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星宿怎么划分的,,,

作者&投稿:智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讲星宿与地域统一起来,提出分野概念,请问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

刘俊男

载《农业考古》2008,(1)

摘 要:远古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同时符合如下两条规则:一、纬度对应规则,即古中国靠南的地域对应靠南的星宿,靠北的地域对应靠北的星宿;二、经度对应规则,即每月观察对应星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不受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皆可在古代“中央时间”的上卯时(5:30左右)观测,只是应按经度位置变更12个观测地域,这不同的地域即对应不同的星宿。今传之十二分野当源于商末周初,其划分原理是科学的。
关键词:二十八宿;十二分野;天地对应

二十八宿、十二次与地域对应,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一大传统。较早记载分野的是《国语·周语下》,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直到清代编地方志,各地还有入某某宿多少度的说法。可见,分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古人没有测绘地图的精密仪器,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天文来表达地理,因而将星宿与地域一一对应。弄清这个原理,对于我们研究上古史极为重要,因为,地名常变动乃至消失,而用星宿来考察上古地望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研究传说史中的地名,如:黄帝所生之“寿丘”,虞舜避丹朱于“南河之南”,这类地名已很难从古地理书中找到答案,而用古天地对应的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而且上古的“东南西北”最先是表达时间“春夏秋冬”的,后来才用来表达地理方位,而古代春夏秋冬与建子、建丑、建寅这三正有关,这又影响到地理的“方位”,如上古的“东夷”有时并不指正东,而应指东南;上古的齐国,本来在正东,可《山海经》里称之为“北齐”。总之,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重大。
那么,古人为什么建立这种对应?按什么原则建立这种对应?它是否科学?历代学者多有怀疑:“乃若天以阳动,地以阴凝,变主于上,祥应于下,北方之宿,返主吴越,火午之辰,更在周邦;且天度均列,而分野殊形,一次所主,或绵亘万里,跨涉数州,或止在阛内,不布一郡,而灵感遥通,有若影响,故非未学,未能详之”。[1]
王德昌先生等在解释十二分野时说:我国古时称木星为岁星,它运动一周天的时间约十二年(实际上是11.86年),每年基本上经过十二辰中的一个辰,因此统治阶级把受封地的臣侯在分封时岁星所在的星次列为受封地的分野,据《名义考》说:“古者封国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受封之日,岁星所在之辰,其国属焉”[2]。
而笔者查《国语·晋语四》:“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此中认为晋分封之时岁在大火,按上述理论则宜对应“大火”之次,可是,众所周知,晋对应的是实沈之次。而且国名变化,其国土所对应的星宿不变。如:与参宿相对应的国土,先是大夏,后是唐人,后是晋人,《左传·昭公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 又如:《汉书·地理志》云:“宋地,房、心之分野也。……宋虽灭,本大国,故自为分野。”又如陈为楚所灭,属楚国,按上述理论应与楚同对应轸翼二宿,可是按星野说,陈与郑、韩对应同一星宿。故班固说:“自胡公后二十三世为楚所灭。陈虽属楚,于天文自若其故。”可见天上的星宿与地面上的某一区域建立了牢固的对应关系。陈久金教授作《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与四象概念的形成》[3]则认为四象及恒星分野源于图腾崇拜,但并没有论证十二分野的科学性。本文拟就有关天地对应的科学性问题试作如下论证,请学者专家指正。

一、分野对应原则试探

要弄清星宿与地域的对应,必先探索其对应的原则。为了弄清其对应原则,不妨先考以古书记载:
《淮南子·天文》:“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须女、虚、危、营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方曰朱天,其星觜訾、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东南方曰阳天,其星张、翼、轸”。其《地形》又曰:“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可见,九方天对应九方土。于此可知古星野对应的基本法则是按方位对应的(按:天之东南西北即指天时之春夏秋冬四季)。即东方天(春天)对应东方土,余类推。
那么,十二次与十二州(国)的对应是否是方位对应?按天之九野与地面对应的原则,十二次与地面的对应,亦当如此。只不过随时代之变迁,人口之迁徙,至春秋战国时,有些州国之对应好像不与十二次为方位对应罢了。
天其实是没有“方位”的,二十八宿围北极星成一大圆,从地球上看星宿东升西落,一个时刻只能看到半个圆以内的星宿。因此所谓天之东南西北四方其实最先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后世才用于表达地上之方位。而一年之始有所谓建子、丑、寅三建,因此天之“方位”随“三正”之变而变,若建子,则天之“方位”(季节)与地之方位正合,若建丑则偏约30度,若建寅,则偏约60度。即天之东方(春季)对应地之东南方了,余类推。(下“图二”所示为夏历,则偏60度)。

