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说腰缠万贯 那万贯等于现在多少钱?

作者&投稿:藏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腰缠万贯”是有钱人的代名词,那么是真的将万贯钱财缠在腰间吗?~

这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人非常有钱,从来没有人真的会在腰间盘着万贯钱。这么多,出门不得整天被人偷被人抢。

在宋代之前,如果人们要出远门,经常会背着一个包袱在肩上,这就是古代人出门所说的盘缠。他们会把身上所有的钱财,路上吃的干粮,还有珍贵的财宝都放在包袱中,但是非常容易被人发现,太容易招人耳目了,经常会被小偷盯或者是被强盗打劫。所以到了宋代,为了防止自己的钱再被强盗抢劫,富商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将钱串在一起。然后盘在腰上。在用到钱的时候,拿下一串,然后进行称重,进行交易。所以有了“腰缠万贯”这个词语。

不过后来还有一个说法,因为古代的人习惯把钱放在一个小袋子里面,然后挂在腰间。还有的人习惯把钱放在腰带的隐藏口袋中,也就有了“腰缠万贯”这个说法,形容钱包里很有多的钱。

但是在古代从来没有富豪真正做到腰缠万贯。因为重量太大,非常影响出门的行动。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一贯有一千枚铜钱,真正的腰缠万贯,如果要把这么多枚铜钱缠在腰上。可能还没走出家门,腰就要被压坏了。
所以腰缠万贯只是一个形容词,但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真的可以做到“腰缠万贯”。只要把钱存到银行卡中,不要说一万,百万都可以轻轻松松放在腰间。所以在古代从来没有人真的做到腰缠万贯铜钱。

国际黄金基准价格在每盎司400美元左右波动。我们每盎司要400美元,一盎司是283克,宋代市场金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甲雕铜器重100斤64公斤)。一斤是十六两,所以宋代的一斤今天是四十克,这样一来,宋代的一两块黄金相当于565元,相当于今天的美元8元。

23元是4650元,根据这一假设,1两金等于10两银,即10官钱,宋代一致的铜币相当于465元2)国际银的基准价格在每盎司6美元左右波动。类似于金价的换算,一两个银币,即铜币,相当于70元。宋代米价标准为640克,宋代为92石5个,宋金:“所有的石头都被92.5靳重,但是汉尺的重量为341靳。”所以一石米饭有59200克,也就是59克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丰收年。
北宋初年,米价为每石300至600文,中期(仁宗时期)为600至700文,南宋初年为2官左右。因此,北宋末年徽宗时期每石约一石是合理的。如果大米的现行价格是每公斤2英镑。五元一算,2公斤是148元,也就是说,1官币是148元。

到目前为止,我们有三种价格:黄金465元,白银70元,粮食148元。由于我国不是银的主要生产国,而且工业化后炼银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古银的价值必须大大高于现在的价值。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考显然是不合理的。从今天每盎司6美元的银价和400美元的金价可以看出,今天的一两块黄金可以兑换66两银子,我们假设古代金银的兑换率是1:10。黄金产量稳定,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硬通货储备。

在古代,铜币通常是用绳子磨损的,每100枚铜币被称为“一致”,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了“明朝通用钫”纸币。当时,一枚相当于1000枚铜币、一枚银币或14枚金币。由此换算,万贯相当于2500两黄金,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十万贯等于2176万元。

清朝,根据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年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平均粮价,为每石一两四钱六分银子。换算过来,1两银子(1贯)能买到约0.68石粮食。清朝一石为100升,1升约1.8斤,1石为180斤,即80公斤。

1贯钱能够买到54.4公斤大米。再以今天1公斤大米约为4元计算,1贯钱相当于今天的217.6元。十万贯乘以217.6元,等于2176万元。

扩展资料

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

昆曲有个代表曲目叫《十五贯》,说的是娄阿鼠因盗十五贯而杀死肉店主人尤葫芦的故事,可见,十五贯钱已不算是小数目了。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一个普通县令的月薪也就15贯。



古时候一千文钱为一贯 , 一两银子价值等同于一贯 ,十两银子价值等同于一两金子 ,故腰缠万贯就是 一千两金子,按照现在黄金350一克计算,唐代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约37.30克,所以一两金子价值13055元,得出腰缠万贯约1305万。。。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就是1000文,万贯就是1000万文钱.如一文相当于现在的一元钱来计算,就相当于现在的1000万元人民币.

古语:万贯=1万两银子

1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