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德?何谓才?

作者&投稿:栋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翻译(仅供参考,未必准确):
天所赋予人的是“德”(如自然界的气候、日光雨露等),地所赋予人的是“气”(如地面上的物产)。因此,由于天之德下行与地之气上交,阴阳相结合,使万物化生,人才能生存。人之生命的原始物质,叫做精;男女交媾,两精结合而成的生机,叫做神;随从神气往来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从乎精的先天本能,叫做魄;脱离母体之后,主宰生命活动的,叫做心;心里忆念而未定的,叫做意;主意已考虑决定,叫做志;根据志而反复思考,叫做思;思考范围由近及远,叫做虑;通过考虑后而毅然处理,叫做智。

很多人不懂“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这句话否定或贬损女性。等等诸如此类的理解皆是误解!因为这句话的本意是直指“何谓德”,直指女性在人类社会里所应扮演的一般角色,是一种客观认知。也可以这么说,这句话的本意是直接揭示自然人的内在轮廓——无才,意不在贬损或否定女性。

  现代很多女性,自身条件优越,事业又成功,要什么有什么,可她们就是不幸福。为什么不幸福呢?原因固然很多,而师弟只认为她们没有正确认识“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清楚或者不愿意接受女性所应扮演的一般角色。这就好比唱戏一样,因为她不喜欢这个角色,所以“撂挑子”了。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女性之所以不幸福,往往缘于她们严重偏离了一般角色,却深深着迷于特殊角色。试想,一般角色本来就是人类,特别是女性赖以获得幸福的基石(不是源泉)。如果严重偏离,女性怎能获得幸福呢?事实证明世间只有两种女人生活幸福,一种是真心皈依清净修行的比丘尼,一种是用心经营夫妻关系的贤惠妻子。而这些女性之所以幸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温柔与善良。不信,你可以去观察。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女人幸福的良方,因为这句话直接指出了女性所应扮演的一般角色。任何一个幸福的女人都认同,任何一个排斥的女人都痛苦。什么是德?无才便是德。何谓女性的“德”?女性的德就是自性里本自具足的女子特性,如温柔,贤惠等。在世间,女子发挥女子德性,男子发挥男子德性,才能和谐共处,否则……德是经营家庭以及为人处事的清凉散,而女子德性更是治愈人类心灵创伤的一方良药。


记得采纳我,谢谢

德与才是什么关系?

常见的提法有:

1、上下级关系(“德”统率“才”)

2、“本”和“标”的关系

3、思想和行动的关系(好思想支配好行动)

这三种说法都经不起推敲。

有些人品德甚佳,但是没有什么本事,这岂不成了“强将手下有弱兵”?还有些人品德不好,但非常能干,这岂不成了“弱将手下有强兵”?这只能证明品德领导不了才能,经常“失职”。

如果品德为“本”而才能为“标”,那么品德好的人才能必然高,根深叶茂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至于“好思想支配好行动”,则与“才能”无关。一个人品德好,当然会去做好事,但是这不等于他能做大事,因为干大事需要大才能,这大才能是不能从“好思想”中产生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德主义”,儒家是代表。为了突出道德,儒家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德”和“才”机械地割裂(不割裂无法突出某个侧面),尖锐对立起来,另一件是把“德”抬到压倒一切的地位。

我上面这些话一定会遭到道德家的反对,他们会说我反对德育,或者说我降低德育地位。

可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的是:

割裂“德”与“才”,结果是把德育架空。

把品德作用抬得过高,结果是造成道德虚伪。

所以我说,很多(不是全部)道德家反而是道德的敌人,不管他们主观愿望如何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苟不能的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司马光所说不无道理。用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愚人是比较保险的选择。选一个傀儡操纵,他会很听话,因为愚,他没能力做好事,同样也没能力做坏事。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无德,但他有才,无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却足以做坏事。选傀儡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好的操纵者,否则,傀儡什么也做不了,结果还是小人得逞。

因才胜德而失天下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家熟知的“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李煜,死于他乡的徽宗,还有历史上的隋炀帝,他颇有文才,是个很清醒的亡国之君。这些人,无德不能服天下,其才又不能治天下,亡国在情理之中。

