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成语及对应人物

作者&投稿:盍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人物对应成语~

割须弃袍(曹操,马超) 偃旗息鼓(赵云) 空城计(诸葛亮) 初出茅庐(诸葛亮) 单刀赴会(关羽,鲁肃) 危急存亡、作奸犯科、妄自菲薄、计日可待(诸葛亮《出师表》) 探囊取物(张飞) 如鱼得水(刘备,诸葛亮) 其余一二楼补全

1、望梅止渴(曹操)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乐不思蜀 (刘禅 司马昭)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
小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
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对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后十五回写三国的覆灭,主要展现的是三国各自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对司马篡魏、后主信谗、孙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写。
情节虽然简略,但着眼点仍在如何兴、如何亡。作者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此具有极大的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梅止渴
百度百科——乐不思蜀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
回荆州--周瑜、刘备、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赵云
望梅止渴--曹操
画饼充饥--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妄自菲薄--出自《前出师表》,诸葛亮激励刘禅时所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
七擒七纵--诸葛亮、孟获
乐不思蜀--刘禅
草船借箭--诸葛亮
火烧连营--刘备、陆逊
马跃檀溪--刘备、的卢马
曹操献刀--曹操、董卓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
单骑救主--赵云、刘禅
欲擒故纵--诸葛亮、孟获
六出祁山--诸葛亮
舌战群儒--诸葛亮
单刀赴会--关羽、鲁肃
得陇望蜀--曹操
负重致远--庞统、陆绩、顾劭
出言不逊--郭图、张郃、袁绍
兵贵神速--曹操、郭嘉
势如破竹--司马炎、杜预
如嚼鸡肋--曹操、杨修
老牛舐犊--曹操、杨修、杨彪
坚壁清野--曹操、荀傕
如鱼得水--诸葛亮、刘备
髀肉复生--刘备、刘表
如饮醇醪--程普
吴下阿蒙--吕蒙、鲁肃
步步为营--黄忠、夏侯渊
横槊赋诗--曹操
走马荐诸葛--刘备、徐庶
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周瑜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诸葛亮、周瑜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

初出茅庐、才华横溢、胆大心细、鞠躬尽瘁、回天无力、死而后已、独木难支,以上成语对应三国演义是:诸葛亮,周瑜,张飞,诸葛亮,郭嘉,诸葛亮,关羽,

初出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都是出自诸葛亮出师表
才华横溢 周瑜
胆大心细 张飞
回天无力 形容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曹操
独木难支 关羽走麦城,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单刀直入,关羽、草船借箭,诸葛亮、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舌战群儒、七禽孟获、三顾矛庐、火烧赤壁、智力周瑜、《诸葛亮》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十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答:刮骨疗毒:华佗给关羽治伤。.妄自菲薄:诸葛亮写前出师表中的话。舌战群儒:诸葛亮舌战吴国群儒。出言不逊:郭图诬陷张郃对袁绍出言不逊,造成张郃投奔曹操。草船借箭:孔明用草船在大雾天从曹营借箭十万支。超群绝伦:孔明说马超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不如你这样超群绝伦。

三国演义的成语和人物
答: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刘备立军令状,三天备十万支箭)千里走单骑(关羽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

三国演义成语人物及故事
答: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名字,使其前后四字个各成为一条成语。
答:1.千疮百【孔明】目张胆 2.咬紧牙【关羽】扇纶巾 3.纲举目【张飞】针走线 4.指鹿为【马超】群出众 5.信口雌【黄忠】心耿耿 6.完壁归【赵云】消雾散 7.孝子贤【孙权】宜之计 8.黄钟大【吕布】衣蔬食 9.九鼎大【吕蒙】在鼓里 ...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与有关的人物和故事
答:第八位:“生子当如孙仲谋”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

三国演义人物对应成语
答:诸葛亮,周瑜,张飞,诸葛亮,郭嘉,诸葛亮,关羽,初出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都是出自诸葛亮出师表 才华横溢 周瑜 胆大心细 张飞 回天无力 形容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曹操 独木难支 关羽走麦城,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三国演义人物对应成语
答:割须弃袍(曹操,马超) 偃旗息鼓(赵云) 空城计(诸葛亮) 初出茅庐(诸葛亮) 单刀赴会(关羽,鲁肃) 危急存亡、作奸犯科、妄自菲薄、计日可待(诸葛亮《出师表》) 探囊取物(张飞) 如鱼得水(刘备,诸葛亮) 其余一二楼补全 ...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
答: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三让徐州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三国归晋 三气周瑜 过关斩将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孔融让梨 木牛流马 割须弃袍 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 器宇轩昂 辕门射戟 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

《三国演义》或《水浒传》里的成语及主人公 急!!!
答: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

2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以及相对的人物及故事
答: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