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有哪些寓言?(三个以上)

作者&投稿:栋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非子的著名寓言有哪些?3个以上~

 郑人买鞋

酒酸与恶狗

 讳疾忌医

 韩非子寓言选

  自相矛盾
  ?
  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国有一个兼卖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带着这两样货色到街上叫卖,先举起盾牌向人吹嘘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停一会儿,又举起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我这矛枪呀,再锋利没有了,无论怎样坚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发笑,就问他说:“照这样说,就用你的矛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 样呢?”?
  这个商人窘得答不出话来了。?
  ?

  酒酸与恶狗

  宋国有位小生意人开了一爿酒家,专门出售陈年佳酿。这爿 酒家窗明桌净,买卖公道,还在门 前高高竖起一杆青旗,行人在几里地外都能看见酒旗招展。顾客一进门槛,店小二就笑脸相 迎,殷勤接待。?
  按理说,这爿酒家应该是生意兴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见一个顾客,十分冷落。 一坛坛老酒开了封,卖不出去,都发酸变质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请教附近一个老头儿。老头儿沉吟了一番,问他:“你的 看门狗凶不凶?”店老板挺纳闷地说:“凶啊,可这跟卖酒有什么关系呢?”老头儿拈着胡须 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恶狗守在门口,见人就咬;酒再好,还有谁敢来买呢?”?
  ??

  郑人买鞋

  有个郑国人,想到市上去买一双鞋子,便先用一根稻草量了 量自己的脚,作为尺码。但临走时,却把尺码丢在家里,忘记带去。?
  他到了市上,走进一家鞋店,看见一双鞋子,觉得很中意,可是一摸口袋,尺码没有带来, 忙对店员说:?
  “我忘记了带尺码来,让我赶回去把尺码拿来再买。”说罢,拔脚就跑。?
  这样一来一往,等他从家里拿了尺码再到市上时,鞋店已关门打烊了,他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
  有人知道了这事,就提醒他:“你为自己买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试试大小,还要什么尺码呢 ?”?
  买鞋的人回答说:“我是宁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
  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 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 ,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 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

  杀猪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 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 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 休。?
  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 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 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 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 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子罕不受玉

  宋国有个乡人很爱夤缘攀附。?
  有一次,这个乡人弄到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心想拍马屁的机会又来了,连忙捧着这块宝玉 跑进官府,献给新上任的京城长官子罕。子罕执意不收。马屁鬼胁肩谄笑说:“这块宝玉啊 ,只配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爱贿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大人收下吧。” ?
  “请你不要再罗苏了 ,”子罕正色答道,“你把块玉看作是宝贝,我呢,把不收你这块玉看作是宝贝。”?

  ??
  三人成虎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 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
  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
  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
  “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
  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 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 断是非。”?
  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 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http://www3.060s.com/forum/thread-116034-1-1.html

  1.螳螂捕蝉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看看前段时间的三聚氰胺是不是这样,利字当头,什么都是可以放在后面的,却不知道毁灭的人类自己,更何况现在的环境,怎一个“污”字了得啊!

  原文: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2.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兔子是再也检不到了,他的行为反倒成了宋国人谈论的笑料。

  寓意:收获从劳动中来。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我们经常也这样,羡慕别人不劳而获,于是自己也可以放弃以前的努力,就等那个涂兔子上门来撞树,岂不知那兔子正在笑这些蠢人养了一片草正在大快朵颐呢!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韩非子·五蠹》

  3.和氏之壁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拿来献给厉王。厉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说:'这是块石头呀!'厉王认为卡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卞和又拿了那块璞玉来献给武王。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又说:'这是块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了,文王登了王位。卞和便抱着那块璞玉到楚山脚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直到流出血来。 文王听说了,便差人去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独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说,我并不是为砍断了脚而悲痛啊!我悲痛的是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心耿耿的人叫做骗子,这是我所最伤心的呀!' 文王便叫治玉的匠人整治那块璞玉,发现是一块真正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寓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把宝玉当作石头,把好人当成骗子。

