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要重振制造业 美元回流

作者&投稿:昔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经济发展史大概是怎样的~

1607到1753年是属于殖民期,经济很不发达;1754到1783年是美国的独立运动时期,当时经过了波士顿茶事件、列克星敦枪声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经济开始独立。
1850到1869年美国南北战争,此时美国北部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南部还是奴隶制庄园管理,经济相对落后许多,统一全国后,经济步入一体化。
1870到1929改革时期,其中一战后经历了柯立芝繁荣,1929到1932经济危机,1933开始罗斯福新政,此后至二战一直处于复苏阶段。
二战后美国经济一跃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龙头老大,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现在美国经济地位不变,却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经济开始有了多级分化。


扩展资料:

石油危机
美国和苏联的冷战至这段时期仍未停止。其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连串的太空竞赛,苏联派出了世界首个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国则派太空人首次登陆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发战争,北越与南越开战,美国为阻止苏联和共产势力扩张,毅
美国参与的越战中的画面。
然介入越战。其间美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最终北越统一了越南,美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70年代初期,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历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现通货膨胀。
1973年10月以色列与中东一系列国家关系恶化,触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1974年美国还要派发汽油定量配给票。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
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在这段期间就下降了4.7%。
过了数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苏联。1981年4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历史

1、美国的经济主要靠金融业、制造业和农业方面。
2、美国经济来源范围广泛,并且在多方面具备比较优势:
(1)金融业,美国金融业在世界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
(2)制造业,不管是高新技术产品还是初级产品,美国制造业领先全球;
(3)农业方面,不管种植业还是畜牧业,美国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
而近年来,有些公司已经发展成大企业。就以上的三个方面看,美国的经济支撑较强,因为行业分散,但是每个行业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扩展资料:

美国的经济体系:
1、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在这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然而,各级政府的总和却占GDP的36%;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会福利网相对较小,政府对商业的管制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2、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
3、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并且由于其薪资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持续的吸引制造业的投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经济


  美国制造业回归有两个根本上的原因:

  一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二是制造业空心化不利于其创新领导者地位。

  美元回归,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美国经济内需乏力,缺乏有效的流动性和市场需求。

  一、经济层面

  制造业回归和美元回归可以看做是美国从供需两端缓解国内经济发展的途径。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霸主在经历“去工业化”过程后,由于制造业转移和金融投机过度,导致产业日趋空心化,大量工厂倒闭,国内经济衰退,贸易赤字急剧上升。为应对市场萧条、失业率攀升等问题,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部分海外制造业迁回本土发展。

  从上述描述中,应当关注几个核心点:

  产业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是美国制造业在追求低成本高回报的过程中,将制造产业搬迁至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东南亚国家的过程。

  国内经济衰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处在较低的增速水平上。如下图所示:

  2008年-2014年美国国内生总值及增速

  201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4%,同2014年持平,经济增长乏善可陈。

  在国内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贸易赤字上升。贸易赤字意味着贸易逆差,美国出口水平下降,这根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密切。二是市场萧条和失业率攀升。制造业的外迁和需求不足导致工厂倒闭,工作岗位减少,进而导致人均收入水平的实质上的下降,人们消费欲望下降,国内需求动力不足,经济发展进入通缩周期。

  所以,制造业回归和美元回归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智囊机构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制造回归——为何制造业将返回美国》的报告,指出危机后美国正在向“低成本生产制造国家”转变。这位美国决策者制定再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份报告从侧面证明了美国制造业回归有现实的操作基础:

  1、海外制造业成本上升。比如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上升等等。

  2、本土比较优势渐渐凸显。

  以中国为例,虽然中国用工成本上升,但是总体还是低于美国,但是其劳动生产率水平却只相当于美国的1/12。这意味着将部分产业从中国迁回美国,不但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库存损失等支出,在本国更高生产率的情况下,其毛利率还能得到提高。

  因此,美国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主导制造业回归。

  二、创新领导者层面

  美国一直以来在国际上是技术、资本和管理的输出国,且是全球创新大国。美国政府每年都会出具创新报告。

  制造业在美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促进进一步创新方面可以提供应用知识,可以为军队、情报机构以及国家安全机构以及整个国家提供必要的物资装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制造业可以使发明、发现、研究成果以及新的创意转化为更好地、新颖的产品或者使流程优化,以实现经济增长。先进制造是产品得以内销、出口的重要技术来源,可以带动材料、建筑、服务方面的需求,可以为美国工人创造高质量、高薪资的工作机会。摘自《2016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战略计划》。不用过多解释,该引用将直接证明为什么美国重视制造业及其回流。



按照传统的制造业国际分工理论,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因劳动力成本问题,必然存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但发达国家却可凭借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将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业继续留在本国。可是在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实践中,不仅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已经难觅踪迹,就连大量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制造和装配岗位也被转移至日本、韩国乃至中国、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就此而言,美国的确遭遇了严重的“产业空心化”。
很多人认为美国目前的问题只是技术性问题,美国的制度拥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就像美国历史上发生的各种危机一样,美国最终都能成功度过。其实,美国的危机并非制度上的危机,而是更严重的危机,那就是整个国家被庞大和轻易获得的财富逐步腐蚀,从而丧失了对艰苦劳动的热情,财富创造力已经不可逆转地受到了伤害。从1971年开始的长期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已经无情地表明,美国人生产的可以用来与其他国家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少,伴随着美元发行特权而获得的惊人的全球铸币税收入和巨大的投资收益,使得美国持续不断地将本国产业输出,这与当年的西班牙和英国的行为并无二致。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却瓦解了本国人民的财富创造能力。

美国急着制造业回流,工业化真的重要吗,甚至决定着一国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