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心

作者&投稿:铎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们经常劝人或自我安慰时常说的一句话。可见,平常心是人人都想拥有的,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可是,拥有它并不容易,保持就更难。没事的时候容易,有事的时候难;劝人的时候容易,劝己的时候难。特别是遇到了恶境界现前,能做到平常心,那就更难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为什么?人常说:平常心是道。你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对所接触的人和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其所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你就已经得“道”了。这哪里是我们一般人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若平常心这么容易做到,人人都证果了,世界上哪儿还有苦难呢? 虽然平常心难得,但有法得。不然人们还修行什么。如果没有人能做到,哪儿还会有佛、菩萨,哪儿还会有极乐世界?佛、菩萨都是人修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每天改进,今天比昨天好一点,这一周比上一周强一些,这个月比上个月又有了进步,今年比去年大有改观。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功夫天天在增长。这就是烦恼轻智慧长。

 可是生活似乎总是那么冷酷无情,跟我们做对似的。我们心里想的与实际中遇到的差距又是那么大,让人无法生起信心。特别是当一生中灾难和打击一个接着一个,简直没完没了的时候;当家庭矛盾冲突不断,找不到家庭温暖的时候;当一个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苦伶仃,艰难度日的时候;当昔日的恋人成了别人新郎新娘,心中的滋味无法向人诉说又难以排遣的时候;当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有着落,到处都是麻烦的时候;当太多太多的无奈的现实和不堪回首的往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是啊,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和现实,躲也躲不过。可是也许当我们有一天无意中看到另外一些人的遭遇和不幸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人跟我们的遭遇一样,甚至于比我们还凄惨可怜。我们或许才能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娑婆世界的本质就是苦多乐少,享福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就是这些有福之人,福报享尽了,谁又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和“人生酬业”的道理,而又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未来的时候,即便是不好的境界现前,你也会恨不起来,怒不起来,对一切的艰难和痛苦统统欢喜接受。这个念头一转,烦恼就变成了菩提,有多少烦恼,就会有多少菩提。你看自然之法总是那么公平,让你付出多少,就给你多少回报,从来不让你吃亏。可是我们总是不领情,看不到这种结果。就像登华山,几十里山路,已经把不少人的耐心耗尽了,走到回心石,再也不肯往上走,山顶上无限的风光也就无缘得见了。 一般人挣脱不出来,是看得破,忍不过,是意识里怕吃亏,心理不平衡造成的。

别人为什么做大官发大财,我却没有;别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幸福的家庭,我也没有。别人为什么一生那么顺,而我遇到的灾难咋就这么多?世道不公啊!这样一想,心地就完全被污染了。命运不仅没改变,自己痛苦更加重了。把一切过失归罪于别人,自己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把一切过失归罪于自己,你就是圣人。你自然就生活在无上的快乐之中。 佛度众生,心是真诚的,清净的,平等的,就像《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这是佛心。如果佛心里也有我们那些多事,那佛也变成凡夫了,他怎么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佛心清净,所以他没有疲倦。我们一般人不清净,心里有污染。就容易疲倦。如果心地很清净,就不疲不厌。我们读《普贤行愿品》,看到普贤菩萨愿愿都是“无有疲厌”。他为什么无有疲厌?因为他清净平等,清净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就不疲倦了。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想什么就变现什么。所以,要有觉悟之心,改过之志 。从今往后,别人强加给我的种种不快,一笑置之,统统不接受。不能让自己的身心成为盛装别人废物的垃圾筒,不能上这个当。他不在乎你,有人在乎,自己在乎。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只想高兴的事,只想愉快的事。这样坚持下去,要不了多久,你精神好了,身体好了,相貌也更美了,衰老也减缓了。这样你才对得起关心你爱护你喜欢你的人,也才对得起你自己。另外,学佛之人断烦恼,修清净心的最好办法就是佛号不断。越念杂念越少,精神越好,神清气爽。对于噩梦不断的人,受持佛号同样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我应该怎样调整心态?
答:午睡一般小睡一个小时,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这样做既能达到使大脑休息的目的,醒来时头脑也会很快清醒过来。 如何对待考前头脑发"木"?在临考前的复习阶段,不少考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上课无精打采,易分心;看书头昏脑涨,记不住;平时心烦意乱,心不安。此类现象就是常说的头脑发"木",它严惩地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复习...

初二政治题 : 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和对待好奇心?
答:好奇心每个人在这个年纪都有的,它可以带给你好处也可以是坏处,在于你怎样看待它。作为中学生,我想我们应该以增长知识为中心,将好奇心放在学习新的知识上,这样才可以好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一些爱好,增加自己的生活乐趣。

心态就是我们对待什么的看法和观点
答:四、心动更要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成功。幸福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成功在行动中实现,行动是你实现成功的直接路径。不要害怕尝试!五、平常心不可少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

如何对待心机很多三观不正的亲戚?
答:人都有缺点和错误,那有完美的人和事,好相处的人,多走走,不好相处,少来往,远离他,眼不见,心不烦,耳不听,心宁静。留下三分薄面,他日好相见。一个人对待问题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方法,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智慧。亲戚做法太过,你不理他就好了,把他当作陌生人。看见当作没看见。大风吹...

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心理学的学习呢?
答:一、认识内外世界。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二、调整和控制行为。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

四心消私心 我们对待客户要什么心 对待员工要什么心
答:顾客的安心,员工的归属心,社会的放心,管理者的信心。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四心俱佳,企业旗开得胜,四心动摇,企业地动山摇。而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也需要企业要有社会担当的责任感,对顾客的热情服务信任,对员工的关_感化。

我们要用什么心情对待别人?
答:妈妈看到我的表情,说,“你知道吗,做一件小事情就能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帮帮她。比如,我们来帮她拿一些生活用品,打扫一下房间,让她可以安安心心地养胎。”那天下午,我们陪伴着大肚婆,帮她打扫家务,为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晚餐。大肚婆感谢我们的帮助,说她从没有见过这么好心的人...

如何对待心术不正的亲戚?
答:不要理她,假装不知道,但是以后千万不要和她涉及实质的交往。千万不要得罪小人,这种忘恩负义、心术不正的人、也大可不必去感化了,否则就是农夫与蛇的翻版。不是有句话叫做“日久见人心”吗?这种人最后害的还是自己。

面对疫情,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
答:面对疫情,我们应该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做好自身的防范和保护,同时也不要过度的惶恐,做好居家隔离。相信国家,相信我们的医护工作者一定会尽早的找到治愈新冠肺炎疫情的好方法。1、不要过分的惶恐 很多人现在提到肺炎就会表现的很惶恐,很紧张的样子。他们觉得这个太可怕了,已经到了,听到某个人...

对待自己心爱的人我们该如何???
答:为她默默的付出、用心对她、那样她也不会做出对你有愧的事、其实,那在于你,你多在乎她,哪怕是多一分多一秒、还要对她有足够的包容、理解、别让她受挫折、好好地爱她、疼她、别让她多受一份伤痛、你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