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海上钢琴师》?

作者&投稿:啜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很多人看完《海上钢琴师》会哭?~

有很多人看完海上钢琴师的时候都哭得稀里哗啦,甚至有些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当轮船爆炸的那一刹那,影院的很多人都沉默了,有些人也在默默的哭泣,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哭呢?也许是因为下面这几点。

剧情感人,所以情不自禁地哭泣了。一部电影的剧情是否感人,一定要看现场,如果说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泪流满面,或者是开怀大笑说明这部电影,给人很多启发,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或者是深思。而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凄凉中带着心酸,像极了在诉说生活中的你,我,他。

因为剧情震撼,所以眼泪自己流了下来。不知道小伙伴们还记不记得,在那艘巨轮上的移民们发现自由神像的时候在欢呼雀跃,然而背景音乐简直就是锦上添花,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振奋和激动,所以眼泪之所以会流出来,也是有感而发。

因为剧情能够引人深思,为了感慨而流泪。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压力,而这些压力也许是来自于亲人,也许是来自于工作伙伴,也许是来自于自己。而当我们自己的力量,因为长时间的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而被消失殆尽的时候,也会感觉很悲凉,很凄惨,所以也会让人感同身受。
当一部电影能够触及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时,说明真的成功了。因为他能够让所有观影者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反思,也能够让所有观影者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让人沉迷的孤独
文/梦里诗书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这是《海上钢琴师》中1900最后的原句,电影主角1900那张写满了坚毅却又带着温柔深邃的双眼,彷如以洞悉了世间的一切,这是一部我已然不知看过多少遍的电影了,每一次我都会在1900的琴声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却又在最后带着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痛楚,大海、游轮、钢琴,描绘了这部电影的主线,而蒂姆·罗斯饰演的1900则构筑了这部电影的灵魂,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就是一种让人沉迷的痛—孤独。

当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觉1900是孤独的,没有父母的至亲,从来不曾离开大海,每一次异国他乡的旅客蜂拥的登上美国,而他却一人独守留在了游轮,我不解他为何放弃了名利和爱情,把自已困锁在一搜游轮之上,但伴随自已的成才,后来才慢慢发现,我一直是以一个世俗旁观者在看这部电影,就如同电影中那乐器店的老板一般,当自已从电影中1900的角度来看,其实与他而言却并不孤独,当他选择了与游览轮一起毁灭的时候说到:“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一个没有为任何而人而存在过的人,又何谈孤独呢,其实如果这部电影的结局1900走上了岸,不管是对观众还是对这部电影来说才真的是个悲剧,正如电影当中那个最后在废弃的船上寻找1900的小号手,却最后没有阻止1900下船一样,其实在船上,便是1900最好的归宿,1900的眼中,或许真正孤独的是我们。

电影透过1900这位钢琴师与一搜3000名乘客的游轮,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反映了一个时代物质和精神激烈的碰撞,1900同爵士乐鼻祖杰尼的对决,游轮上怀揣美国梦的旅者,二战后物是人非以被遗弃游轮视觉上的强烈对比,20世纪毫不夸张的说是人类最伟大的世纪,我们获得了几千年都不曾做到的巨大超越,但同时,在任何一个时代也都不会有着人类思想上物质与理想那么强烈的碰撞,《海上钢琴师》几乎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解读。

一个从来不曾离开过游轮,却几乎都洞悉每一个人心里的钢琴师,1900所代表的是一种泛理想化的存在主义思潮,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几乎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电影本身透过1900这样一个理想化主义的人物,正如他在电影里说道:“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在他的心里把这个世界看成了一个巨大的牢笼,金钱权利和爱情便是这个牢笼的枷锁,所以当电影里1900为了爱情要走下船的那一刻他犹豫了,这个时候电影透过1900的双眼,繁华喧闹的都市高楼俨然成为了一只巨兽,一个“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的人又如何融入这钢铁洪流之中。

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

因为故事情节很离奇,有用音乐对不同人各样心理的写照,最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质朴、真实、
没有伪装、善良又不失童真的完完全全的音乐家,和我们现实意义上成长起来的音乐家完全不同。影片里的音乐也很棒,风格多样。钢琴师与爵士钢琴家的斗琴也十分出彩,也是一大亮点。

