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人有些什么风俗

作者&投稿:仲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云南文山人有哪些风俗?~

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
1、彝族花脸节活动地点:云南丘北普者黑活动内容:5月2日将在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举办丘北少数民族“花脸节”。彝族花脸节节日期间有抹花脸狂欢、毕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脸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踢脚架、葫芦笙表演、打陀螺比赛、捕鱼表演、龙舟赛、动物角斗表演等活动。届时,人们手蘸锅烟、水彩,互抹花脸,载歌载舞,祝福平安。人们认为,脸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脸原料也由当初单一的锅烟扩展至彩料。2、跳宫节 (农历四月初八或农历六月间)跳宫节是一个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缅怀祖先、祭献金竹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到来,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宫头)和他妻子宫主的带领下,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外一块栽有金竹的草坪上。第一天杀猪宰羊,敲铜鼓、打木鼓、吹芦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献金竹。第二天,宫头身穿战袍,指挥全副武装的两队古装武士,在宫坪演习对打,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3、盘王节 (冬季农闲时)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节日活动可单家独户进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举行。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杀牲设宴,尽情款待亲友,互致祝贺。节日一般持续3天,有的甚至长达7天。小知识:盘王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的瑶族,在盘王的带领下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不久,盘王去世后,外族发现了这片土地,想要强占。于是,瑶族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难途中遇上狂风大作,人们便祈祷上苍保佑,果然,盘王显灵,让大家平安渡过了难关。从此以后,瑶族便有了祭盘王的民俗。4、打背节 (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打背节流行于文山州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挣脱的同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累了,双双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相互倾吐蜜语衷情,很有情调哦。小知识:土电话,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5、踩花山 (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踩花山是文山州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6、陇端街 (每年农历正月到3月的农闲时)“陇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文山州的广南、富宁等地壮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历时3到5天。“陇端”是壮语,意思是在田坝、草坪上赶的街。届时,当地青年男女们进行对歌比赛,借此谈情说爱,当对歌告一段落后,已选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对对相随相依,步入树林。7、八宝跑马节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文山州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八宝跑马节族首领侬智高,然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极为热闹。八宝跑马节 (正月第一个属鸡日)每年一届,历时3天,有关跑马节还有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当地有木氏3兄弟,他们团结八宝地区的土著人共同开发八宝,使其成为鱼米之乡。后来,人们为纪念木氏三兄弟,便于正月第1个属鸡日(即3兄弟祭日)举行隆重的跑马活动。

云南的风俗:
1、对歌
对歌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
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侣,选择配偶的方法和途径。
2、哭婚
哭婚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3、抢亲
在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即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
4、丢包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
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
其中走访婚最为奇特,走访婚是夜里男到女家望门访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劳动,无家庭经济联系,所生子女属女方,男女双方都可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一种母系社会制的残余。
6、剽牛庆丰收
独龙族庆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季选择一天作为庆丰收日,剽牛仪式在村寨广场举行,由家族族长主持,将牛拴在广场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妇女把一串珠琏挂到牛角上,经过短暂的仪式后,由一位姑娘将麻织物披到牛背上,最后由一位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众人欢跃而上,开膛割肉。随后人们欢呼跳跃,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共庆佳节。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8、树叶信
在景颇、傈僳族中流行过的“实物信”,利用树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每种树叶都代表不同的含义。
如男子用两片嫩叶加上等物,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女方有意则回赠草烟、芦子等,如表示拒绝则把两片树叶翻成背靠背送还给男方。住地相距较远的亲人如收到一条二指宽的剥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扩展资料:
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苗族的习俗

