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气候的问题

作者&投稿:乾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地理气候问题~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非洲刚果盆地、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亚洲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等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的大陆内陆和西岸
非洲中部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高原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节
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终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大沙漠区
全年高温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等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以外的各
大洲都有分布(罗马/开普敦/珀斯/圣地亚哥/旧金山、洛杉矶等)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大陆东部(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等)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
纬度高,受极地气团控制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 纬度最高,受极
地气团制,冰层反射率大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北美落基山脉、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副热带高压带常年存在,并随季节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副高中心在海洋上,冬季副高中心在陆地上;地中海气候是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在热带雨林气候两侧,纬度较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以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为例,当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候,气压带风带南移(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和太阳直射点是一致的),这时,控制它的是北半球的信风带,所以是旱季。当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气压带风带北移,控制它的是赤道低气压带,所以是雨季。所以,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是“交替”)控制的。
热带沙漠气候才是受副高或(是“或”)信风控制的。

第一题

水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所以夏季陆地温度升高比海洋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低,气压比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由于陆地比热容小,所以热量流失的速度比海洋快。秋冬季,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气压比海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热容就是物体吸收、存储热量的能力。 海陆热力差异是造成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例如:中国面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造成了强烈的海陆热力差异,所以中国的气候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60度附近,由于亚欧大陆比大洋冷却快,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地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

所以说,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题

信风(trade wind)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很讲信用,这是trade wind在中文中被翻译成 “信风”的原因。

季风(monsoon),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monsoon)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赞同



1、风的吹向主要是高低气压的影响,气压的旋转方向又和地转偏向力有关,南顺北逆(气旋--低压)、南逆北顺(反气旋--高压)时针方向,你可以根据我说的看看你的气压旋转图,然后记住几个高压、低压气旋,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蒙古高压,太平洋低压,蒙古高压的位置找到,记得旋转方向,气压的流动是高压向低压流动,所以是由陆地吹向海洋,相反的亦然,当北半球(亚洲)冬季的时候,陆地是(蒙古)高压,海洋是(太平洋)低压,旋转方向来看,是由蒙古或西伯利亚吹的西北风,这个也能从图上看出,你可以仔细的看看,你先总结一下我给你说的吧,你能看懂的话,我就再给你讲解其他关于气压的
2、信风是常年吹的风,在地球上有几个信风带,牢记既可以,信风就和洋流那些就有很大关系(是信风影响洋流);季风是根据气压,季节,温度,纬度等影响、随季节的变化吹的风,不是一年四季都吹的同一方向的风

1中,你说的应该是印度的气候吧。因为好像就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印度的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下而成的西南风。可能是印度的纬度位置较低吧。而我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的季风气候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无关。
2中,信风大概是在南北纬30°之间,你把这个区域里有季风气候的地区记住就行了(我国南北方、巴西东南部等等,书上有),这些地方自然就是吹季风,其他地区就不是啰。

建议你把气压带风带、13种气候类型理解、熟记。

高中地理题!!
答:若判定为C型气候,为明显夏雨型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的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包括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必须强调的是,判断气候类型时必须根据最冷月与最热月出现的具体月份确定南、北半球,否则可能将夏雨型与冬雨型气候类型混淆。此外给你提供几个问题相关地址:http://cnc.lobit.cn/educa/unvisit...

高一地理,气候的成因
答:寒带气候成因都是纬度高 温带海洋:终年温和多雨。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夏季温和多雨,冬季严寒少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温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地中海: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夏副热带高气压带,冬西风带。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亚热带季风:海陆...

两个高中地理问题,困惑求解!
答:1.地中海气候东侧的气候在降水类型上和地中海气候有类似处,那就是降水集中在冬季,而夏季降水少,其原因是冬季受湿润在西风影响。比较典型的比如伊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极少,也主要集中在冬季。2你讲的是冰山吧,人家讲的是冬天冻起来的冰到春天融化...

高中地理问题:气候变暖对北冰洋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答:1.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 北冰洋的面积扩大 2.地理环境的改变破坏了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引起生物的死亡、灭绝 3.冰川面积的缩小,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温的上升 4.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可能引起细菌病毒的繁殖,进而引起全球生物的灭绝 ...

高中地理
答:1、一部分地区处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侧,夏季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峡谷地带地势较低、且谷地较大,成为西南季风输送水汽的巨大天然的通道。2、首先是上述原因该地区降水量较多,使自然带垂直带状分布显著成为可能;其次是地形起伏很大,随着海拔高度的...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利弊影响(高一地理)
答:弊:1、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利:1、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2、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

(高中地理)关于为什么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海拔高,空气不是在爬升的...
答:于是乎降雨也就越来越少了。气象学上这个临界高度就叫做最大降水高度。超越和降低这个高度,降水量都没这个大。最大降水高度,随着地理环境的不同,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主要决定于当地的气候条件。高中地理说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是一种模糊的说法,可能只是让大家有个大概得了解。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分布原因
答:下面是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

高中地理,求解
答:首先将4条曲线分为两种情况:膜内气温和膜外气温。因为覆膜对地表有保温作用,因此符合膜内气温变化的曲线是①和②;膜外气温变化曲线的是③和④。其次,考虑寒冷期丰雪年和枯雪年差异:1.丰雪年天空云量大,总体上气温日较差较小;2.枯雪年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且白天平均气温较高;3.气温日...

〔高中地理〕 关于描述气候成因的问题
答: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非洲刚果盆地、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亚洲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等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的大陆内陆和西岸 非洲中部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高原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节 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