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和庭院调研?

作者&投稿:澹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新疆地域广阔,少数民族众多,因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渊源,新疆各地区传统民居表现出不同的地方差异。如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以其艳丽的建筑色彩和承载民族特色的装饰,展现出有别于新疆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庭院基本形式进行实地考察,为保护和研究当地维吾尔传统民居提供现实依据。
19世纪中期,俄罗斯人迁居伊犁,引入俄罗斯文化与习俗,当地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不同于新疆其他地区的装饰风格。从19世纪中期至今,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虽然都是基于俄罗斯建筑风格影响不断演变,但每个时期所展现出来的建筑装饰风格仍有差异。因此,本文试图从伊犁地区的城市和乡村选取三个建于20世纪的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考察,作以记录。
一、调研民居
(一)伊宁市阿依墩街维吾尔民居
1.平面布局与空间功能该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位于伊宁市阿依墩街5巷24号,建筑位于北部和东南部,按其建造时间分为两组。北部建筑为第一组,建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面积约为380平方米。由于第一组建筑建造时间较久,于2012年在东南部新建了第二组建筑,面积约为122平方米。第二组建筑按照现代住宅形式布局,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活单元,已基本上代替第一组建筑。本文研究以第一组建筑为主。(见图1)第一组建筑平面布局成曲尺形,[1]房间的使用功能由厨房、卧室、客房、储藏室和库房组成。建筑西端为厨房,走进厨房向北有一储藏室,该厨房不仅用于做饭和用餐,同时还相当于主卧。建筑东端为库房,原为马厩。建筑中间为次卧和客房,西为次卧,东为客房,次卧与储藏室相通。次卧和客房之间有一个两米多宽的内走廊,内走廊南北方向都有门,其北边的门原可通向后院,但后院如今已售出。厨房、次卧和客房形成一个基本生活单元,由一个宽为2.6米的檐廊相连。柱子呈单排,柱子数量为6个,柱子之间距离不完全相等,檐廊台面高度比庭院地面高出三个台阶。库房入口向东有一个馕坑,用于打馕。库房入口向南有一个棚,为室外厨房,室外厨房内设有灶和榻,夏天居民主要在此做饭和用餐。(见图1)
(二)托海乡维吾尔民居
1.平面布局与空间功能该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位于伊宁县托海乡桃花园路1巷14号,主体建筑位于庭院北端,约建于20世纪60年代。主体建筑平面布局呈曲尺形,面积约316平方米。房间的使用功能由厨房、卧室、客房和库房组成。主体建筑西端为库房,库房前设有檐廊,柱子数量为5个。与西边库房相连的为厨房,这里的厨房也相当于主卧。主体建筑东端为次卧,厨房与次卧之间为客房。客房分东西两间,西边客房另设有门,东边客房面积小于西边客房。当有客人时,在东边客房迎接,供客人用餐与交流,西边客房供客人休息或留宿。厨房与次卧之间也设有檐廊,柱子数量为6个,柱子之间距离也不相等,檐廊台面比庭院地面高出三个台阶。檐廊西端与厨房相连,成一个半开敞的室外厨房,室外厨房内设有灶和土炕,供夏天在此做饭和用餐,室外厨房入口处还设有葡萄架。(见图3)2.建筑装饰该民居建筑装饰简朴,门窗上方无三角楣式和装饰图案,也无窗板,窗台宽0.5米。门窗都刷以蓝色漆。柱子略带装饰,托梁两边造型成曲线,左右对称,柱身成圆形,柱础表面饰有折线纹样,檐口无装饰。建筑墙面用白色石灰粉刷,墙底部粉刷为蓝色。
(三)苏布台乡维吾尔民居
1.平面布局与空间功能该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位于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尤喀克买里村21号,建筑位于庭院北部和东南部,按其建造时间分为三组。第一组建筑约建于20世纪70年代,面积约为71平方米。第二组建筑约建于20世纪90年代,面积约为151平方米。第三组建于21世纪初,面积约为47平方米。(见图5)第一组和第二组建筑分别成一个独立的基本生活单元,房间按其使用功能,同样由厨房、卧室和客房组成。第一组建筑的西边为厨房和次卧,东边为客房。建筑前设有檐廊,柱子数量为三个,柱子之间距离不相等,檐廊台面比庭院地面高出两个台阶。第二组建筑西边为厨房和次卧,东边也为次卧,中间为客房。客房与上文中提到的苏布台乡民居一样,分东西两间,东边客房面积小于西边客房,西边客房设有独立的门。
二、建筑装饰与庭院特色
(一)建筑空间
根据以上三个传统民居可以看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以厨房、卧室和客房组成一个基本的生活单元。其中,厨房分为室内厨房和室外厨房,室内厨房既用于做饭和用餐,同时还相当于主卧。室外厨房形式多样,主要用于夏天。客房一般设有两间,一间用于接待,另一间供客人休息或留宿。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的整体空间安排舒展、不封闭,善于利用檐廊空间和高差变化来处理庭院空间,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富于变化。[3]
(二)建筑装饰
基于俄罗斯建筑风格影响,20世纪初期的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以门窗的装饰为典型特征。门窗上方有三角楣式,窗户带有窗板,窗台较宽。在三角楣式上刻有各种花卉图案,门窗以蓝色漆粉刷较常见。至20世纪后期,三角楣式上的花卉图案和门窗颜色越来越丰富。建筑墙壁、梁柱和檐口上的装饰以植物和几何形花纹为主,图案的加工工艺方法有木雕、彩绘、拼砖花等,整体装饰清新、雅致。[4]如今,经一个多世纪的演变,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已转向新风貌。
(三)庭院空间
伊犁地区气候相对湿润温和,四季分明,河水充足,为庭院的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民居庭院既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偏好。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可分为院门区、种植区、养殖区、休闲区和私密区,各区在庭院中所占比例一般与居民的劳动方式与喜好有关。如在城市中,民居庭院内的养殖区以鸡圈、鸽舍等为主,其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在农村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庭院内的牛棚、马厩、羊圈所占面积相对较大。休闲区是居民主要的活动空间,包括凉亭和葡萄架。
(四)庭院植物
自古西域的水果就以甘甜可口和品种多样享誉世界,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园艺业,使果园成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5]此外,葡萄架与花也是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庭院装饰的主要元素。因此,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被称为“花园式”民居。[6]庭院种植区犹如建筑装饰,是美化庭院的关键,体现着居民的审美与偏好。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庭院内植物分为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层次丰富。大乔木一般种于庭院围墙附近,以遮挡风沙和增强封闭性。
小乔木一般围绕凉亭或菜园展开自然分布,同时用以遮挡私密区。灌木一般沿种植区边缘种植,与乔木形成对比。对于植物的选择,大乔木大多种以白杨、榆树、桑树等,小乔木以苹果、杏、核桃较常见。结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代潮流的变化,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转向新风貌。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虽受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影响,但经与当地民族文化相融,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通过对20世纪时期的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进行调研,总结其建筑装饰与庭院特色,与21世纪初期的伊犁地区维吾尔族民居进行区分。其特色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庭院设计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二、19世纪中期传入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对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有一定影响,具体体现在其建筑门窗的装饰、柱式和色彩搭配上;三、伊犁地区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为当地传统民居庭院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果树和菜园成为庭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庭院设计特征;四、受当代国际化与地域特征双重影响,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的装饰风格时刻处于变化中,新的民居风貌不断更新,展现其丰富、独特的风格与样式。本文对20世纪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装饰风格进行了在调研基础上的分析与研究,希望研究有助于该地区新民居风貌的发展,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风貌建设增添新的篇章。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传统民居建筑有哪些特点?
答:说不得,门额上那块五世同堂的木雕,因为复杂精美的技艺所增加的表面积不知又与其他的装饰品和庭院中的青石板们默默吸走了多少恼人的湿气呢。徽派建筑并不是土豪拍银子就可以没来由平地而起的,这些在困难模式下建立起来的民居很大程度上是之前在地人居住经验的总结,当不靠谱的居住和建造方法被汰换,...