一、节日文化及风俗
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主要民族的节日文化及风俗有:
1、壮族
春节,有铜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经过取鼓、洗鼓、祭鼓仪式后,年初一凌晨敲响铜鼓,全寨举火把抢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银锭状大棕粑。濮侬包圆筒形粽粑(俗称马脚杆粑)。三月祭龙节濮侬用植物花叶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广南濮侬花街节的花糯饭、富宁布越陇端节演壮剧、农历四月的牛王节、濮侬六郎节祭祀侬智高献七彩花糯饭、布越七月祭祖节做搭连粑,尝新节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广南者兔侬支系十月初一给儿童煮花蛋碰蛋称“节傣”、濮侬支系还流传有洞经音乐、铜鼓舞、龙阿耶(手巾舞)等。
2、苗族
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坡上立一棵顶挂红彩带的树杆,俗称花杆。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3、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青年男女的聚会,跳弦子舞。弦子舞节奏欢快,热情奔放,有“老鹰叼鸡、蜻蜓点水、老牛擦背”等调式,号称彝族“迪斯科”。此外,还有西畴、广南彝族的荞菜节。富宁、麻栗坡彝族的跳宫节、长伞舞等。
4、瑶族
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统一过盘王节,跳独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瑶族金门、尤勉支系必须履行的宗教仪式。是对瑶族男青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礼。
二、节庆活动
1、彝族花脸节
活动地点:云南丘北普者黑
活动内容:5月2日将在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举办丘北少数民族“花脸节”。
彝族花脸节节日期间有抹花脸狂欢、毕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脸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踢脚架、葫芦笙表演、打陀螺比赛、捕鱼表演、龙舟赛、动物角斗表演等活动。届时,人们手蘸锅烟、水彩,互抹花脸,载歌载舞,祝福平安。人们认为,脸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脸原料也由当初单一的锅烟扩展至彩料。

2、跳宫节 (农历四月初八或农历六月间)
跳宫节是一个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缅怀祖先、祭献金竹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到来,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宫头)和他妻子宫主的带领下,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外一块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杀猪宰羊,敲铜鼓、打木鼓、吹芦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献金竹。第二天,宫头身穿战袍,指挥全副武装的两队古装武士,在宫坪演习对打,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3、盘王节 (冬季农闲时)
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节日活动可单家独户进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举行。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杀牲设宴,尽情款待亲友,互致祝贺。节日一般持续3天,有的甚至长达7天。
小知识:盘王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的瑶族,在盘王的带领下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不久,盘王去世后,外族发现了这片土地,想要强占。于是,瑶族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难途中遇上狂风大作,人们便祈祷上苍保佑,果然,盘王显灵,让大家平安渡过了难关。从此以后,瑶族便有了祭盘王的民俗。

4、打背节 (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节流行于文山州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挣脱的同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累了,双双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相互倾吐蜜语衷情,很有情调哦。
小知识:土电话,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

5、踩花山 (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
踩花山是文山州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6、陇端街 (每年农历正月到3月的农闲时)
“陇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文山州的广南、富宁等地壮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历时3到5天。
“陇端”是壮语,意思是在田坝、草坪上赶的街。届时,当地青年男女们进行对歌比赛,借此谈情说爱,当对歌告一段落后,已选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对对相随相依,步入树林。