戏剧之所以为戏剧,便因为命运推动故事展开,而并非常理。戏剧不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用一生去固守一样东西,更不会传奇的生活,并传奇的死去。所以戏剧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动。海上钢琴师是戏剧,但又贴近人心。因为整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有对未来充满梦想的乘客,也有执着于音乐一生的钢琴师,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一见钟情,魂不守舍的浪漫爱情。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没有固定剧本的戏.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都是观众,只是他们的目的和看法不同.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又都是演员,上演着一出出波澜不惊的生活故事.
这个世界需要传奇.
这是一个物质丰富,但感情相对匮乏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欲望冲淡了感情的点点滴滴.
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惊喜,来悲伤,来感动.
人们需要塑造经典.不朽传奇........

因为那是关于一个殉道者的故事~绝大部分的人都无法成为殉道者~所以只有通过观影的方式来完成心里的满足

海上钢琴师有什么深刻的主题意义?
答:第三,爱情的深刻。电影中所呈现的爱情是真挚、深刻、理性、多层次的。除了主角之间所爱的,更是对未曾承认的爱、对友谊的情感表白。正因为爱情多样化,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纽带,这种纽带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事物之间构建了更加真实的联系,这也是人性与自由得以发挥的重要保障。综上,“海上钢琴师...

电影海上钢琴师在国外火吗?
答:三、喜欢海上钢琴师的小伙伴非常多。很多人是在年轻的时候看这部电影,我也曾经问过身边的年轻人,他们在20岁左右的时候都看到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人会看电影软件的评分,海上钢琴师的评分非常高,所以很多人会因为评分的问题看这部电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部电影的受众非常广,院线也...

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答:《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的优秀剧作。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

如何评价电影《海上钢琴师》?
答:城市中充满了人们的无穷的贪婪欲望和尔虞我诈,他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说“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他只想保持初心,宁愿孤独一生,不愿...

如何评价《海上钢琴师》?结局又什么深意吗?
答:《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赋秉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结局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初心。他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在我国受欢迎吗?
答:众所周知,《海上钢琴师》这个电影在中国非常的受欢迎,而且中国观众对这个影片的印象也非常的好,豆瓣评分直接达到了9.2 。随便翻一翻这个影片的影评,就可以看到大多数都是赞美的词汇。这个影片是1998年的时候上映的,收获了许多奖项。这个影片也告诉大家,即使没有在西方国家掀起滔天巨浪,但是却还是给...

《海上钢琴师》表达了哪些深刻的思想内涵?
答:4. 环境和文化困境:电影的背景是二战后的欧洲,一些角色和场景描绘了战后的欧洲的环境和文化困境。这表达了一个关于环境和文化困境的主题,人们需要在困难的环境和文化困境中寻找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总之,《海上钢琴师》深度的意义是多层次的,电影中的各个主题,都体现了人类在困境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和...

你如何理解“海上钢琴师”?
答:而这种执著,这样的追求,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得以体现。一个人若有梦,这个梦可以是一个心愿,一种理念,一种灵魂的追求,这个人就会变得很坚强,很专注。《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就是在向我们展示一种梦想的追求与取得所蕴含的意义。就算托特已经出挑了,他还能继续保持自己对音乐、对舞台,对梦想的热爱...

陆地是艘太大的船 ——评《海上钢琴师》
答:“只要你有好的故事,还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的人生就永远不会完蛋。”影片《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传奇的人生历程就由好友迈克斯娓娓道来。影片符合导演多纳托雷一贯的诗意也深刻的风格。运用娴熟的现实与回忆穿插的二元性手法,将叙述与回忆无缝对接,穿插其中的钢琴曲一首首都直扣人心,画面唯美,是...

电影《海上钢琴师》究竟是要传达什么?
答:这是一种执着的追求,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我们应该更加尊敬影片中的钢琴师。作为一名钢琴师,音乐才是它的毕生追求,他不选择那些让他心灵变得嘈杂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关注音乐的美妙,1900就想这么留在海上,随着波浪漂流,专心的弹好这架上帝的钢琴。我认为挺好看的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