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壮族其实是属于汉族的,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源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我讲壮语但为什么是我是汉族?~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有些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他们传统的姓氏文化,如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仍然按照他们原来的姓氏来命名。然而壮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就显得有些不同,这个民族作为中国所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他们所使用的姓氏,与汉族姓氏完全相同。

对于壮族的姓氏为什么大多都是汉族的姓氏这个问题,其实并不严谨。因为各民族的姓氏除了个别非常特殊的以外,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古时候壮族的先民居住在骆越、西瓯一带,那个时候他们被称之为“越人”。《汉书》中曾经记载,百越之地的越人贵族们都只有名字,并不存在姓氏。所以由此可见,越人在古时候都是有名无姓的。汉人姓氏之所以会传入百越之地,最早开始于秦朝。秦始皇派兵攻打岭南以后,中原文化逐渐入了岭南地区,越人的贵族和首领率先开始使用汉族姓氏,汉姓氏文化逐渐在这里普及开来。
壮族姓氏之所以都是汉族姓氏,综合起来其实就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时的峒主或者是土司官长,他们一直有名无姓,汉姓是接受了朝廷统治和汉文化影响的结果,他们手底下的贫民跟随自己的部落首领也有了汉族姓氏,所以他们和汉人有着一样的姓氏并不奇怪。

此外,汉人逐步移居壮族人居住的地区,加深了汉文化对于壮族人们的影响,汉人给这里带去了汉族姓氏,并且让汉姓氏文化渊源流长,这就是为何壮族人都是汉族姓氏的最根本原因。

壮族源于汉族这个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壮族(壮文:Bouxcuengh,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

先秦时期,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南至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一个被称为“百越”的族群,分布于今广东、广西一带的西瓯、骆越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当时还处于氏族部落社会的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兵五路,进军岭南,在越城岭一带曾遇到西瓯人的强烈抵抗。

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率兵开通灵渠,通粮饷,运军队,秦军才战胜西瓯人,统一了岭南地区,并在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三郡,将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

据考古资料和史书记载,这时的西瓯、骆越人已经使用铜铁器,开始步入了文明时代。尤其是西瓯人,他们在首领译吁宋的领导下,利用所熟悉的丛林和山地进行作战,能与数十万秦军周旋数年,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说明西瓯人的社会组织已经相当发达,并且能够比较有效地运转,已经进入了部落联盟或酋邦时代。

当时,为了保障南征岭南的军事后勤供给,击败西瓯人的抵抗,秦始皇还派监禄在广西东北部修筑“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灵渠的修筑,极大地便利了五岭南北的交通往来,有利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秦朝统一岭南后,还将大量汉族人口迁居岭南,与越人杂居在一起。从此以后,西瓯、骆越人同内地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而这种联系,对于岭南西部越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岭南地区(即后来的两广地区)的土著民族,被称为“乌浒”、“俚”、“僚”或“俚僚”,他们是西瓯、骆越的后裔。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不少大姓豪族为避乱而迁居岭南,从而促进了岭南地区封建化的发展。

受其影响,世居岭南的俚僚大姓贵族,纷纷在各地称雄,使岭南土著民族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合浦的宁氏,桂州的李氏,高凉的黄氏等,都是这时期岭南著名的土著大姓。

他们拥有“地方数千里,奴婢万余人,珍宝充积”的财富。与此同时,社会上却存在着大量贫穷的、甚至“父子世代为奴”的普通劳动者。

冼氏是秦汉以来高凉一带的大姓。冼夫人在南朝梁大同初年嫁给南迁的汉人大族、高凉太守冯宝为妻,拥有部落10余万。她自幼聪颖贤明而多谋略,能安抚部众,和辑百越和南迁当地的汉族移民,隋朝时受到隋文帝的嘉奖,被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地方安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的敬仰。

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宋代以后,壮族族称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撞”、“布土”、“土人”等称谓。元明以后,被侮译为“獞”,另外还有自称壮、侬、郎、土、沙等。

这些称谓原来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1952年统一称为“僮”(音壮)。1965年改写为“壮”。

扩展资料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

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

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

流行于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壮剧”,是在马隘土戏的基础上,受邑剧影响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戏曲形式,伴奏乐器除本民族的马骨胡]、葫芦胡外,还采用了邑剧的文锣、武锣、大钹、小钹、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

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

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

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歌圩一般为期一天,也有连续两三天的。参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但他们不唱歌,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

歌圩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做买卖的。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实际上歌圩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

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壮族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在壮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铜鼓,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它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花纹图案别致,结实耐用。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壁挂、台布、坐垫、沙发布、窗帘等。现在广西靖西、宾阳等地生产的壮锦,畅销国内外。

壮拳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习俗



这主要是近现代社会上有些人的误解、政府的民族压迫和同化政策,使得有部分壮族根据一些传说自认为是从山东白马县或广东南海县迁来广西的,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是“讲壮话的汉人”,事实上这壮族的前称“僮族”在广西本土的历代官方史籍广泛存在,包括民国时期的史料一直不断,虽然民国时期广西新桂系军阀政府前期不但承认壮族,而且明确记载僮族是广西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是明确把僮族跟汉族并列表述的,但后期桂系军阀为了实施民族同化政策,逐步把少数民族通过同化政策纳入汉族的范畴,但他们也承认他们是为了将壮族等被汉化的少数民族算作汉族,一些地方志书(例如邕宁县志)更是明确写清楚了就是为了消灭僮族的“徽号”,而不是他们原本就是汉族而重新被算做汉族的,这也说明了壮族本就不属于汉族。由于桂系军阀政府末期的同化政策,使得社会上一些人对壮族产生了误解,就有了这种说法。

