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草地为什么会死那么多人?

作者&投稿:赧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军过草地为什么饿死那么多人~

草原气候变化无常,红军经过时又正值雨季,恶劣的天气状况和遍布的沼泽地给红军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若尔盖湿地采访时,记者从若尔盖气象部门了解到,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这还是近年来气候变暖的结果。当年不知有多少衣衫褴褛、露天宿营的红军战士在漫漫寒夜里死去。人们一般认为,草地中的沼泽泥潭是吞噬红军的最大恶魔。但在潜心研究长征过草地史30年的四川省松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继宗看来,与沼泽相比,饥饿才是最大的威胁。杨继宗说,早在1935年6月中旬翻过夹金山后,中共中央就已经认识到“我野战军目前所处地域给养非常困难”,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尽快避开草地东出松潘进入甘南的北上计划。但由于张国焘的反对和故意贻误而最终流产,红军不得不进入荒无人烟的水草地。“在进入草地前一个月,中央就派出了一个先遣团探路。”杨继宗说,但在进入草地后不久,先遣团就发出“粮秣已绝,茹草饮雪,无法充饥,饿死冻死者触目皆是”的求救电,幸得运粮队赶到,才使全团免于覆灭。 “为此,中央对过草地进行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强调每人要带足15天的粮食。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杨继宗说,“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人数达到10万,所控制的地区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10万人要带足15天的粮食,按最低的糊口标准也需要150万斤。在人烟稀少、农作物产量不高的高寒藏区,筹集到如此多粮食谈何容易?”
饥饿,造成了红军在草地中的最大伤亡。
杨继宗说,1936年7月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与红2、6军团会师后,再次经草地北上,又遇到了严重的饥荒。跟进的红二方面军缺粮最为严重,走出草地时,全军已损失了3000人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80周年,爬雪山过草地的历史记忆尤其不能忘记。这里所谓的“草地”(松潘草原)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沼泽地,下为泥质沼泽,又有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终成错觉。1935年8月21日起红军即开始涉足经过的草地,主要为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时,容易生长着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而由于水多又致使沼泽地土壤缺氧,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缓慢,只呈半分解状态,最终形成了泥炭。泥炭吸水性强,致使土壤更加缺氧,物质分解过程更缓慢,养分也更少。因此,在这片泥炭沼泽地里,上面生长着“燕草青青”的茂密植被,下有“草土浮结”和“燕土交陷”的泥炭层,而且还有补给沼泽的溪水流经其间。1935年到1936年长征时,正是沿着川西北毛儿盖—松潘—若尔盖一线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草地,跋涉穿越了暗流丛生的茫茫沼泽,向甘南地区行进的。
此外,要知道,当地的气候信息并不是那么宜人!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了漫漫泽国。沼泽地在山脚或者山谷中时下雾是一年四季常有的事情,和植物关系不大,但是像泥沼地那就关系较大了:因为如果不是在秋冬两季而是在夏天的下雾其实经常是沼气,容易让人中毒,对人和动物危险最大。这样一来更是阴森恐怖,没有生气。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鸟兽绝踪的大雪山与荒无人烟的水草地期间,行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据说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下雨,沼泽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三怕过河,万一踩不对地方一脚踏空,则易浅处没膝,深处没顶。何况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旦开拔,必须小心翼翼:不论在高地还是低地,都会有危险的沼泽,一不小心掉进去即有可能丧命。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红军长征时最艰苦卓绝的就是过草地这一时段。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红原日干乔大沼泽,红军长征中最最艰险的一段路程,就发生在这里。1960年中央政府决定在红原地区建置县制时,为纪念这片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周恩来总理将其命名为“红原”。今天在日干乔大沼泽的边界上,还立着周恩来题写的“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的石碑。
那么,怎样才能识别危险的泥潭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泥潭一般在沼泽或潮湿松软泥泞的荒野地带,看见寸草不生的黑色平地就更要小心了。同时,应留意青色的泥炭藓沼泽。有时水苔藓满布泥沼表面像地毯一样,这是最危险的陷阱。如非要走过满布泥潭的地方不可,应沿着有树木生长的高地走,或踩在石南草丛上,因为树木和石南都长在硬地上。户外指南里指导说,如不能确定走哪条路,可向前投下几块大石,试试地面是否坚硬;或用力跺脚,假如地面颤动,很可能是泥潭,就应绕道而行。唯一健在的长征女红军王定国(1913—)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的夫人,过草地时她的体重仅有50多斤,记得她有次说起那段经历时笔者叨陪末座,因此至今记忆犹新。王老笑着说:“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
在过草地时,的确有不少战友就在身边陷进了沼泽,没能再爬出来了!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静静地长眠在草地的成片成堆,多达几十人。但更多的活下来的人,是靠信仰的力量,靠战友情、同志爱结成的巨大力量支撑下来的。张爱萍将军的“马背诗”风格直白、质朴,依本人的话说“常写记事篇,只为自家看”。《过草地》一诗云,“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草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坐地随意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虽无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但却风餐露宿、艰辛而豪迈的行军历程。到了1936年7月,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纠正了张国焘错误,一起北上时又第三次过草地。这次上级要求,野菜不许多挖,柴和牛粪不许多烧,给后面的同志多留一些,每到宿营地连队干部都要巡视检查。个体方面,朱德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后来在延安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先,以期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而小学课本中学过陆定一先生的《金色的鱼钩》,它叙述了炊事班老班长如何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地照顾三个小病号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课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就静静地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我们看到,那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心之所向,足至必达”。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阶级友爱,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肖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而且就这么继续向前一路开拔了,否则怎能成就“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松潘草地的气候恶劣,雨雪、冰雹来去无常。沼泽里没有道路,渺无人烟,危险丛生。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草地中,有的是病饿而死,有的是吃野菜中毒身亡,还有的因陷入泥潭而失去生命。