7、八宝跑马节
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文山州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
八宝跑马节族首领侬智高,然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极为热闹。
八宝跑马节 (正月第一个属鸡日)
每年一届,历时3天,有关跑马节还有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当地有木氏3兄弟,他们团结八宝地区的土著人共同开发八宝,使其成为鱼米之乡。后来,人们为纪念木氏三兄弟,便于正月第1个属鸡日(即3兄弟祭日)举行隆重的跑马活动。
如今的跑马节,不仅跑马,还表演沙戏、舞龙耍狮、踩高跷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节目,这种文艺大汇演的盛况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一、节日文化及风俗
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主要民族的节日文化及风俗有:
1、壮族
春节,有铜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经过取鼓、洗鼓、祭鼓仪式后,年初一凌晨敲响铜鼓,全寨举火把抢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银锭状大棕粑。濮侬包圆筒形粽粑(俗称马脚杆粑)。三月祭龙节濮侬用植物花叶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广南濮侬花街节的花糯饭、富宁布越陇端节演壮剧、农历四月的牛王节、濮侬六郎节祭祀侬智高献七彩花糯饭、布越七月祭祖节做搭连粑,尝新节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广南者兔侬支系十月初一给儿童煮花蛋碰蛋称“节傣”、濮侬支系还流传有洞经音乐、铜鼓舞、龙阿耶(手巾舞)等。
2、苗族
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坡上立一棵顶挂红彩带的树杆,俗称花杆。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3、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青年男女的聚会,跳弦子舞。弦子舞节奏欢快,热情奔放,有“老鹰叼鸡、蜻蜓点水、老牛擦背”等调式,号称彝族“迪斯科”。此外,还有西畴、广南彝族的荞菜节。富宁、麻栗坡彝族的跳宫节、长伞舞等。
4、瑶族
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统一过盘王节,跳独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瑶族金门、尤勉支系必须履行的宗教仪式。是对瑶族男青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礼。
二、节庆活动
1、彝族花脸节
活动地点:云南丘北普者黑
活动内容:5月2日将在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举办丘北少数民族“花脸节”。
彝族花脸节节日期间有抹花脸狂欢、毕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脸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踢脚架、葫芦笙表演、打陀螺比赛、捕鱼表演、龙舟赛、动物角斗表演等活动。届时,人们手蘸锅烟、水彩,互抹花脸,载歌载舞,祝福平安。人们认为,脸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脸原料也由当初单一的锅烟扩展至彩料。
2、跳宫节 (农历四月初八或农历六月间)
跳宫节是一个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缅怀祖先、祭献金竹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到来,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宫头)和他妻子宫主的带领下,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外一块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杀猪宰羊,敲铜鼓、打木鼓、吹芦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献金竹。第二天,宫头身穿战袍,指挥全副武装的两队古装武士,在宫坪演习对打,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3、盘王节 (冬季农闲时)
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节日活动可单家独户进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举行。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杀牲设宴,尽情款待亲友,互致祝贺。节日一般持续3天,有的甚至长达7天。
小知识:盘王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的瑶族,在盘王的带领下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不久,盘王去世后,外族发现了这片土地,想要强占。于是,瑶族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难途中遇上狂风大作,人们便祈祷上苍保佑,果然,盘王显灵,让大家平安渡过了难关。从此以后,瑶族便有了祭盘王的民俗。
4、打背节 (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节流行于文山州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挣脱的同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累了,双双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相互倾吐蜜语衷情,很有情调哦。
小知识:土电话,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
5、踩花山 (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
踩花山是文山州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6、陇端街 (每年农历正月到3月的农闲时)
“陇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文山州的广南、富宁等地壮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历时3到5天。
“陇端”是壮语,意思是在田坝、草坪上赶的街。届时,当地青年男女们进行对歌比赛,借此谈情说爱,当对歌告一段落后,已选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对对相随相依,步入树林。
7、八宝跑马节
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文山州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
八宝跑马节族首领侬智高,然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极为热闹。
八宝跑马节 (正月第一个属鸡日)
每年一届,历时3天,有关跑马节还有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当地有木氏3兄弟,他们团结八宝地区的土著人共同开发八宝,使其成为鱼米之乡。后来,人们为纪念木氏三兄弟,便于正月第1个属鸡日(即3兄弟祭日)举行隆重的跑马活动。
如今的跑马节,不仅跑马,还表演沙戏、舞龙耍狮、踩高跷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节目,这种文艺大汇演的盛况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一、节日文化及风俗
  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主要民族的节日文化及风俗有:
  1、壮族
  春节,有铜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经过取鼓、洗鼓、祭鼓仪式后,年初一凌晨敲响铜鼓,全寨举火把抢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银锭状大棕粑。濮侬包圆筒形粽粑(俗称马脚杆粑)。三月祭龙节濮侬用植物花叶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广南濮侬花街节的花糯饭、富宁布越陇端节演壮剧、农历四月的牛王节、濮侬六郎节祭祀侬智高献七彩花糯饭、布越七月祭祖节做搭连粑,尝新节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广南者兔侬支系十月初一给儿童煮花蛋碰蛋称“节傣”、濮侬支系还流传有洞经音乐、铜鼓舞、龙阿耶(手巾舞)等。
  2、苗族
  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坡上立一棵顶挂红彩带的树杆,俗称花杆。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3、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青年男女的聚会,跳弦子舞。弦子舞节奏欢快,热情奔放,有“老鹰叼鸡、蜻蜓点水、老牛擦背”等调式,号称彝族“迪斯科”。此外,还有西畴、广南彝族的荞菜节。富宁、麻栗坡彝族的跳宫节、长伞舞等。
  4、瑶族
  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统一过盘王节,跳独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瑶族金门、尤勉支系必须履行的宗教仪式。是对瑶族男青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礼。
  二、节庆活动  
  1、彝族花脸节
  活动地点:云南丘北普者黑
  活动内容:5月2日将在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举办丘北少数民族“花脸节”。
  彝族花脸节节日期间有抹花脸狂欢、毕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脸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踢脚架、葫芦笙表演、打陀螺比赛、捕鱼表演、龙舟赛、动物角斗表演等活动。届时,人们手蘸锅烟、水彩,互抹花脸,载歌载舞,祝福平安。人们认为,脸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脸原料也由当初单一的锅烟扩展至彩料。

