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行路 文/西夕

作者&投稿:历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自幼上学,直至工作,攀书山淌学海。想要摆脱,却又干了“教书匠”的活,靠“读书”讨生活,读书即工作。命运使然,算是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像磁铁般吸引着年轻而好奇的心,总是怀揣着出去走走或走出去的冲动。可早年囊中羞涩,又没有勇气做“背包客”,于是此愿望束之高阁。工作后,做个准“驴友”,逮住“机会”,隔三差五到外面走走。前几年,不惜做城市“负翁”,把自己变成有车一族,出门就有点“任性”,走的地方也逐渐增多了。而今已过不惑之年,不敢说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全国三十四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细算来,有十二三个地域留下我的足迹,那些风物人情驻足我脑海间。家住在天高云淡的高原,欣赏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穿越过黄沙漫漫的沙漠、漫步过一望无际的草原、攀登过峰峦雄伟的名山、游览过美丽神奇的台湾,也算是小开了眼界。“古之人不余欺也”,“行路”有益身心。

埋头读书,昂首行路。 前者获取书本知识,后者增长见识。前者倾向于理论,后者倾向于实践。生命在于运动。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固步自封,容易成为井底之蛙。我理解,“行路”就是在领略异域风景之外,了解风土人情,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维。所以,参加旅行社的观光团,如果仅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或如老外说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达不到上述目标,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行路”。“行路”不是空间上的简单位移,从甲到乙;也不是物理学上的绝对运动,果真如此,那毛主席说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成了环球旅行了。

对于古人而言,读万卷书易,行千里路难;对于今人而言,行千里路易,读万卷书难。古人交通不便, 娱乐 有限;今人交通发达, 娱乐 庞杂,还浮躁奢华。就我辈来说,从读书到教书,再到写书、出书,恐怕要一辈子与书打交道,尽管如此,却还是与“万卷书”相去甚远,深感惭愧。至于行千里路,倒是“屈指行程几万”。教书人读书“近水楼台先得月”尚且如此,更何况在急功近利的当下, 社会 人又有几多能做到“读书破万卷”呢。还不如改成“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些。

当然,“万卷书”“千里路”都不是实指,目的在于鞭策人们:无论“读书”还是“行路”都要多多益善,方能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从而厚积薄发。否则,就孤陋寡闻、少见多怪。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读书、行路不仅要多,关键还要有“心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与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当下 旅游 业火爆,游山玩水者甚众,但有心得者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带走的是记忆,留下的是垃圾”,只有少数人“带走的是垃圾,留下的是记忆”,但如果述而不作,不留纸片,结果也是烟消云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行路观景,从眼到心,由外到内,完成心灵沉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行路不仅要有“心得”,而且二者还要“和谐”,不能脱节。如果只读书不行路,要么成为书呆子,孔夫子搬家——尽是输;要么成为“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尽信书不如无书。反之,如果只行路不读书,那 旅游 一辈子,游完世界名山大川,也成不了徐霞客,充其量还是个游客。只有既读书又行路,你才能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风景,得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结论;你才能遭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后,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你才能领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广阔,拥有“更上一层楼”的执着。故读书要读进去又读出来,然后理论联系实际,“行尽天涯路”,方能使二者“和谐”,达到古人说的“行知合一”,最终学以致用。

当然,要做到真正的结合谈何容易。钱钟书有句名言:理论是不实践的人创造的。但这个世界, 社会 分工不同,一些人搞理论,一些人去实践,并不相悖,读书和行路,也可以如此相辅相成。

读书要人到心到口到手到,行路莫不如此。我旅行时,总带个本子带支笔,一路边走边记,我的习惯,可能别人看不惯,但我受益匪浅。今天,与时俱进,不带本子和笔,带手机就足矣,拍照和日记两齐,图片文字总相宜。

“观景”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读书和行路不仅要“和谐”,若能提升到“观景”的境界,观书如观景,赏字如赏花,把风景当书来读,把书当风景来欣赏,二者不分先后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登堂入室,才有“海到无边天作岸”的大视野大胸襟,才有“山登绝顶人为峰”大气魄大自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罗列了古今成就大事业者必经历的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读书”和“行路”两件事做到“知行合一”,也该算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徐霞客虽不是“知行”的祖师爷,却是“教父”级别,他的《徐霞客游记》是“行知”成功的总结;当代文化散文学者余秋雨算是“知行”的集大成者,他早年的一部散文集《行者无疆》,书名透着大智慧:读书与行路,思想与脚步,有谁能禁锢。如今出门,我习惯随车带几本书,在旅途中,忙里偷闲读一读。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活到老,学到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跳荡的心永远年轻,只要求知的欲望不止。思想的活水终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揣着心上路吧!揣着书上路吧! 心在书就在,书在梦就在,梦在路就在。“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