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日英雄的故事简要

作者&投稿:挚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抗日英雄的故事(简短、只要主要内容)~

1、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为了掩护人民群众,愿意牺牲自己,引敌人进入狼牙山,他们将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
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五位英雄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的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3、杨靖宇:
1932年,杨靖宇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4、赵一曼: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赵一曼却坚强抵抗,没有吐露任何信息。她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始终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5、董存瑞:
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为了炸掉敌人的碉堡,勇敢地牺牲自己,坚定地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董存瑞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

1、杨靖宇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1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2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
破坏敌军设施等,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慑。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
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
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明白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4、王二小
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5、赵登禹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
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
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1、抗日名将彭士量

彭士量,号秋湖,1904年8月5日出生,湖南浏阳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

1932年,彭士量考入陆军大学第11期学习,1935年12月升任第83师参谋处处长。不久,彭士量任预备第4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彭士量率部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1年,彭士量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兼干训团教育处长。1942年年底,任陆军第73军暂编第5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3年,彭士量任暂编5师师长。11月,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在滇西发起常德会战,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暂编5师奉命坚守石门,阻止日军从西向常德包抄。

11月8日,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石门发起猛攻,暂编5师在彭士量的指挥下浴血奋战。所部官兵坚守8个昼夜,伤亡惨重。

15日拂晓,当掩护第73军撤退任务完成后,暂编5师奉命撤出石门,在岩门口遭遇日寇的阻击,彭士量指挥部队奋力回击。在组织部队渡渫水河时,彭士量不幸被敌机机枪击中要害,身受重伤。

临终之前,他对属下高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牺牲时,年仅39岁。

彭士量牺牲后,被追晋为陆军中将。1985年,民政部追认彭士量为革命烈士。他是首批入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湖南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国民党军抗日将领。

2、坚贞不屈的女区长王光:为掩护群众转移英勇牺牲

王光,1920年出生在山西运城一个贫苦家庭,从小便被卖到地主家做丫头,因不堪屈辱而逃离虎口。后被一家好心人收为养女,并有了读书的机会,先后就读于运城女师附小和运城中学,接受进步思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散发传单,书写标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经常出现在抗日游行队伍的前列。养母担心她的安全,劝她待在家里。

她耐心地解释说:“我做的是大事、是好事,不会出事的。”后来,她在离家几十里外的罗村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团。

在革命工作中,王光经过锻炼和学习,并受战友马保珍、浦安修等革命青年的影响,抗日信念更加坚定,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开始她负责罗村、翟村一带的妇女救亡工作,鼓励她们勇敢地冲破旧的封建家庭观念的束缚、参加抗日,使这一带的妇女救亡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王光也被妇女们亲切地称为“革命的大姐姐”。

由于她的出色工作,1941年党组织派她到冀氏县(今山西安泽县)担任一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面对更加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她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组织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支援八路军在前线作战。

1943年10月,日军对岳南根据地进行残酷的“钳型合围”“铁滚扫荡”,扬言要变根据地为“无人区”。

在一次敌人的“大扫荡”中,身为冀氏县一区反“扫荡”总指挥的王光,为了掩护群众转移,途中被敌人抓获,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3岁。

3、“铁军将才”朱程:为掩护主力英勇牺牲

朱程,1910年生,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6期,1930年在国民党军德州教导队任见习教官时,因参与反对蒋介石的活动被捕入狱。1931年出狱后,朱程回平阳,受共产党人影响,接受革命思想。

后在津浦铁路警察行政督察总署和护路大队任中队长时,曾秘密协助浙南中共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建立联络点,筹措枪支弹药。1934年,朱程赴日本入东京铁道学院学习。

1937年5月,离毕业还有两个月,为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他毅然回国,到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任教官。

全国抗战爆发后,朱程先后任河北民军第10、11大队大队长,第11、4团团长。民军成员不少是来自平津和各地热情抗战的青年学生和农民。

为把民军造就为真正的抗日武装,他常对全团干部战士说:“民军为人民,驱逐日寇出国土,抗日救亡是民军的宗旨。谁消极和反对抗日,就和谁决裂。”

在11团任团长时,朱程积极支持中共派出担任该团政治部主任的闻允志建立秘密党支部,该团的政治工作干部多数是共产党员。

因此,11团名义是河北民军,实际上是由我党掌握的一支抗日武装,活动于敌后的林县、汤阴、淇县、安阳一带,在朱程指挥下,攻打过鹤壁集、高村桥伪据点,还破坏过敌人的交通命脉平汉铁路,对于敌占区的群众起到了鼓舞作用。