  最悲哀的还有不知道什么是标准,关键在于现实社会虚假太多,眼花缭乱,无法判断啊!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毙,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毙,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4.击鼓戏民

  楚厉王与百姓约定,如果遇到了敌情,就击鼓为号,召集大家前来守城。 一天,厉王喝醉了酒,胡里胡涂地拿起鼓槌猛敲。百姓们听到鼓声,都惊慌地跑了过来。楚厉王连忙派人制止,说:'我喝醉了酒,击鼓和身边的人闹着玩。这鼓打错了,请大家回去吧!' 百姓们一听都回去了。 过了几个月,敌人真的来入侵了,厉王赶紧击鼓发出警报。但百姓以为厉王又是在跟大家闹着玩儿,因而没有一个前来守城。厉王只好更改了原来的命令,重新申明了报警的信号,老百姓这才相信。

  寓意: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听了足够的预言,最后对真理也半信半疑。甚至谎言太多,不知所从了!

  原文: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鲁人搬迁

  鲁国有个人擅长打草鞋,妻子很会纺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必定会变穷的。' 这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呢?' 劝他的人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但越国人不喜欢穿鞋,习惯于打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不喜欢戴帽子,而喜欢披着长发。你想到用不着你们长处的国家去过日子,要使自己不穷,怎么办得到呢?'

  寓意: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必须找到合适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地方,专长就会变成短处。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合适的地方有时也是一种奢侈啊!北大清华毕业生还有卖肉的,社会很实际很现实啊!

  原文: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稿,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6.心不在马

  赵襄主向王于期学习赶车的技术,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后面。 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呀!' 王于期回答说:'我已经把技术全部教给您了,是您运用的不对呀!赶车最要紧的,是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赶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调理马上,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远。在今天的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只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生怕被我追上。其实把马引上大道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啦!'

  寓意: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办的事情上。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原文: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7.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地闹着也要去。她就哄孩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去抓猪准备杀掉它。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当成真了呢?' 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他们没有分辩的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的样子做事,听父母的指教成人的。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骗人啊!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呀!' 说完,他就把猪杀了,真的让孩子吃上了猪肉。

  寓意: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老师天天要求孩子做到诚信,为人师表,更要注意言行一致,讲究诚信啊!世纪生活中该如何做到诚信,成人世界的周老虎是否让孩子们认识到可笑,由此看来这一切的后果是可怕。

  8.三虱相讼

  一天,三只虱子在一头肥猎的身上,相互争吵起来。 这时,另一只虱子经过这里,见他们争吵得不可开交,就问:'你们为什么争吵呢?' 三只虱子一起回答说:'为了争夺猪身上最肥的地方。' 那只虱子听了,说:'你们难道不害怕腊月祭祀的日子即将到来吗?到那时候,茅草一烧,这头猪就被杀掉丢进汤锅里了,还在这里争吵什么呢?' 三只虱子一听,恍然大悟。立即停止争吵,挤在一起,拼命地吸起猪血来。 猪被吸瘦了,到了腊月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没有杀它。

  寓意:不要因为争夺眼前的小利,而忘掉了维护共同的根本利益。

  中国足球应该好好看看,国骂出现在奥运会上,失风度之严重出乎意料!

  9.画鬼最易

  有个人给齐王画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 客人回答说:'画狗画马最难。'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客人回答:'画妖魔鬼怪最容易。' 齐王问:'这是什么原困呢?' 客人说:'狗和马是人人都知道的动物,从早到晚随时都可以看到,不能任意虚构,要想画得像是很困难的;而妖魔鬼怪这些东西,都没有具体的形象,谁也没有见过它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所以画起来最容易。'

  寓意:胡编乱造,胡写乱画,这里最简单的事;但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它,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10.宋人疑邻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想到安徒生的《赛跑》,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实际生活也会因个别人的意图为指挥棒,话同人不同,结果也不同。韩非洞察力甚厉害!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自相矛盾

【老马识途】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才智可以利用。”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凭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聪明,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错了吗?

