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

作者&投稿:武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三中考物理知识汇总~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这是电学的重点



第七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U、R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 A 、V 、Ω
③ 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 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 与R成反比。
R

ρ
S
L

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 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V
A

Rx
R′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R1
R2
I
U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 R1:R2:R3:…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R1R2
R1+R2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 R2/R1
第八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2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2t/R W1:W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 常用公式W= W1+W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3
2
4
6
8
3
2
6
5
4

如:电能表月初读数 月底读数是

这个月用电 度合 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I2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U2/R P1:P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 P1+P2+…Pn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P/U=0.11A 灯丝阻值R=U2额/P=2936Ω。


⑵ 当U实 =U额时,P实=P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 时,P实<P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P实
P额
U2 额
U2实

  ①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2/R得
P

R
U2
n 2       
1  
n 2
1
②根据P=U2/R 如果U 减小为原来的1/n
则P′=       如:U实 = 1 2U额 P实 = 1 4P额
当U实 > U额 P实 > P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实= 0 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⑶ 灯L1“220V 100W”, 灯L2“220V 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 粗短 ,L2灯丝 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 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 (U额 相同)
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R′


V
A


R
6、测量:
Ⅰ、 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Ⅱ 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 秒表 原理:P=W/t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
4、应用——电热器:
①定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②原理:焦耳定律
③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④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练习 ☆家庭电路中有一只标有名牌的灯泡正常发光,现给的器材有电能表、电流表、电压表、钟表,请用三种方法测出这只灯泡的此时功率,说明道理

一、 测量
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2米,课桌高度约0.8米,万里长城长约6400 km 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 μm。
1毫米= =10-3米;   1微米=10-6米;   1纳米=10-9米。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物体立着放;
(4).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于尺面;
(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实验室里常用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测量液体的体积;
(1)单位:mL。 1mL=1 cm3;(1L=1m3) 
(2).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
4、误差
(1).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5、特殊测量的方法
(1)棉线法(化曲为直):测较短曲线;
(2)积累法(化薄为厚、化少为多):如测纸的厚度等;
(3)滚轮法(化多为少):如测较长曲线时;
(4)卡尺法(化难为易):如测乒乓球的直径。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二、 物体的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被假定不动)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
6. 速度的主单位是:m/s。1 m/s =3.6km/h。
7. 平均速度:相对变速直线运动而言。
指物体在某段路程(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是指平均速度。
三、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通常,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
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
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dB
7. 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可用来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成像(B超)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海啸以及监测核爆炸。 
四、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橙 、黄、绿、蓝、 靛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3. 光的三原色: 红 、 绿 、 蓝 ;颜料的三原色: 红 、 黄 、 蓝 。
4. 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 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
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健康,要进行防护(如: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影子、准星瞄准、日食、月食。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反射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二)光的反射
8、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都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物像等大 (2)物像等距。(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应用:(1)成像 (2)改变光路。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其它介质)斜射入(其他介质)空气中时,满足: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不等(空气那一侧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光线垂直照射,传播方向不变(但传播速度一般要发生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镜: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所以也叫 会聚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 作用。
4.凸透镜成像:
物距(u) 像距(v) 正立/ 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不能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光路图: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像移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的像越远,且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若物体离镜足够远(10f以上),则像距近似等于焦距。
五、 热现象
(一)温度及温度计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温度计。
2.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5.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
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测沸水温度时,不能用酒精温度计[酒精的沸点(78℃)低];而寒冷的北方,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水银的凝固点高]
(二)物态变化
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放热。
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5、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上图中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
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蒸发
①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蒸发时,液体本身的温度降低
③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温度;   B.液体表面积;   C.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2)沸腾
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②沸腾实验:
A.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和秒表
B.实验现象
沸腾前:声音较响,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温度升高
沸腾时:声音较小,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温度不变
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露的形成)
8、、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要吸热;
如: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制造舞台效果等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要放热。
如:霜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冰花”的形成。
9、针对当前存在的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提出的几点合理建议:
(1)一水多用 (2)限制工厂污水的排放
六、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质量和密度
1. 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1)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有:吨,克,毫克
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5kg;
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2)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 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这时天平平衡(游码不动);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螺母不动);
(4)m物=m砝码+m游码 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内加砝码
(5)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3. 密度
(1)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公式是 ;
(3)密度单位是kg/m3,(还有:g/cm3), 1 g/cm3=103kg/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5)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质量为1.0×103千克。
4. 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 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密度相同时,无法鉴别)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
(二)物质的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同种物质的比热相同,不同种物质的比热一般不相同
3.水的比热C水=4.2×103J/(kg℃),最大。
4.三峡水库建成后,对周围的气候会产生一定影响: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小。
(三)其它物理属性
硬度、熔点、状态、弹性、范性、韧性、透光性、导电性、粘滞性
七、 力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不一定要接
触;两物体接触时,不一定能发生力的作用。
4.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是测力计的一种)
7.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8.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校零;
(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
(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不可讲成“质量跟重力成正比”)。
12.重垂线和水平仪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积无关
15.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使物体脱离接触面。
八、 力和运动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
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
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他们一定不是平衡力。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九、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方向:垂直指向受力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 ,式中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 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4.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
5.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 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4. 据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的压强
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7.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8.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个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9.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0.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其中水银气压计可改装成高度计。
11.1标准大气压:等于76厘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Pa。
12.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3.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而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
十、 浮力
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
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 物体沉浮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浸没时):
(1)ρ物 >ρ液下沉; (2) ρ物 < ρ液上浮 (3)ρ物 = ρ液悬浮。(不会漂浮)
 若物体漂浮,则ρ物 < ρ液
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
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重法:F浮=G-F (G是物重,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密度计:是物体漂浮条件的一个应用。它的刻度特点:上大下小。
(2)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自己从课本上,一个一个抄
大多数学生都这样做的

上面答一堆的都错了1L等于1dm立方

全在书上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答: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

中考物理主要考哪些知识点
答:该考试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1、声现象:包括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共振特征等内容。2、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全反射、透镜、光的合成与分解、光的性质等内容。3、力学:包括力的概念、性质、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机械运动、能量、动量、冲量、圆周运动...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答: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实验室常用托...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公式
答:一、常用物理量物理公式 1.速度v=s/t;2.密度ρ=m/v;3.压强p=f/s=ρgh;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

中考物理必考的压力压强知识点
答:一、压强 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中考物理主要考哪些知识点
答:中考物理主要考哪些知识点?相关内容如下:1. 力学:运动学: 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图表分析和计算。牛顿运动定律: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动量和冲量: 包括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压强 1、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

物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答: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答: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篇1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大全
答:●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02>>>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