喜洲古镇建筑特色
答:喜洲古镇的建筑特色明显,其布局呈现出白族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庭院模式。民居建筑装饰华丽,诸如雕梁画栋、斗拱层叠、翘角飞檐以及门楼、照壁和山墙上的彩绘,展现了白族人民在建筑和艺术上的才能与创造力。杨品相宅、严家大院、侯家大院等古建筑群,不仅保留了白族传统民居的特色,...

传统居住民宅有哪些?
答:红砖外墙,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细部使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后来,石库门逐步被上海接受。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 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到20世纪20年代,上海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都住进了石库门,现在还有近...

中国的传统民居为什么大都带有庭院?
答:庭院在中国古代通俗的就是只用墙围建起来的建筑,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建筑来说,庭院往往携带有亭、台、楼等场地,而这些场地的组成使得庭院看起来更加的雄伟壮观。而中国最明显的庭院特征就是阿房宫,阿房宫有诸多的楼阁以及庭院组成,在阿房宫当中亭、台、楼是非常的壮丽以及奢华。而我国传统民居大都带有...

探析徽州民居建筑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答:一、徽州民居文化的启示 我国大部分的民居建筑,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差异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装饰风格。不同地区的民居,其室内设计的空间布局、构造和风格都不同,并体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徽州民居文化,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徽州文化繁荣昌盛、地方特色鲜明...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答: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2、色彩: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

汉族的民居特点
答: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民居构筑的艺术特点简述?
答:徽派建筑风格所涵盖的各个方面及其成因,由表及里都可归结为对“徽风古韵”建筑风骨的理解及其外在表观。徽派建筑风格,从局部到整体是一致的。小到民居庭院盆景的装饰,中为宅第厅堂的布局,大至祭祖的宗祠构建,其风格都是一脉相承的。如从祠堂的规模、形制和建筑工艺方面来看,徽州区呈坎的“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是...

各色各样民居的特点
答:住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三进院呈“目“字型基本形式。院落之间多用矮墙和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作为分隔,有的在院落一侧或后面还建有花园。5、傣族竹楼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因此傣族竹楼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

民间传统的建筑有哪些
答: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问题七: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有哪些类型 B。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