草地的情景令人怵目惊心,举目望去,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在草丛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很难辨别方向。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在这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

红军过草地时是夏天,白天温度可高达30℃,夜间骤降至0℃。越是往草地中心走,困难就越严重。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衣服被雨雪打湿了,只能靠体温暖干。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

在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每天面临死亡威胁的不只是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围追堵截,也不只是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还有缺衣少食的重重困难。

草地里没有清水,只能喝带草味的苦水。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在漫无边际的草地里,没有足够的粮食,甚至要煮皮带充饥。

扩展资料:

1935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以后,在毛儿盖、波罗子一带集结休整待命。前面就是纵横数百里、神秘莫测、人烟稀少的水草地。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分别在毛儿盖和卓克基两地集中,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在中共中央统一指挥下,继续北上过草地。

右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叶剑英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绕过松潘穿过草地向班佑前进。左路军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下,由马塘、卓克基出发过草地向阿坝地区开进。

1935年8月21日,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部队离开毛儿盖以后,向北行走40里就进入了草地。

经过七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战胜了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茫草地,于8月27日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路军也同时到达阿坝地区。

两天后右路军发起包座战斗,歼灭了企图堵截红军的胡宗南部第49师,攻占了包座,打开了通向陕西、甘肃的大门,为实现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军过沼泽草地经历了怎样生死考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军长征过草地



松潘草地的气候恶劣,雨雪、冰雹来去无常。沼泽里没有道路,渺无人烟,危险丛生。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草地中,有的是病饿而死,有的是吃野菜中毒身亡,还有的因陷入泥潭而失去生命。

草地的情景令人怵目惊心,举目望去,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在草丛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很难辨别方向。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在这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

红军过草地时是夏天,白天温度可高达30℃,夜间骤降至0℃。越是往草地中心走,困难就越严重。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衣服被雨雪打湿了,只能靠体温暖干。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

在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每天面临死亡威胁的不只是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围追堵截,也不只是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还有缺衣少食的重重困难。

