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效实施诵读法

作者&投稿:宗政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让读有效落实~

早上诵读呗。文言文现在式微之势已日渐明显,课堂上能做的也就只有这样了。除此以外,则靠学生兴趣和自觉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很喜欢逐字逐句去讲解文言文,搞得本来很有趣的文章味如嚼蜡,令学生望而生畏。老师也有责任啊。

我觉得还是关键在于引导,至于细枝末节,学生有兴趣了,自然会去了解。一下子上来就板着脸孔正经严肃,人家当然吓坏了。

怎样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笔者一直很困惑,直到看了岳西中学王静老师上了《六国论》后,心里才豁然开朗了。王老师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积累文言词语及知识两方面的关系,文言文教学才是有效的,甚至高效的。为了达到理解文意、分析思路和探究主旨这三个教学目标,王老师在教《六国论》时主要采用了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 通过诵读,学生积累了文言词语
王老师让学生齐读课文,在诵读中,学生掌握了许多关键的文言词语,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多音字,如“暴霜露”“暴秦”中的“暴”,又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中的“为”。在诵读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古今异议词,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中的“其实”,又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至于”。
二、 通过诵读,学生感知了文意、结构
王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在诵读中,学生感知了文意。明白了《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知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该市强援,不能独完”。在诵读中,学生理解了各段的大意,懂得了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采用了对比论证、事例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
三、 通过诵读,学生领悟了写作目的
生活在北宋时期的苏洵为什么要写《六国论》这篇文章呢?王老师又让学生去读课文,而且是让不同的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自己的领悟。如读“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要求学生读出苏洵对赂秦的不满和对“赂秦”错误的有力否定。又如读“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要求学生读出惋惜之情。还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要求学生读出讽谏规劝之意。通过诵读,学生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古讽今,即借六国赂秦之错误来讽谏北宋贿赂辽、西夏等的事实。
总之,王老师这节展示课是很成功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从中获益匪浅。当然,教无止境,王老师这节课也还能进一步地完善。笔者认为可以对文中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加以分类总结,文言实词有“与”(与嬴而不助五国)、“速”(始速祸焉);文言虚词有“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以有尺寸之地。④举以予人。⑤以地事秦。⑥至丹以荆卿为计。⑦以赂秦之地。⑧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⑨苟以天下之大。还有文言句式“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等也可以总结归纳。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些文言典范之作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进步思想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道德伦理,闪烁着哲理的光芒,张扬着民族精神。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大纲(试用修订本)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古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诵读法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一、运用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诵读法原本就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古代的诸多先贤圣人,都是从诵读起步,进而步入辉煌。白居易读至“口舌成疮”;欧阳修“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古代人尚如此,现代人更应加强文言文的诵读,作为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理应运用诵读法。

只有学生的诵读,才能充分而合理、高速而有效地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才能有意识地用中国的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打造文化的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村安排的大多是浅易的文言文,对这些文章,教师只须稍点拨,应引导学生在多多诵读中感悟、理解、积累。若教师不自量力,仍作“精妙”的讲解、分析,那不但是多余的、拙笨的,还会僵化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甚至破坏原文的意境,这就与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而诵读,从心理学角度看,不仅仅是口中读,而且是眼中看,心中想其实耳朵也在听,多种器官同时开动,增强刺激,加深痕迹。从语言学角度看,文章朗读出来,就使无声的书面语言,还原成有声的口头语言。这样通过眼看、口读、耳听,以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同活动,使注意力相对稳定,能提高感知与记忆效果,强化情感熏陶。由此,学生经常诵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很强的语感,培养丰富而细致的感情,培养优良的气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诵读就是输入,是打基础,加工和输出是能力,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培养能力。事实证明,在中学生的信息库中,输入的信息越多,典范的语言材料储蓄的就越多,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总之,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只要采取诵读法,也只有采用诵读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否则,文言文的教学将是徒劳无益的。

二、善用诵读法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关键

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采取诵读法,在诵读法实施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应以“读”为主,教师以“范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诵读,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或“跟着读”或“练着读”或“背着读”。

关于“范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诵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范读”在诵读教学中举足轻重。教师“范读”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示范作用,那要看教师朗读是否有水平,它和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不无联系,但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中对“读”倾注了多少,只有教师重视备“读”,认真备“读”,课堂上的朗读水平才有保证,“范读”才能成功,学生才能从“范读”中获得对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等等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接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学生诵读的强烈欲望(南坪中学在集体备文言文课时特别注意这一环节,主备教师不仅备怎样上课,还备怎样读课文,对上课教师的范读起了很大的作用)。备读不仅要备字音(文言文中多生僻字,通假字和破读),还要备句子的停顿,停顿划分正确,对词句的含义、语句层次和大意的理解就容易些。另外,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等在备课中都不能忽视。