  2、跳宫节 (农历四月初八或农历六月间)
  跳宫节是一个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缅怀祖先、祭献金竹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到来,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宫头)和他妻子宫主的带领下,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外一块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杀猪宰羊,敲铜鼓、打木鼓、吹芦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献金竹。第二天,宫头身穿战袍,指挥全副武装的两队古装武士,在宫坪演习对打,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3、盘王节 (冬季农闲时)
  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节日活动可单家独户进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举行。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杀牲设宴,尽情款待亲友,互致祝贺。节日一般持续3天,有的甚至长达7天。
  小知识:盘王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的瑶族,在盘王的带领下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不久,盘王去世后,外族发现了这片土地,想要强占。于是,瑶族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难途中遇上狂风大作,人们便祈祷上苍保佑,果然,盘王显灵,让大家平安渡过了难关。从此以后,瑶族便有了祭盘王的民俗。

  4、打背节 (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节流行于文山州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挣脱的同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累了,双双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相互倾吐蜜语衷情,很有情调哦。
  小知识:土电话,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

  5、踩花山 (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
  踩花山是文山州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6、陇端街 (每年农历正月到3月的农闲时)
  “陇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文山州的广南、富宁等地壮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历时3到5天。
  “陇端”是壮语,意思是在田坝、草坪上赶的街。届时,当地青年男女们进行对歌比赛,借此谈情说爱,当对歌告一段落后,已选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对对相随相依,步入树林。

  7、八宝跑马节
  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文山州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
  八宝跑马节族首领侬智高,然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极为热闹。
  八宝跑马节 (正月第一个属鸡日)
  每年一届,历时3天,有关跑马节还有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当地有木氏3兄弟,他们团结八宝地区的土著人共同开发八宝,使其成为鱼米之乡。后来,人们为纪念木氏三兄弟,便于正月第1个属鸡日(即3兄弟祭日)举行隆重的跑马活动。
  如今的跑马节,不仅跑马,还表演沙戏、舞龙耍狮、踩高跷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节目,这种文艺大汇演的盛况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云南文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风俗。以下是一些云南文山人的常见风俗:

花儿会:花儿会是文山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或二月举行。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唱歌跳舞,一起庆祝丰收和祈福。

火把节:火把节是文山彝族人民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举行。人们手持火把,在夜晚集会并举行各种庆典活动,祈求平安和幸福。

婚俗:文山人的婚俗非常独特,结婚仪式上通常会有精彩的彝族舞蹈表演,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彝族礼服,整个婚礼过程中充满了欢乐和庆祝的氛围。

木偶戏:木偶戏是文山地区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之一。演员们会操作木偶进行表演,常常是基于当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摆手巾:文山彝族人在特定场合会戴上彩色手巾,例如结婚仪式、祭祀仪式、婴儿满月等。手巾的颜色和纹样代表不同的含义和地位。

这些只是一部分云南文山人的风俗,当地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

云南文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和习俗。以下是关于云南文山人的一些风俗和习俗的详细介绍:

1. 婚俗:云南文山人的婚俗多样,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例如,彝族人通常会在婚礼上进行火把舞和跳花灯,而壮族人则会举行盖房仪式和拜堂仪式。此外,云南文山的一些民族还有特殊的婚姻形式,如苗族的“赶婚”和瑶族的“抢亲”。

2. 节日习俗:云南文山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祖、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还有舞龙舞狮和打年糕等传统表演。此外,云南文山的一些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和哈尼族的“过水节”。

3. 饮食习俗:云南文山人的饮食习俗丰富多样。他们喜欢吃辣,尤其是以辣椒为主要调料的菜肴。此外,云南文山的一些民族还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如哈尼族的“酸汤鱼”和彝族的“酸辣鱼”。