草地里没有清水,只能喝带草味的苦水。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在漫无边际的草地里,没有足够的粮食,甚至要煮皮带充饥。

扩展资料:

1935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以后,在毛儿盖、波罗子一带集结休整待命。前面就是纵横数百里、神秘莫测、人烟稀少的水草地。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分别在毛儿盖和卓克基两地集中,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在中共中央统一指挥下,继续北上过草地。

右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叶剑英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绕过松潘穿过草地向班佑前进。左路军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下,由马塘、卓克基出发过草地向阿坝地区开进。

1935年8月21日,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部队离开毛儿盖以后,向北行走40里就进入了草地。

经过七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战胜了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茫草地,于8月27日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路军也同时到达阿坝地区。

两天后右路军发起包座战斗,歼灭了企图堵截红军的胡宗南部第49师,攻占了包座,打开了通向陕西、甘肃的大门,为实现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军过沼泽草地经历了怎样生死考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军长征过草地



松潘草地的气候恶劣,雨雪、冰雹来去无常。沼泽里没有道路,渺无人烟,危险丛生。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草地中,有的是病饿而死,有的是吃野菜中毒身亡,还有的因陷入泥潭而失去生命。

草地的情景令人怵目惊心,举目望去,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在草丛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很难辨别方向。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在这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

红军过草地时是夏天,白天温度可高达30℃,夜间骤降至0℃。越是往草地中心走,困难就越严重。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衣服被雨雪打湿了,只能靠体温暖干。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

在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每天面临死亡威胁的不只是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围追堵截,也不只是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还有缺衣少食的重重困难。

草地里没有清水,只能喝带草味的苦水。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在漫无边际的草地里,没有足够的粮食,甚至要煮皮带充饥。


扩展资料:

过草地牺牲人数:

1935年9月4日,周恩来曾致电一军首长林彪、聂荣臻称:“据三军收容及掩埋死尸统计,一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四百以上。”那些消失在沼泽中的人,显然还不在上述统计中。

红一方面军1935年6月过草地之前统计共有近2万人,过草地之后剩下1.3万人(其中在左路军的五军、三十二军5000人,中央纵队和一、三军8000余人),损失6207人。

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过草地之前有1.6万人(原二、六军团1.4万人,又补充了红三十二军2000多人),走出草地时为1.3万人(10月间三大主力会师时为1.1万人),过草地损失约3092人。

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失最大,仅以第三次过草地统计即损失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过草地损失的人数,估计损失数翻一倍还要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红军过草地

人民网-红军过沼泽草地经历了怎样生死考验?



草原气候变化无常,红军经过时又正值雨季,恶劣的天气状况和遍布的沼泽地给红军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若尔盖湿地采访时,记者从若尔盖气象部门了解到,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这还是近年来气候变暖的结果。当年不知有多少衣衫褴褛、露天宿营的红军战士在漫漫寒夜里死去。人们一般认为,草地中的沼泽泥潭是吞噬红军的最大恶魔。但在潜心研究长征过草地史30年的四川省松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继宗看来,与沼泽相比,饥饿才是最大的威胁。杨继宗说,早在1935年6月中旬翻过夹金山后,中共中央就已经认识到“我野战军目前所处地域给养非常困难”,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尽快避开草地东出松潘进入甘南的北上计划。但由于张国焘的反对和故意贻误而最终流产,红军不得不进入荒无人烟的水草地。“在进入草地前一个月,中央就派出了一个先遣团探路。”杨继宗说,但在进入草地后不久,先遣团就发出“粮秣已绝,茹草饮雪,无法充饥,饿死冻死者触目皆是”的求救电,幸得运粮队赶到,才使全团免于覆灭。 “为此,中央对过草地进行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强调每人要带足15天的粮食。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杨继宗说,“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人数达到10万,所控制的地区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10万人要带足15天的粮食,按最低的糊口标准也需要150万斤。在人烟稀少、农作物产量不高的高寒藏区,筹集到如此多粮食谈何容易?”
饥饿,造成了红军在草地中的最大伤亡。
杨继宗说,1936年7月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与红2、6军团会师后,再次经草地北上,又遇到了严重的饥荒。跟进的红二方面军缺粮最为严重,走出草地时,全军已损失了3000人。

