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电学物理单选一道

作者&投稿:柴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物理电学单选一道~

解析:
由题知D为AB的中点,由匀强电场的特点可知,D点所在等势面的电势UD=10 V,则W=q(UD-UC)=8×10^-6 J。
因UB>UC,故电场线方向与AB连线不重合,所以AB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d<1 m,由UAB=Ed,则E>UAB/1m=8 V/m, (注意UAB ,AB为下标)
故A正确。

思路:电荷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跟这些电荷集中在地心在地球外面产生电场的情况是相同的。

这是一种等效处理,只能这样了

剩下的计算应该会了吧??????

设2个点电荷分别为A、B
所点电荷分别为q(A)、-q(B)
E1=kq(A)/R(A)^2
E2=kq(B)/R(B)^2
E1=E2
即kq(A)/R(A)^2=kq(B)/R(B)^2
整理 得R(A)^2/R(B)^2=q(A)/q(B)
q(A)、q(B)已知 所以q(A)/q(B)可视为常数
又因为在通过两点的直线上 解得这样的点有2个
所以选C

c

一道高中物理电学简单的题~急需,在线等!
答:注意步骤。设A原来电量是Q。1、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则C带电(Q / 2),A带电(Q / 2);2、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B带电(Q / 4),A带电(Q / 4);3、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B带电(3Q / 8),C带电(3Q / 8)。所以,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A带电是 Q / 4=2....

高中物理电学
答: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一道高中电学物理题
答:假设变阻器的总阻值为R0,触头以下的那部分电阻为R1 以上的那部分电阻为R2,则R1=R2=R0/2 A选项不解释了 B选项,接上R后,等效于R与R1并联,然后再和R2串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R与R1的并联总电阻小于R1,即小于R0/2 ,所以AB的电压小于U/2 C选项,负载电阻R越大,则R1与R并联总阻值越...

一道高中物理电学题
答:题目中是不是少给了电场的方向啊 (1)如果电场放向是由A指向B,则粒子带了是正电荷,反之由B指向A,则带负电荷 (2)以下就假设电场方向是由A到B解 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受恒力:F=Eq=(4.0×102)×(1.0×10-16)=4×10-14N 所以加速度为:a=F/m=4×108N/Kg 故到达B板所需时间:...

一道高中物理电学题
答:设电容器最初电容为C.1.合上S,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上电压达到U=10V.电量为Q=CU.2.插入金属板,相当于电容器极板间距离减小一半.电容变为2C.电容器上电压不变(因与电源连通,电容器上电压不变).带电量变为Q'=2CU=2Q 3.打开S,电容器与电源断开.电容器带电量将保持Q'=2Q...

高中物理的一道电学题
答:自己画个图,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再把电源U-I图画上,找交点,这个交点的u乘以i就是了。我做过的

一道高中电学物理题 不要复制其他提问的 万分感谢!
答:(1)小球静止,由平衡条件得tanθ=qE/mg E=mgtanθ/q 剪断线后,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合力为F=mg/cos 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cos θ=ma a=g/cos θ 方向沿绳子斜向下。(2)设小球从现在位置到金属板之间运动的距离为X x=d/sin θ-L X=at^2/2 t=√2x/a=√2...

求助一道高中物理电学题目
答:此题要结合实际情况,搞清楚什么是“开路电压”,什么叫“短路电流”。开路电压为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ε;而短路电流为外电路短接时的电流 ,∴ r=E/I短=600/30=20欧 C ~~~

一道高中物理电学题
答:首先很重要的一点,中间纵向的包括电容C和R3的那条路是断路,在电路稳定后是没有电流通过的(因为电容的对电流的阻碍比电阻要大得多!!!,电流计G的示数为0就是铁证) 所以这个电路实际上就相当于(R1和R2串联后形成的)支路1与(R4和R5串联后形成的)支路2并联!!!下面为方便设R1、R2中间的...

高中一道电学物理题 求解释
答:的确是BC。B可以这么解释:当R2断路时,上面两条支路的总电阻增加,下面的干路电阻不变,因此根据串联性质,干路电阻分压下降,支路电阻分压上升。显然,A灯变暗。由于B灯与R2并联的系统电阻上升,可以在这条支路上获得更多分压,因此B灯变亮。你的第二个解释比较正确,第一个的后半部分错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