所谓“十二州(国)”是指当时天子所辖国土的十二块土地之名,这十二块地与春秋时十二“国”国名相同,但并不囿于那个“国界”,春秋时的十二国是因为立在这古老的十二块地上才以这个地名为国名的。正如王充所云:“唐虞夏殷周者,土地之名,尧以唐侯嗣位,舜从虞地得达……皆本所兴昌之地,重本不忘始,故以为号……犹秦之为秦,汉之为汉,秦起于秦,汉兴于汉中,故曰秦汉;犹王莽从新都侯起,故曰亡新。”[4]例如秦是周之附庸,至襄公始封为诸侯,但在秦成为诸侯之前就有“秦”这个地名。可见是先有与鹑首之次相对应的秦地,再有建立在秦地之上的秦国。疑古派认为十二次对应了春秋时的十二国名,因而星野理论是春秋以后的事。这无疑是没有根据的。其实这十二个地名早就有,春秋时只沿用而已。再说春秋又何止十二国?
关于十二次与十二州国的对应,我们也从有关记载着手。《史记·天官书》:“自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仰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地域。”可见十二次与中国之十二地域是一一对应的。天上的十二次划尽了365.25度的全周天,因此,十二州[国]亦当含盖全天下(当时的地理概念以中国及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天下之范围)[5],是故,古帝王称天子。邹衍等所言之大九州,是战国以后的事,上古帝王所不知,故十二分野未将其列入。
二十八宿、十二次与“天下”之对应,可从《史记·天官书》中找到其原形:“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杨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嘴訾、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此中若将斗、牛、女合对吴越,便是十二次之对应。《汉书·地理志》引刘向云:“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赵地,昴、毕之分野……;燕地,尾、箕分野之地……;齐地,虚、危之分野……;鲁地,奎、娄之分野……;宋地,房、心之分野……;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楚地,翼、轸之分野也……;吴地,斗分野也……;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以上便是流传至今的十二分野之本,后世因之,除十二次之起点有的从星纪起算,有的从玄枵起算及各次度数略有出入外,其他均同。而《帝王世纪·星野》所述较详,时代又较早,故引述于下。
“及黄帝受命,始作舟车,以济不通,及推分星次,以定律度。
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曰星纪之次。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
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玄枵之次,一曰天鼋,于辰在子,谓之困敦,于律为大吕,斗建在丑,今齐之分野。
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韦之次,一名觜訾,于辰在亥,谓之大渊献,于律为太簇,斗建在寅,今卫分野。
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娄之次,于辰在戌,谓之阉茂,于律为夹钟,斗建在卯,今鲁分野。
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曰大粱之次,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
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沈之次,于辰在申,谓之涒滩,于律为中吕,斗建在已,今晋、魏分野。
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曰鹑首之次,于辰在未,谓之叶洽,于律为蕤宾,斗建在午,今秦分野。
自柳九度至张十七度,曰鹑火之次,于辰在午,谓之敦牂,一名大律,于律为林钟,斗建在未。今周分野。
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曰鹑尾之次,于辰在巳,谓之大荒落,于律为夷则,斗建在申,今楚分野。
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寿星之次,于辰在辰,谓之执徐,于律为南吕,斗建在酉,今韩分野。
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于辰在卯,谓之单阏,于律为无射,斗建在戌,今宋分野。
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于辰在寅,谓之摄提格,于律为应钟,斗建在亥,今燕分野。
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故四方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合一百八十二星。东方苍龙三十二星,七十五度。北方玄武三十五星,九十八度四分之一。西方白虎五十一星,八十度。南方朱雀六十四星,百一十二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星;分为十二次,一次三十度三十二分度之十四,各以附其七宿间,距周天积百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九十一星。阳道左行,故太岁右转。凡中外官常明者百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合二千五百星。微星之数,凡万一千五百二十星。万物所受,咸系命焉。此黄帝创制之大略也。”
皇甫谧之星野说与《史记》、《汉书》实质一样,只是他将“阳道”、“太岁”分成两个用十二支表示的方向相反的系统,与以前有别。
对于以上之分野,学者多疑。具体可见《路史·星次说》。考学者之所疑,大概是没有弄清十二分野的对应原则,也不知为何要有这些原则,又没用变动的观点来研究星野。所谓“变动”包括如下几点:(一),分野占星原本是确定农时用的,后来染上了许多神学色彩,使人产生了错觉;(二)后世之国民由某地迁往另一地,带去了原居土地之名,因而引起了地名的混乱;(三)、同一地点,国号数变而分野仍旧。
为弄清星野对应规则,我们不妨将二十八宿、十二次形成的一个大圆覆盖在“春秋形势图”上,得出如“图一”之对应。我们会发现,除燕国、鲁国有些特别外,其他各国与对应的宿、次排列是很有规律的。那么为何燕国、鲁国有些特别呢?其实,燕本在今山东西南及安徽一带,《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实际是在成王以后封召公之子,详下),说明还有南燕。燕即偃(奄),如:北京房山县琉璃河有北燕国古城址和古墓葬,并出土不少有“匽侯”铭文的青铜器,证明燕字与“匽”字相通。今山东曲阜至安徽一带,居住着皋陶后裔,偃姓。如《世本校辑》云:“皋陶出于少昊,其后为六,偃姓”,又如《帝王世纪》云:“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 [6]可见十二次分野中的古燕宜在曲阜至安徽一带地。而鲁则宜在今北京附近,即后世所谓的燕(北燕)。据史载,在夏代就有古鲁地之名,这与尧后裔刘累有关。刘累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生于夏朝后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刘累学扰(驯养)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曰御龙氏,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酱以食夏后,夏后食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史记·夏本纪》也有同样记载。《水经注》云:“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而后刘累后裔又被周成王封于北京附近,将鲁地名带到新地。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星宿】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

