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它因报得福趋之" 准确翻译 字字落实

作者&投稿:纵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1全诗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2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3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壬寅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林则徐还作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具体如下:
月华似练,执一本旧书,沿着历史的扉页,穿越时空,去寻找古仁人心中的答案……江边,月黑风高,寒风掀起绿长衫,猎猎作响。
“来吧,给个痛快!”寒舍,绵绵细雨,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今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海滩,火光冲天,生石灰和水剧烈反应,围观的中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关云长,你当真想好了?不降我吴国?”“我此生最信奉的是‘忠义’二字,头可断,血可流,让我投降?笑话!”你的话掷地有声,语气是那么坚决。“既然如此,就别怪吕某不惜才。”你被绑上刑台。抬眼望去,对岸就是荆州。
“大哥,对不起!二弟大意失了荆州,大错已经铸成,再不能为兴复汉室出力了,真是罪不可恕啊!我无言面对您和三弟了!罢了,罢了!”你想起了当初在桃花树下的誓言——兴复汉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十里桃林,是你们友谊的见证。为了誓言,你不惜辜负曹操,上演“千里走单骑”的佳话;为了誓言,你四处奔波,只为给兄弟打下一片江山,实现兴复汉室的夙愿;为了誓言,你誓死不降,刀起刀落,一代英雄就这样陨落。

躺在床榻之上,你为“安史之乱”忧愁着。天下狼烟四起,黎明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看清了局势。如今的你,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气风发的青年,也不再是那个“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做诗狂人。
你厌倦了,厌倦了流离失所的艰辛,厌倦了官场的黑暗污浊,厌倦了阿谀奉承的龌龊……你知道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想拯救他们,却是有心无力。
你四处奔走,为民呼号,吟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千古佳句,可却无人听你诉说。多年的悲愤在今日这个饥寒交迫的雨夜全部喷薄而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管黑夜孤寂,白昼如焚,你却一直坚持着。

一车又一车的鸦片倒入池中,你满心欢喜,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英国人肆意售卖鸦片,毒害我大清子民,致使民众整日萎靡不振,多少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军队再也不是人们的保护神,战斗力每况愈下。
财政、国库年年亏空,朝廷上下一片萎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你主动上书光绪帝,请求销毁鸦片,以正国威。你知道,只要国家有难,一定得有人身先士卒,为国捐躯,你已然做好了准备。

偶然间,风吹过,答案跃上心头。我明白了,关羽的答案是桃源生死结义的誓言,是忠义之心;杜甫的答案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国忧民之心。
林则徐的答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是一心为国的赤子之心。合上书,我知道了我的答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拼尽全力,无畏前行。



扩展资料
作文注意事项:
1、题目要新颖 ,作文的题目应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尽量新颖些;(巧用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 
2、分好段落,一段一个意思,特别要写好每段第一句;(第一句写得清晰明了,会给人一种“眉清目秀”的感觉。)
3、书写工整、正确,千万别漏标点符号,这样很难让人看懂,得分肯定不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其中,苟:如果,利:对。。。。有利,有利于,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实际是‘以死’)”的倒装,把宾语“生死”提到介词“以”的前面。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这首诗的“生死”一词中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字只是用来构成双音词,只是陪衬;“祸福”的重点和真正的意思是“祸”,“福”只是陪衬。岂:难道,怎么,因:因为,避趋:躲藏,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