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早.中.晚期的诗歌变化

作者&投稿:睢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的简介及早中晚期的风格和诗歌~

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的生平各个时期和风格
1. 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生活时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2. 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之前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3. 四十二岁至四十五岁,应召入长安,三年供奉翰林期间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4. 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重新漫游时期
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5. 五十五岁至六十二岁,从“安史之乱”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直至去世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早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宝应元年(762)十一月,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作品的主要特点
1. 气骨高举。前人论李白的诗,多标之以气。称李白“以气为主”实际上揭示出了李
白诗歌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特征,即李白诗的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色彩,他的诗是他的理想、才具、人格力量的自我表现。
李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就是旷世奇才,无人可与伦比的英雄。所以他一生都执著人生价值的自我表现,热衷功名事业。而其雄豪的尚气任侠性格,又使他粪土权门,敝履富贵,保持着布衣尊严,不愿为人为物所羁约,追求一种飘然而来、飘然而去的洒脱生活。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性格,在李白诗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2. 情感恢张。李白的诗具有一种激荡宏大的情感张力。
李白是一位充满激情的人,理想与现实的激烈撞击,使他的诗充满了悲慨不平之气,情
感慷慨激荡。高亢而又激荡的情感是李白诗具有激荡宏大情感张力的内容基础。如《将进酒》。
在情感的表达上,使人又选取了与这种情感相适应的形式——宣泄的方式。这种率真的宣泄方式,完美地表达了诗人高亢、激荡的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酣畅淋漓、率直奔放的特点。如《梁甫吟》、《行路难》。
3. 想落天外。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极富于天才的艺术想像力。李白的诗言出天地
之外,思出鬼神之表,如天马行空,飘然而至,忽然而去,充满了“出鬼入神,惝恍迷离”(胡应麟《诗薮》)的奇幻色彩。
李白的艺术想像,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涌动着无尽的历史、神话、传说。如《蜀道难》。
其二,想像丰富,构思奇谲,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创造新奇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秋浦歌》。
4.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是李白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如《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清平调》。

1,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初唐约百年,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2,关于《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3,“声律风骨始备”,即盛唐诗歌最重要之特征。盛唐诗歌,一者继承汉魏诗歌之风骨;二者完善自六朝以至初唐之声律。
盛唐时期,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促使文化发达。唐玄宗大力倡导、“以诗取士”,又为诗歌发展奠定基础。大唐帝国充满活力,疆域辽阔,外交频繁,各种思想、文化、艺术交汇,儒、道、佛三教自由发展,诗人思想空前解放、创作领域空前广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军旅诗派,各树一帜,各领风骚。
清人吴乔《围炉诗话》谓盛唐诗歌:“变汉魏之古体为唐体而能复其高雅,变六朝之绮丽为浑然而能复其挺秀。”中国诗歌至此终于达到中国诗歌之颠峰。

在我国,唐朝可以说是诗歌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众多伟大的诗人,杰出的作品把唐朝的文化艺术推向高峰。就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就有3700人之多,作品达到5万多首这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唐朝诗歌,该是多么的繁荣。
唐朝初期,其代表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滨王四人。他们的出现扩大了唐诗的范围。他们无论的写边塞,还是写送别,都有着一种雄伟和开阔的胸襟。到了初唐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的诗人,那就是陈子昂与张若虚。陈子昂主张的是一种寄托,他的38首《感遇》,就是这一见证。然而他这一生写的最好的一首诗还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书写着不遇的悲切。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音调婉转,创造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与张若虚的出现,标志着唐朝诗歌将要走向成熟。
唐朝诗歌发展是在盛唐时期,这个时候出现了王维,孟浩然那善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就像王维的《山居秋螟》“空上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渲归婉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村之夜如诗如画,王维所表现的是诗与画的融合。然而他的有些诗却写的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了人间的情思。孟浩然的许多诗,都基本上是以极俭的文字,表现重的境界和情思。这个时期还有常建等与他们的文风相近。这个时候的唐诗,出现最多的当是一些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了。典型代表的有岑参。
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诗人,是伟大的诗人李白。李白是以为性格豪迈,感情奔放的诗人。他的诗充满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李白出生在盛唐时期,可是他又亲眼见到唐朝的衰败,所以他的诗拥有截然的差别。他的诗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而且他的诗想象玫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这样的例子。在想象中他的诗又带有夸张的成份,就像写黄河的时候“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等。
杜甫也是唐朝诗人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北征》《三吏》《三别》等。从中都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还有一种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唐代没有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的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为了便与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了叙事和描写,在叙事中有抒情。像《春望》等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时为了能更完美一个事件,他采用了组诗的写法。用组诗写事是杜甫的创造。
唐朝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了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的不同流派。他们中重要的代表有韩愈,孟郊。他们以追求奇怪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诗的界限。其中还有更多的诗人产生在这一个时期,他们有白居易,李贺,等等一些伟大的爱国诗人。到了唐朝的后期,出现了大量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李商隐,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们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神人入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唐朝诗歌的发展是空前绝后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的宝库。

78立足现实,繁荣依旧——中唐诗歌概况及大历诗人
答:早年科场失意,进入官场也屡遭挫折,在他的诗中,诗多有哀伤低沉的衰世之音,体现由盛唐至中唐诗格调的变化。 当然了,刘长卿也有一些关心现实的作品,像他的《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对于安史之乱进行了一定的谴责,对于人民的苦难表现了一定的同情。 但是,刘长卿最擅长怀乡伤别、羁旅行役、隐逸闲适的作品,如《...

请大家归纳一下唐朝的兴衰史与唐诗之间的联系
答:唐朝,从诗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以安史之乱为界,之前称之为初唐,此后为盛唐.处唐的诗作,大都以建功立业为多,诗中充满了诗人为未来美好的憧憬.其中尤以"初唐四杰"的作品为最.盛唐的作品多以表达对祖国的美好河山,对山水的留恋为主,少了男儿情节.却多了许多的儿女情长.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唐朝的诗人都有一个什么特点
答:分三个时期。初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盛唐时期。经...

晚期杜甫诗的创作风格
答:。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诗歌的发展史
答:2、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3、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

初唐诗的特点
答: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

唐朝继承南朝诗人对于诗的形体的研究,并是什么诗有了初步定型
答:五七言律诗(包括绝句)。在唐代初期,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和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开始对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内容浮艳、思想空虚的宫体诗进行改造,但继承了南朝诗人对于诗的形体的研究,并使五七言律诗(包括绝句)有了初步的定型。诗歌的主题和题材也由宫廷的...

中国诗歌发展史
答:唐朝中期,词定型。唐中晚期产生了不少词作,大量写词的有温庭筠。5、宋元繁荣 五代好诗较少,北宋诗歌以苏轼为最好,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影响很大。南宋前半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诗作极多,成就很大。五代十国时期,词兴起,冯延已、李煜为极好的词作家。北宋词成就极大,代表人物欧阳修...

古诗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答: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中国诗词发展历程
答:四、大唐盛世下的唐诗,诗歌演变中的王朝。唐诗是中国文化灿烂的明珠,是政治面貌和民情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光有文学艺术的光环,还有很大的考古和研究价值,六种风格(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丰富多彩,传承古代乐符风格,又在基础上发到创新,融入了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