教师范读后,还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诵读要求。诵读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正确清楚,即发音准确,句读分明,节奏合理;二是自然流畅,即语句流利,音韵铿锵;三是传情达意,即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内涵。当然做到这些,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和遭遇,了解作品的背景,这样,有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有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配乐诵读,使学生能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当中,这样学生可以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感染,从而使整个身心的节奏和所听到的语音节奏相互应和。更好的达到诵读的效果。学生在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教师也要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即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问题,又要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要充分发挥朗读好和记忆力强的学生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诵读中形成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另外,新教材中的文言文一般都有具体的诵读指导,这也为教师指导诵读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如何诵读提供了方法。

三、 诵读法可以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诵读,能够很快将文章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这样,他们不仅能应付各级考试中各种形式的古文的默写,而且也能逐渐理解、掌握和领悟古文中的一些文言现象、文言知识以及蕴含的意义,形成以读促说,以读助写的良性局面。

读能促说。学生通过诵读法学习古文,将古诗文熟读成诵,烂熟于心以后,久而久之,这些诗文就凝固成了学生个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在这些优美古诗文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文言名句经常出现在学生的口头上。

读能促写。大家都知道的2001年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小作者在紧张而有限的时间内写成了一篇立意颇佳的感人故事,尤其是通篇运用纯熟的古白话,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语言之老到,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探究原因,就是这位考生从小热衷于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读了不下三四十遍,许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于是自然而然会写,而且写得漂亮。可见,诵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多么重要。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文,既能培养很强的语感和思维,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又能吸取古文在篇章结构、选材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学生写作时就能学以致用。有时能根据具体语境,活用古文中的名句、警语等;有时又能借鉴模仿古文或在选材或在立意或在构思等方面的技巧。这样以来,构思巧,选材精,立意新的好文章就会经常出现在教师的案头上。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运用诵读法,除了能完成大纲规定的文言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读、写两大能力外,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第一招:

读第一句

读第一二句,

读第一二三句……,吾称之为滚动式诵读法。

第二招:

先慢慢一个字一个字咬着读,再慢慢 读,再快速读。吾称之为习惯性口唇诵读法。

第三招:一段一段读,一句一句讲,再读,再讲,每一次只讲一个点。吾称之为反复诵读法。



文言文诵读教学教育案例
答:在本书的指导下,我的朗读教学也取得了突破。本书还有更多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3.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发布者:林文新 发布日期:2011-04-26◆ 文言文教学中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意义...

初中文言文自读课文怎么教
答: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好似文言文教学大海沙滩上的贝壳,难免有它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与诸位同仁继续“上下求索”。 摘自/news/64119 并未涉及版权 请采纳谢谢 3. 初中文言文如何才能教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采用的一般教学程序是:1.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3.展示教学目标,让...

怎样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
答:怎样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笔者一直很困惑,直到看了岳西中学王静老师上了《六国论》后,心里才豁然开朗了。王老师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积累文言词语及知识两方面的关系,文言文教学才是有效的,甚至高效的。为了达到理解文意、分析思路和探究主旨这三个教学目标,王老师在教《六国...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使其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手段。在文言文教学中,...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文言文...

文言文怎么讲才有效
答:重点字词是那些,那些问题问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都要掌握,另外也可以准备一些文言文中提到的一些典故或是古代文化等,在20分钟的时候适当提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疲惫中找到一点轻松,也可以吸引回来一些同学的注意。 5.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
答:综合大家的看法,我们总体认为,小学的文言文教学与初中的教学有着不同的侧重。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美,读得有情趣。在教学中想突出朗读的作用,通过范读、领读、自由读、配乐读、分角色对读等形式,让学生从听觉上直接感受到古文简洁凝练、极富节奏感的...

如何打造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答: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二 巧施计策,激发兴趣 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习难度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
答: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中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这不能不说是与教师忽视朗读训练有关。本人在教一些名篇的时候,都要求熟读和背诵课文,因为熟读和背诵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中的文言文大都是一些浅易的文章,...

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
答:只有这样进行灵活翻译的训练,才能有效地锻炼思维,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也才能使文言文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文言文是整个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文言文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 初中文言文如何才能教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采用的一般教学程序是:1.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