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额计算 增值税=售价/ (1+17%)+17% 这里的(1+17%)是什么意思,这个算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暨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增值税计算里面1-17% 1+17% 17%都各有什么意思,得出的结果有~

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说
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销项税=不含税销售额×17%
进项税=不含税买价×17%
(1)关于17%是增值税税率
(2)关于1+17%如果在销售是取得含税销售额,那么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7%)
(3)关于1-17%没有这种说法

增值税发票税率有17%、11%、6%、3%、0%。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项目,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适用于一般纳税人。1、17%的税率:销售或进出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服务适用;2、13%的税率:粮食,图书,饲料,农产品,资源等国务院其他适用规定;3、11%的税率:运输服务,邮政服务,电信服务,建筑服务(装饰,修理,安装,工程服务),融资租赁(不动产),租赁服务(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地产销售(建筑物,构筑物))适用;4、6%的税率:金融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后勤辅助服务,法医咨询服务,广播电视服务,生活服务,无形资产销售等;5、0%的税率:出口商品是适用的。
此回答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旗下信贷平台,度小满金融将切实把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号召落到实处,全面支持小微生产经营,大多数小微业主选择有钱花,满足小微经营周转需求。据悉,度小满金融的信贷用户中,有七成是小微企业主。截至目前,度小满金融携手数十家金融合作伙伴,累计为小微企业主发放数千亿元贷款,资金周转就找度小满金融,大品牌更安心。

(1+17%)代表(不含税售价+增值税)。1代表不含税售价,因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适用税率为17%,即增值税占不含税售价的17%。

例如:当购买一个商品的时候,假设某商品的不含税收入是10000元,税率是17%。

根据增值税的税额计算公式=不含税收入*税率;那么增值税的税额=10000*17%=1700元。

又因为含增值税的收入=不含税收入+税额,

顾含增值税的收入=10000+(10000*17%)=11700元,这一计算方式从数学上来说,还可以是括号外的10000分别要与括号内的每一个因数相乘,也就可以演算为含税收入=10000*(1+17%)=11700元;

由此可见,由于增值税的价外税性质,(1+17%)即为(不含税售价+增值税)。

扩展资料: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50%为中央财政收入,50%为地方收入。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税收收入全部为中央财政收入。

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中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售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增值税征收通常包括生产、流通或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基于增值额或价差为计税依据的中性税种,理论上包括农业各个产业领域(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和商业服务业等,或者按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批发、零售与消费各个环节。

一种销售税,属累退税,是基于商品或服务的增值而征税的一种间接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称为商品及服务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在日本称作消费税。增值税是法国经济学家 Maurice Lauré于1954年所发明的,法国政府有45%的收入来自增值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增值税



(1+17%)代表(不含税售价+增值税)。1代表不含税售价,因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适用税率为17%,即增值税占不含税售价的17%。

例如:当购买一个商品的时候,假设某商品的不含税收入是10000元,税率是17%。

根据增值税的税额计算公式=不含税收入*税率;那么增值税的税额=10000*17%=1700元。

又因为含增值税的收入=不含税收入+税额,

顾含增值税的收入=10000+(10000*17%)=11700元,这一计算方式从数学上来说,还可以是括号外的10000分别要与括号内的每一个因数相乘,也就可以演算为含税收入=10000*(1+17%)=11700元;

由此可见,由于增值税的价外税性质,(1+17%)即为(不含税售价+增值税)。

扩展资料:

1、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2、一般纳税人

(1)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计算公式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3)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税额。计算公式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基本示例:

A公司4月份购买甲产品支付货款1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甲产品含税销售额为23400元。

进项税额=1700元

销项税额=23400/(1+17%)×17%=3400元

应纳税额=3400-1700=170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增值税



(1+17%)代表(不含税售价+增值税)。1代表不含税售价,因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适用税率为17%,即增值税占不含税售价的17%。

例如:当购买一个商品的时候,假设某商品的不含税收入是10000元,税率是17%。

根据增值税的税额计算公式=不含税收入*税率;那么增值税的税额=10000*17%=1700元。

又因为含增值税的收入=不含税收入+税额,

顾含增值税的收入=10000+(10000*17%)=11700元,这一计算方式从数学上来说,还可以是括号外的10000分别要与括号内的每一个因数相乘,也就可以演算为含税收入=10000*(1+17%)=11700元;

由此可见,由于增值税的价外税性质,(1+17%)即为(不含税售价+增值税)。

扩展资料: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50%为中央财政收入,50%为地方收入。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税收收入全部为中央财政收入。

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中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售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增值税征收通常包括生产、流通或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基于增值额或价差为计税依据的中性税种,理论上包括农业各个产业领域(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和商业服务业等,或者按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批发、零售与消费各个环节。

一种销售税,属累退税,是基于商品或服务的增值而征税的一种间接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称为商品及服务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在日本称作消费税。增值税是法国经济学家 Maurice Lauré于1954年所发明的,法国政府有45%的收入来自增值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增值税



首先你公式错误,正确是
增值税=售价/ (1+17%)*17%
(1+17%)是指含增值税的售价比例,1代表不含税售价,因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适用税率为17%,即增值税占不含税售价的17%,(1+17%)则代表(不含税售价+增值税)

(1+17%)乘以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