草原气候变化无常,红军经过时又正值雨季,恶劣的天气状况和遍布的沼泽地给红军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若尔盖湿地采访时,记者从若尔盖气象部门了解到,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这还是近年来气候变暖的结果。当年不知有多少衣衫褴褛、露天宿营的红军战士在漫漫寒夜里死去。人们一般认为,草地中的沼泽泥潭是吞噬红军的最大恶魔。但在潜心研究长征过草地史30年的四川省松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继宗看来,与沼泽相比,饥饿才是最大的威胁。杨继宗说,早在1935年6月中旬翻过夹金山后,中共中央就已经认识到“我野战军目前所处地域给养非常困难”,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尽快避开草地东出松潘进入甘南的北上计划。但由于张国焘的反对和故意贻误而最终流产,红军不得不进入荒无人烟的水草地。“在进入草地前一个月,中央就派出了一个先遣团探路。”杨继宗说,但在进入草地后不久,先遣团就发出“粮秣已绝,茹草饮雪,无法充饥,饿死冻死者触目皆是”的求救电,幸得运粮队赶到,才使全团免于覆灭。 “为此,中央对过草地进行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强调每人要带足15天的粮食。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杨继宗说,“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人数达到10万,所控制的地区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10万人要带足15天的粮食,按最低的糊口标准也需要150万斤。在人烟稀少、农作物产量不高的高寒藏区,筹集到如此多粮食谈何容易?”
饥饿,造成了红军在草地中的最大伤亡。
杨继宗说,1936年7月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与红2、6军团会师后,再次经草地北上,又遇到了严重的饥荒。跟进的红二方面军缺粮最为严重,走出草地时,全军已损失了3000人

红军过草地的难处是什么,又是怎样克服的?
答:红军过草地为什么饿死那么多人草原气候变化无常,红军经过时又正值雨季,恶劣的天气状况和遍布的沼泽地给红军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若尔盖湿地采访时,记者从若尔盖气象部门了解到,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这还是近年来气候变暖的结果。当年不知有多少衣衫褴褛、露天宿营的红军战士在漫漫寒夜里死去。人们一般认为,草地中...

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遇到了哪些险境?
答:四、每天都是在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中。草地停一分钟都有被沼泽吞没的危险,气候变化无常,寒冷、饥饿、疾病、缺盐使红军战士四肢无力,粮食吃光只好吃野草,草地上水有毒,草也有毒,不少人中毒而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下令把自已坐骑在内的六匹牲口杀了,给红军战士充饥,自已却不忍心吃。晚间...

红军过雪山和过草地哪个的损失更多
答:过草地,因为过草地有沼泽,而且还有一些动物。

红军过草地的简短故事
答:革…命!”就陷下去了。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

红军过草地用了多长时间
答: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过雪山草地 红军在过雪山草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这些...
答:过草地时,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红军战士过草地前,大多衣单体弱,准备的棉衣、皮衣哪能够几万人穿!为了御寒,各人穿戴...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草地的泥沼有多深?
答:红军过草地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

为什么红军过草地这么快?
答:红军过草地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

红军过草地,草地在那里?
答:这片草地就是松潘草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北部,为西倾山、岷山、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纵横六百里,海拔3500米以上,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叉河、曲流横生,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气候变换无常,人迹罕至。1935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以后,在毛儿盖、波罗...

红军长征,死伤惨重吗?
答:”“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是长征以来最紧张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广大红军指战员虽英雄奋战,但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指挥,使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这样的表述给人的感觉是,中央红军这5万余人的损失,基本上是湘江之战造成的。 其实,在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