德胜才,就能稳做天下吗?唐高宗为人“正直中和”,不是个昏君。可是,有德无才的他,却是导致唐王朝一度血腥遍野、李氏子孙几乎被杀戮殆尽的根源。他没失天下,是因为他的对手有着相当的理智,有才,而又没有没完全失德。德才兼亡,却只有亡国一条路,那些昏暴之君不用说了,连那颇忠厚的刘禅也不例外。

中国的历史,一向重德轻才。司马光的标准是历史的“正声”,一向为人们所推崇。那么,小人真的不可用、不能用吗?也不尽然。

陈平大家都熟悉,当周勃、灌婴向刘邦告状,说陈平“盗嫂受金”时,魏无知替他辩护:“臣所言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魏无知的辩护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点到了刘邦的要害,刘邦正和项羽争天下,无德也许成不了大事,无才却是绝对打不赢的。基于当时的实际,刘邦首选才。即能容才,又会用才,这是刘邦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历史上有才无德而成大事的例子不少,战国时吴起杀妻求将,苏秦和燕文公夫人私通,管仲贪,都是有才无德之人,但吴起帮弱小的鲁打败了强齐,苏秦以其合从之谋使六国有效的抗击了秦的扩张,管仲帮齐桓公成就霸业,其功劳名载史册。

公开和“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这一论断唱反调的,是曹操。建安十五年,曹操以命令形式公开说:“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成霸世!”建安十九年,他再一次下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也!”公开举起了“唯才是举”的旗帜。当蜀和吴人才“捉襟见肘”之时,魏名臣、名将人才辈出,和曹操提倡的这一用人标准有着直接的关系。

愚人百无一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才高德薄的小人,无德,有坏事的可能;但有才,却是成事的资本。把小人弃而不用,于才未免可惜。真正会用人的,在于用其长,抑其短,用其长来帮助自己成事,抑其短可避免其带来的危害。

在用人方面,刘邦是绝世高手,他身边即有张良这样的圣人,又有萧何、曹参这样的君子,还有陈平、韩信、英布这样“才胜于德”的小人。韩信贪,英布反,都不是“正直中和”的君子,但刘邦成功的利用了他们,又及时地遏制了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在如何使用小人上,刘邦是成功的。

但,用小人是有风险的。小人之才能成事,其德也足以败事,甚至给用他的人带来生命危险。用小人以至亡国亡家的事例,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要使用好小人,要求用人者其才足以遏止小人的无德,要有识人的能力,有驾御小人的手段。

关于这个道理,中国古代许多人也都做出了精辟的概括,比如孔子的君子小人论、荀子的人才标准论,还有司马光也对德与才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无才无德——废品 有德无才——次品 有才无德——危险品 有德有才——正品

德,就是德。才,即是才。(有点废话)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答:何为“德”就是德性,品德,就是一个人的天性,禀性,就是正直的本心,本性。老子《道德经》中把“德”分为“上德”与“下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不是有意地表现出德性,也无心去表现出来。是自然而然的。“上德”之人越无意识,不刻意表现德,追求德,反而越有德。

何为德、智、礼、义、仁、忠、孝、信,可以单个回答,也可全部回答,但务...
答: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

何为心、道、德、事?
答:“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载物,德的厚薄决定事的优劣高低大小。何谓心、道、德、事?心是身之主宰。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和身行,意识、语言和身行决定了事,所有的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阳明先...

道德经为何叫道德经,何为道,何为德?
答: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何为道何为道何为道何为道
答:一切合乎自然之法则者,皆为道也。顺应自然之法则,皆为入道。落实自然之法则,皆为修道。参透自然之真相为“悟道”;获得真实利益为“了道”。

论语中孔子讲的三达德指的是什么
答:所以,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要求学生“通习六艺,臻于三德”。孔子之后,《中庸》才从理论高度进一步将“仁、知、勇” 概括为“三达德”。“达”是通达的意思,“达德”指通行不变的道德,“三达德”则意指“仁”、“智”、“勇”为三种古今通行天下的品德。

何为现代的君子?现代的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
答:中的“君子”也应解释为“君王”。所以,古代的君子还有“君主”之意。2.现代人的观念 原创:何谓君子 又要借用古人的比喻: 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小人”,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 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些无 德之人被...

《庄子》阅读笔记(五)
答: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为德不形?夫子曰:平者,水停之...

何为阴德和何为阳善?”
答:《了凡四训》解说: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善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何为阳善与阴德 原文: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

《庄子》内篇·德充符原文及译文
答:是 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 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 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 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 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