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在朱祁镇年间都发生了什么事谁能告诉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我很需要

作者&投稿:丘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都发生过哪些大事?~

1朱元璋建明朝
2朱元璋火烧功臣楼
3胡惟庸案
4靖难之役
5郑和下西洋
6永乐迁都
7三杨辅政
8土木堡之变
9于谦保北京
10夺门之变
11曹钦曹吉祥谋反
12八太监误太子
13大礼仪之争
14庚戌之变
15戚继光抗倭
16海瑞冒死上疏
17张居正改革
18利玛窦来华
19李三才入阁之争
20明末三案

明朝的时间是1368年-1644年而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正是文艺革命席卷整个欧洲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先进的思想家,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150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好望角到印度的航路。
1500年,达芬奇设计了风力计、湿度计、降落伞、纺纱机、踏动车床等草图。
1517年,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
1539年,波兰的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理论。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158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
1583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
1589年,荷兰的史特芬发现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590年,意大利的伽利略作自由落体等一系列科学实验。
1590年,荷兰的詹森发明复式显微镜。
1593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空气温度计。
1600年,意大利的布鲁诺因拥护哥白尼地动说并宣传宇宙无限,在罗马被教会烧死。
1605年,英国的培根(1561-1626)著《学术的进展》,提倡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
1607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尝试测量光速。
1609-1619年,德国的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定律。
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用其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初次测光速,未获成功。
1620年,荷兰的斯涅尔发现折射定律。
1620年,葡萄牙的德列贝尔发明潜水船。
1628年,英国的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1632年,意大利的伽利略提出相对性原理。
1638年,法国的笛卡尔提出 “以太”。

土木堡之变
英宗复辟

正统时期
  明英宗朱祁镇出生四个月即立为皇太子,母妃孙氏遂册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以明年(1436年)为正统元年。随着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加之后宦官势力的急剧上升,正统朝的政治日趋腐败,太监王振即为其中的代表人物。明英宗非常宠信王振,对他言听计从。王振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   在漠北,当时的蒙古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朝,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朝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   王振对此忍无可忍,下令减少赏赐,也先以此为名对明朝发动战争。英宗年少气盛,想御驾亲征,王振也想耀武扬威,名留青史,于是极力撺掇英宗亲征,但是由于当时朝廷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20万大军,在英宗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开始亲征。   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见被也先杀的尸横遍野明军尸体,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于是决定撤军。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近,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们的反对,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但是王振哪里听得进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   这时王振又心血来潮,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于是建议按原路撤军,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由于辎重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
土木堡之变

  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明军被也先军赶上,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也先觉得非常难办,是杀是留无法决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劝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也先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但都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不久之后的九月六日,孙太后与朝廷重臣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这样朝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同时皇帝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   也先想靠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后,便率领瓦剌精锐骑兵杀奔北京。明军以逸待劳,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抵挡住了瓦剌军的攻势。此时,各地的勤王军也陆续赶到京城,也先只能退回大漠。   北京大败之后,瓦剌又在与明军的多次交战中惨败。景泰元年六月,也先挟持英宗到大同。七月朝廷下令禁止山西民运粮大同。八月,也先释放英宗。
景泰时期
  英宗回到北京,代宗尊他为太上皇,但英宗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景泰帝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景泰帝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天顺时期

  景泰八年春正月,景泰帝重病,众大臣请求皇帝早日建储,不许。同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太上皇(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乙未,废景泰帝为郕王,迁西内。癸丑,景泰帝薨于西宫,年三十。谥号戾。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天顺元年,英宗论夺门迎复功,封石亨忠国公,其余功臣皆各有赏赐。又清算拥立景泰帝的旧臣,听信徐程“不杀于谦、夺门无名”以“意欲之”之罪冤杀于谦。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明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英宗还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明史》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天顺八年正月十六日(1464年2月23日),英宗驾崩,两次共在位二十二年,享年三十八岁,葬于裕陵。有子九人,女八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皇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英宗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