壮族是壮族,有自己的民族文明,不是汉族,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印度一部分都是属于壮语系。但是中国的壮族已经是壮汉一体,壮汉文化融合,壮汉血缘融合…

这种问题的提出者居心叵测,其心可诛!纯属吃饱撑的,没事找事类型!建议有关部门找提问者约谈,深挖提问者的根源想法!!!之前网络上就有大量的关于中国现今各个民族跟汉族的关系的讨论,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因为作为学术探讨,严禁,理性,科学辩证,都是出于对历史事实的尊重,还可研究历史,丰富发展人类起源等等。但是网络作为一个公开平台,其实并不适合讨论这种严肃的历史学术问题,参与者形形色色,稂莠不齐,甚至还有其心不轨,故意混淆视听的人参与其中,发表一些罔顾事实,黑白不分,甚至挑起民族纠纷的话语,故意拉大中华民族56个民族是一家的距离,产生民族纠纷,民族矛盾,这就已经是涉嫌犯罪了,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分裂国家罪。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严肃处理此类问题,以儆效尤。

壮族是很早就开始学习汉族文化的,包括其文字有很多是源自于甲骨文或者钟鼎文(金文),有些就是照搬 。所以很早就学,所以会有误解是汉族的分支,实际不是,只是壮族是最早学习汉族(当时称华夏族比较恰当)。

壮族的历史悠久,为什么他们的姓氏全部用的是汉族的姓氏?
答:当人们被认定为壮族(原来的姓氏是价值民族)时,会有一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成员,这并不奇怪。近代史上有许多壮族名人,如清代云贵总督岑玉英、岑春轩父子。他们是清代官职最高的壮族不过,壮族有加分和打折,这些人并没有改变除了身份证上的壮族字,他们和其他汉族人没什么区别,他们自然姓汉氏。

为什么在广西同一个姓氏,有的是汉族,有的是壮族?
答:历史上纯正血统的壮族人也会被帝王赐予姓氏,而这个姓氏一般都是汉姓。这样的话,壮族的很多百姓都会跟随着这个首领的姓氏。另一方面壮族是没有文字的,只是后来改革开放后汉字的传播让他们开始使用汉字,这也让他们的姓氏里面,就成为汉族的姓氏。二、壮族名字的由来其实壮族在这之前并不叫做壮族,而是周...

壮族明明是少数民族,他们为啥还用汉族的姓氏?
答:第四,壮族与汉族的婚姻关系也促进了姓氏的传播。1. 中原人的持续迁移意味着壮族人和汉族人的通婚不断发生。2. 这些婚姻关系使得汉族姓氏在壮族中得以保留和传播。第五,除了壮族,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也普遍使用汉族姓氏。1.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文字,其姓氏也随之普及。2. 因此,使用汉字的壮族也与...

为什么说壮族是少数民族
答: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只有一个主体民族汉族,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另有一些未识别的民族存在。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

壮族明明是少数民族,为何他们的姓氏是汉族的?
答: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壮族本来是没有姓氏的,古代汉人进入西南地区以后,加快了壮族人和汉族人的融合,虽然当时壮族还是使用壮语,而没有使用汉语,但是因为汉人大量涌入,与当地人来往密切,因此很多壮族人就开始学习汉文,依照汉字发明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而壮文使用率并不高,所以他们一般日常生活也都是以汉语...

在广西同一个姓氏,为何会有的是汉族,有的是壮族
答:还有就是,两个民族的人结婚后,这两个种族的后代虽然是不同民族的混血,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将其民族选择登记为壮族,所以相同的姓氏中有汉族也有壮族。纯正的壮族人,在历史上有时候会被朝廷赐姓,赐姓一般为汉姓氏,这样的话,很多的百姓也就随着首领的姓氏了。壮族的文字其实是解放后才有的,而...

壮族明明是少数民族,为什么要使用汉族的姓氏?
答:所以由此可见,越人在古时候都是有名无姓的。汉人姓氏之所以会传入百越之地,最早开始于秦朝。秦始皇派兵攻打岭南以后,中原文化逐渐入了岭南地区,越人的贵族和首领率先开始使用汉族姓氏,汉姓氏文化逐渐在这里普及开来。壮族姓氏之所以都是汉族姓氏,综合起来其实就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时的峒主或者是...

为什么那么多汉族改壮族
答:1、由于祖宗是汉族,繁衍数代之后成为壮族,很多广西人的祖先,都是在古代的时候从别的省份通过迁徙、经商、逃难、打仗、戍守、工作等方式来到广西的。2、这些汉族迁徙来到广西,经过数代、数十代的繁衍生息到了今天,他们的后代绝大多数都自然而然的成了壮族,是汉族被“壮化”最主要的一个族群。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什么会使用汉姓?
答:同时,清朝年间,大量壮族人受汉文化的影响,开始修壮族族谱,壮人在修族谱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以自己的祖先是最早到达此地的汉人为荣,这就导致宗族之间形成了攀附之风,从而导致了当地壮人以拥有汉姓氏为荣。所以壮族姓氏之所以都是汉族姓氏,综合起来其实就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