份     GDP   增长% 第一产业 增长% 第二产业 增长% 第三产业 增长%

2007 265,810 14.2 28,627 3.7 125,831 15.1 111,352 16.0

2006 216,314 12.7 24,040 5.0 103,720 13.4 88,555 14.1

2005 184,937 11.3 22,420 5.2 87,598 12.1 74,919 12.2

2004 159,878 10.1 21,413 6.3 73,904 11.1 64,561 10.1

2003 135,823 10.0 17,382 2.5 62,436 12.7 56,005 9.5

2002 120,333 9.1 16,537 2.9 53,897 9.8 49,899 10.4

2001 109,655 8.3 15,781 2.8 49,512 8.4 44,362 10.3

2000 99,215 8.4 14,945 2.4 45,556 9.4 38,714 9.7

1999 89,677 7.6 14,770 2.8 41,034 8.1 33,873 9.3

1998 84,402 7.8 14,818 3.5 39,004 8.9 30,580 8.4

1997 78,973 9.3 14,442 3.5 37,543 10.5 26,988 10.7

1996 71,177 10.0 14,015 5.1 33,835 12.1 23,326 9.4

1995 60,794 10.9 12,136 5.0 28,679 13.9 19,978 9.8

1994 48,198 13.1 9,573 4.0 22,445 18.4 16,180 11.1

1993 35,334 14.0 6,964 4.7 16,454 19.9 11,916 12.2

1992 26,923 14.2 5,867 4.7 11,700 21.2 9,357 12.4

        这是高速发展的十六年,2007年中国GDP(35503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GDP占世界比重为6.12%。2001年入世之后,中国开始经历类似的生产率的突变,依托出口拉动、投资拉动、消费拉动三驾马车,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2001年以来,世界500强公司的大部分都进入了中国,这是一次难得的技术扩散机遇。“中国制造”革命,借了外国投资的东风,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制造中心,在100多个生产制造领域占有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中国制造”的贴牌堆满了全世界的货架。“中国制造”革命,将中国经济推到了新的“宇宙速度”。1992年中国外汇储备总额只有194亿美元,2000年也才有1656亿美元,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外汇储备总额超1.5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