为坚持团结抗战,他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张荫梧进行坚决斗争。1939年6月,朱程率第4团脱离河北民军,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建立华北抗日民军,任司令员。

同年9月,朱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指挥部队取得狮山伏击战等战斗的胜利。1940年2月,朱程任八路军第2纵队民军1旅旅长,随纵队东进冀鲁豫边区,先后兼任冀鲁豫军区第1、5分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多次反“扫荡”作战,屡屡获胜,开辟和坚持了以内黄、曹县为中心的沙区抗日根据地。

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西南地区王厂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突围,他亲率百余人顽强抗击敌人,在激战中英勇牺牲。

4、黄骅:血染疆场英名永存

黄骅,原名黄金山,学名黄为有,1911年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1926年9月,被选为良上村和周围村庄联合组织成立的儿童团团长。1928年,参加阳新县赤卫队。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5月,黄骅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第5军第4纵队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他任教导师第3团政治委员、红军大学干部团政治委员等职。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前,改名为黄骅,立志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洪流中,做一匹“革命的骏马”。

1937年9月,黄骅被派到晋西南去创建抗日根据地,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1938年8月,调任晋西南边区党委军事部长兼第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又名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副支队长,为创建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勤恳工作,做出重要贡献。1940年4月,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

1941年4月,黄骅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组织冀鲁边区抗日活动。1942年初,黄骅率部在宁津县张大庄宿营时,被敌包围。在突围战斗中,黄骅沉着指挥,带领部队成功突出重围。

1943年3月,黄骅调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同年6月30日,他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重要军事会议时,被叛徒杀害,时年32岁。

5、武士敏:大义凛然 抒写爱国气节

武士敏,字勉之,1892年出生于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幼年读私塾,1908年考入宣化中学堂,毕业后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学生时代加入同盟会。曾参加护国讨袁战争。

1918年参加陕西靖国军,反对北洋军阀。1925年任国民军第3军骑兵支队长。1926年赴苏联考察军事。

1927年回国后,任西北军第1师2旅旅长、第42师124旅旅长兼潼关警备司令等职。1936年西安事变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9师师长。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武士敏率部开赴河北、山西抗日前线。1939年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

1941年5月,中国军队中条山战役失利。武士敏率领第98军转入敌后,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9月下旬,日军集中主力将第98军合围在山西沁水县东峪、西峪。日军多次派人劝武士敏投降,但均遭拒绝。

9月23日,日军向第98军发起攻击,武士敏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多次组织突围。9月29日,武士敏在突围战斗中头部中弹,因失血过多牺牲,时年49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英雄烈士事迹



赵一曼 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朱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赵登禹(1898-1937), 字舜臣,汉族,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侵袭热河省,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为消灭敌军,赵登禹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至退途中,在丰台区大红门处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王二小(1929-1941)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抗日英雄有哪些?故事呢?请简要地把它概括。
答: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 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 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3.“松花江水流不停啊,不灭日寇气不平。长白山上英雄...

抗日英雄及事迹20字
答:4、滕久寿 滕久寿(1899—1932),字祺之,贵州省都江县人,著名抗日英雄。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战术教官,国民革命军吴淞要塞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32年2月4日在凇沪抗战中壮烈牺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5、陈德馨 陈德馨(1904—1938),河南鄢陵...

中国抗战名人故事急需三个
答: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4、张自忠 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

一分钟抗日英雄小故事
答:抗日英雄的故事:1、杨靖宇 1939年杨靖宇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

抗日英雄的故事(简短、只要主要内容)
答:1、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为了掩护人民群众,愿意牺牲自己,引敌人进入狼牙山,他们将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

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故事简短的!!!谢谢!!1
答: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貌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明白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5、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

你知道哪些抗日战争英雄的故事?
答:1、赵一曼,抗日女英雄,18岁参加革命,30岁为掩护同志被俘,敌人用竹签扎进他的指甲,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2、小英雄雨来,面对敌人的软硬手段,不供出李大叔。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刘胡兰,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董存瑞,为了胜利,舍身将碉堡炸毁。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宁愿被烈火烧死。3、...

杨靖宇英雄事迹简写
答:我推荐杨靖宇英雄事迹简写:杨靖宇,抗日民族英雄,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壮烈牺牲。 3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电动车多次降价,品质是否有保障? “网络厕所”会造成什么影响? 华强北的二手手机是否靠谱?

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 50字左右
答: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