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圣旨 上谕 圣谕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鄣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同样都是君主发出来的指令,那么圣旨和上谕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君王发布各种命令,命令将军大臣们执行君王的命令。按照史书记载,从君王或者朝廷发出来的各种公文或者命令,一般有这么几种: “旨”、“诏”、“制”、“敕”、“谕”。圣旨和上谕都是君王下的命令,但是形式不同。

“旨”,“旨”就是命令的意思。君王和太后下的命名不同,叫法也不一样,一般君王发出来命令就叫圣旨,太后就叫懿旨,有些官员发出的可以叫“钧旨”。
其实在之前,君王说的话或者是写出来的命令,都可以叫圣旨。经过后期演化,我们现在脑海中的圣旨是一个太监拿着一张皇榜,面前跪着一个大臣,然后由太监正式宣读出来的才叫圣旨。

在之前,“诏书”是君王正式发布的,昭告天下的公文,这是一种很正式的文书公告,上面一般都会盖上玉玺。其实,这就像是现在国家发布的正式的法律条文,我们都必须遵守。
至于“制”和“敕”,则都是属于诏书中的一种,但是他们的重点却不一样。制书更侧重于施行赏罚、授爵、改制、赦免等荣誉层面的命令,而敕书更侧重于实际的官员任免等实际行政方面的命令。

而“谕”,又分为好几种,有上谕、口谕、圣谕、手谕等。“谕”相对与圣旨来说却简单得多,不重视盖章,很方便,只要君王写在条子上,或者口头交代一句话,然后让一两个人去处理,这都可算是“谕”。

朝代的圣旨、圣谕、手谕、口谕和诏书分别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1. 圣旨:作为皇上的口头承诺或命令,通常在形式上表现为皇帝对特定事项的意愿和指示,是封建社会中皇帝意志的体现。
2. 圣谕:与圣旨相似,是皇帝以口头方式向特定对象发布的指令或指示,但更为正式和庄重。圣谕通常在特定场合或仪式上宣布,是皇帝向其臣民发布的具有权威性的指令。
3. 手谕:与口谕相对,是以书面形式发布的指令。手谕通常用于需要书面记录或需要确保精确传达的场合。
4. 口谕:作为皇帝的口头命令或指示,通常在紧急或需要迅速传达的情况下使用。口谕的传达通常通过使者或官员进行。
5. 诏书:是一种正式的、公开的皇帝文告,通常用于宣布国家大事或重要政策,以昭告天下。诏书的内容通常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需要经过精心准备和慎重考虑。

从广义上说两者无区别,严格说来还是有分别的……

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上谕即圣谕,是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也指清代皇帝用来发布命令的一种官文书。

虽然上谕俗称圣旨严格来说,谕和旨是有区别的。谕,一般指皇帝特发的指示性命令;旨,是皇帝根据臣僚的请示而发的答复性意见。

无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