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各种波形代表的意义

作者&投稿:唐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电图的组成及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典型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T波(U波)。
1.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波形小而圆钝,0.08-0.11s.
2.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0.06-0.10s.
3.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0.05-0.25s,方向与QRS主波方向同。
4.U波:有时在T波后一个低而宽的小波,方向与T波同。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形,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qRs、Rs、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下,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Ⅰ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否则称为低电压。4、R峰时间(R peak time):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有R波,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过0.04s,在V5、V6导联不超过0.05s。

P波: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P-R段: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QRS波: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ST段: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T波: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如果T波倒置说明心肌梗死
U波: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U波加大

详见实用心电图学

t波的意义
答:T波是心电图(ECG)中的一种特定波形,代表心脏的复极过程。T波的意义在心电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电活动和心脏健康的有用信息。正常T波:正常的T波通常是向上的,呈圆顶或尖峰形状。正常的T波反映了心室复极的正常过程,并且在不同导联和个体间可能会有小的变异。正常T波的形态...

怎样看心电图曲线
答:正常时S-T段在等电位线上,向下不超过0.05毫伏,否则常表示为冠心病,向上下超过0.3毫伏,如超过0.3毫伏且凹面向一,常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S-T段时间一般为0.05~0.15秒,低血钙时延长,洋地黄中毒时缩短。5.T波 T波是心室复极过程所产生的波形,形态有多种致,如以R波为主且高大...

心电图中的qrs分别代表什么?
答:▲再主要兴奋左右心室,因左室心肌细胞多、室壁厚、右室除极提前结束、左心室位置为左后下,故综合心电向量为左后下(此瞬间综合心电向量最大)。▲最后是仅有的左心室后底部一小部分心肌仍在除极过程中,故冲动为左后上(接近于垂直向上)。可简单地记住一个判断心电图波形的规律,即可大致判断出各...

为什么心电图分四行,每行前面都有拉丁数字1,2,3,2都是什么意思?_百度...
答: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的ECG,若有高血压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解剖诊断),但若无,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无临床意义)。如此等等。②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只看图便可,不须任何病史。

心电图机的三道波形都指的是什么
答: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其生理意义:由于测量电极安放位置和连线方式(导联方式)不同,所记录到的心电图在波形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一个P波,一个QRS波群和一个T波。有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

心电图正弦波是什么意思?
答:心电图正弦波是一种呈现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它是一种连续的正弦波,代表着心脏窦性节律。在正常条件下,人的心脏跳动按照一定的规律,从而产生稳定的心电波形,其中包括了正弦波。因此,心电图正弦波是指一种正常心脏电活动所产生的波形。心电图正弦波的出现说明了心脏跳动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医生们可以通过...

为什么心电图分四行,每行前面都有拉丁数字1,2,3,2都是什么意思?_百度...
答:窦性心动过缓时,每个心动周期超过5个格子;窦性心动过速时,每个心动周期小于3个格子。房性期前收缩时,一个波形提前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时,R波变宽。典型心肌缺血时,V4至V6导联的ST段下移。急性心肌梗死时,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2. 阅读心电图前需了解的基本问题:- P波代表心房除极...

心电图怎么看?
答:另外,心电图上有各种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要看懂心电图,就要了解这些波形所代表的意义。最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

什么是心电图
答:当心脏因缺血受损或坏死时,心电活动的变化能正确及时地反映在心电图上,表现在各个波形的异常变化和进行性演变过程,为医生提供诊断心律失常、心室肥厚、急性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的可靠依据。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体意义如下:(1)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各型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对心肌...

如何看懂心电图那些数值?
答:波形窄,顶尖,两侧对称,倒置通常出现在1,2,3,avf,v3,v5当合并有st段下移时,可以明确心肌缺 血 10种心电图一句话牢记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 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