  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
  女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国
  郑
  宋
  燕
  越
  吴
  齐
  卫
  鲁
  魏
  赵
  秦
  周
  楚


  星宿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斗
  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州
  兖州
  豫州
  幽州
  江湖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昴宿】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

  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

  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 国
角亢 郑
氐房心 宋
尾箕 燕
斗牛 越
女 吴
虚危 齐
室壁 卫
奎娄 鲁
胃昴毕 魏
觜参 赵
井鬼 秦
柳星张 周
翼轸 楚

星宿 州
角亢氐 兖州
房心 豫州
尾箕 幽州
斗 江湖
牛女 扬州
虚危 青州
室壁 并州
奎娄胃 徐州
昴毕 冀州
觜参 益州
井鬼 雍州
柳星张 三河
翼轸 荆州

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
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青龙七宿: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朱雀七宿: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白虎七宿: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玄武七宿: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十二星宿分别是什么?
答:1、 星宿[xīng xiù]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 指“四象”和“二十八宿”。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

古代天文中,除了28星宿外还有哪些星宿?
答: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它把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各以一个字来命名:...

古人常说的二十八星宿指的是
答: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分别叫角、亢、氐、房、心、尾、箕、井、鬼、柳、星、张、翼、轸、奎、娄、胃、昴、毕、觜、参、斗、牛、女、虚、危、室、壁,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星宿,是古代天文学名词,由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组成。

二十八宿起源于哪里?
答: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的基础,按方位划分为东、南、西、北各七宿。东方七宿的名称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二十八宿在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

中国古代传说天上神仙的28星宿都是那些地方的什么星宿?
答:8. 鹑火次与柳宿、星宿、张宿对应于周国。9. 鹑尾次与张宿、翼宿、轸宿对应于楚国。10. 寿星次与轸宿、角宿、氐宿对应于郑国。11. 大火次与氐宿、房宿、尾宿对应于宋国。12. 析木次与尾宿、箕宿、斗宿对应于燕国。以上是古代中国将天上星宿与地上州国对应的分野观念,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与...

二十八宿,九曜星官,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分别指什么?
答:一、二十八宿: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中国式的“星座”学说:二十八星宿分别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汉族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宿”,拼音:xiù,中古拼音:siuh),中国古代天文学说之一,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国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

怎么查自己的本命星宿 二十八星宿分别是指哪些
答:怎么查自己的本命星宿 28星宿的由来与划分 28星宿,其实就是28组星区。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为了区分天文星象,将星空划分成三垣二十八宿。每一个星宿包括若干恒星,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天宫分为东西南北四方,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神兽形态...

中国古代神明(星宿)
答:四神即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镇守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神兽,其顺序是东南西北: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二十八星宿在夏朝初期就有记载,每一个星宿都由数颗恒星所组成,在《诗经》以及《尚书》中都有部份名称出现。而根据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方位,又把它们分为青龙七宿、朱雀七宿、...

中国古时,人们会把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宿,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答:古迦勒底人创造了星区划分法,这就是星座。我国古代也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