【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译文:
有人向楚王进献不死之药,传达官拿着药进来。侍卫武官问道:“可以吃吗?”传达官说:“可以。”侍卫武官就抢过来吃了。楚王大怒,派人去杀侍卫武官。侍卫武官让人劝谏楚王说:“我问传达官,他说可以吃,我因而吃了药。这证明我没罪,罪在传达官。况且客人进献不死之药,我吃了而大王却要杀我,那就成了死药,这是客人欺骗了大王。杀无罪的人而表明有人欺骗大王,还不如放了我。”于是楚王没有杀他。

【远水救不了近火】
原文:
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译文:
鲁穆公让自己的儿子们有的去晋国做官,有的去楚国做官。犁鉏说:“从越国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越国人虽然善于游泳,但孩子一定救活不了。失火而从海里取水来救,海水虽然很多,但火一定扑不灭了,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离鲁国近,如果受到齐国攻击,鲁国的祸患恐怕难救了。”

【财富的边际】
原文:
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译文:
桓公问管仲:“富有边际吗?”管仲回答说:“水有边际,就是不再需要水的地方了;富有边际,就是富到已经满足的时候了。人们不知道在足够富裕的时候就加收敛,那就失去了富裕的边际了吧!”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这位昏庸的韩王便认为秦国的实力不过如此,开始整天吃喝玩乐,贪图眼前利益,不再担心秦国的威胁。此时,韩非子向韩王讲述了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劝告韩王注意防范。(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2、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3、椟:...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分享 韩非子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韩非子》这本书中的寓言故事有“郑人买履”,“自相矛盾”,“讳疾忌医”,“老马识途”,“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扁鹊治病”,“宋人疑邻”,“画鬼最易”,“击鼓戏民”,“鲁人搬迁”,“心不在马”,“曾子杀猪”,“螳螂捕蝉”等。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当他再次回到集市时,集市已经关闭,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呢?”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则寓言嘲笑了那些墨守成规、不愿变通的人,说明如果固执己见,不知变通,最终将一无所成。3、《智子疑邻》:宋国有个富人,一日...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1. 《自相矛盾孙矛仔汪盾》2. 《讳疾忌医》3. 《滥竽充数》4. 《老马识途》5. 《郑人买履》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韩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答:《韩非子》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郑人买履》等。韩非,又称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写文字语言大胆幽默,所写的语言文字收录在《韩非子》中。通过寓言讲明白一个道理,举例十分生动...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能起到引导作用。6.《郑人买履》:讲述了郑国一个人在买鞋时,因为过于相信自己的脚型,不听卖鞋人的建议,结果鞋子不合脚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应听从他人的合理建议。这些寓言故事至今仍广泛使用,反映了韩非子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学魅力。

《韩非子》中有哪些寓言故事,并指出其寓意
答:因此放弃自己的努力,等待好运自动上门。却不知,那兔子其实正在嘲笑这些愚蠢的人,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耕耘的草地,而那些草地正是兔子们得以自由觅食的地方。原文摘自: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2.文学赏析—— 这则寓言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个现象:由于亲疏关系的不同,人们对同一意见的反应也会不同。这种现象被韩非用来批评“智其子疑其邻”的做法,指出亲疏关系会妨碍人们对真相的认识。3.韩非的本意—— 这则寓言出自《说丛哗难》篇,韩非用它来表达劝说他人的困难,并探讨如何让别人听取...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守株待兔等。1、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韩非子》这部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寓言故事,其中为人熟知的有:1. 《自相矛盾》:讲述了一个人在市场上卖矛和盾,夸大自己的矛和盾无坚不摧,却无法用自己的矛刺穿自己的盾,从而自相矛盾,暴露了自己的谎言。2. 《守株待兔》:讲述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放弃耕作,每天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