朱祁镇,明英宗,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土木堡之变 京城保卫战 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有一名叫王振的太监权力很大,胡作非为,很得皇上宠信。蒙古族也先的势力日渐强大,王振想让朱祁镇亲征,自己当一回大将军威风威风,朱祁镇同意了。朱祁镇集结了明军主力,向土木堡进发,结果全军覆灭,王振被手下砍死,朱祁镇被蒙古部落俘获。在朱祁镇亲征的时间中,朝廷由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当代理皇上。后传来朱祁镇被俘获的消息,于是朱祁钰正式当上了皇帝。与此同时,也先召集了蒙古军队向京城进发。这时,京城只剩下了一些老病伤残的士兵,根本无力抵抗。就在满朝文武惶恐不安的时候,于谦站出来表示要平定动乱,他集结全国各地的部队来京城。短时间内,京城兵力已有几万。在这期间,也先部队正向京城进发,沿途烧杀抢掠不断,抵达京城,即将于明军开战。于谦率军队出城迎战,下令:欲进城逃走者,斩!也先率领军队发动进攻,迎接他们的都是奋勇的明军和失败,最终狼狈而逃。京城保卫战胜利以后,朝廷又多次与蒙古部落谈判,朱祁镇被放回去了。但朱祁钰不想让位给哥哥,于是把哥哥软禁在南宫,还多次刁难朱祁镇。后来,以石亨、徐有贞(原先不叫这名,因为说错一句话,改名换姓十几年)等为首的“还乡团”救出了朱祁镇,这就是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登上皇帝宝座,掌握政权。后来又在某些文官的胡言乱语下错杀了于谦,这是朱祁镇在位的有一大污点。

土木堡之变
南宫之变

土木堡之变
北京保卫战
夺门 英宗复辟

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和朱祁钰都经历了什么,什么结局?
答: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而在明朝迁都北京之后,朱祁钰更是唯一一位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也许是天灾,更有可能是人祸,总之,在土木堡之变这场离奇的事件后,朱祁钰和他的兄长朱祁镇的人生之路,开始变得曲折、模糊起来。兵败被俘,临危即位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少年天子,...

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明朝为何没有发生混乱?
答:在明朝历史上,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皇帝被俘的事变。瓦剌即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根据史料记载,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在土木...

明朝土木堡之变后被蒙古人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最后怎么样啊?_百度知 ...
答:明朝发生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之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

明英宗朱祁镇两个年号是怎么回事?
答:明英宗9岁时登基,年号是正统,这是他的第1个年号。在正统14年,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被俘虏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虏了,北京城里的大臣就拥戴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基当了皇帝,改年号为景泰。后来瓦剌将明释放英宗释放回来了,回来后皇帝肯定当不成了,就被它弟弟景泰帝软禁了七年...

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能夺门复辟,再登帝位,主要靠什么呢?
答: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景泰帝朱祁钰突然病重,朱祁镇在石亨等人的策动下,夺门之变,成功复辟,再次登上帝位,朱祁镇废了明代宗,也就是景泰帝,杀了于谦,改元天顺。朱祁镇之所以能夺门复辟,主要靠这几个人。当时,景泰帝朱祁钰病重,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

请问朱祁镇的政绩怎么样
答:作为对比,他弟明代宗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挡住并击退也先 第二段是夺门以后:死前大家算算他给朱见深留了什么烂摊子:内有荆襄四川两广湖南江浙流民 外有蒙古进军西北河套,女真崛起辽东 他儿子明宪宗朱见深:对内解决流民,对外将蒙古赶出河套,对辽东女真进行成化犁庭(说句难听的,朱祁镇连太监...

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在干什么?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
答:一、南宫之变 明朝的夺门之变是明朝明英宗和明代宗年间一件影响朝堂重大局势的事情,在这场政变中,已经失势的明英宗朱祁镇重新夺回了权力,而明代宗最后去世,于谦作为当时的兵部尚书,拥有巨大的权力,并且也是明代宗朱祁钰最信任的臣子,如果他出面干预此事的话,能够阻止明英宗朱祁镇夺位。夺门之变这...

明英宗朱祁镇简介:朱祁镇在哪些人的帮助下第二次称帝?
答: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明宣宗朱祁镇被蒙古人掠走一年多,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答:先更正一下朱祁镇的庙号是英宗,宣宗是他父亲朱瞻基的庙号。朱祁镇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北方民族俘虏的皇帝,他的遭遇有点像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虏走,但结局却要比徽钦二帝要好,瓦剌人把明英宗关了一年便礼送回北京,徽宗二帝是一路被金人迁到天寒地冻的黑龙江五国城,这父子两皇帝最后都客死在...

朱祁镇险些将明朝覆灭,为何他的庙号为英宗?
答:1. 朱祁镇,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导致大明10万精兵损失,但他并未因此被定为昏君,原因在于他的庙号是“英宗”。2. 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追尊的称号,一般带有褒义,而“英”字在谥号中常用来形容皇帝英明神武。尽管朱祁镇在位期间出现了土木堡之变,但他的庙号依旧被定为“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