4. 服饰习俗:云南文山的不同民族有着独特的服饰习俗。例如,彝族人喜欢穿着彩色的长袍和腰带,女性还会戴着银饰品。而壮族人则喜欢穿着蓝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裙子,男性还会佩戴银饰品。

5. 建筑习俗:云南文山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当地人的习俗。例如,哈尼族人喜欢修建梯田和土楼,这是他们独特的建筑形式。此外,云南文山的一些民族还有特殊的建筑习俗,如彝族的“三坊一照壁”和瑶族的“木楼”。

以上只是云南文山人的一些风俗和习俗的简要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和风俗。这些风俗和习俗源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扩展阅读:
云南文山的风俗和习俗不仅仅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崇敬和对祖先的敬仰。例如,彝族人的“火把节”是为了祈求丰收和驱邪,而哈尼族人修建梯田则是为了利用山地资源,保护水源和土壤。

此外,云南文山的风俗和习俗也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云南文山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的重要通道,这使得当地的文化更加多元化。例如,泰国的水灯节和缅甸的泼水节等节日习俗在云南文山也有所传承。

总之,云南文山人的风俗和习俗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风俗和习俗不仅是当地人的独特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文山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答:4、每户出一男子参加公祭,每人将一碗三色糯米饭和一 把香交给主祭人献到竜台上,然后叩头膜拜。祭拜完毕,饮酒吃饭,席间每人可自由吟 唱祭神 祈祷辞。三月初三风俗:吃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吃了可以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

云南的风俗和特色
答:主要有三大教派:小乘佛教:几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几乎是藏族全民信仰,在迪庆州等藏区,每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寺院和经幡。云南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为香格里拉县噶丹松赞林寺(“小布达拉宫”)。大乘佛教:汉族中有一部分信仰。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

文山一外婆用时7天为外孙编织婴儿手提篮,小孩子满月有什么风俗?
答:对于每一个地区的人群来说,通常自己的小孩子在进行满月的时候,所拥有的时间是非常值得进行纪念的。而且在当时也需要按照当地的风俗,带领自己的小孩子去完成一些相对应的事情。外婆为外孙编织婴儿手提篮。首先在云南文山有一位外婆花费了7天的时间,为自己还没有出生的外孙编织提篮床。而且这位外婆表示自己...

壮族传统节日
答: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

文山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答:对于壮族人来说,每年三月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下面我们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壮族三月三等重要节日的情况。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文山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希望大家喜欢。 文山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篇1 文山“三月三”“闹兜阳”设为全州民族节,4月22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

壮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壮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答: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导读: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之一,壮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民族了,壮族最出名的节日是三月三,每年都隆重庆祝,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壮族传统节日呢?想知道壮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壮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壮族的传统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

壮族与满族的衣,食,住,行,风俗。
答:壮族衣服就是大家所看见的云南文山和贵州布依族那些衣服,而不是那种高顶的头饰,那种头饰是假壮族才会戴的。食物:壮族是多信仰民族,一般信奉原始宗教布洛陀(又称呼老人)祖先崇拜,还有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信仰。所以,很多壮族人不吃猪肉,狗肉,血制品,还有青蛙,老鼠,蛇也是不吃的,那些...

云南的风俗习惯
答:丢包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阿夏婚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

苗族风俗习惯
答:过去,地主或富裕人家还筑有庭院,并砌高墙或石碉围护。云南文山地区苗族居民住宅的墙壁多用竹条编织、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顶为平形草顶。昭通地区的苗族居民多装权权房”,即一种用几根树干交叉搭糊,盖上茅草,用树枝或竹子编织、糊泥作墙的房屋。一般隔为两间,人畜各一。海南岛苗族住的...

彝族有什么风俗
答:主要的自称中,云南昭通、武定、禄劝、弥勒、石屏,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诺苏”、“纳苏”、“聂苏”,这部分彝族约占总人口的1/2。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及开远、文山、马关一带的彝族自称“密撒(泼)”、“腊苏(泼)”、“濮拉泼”、“尼濮”等。贵州的彝族自称“糯苏”、“纳”、“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