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湖相地层(Qh<sup>l</sup>)

作者&投稿:抄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全新世黑土单元(Qh<sup>ht</sup> <sub>2</sub>)~

该单元广泛分布在松辽平原东部嫩江、明水、拜泉、绥化、哈尔滨、长春、四平、昌图一线的高平原区和依-舒地堑堆积平原区(图版1.2.48)。
黑土层,厚0.5~1.5m。分布在高河漫滩级阶地,高、低平原之上,由黑灰色、黑色亚粘土,亚砂土组成,局部含少量细砂,有机质含量高。五大连池地区的典型黑土团粒结构明显,其他地区受开发程度和水蚀作用影响,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它属于前中全新世含土母质层的残积之产物。含孢粉较丰富,产栎、松、桦、桤木、莎草、蒿等。组成阔叶林、草原植被或含少量松桦草原植被,气候温暖湿润。根据黑龙江省和吉林省14C测年结果,地层年龄距今7.5~2.5ka,且表现出自北而南黑土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松辽平原第四纪遥感调查与研究,获得以下认识和规律:
1)以影像单元为单位,采用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划分方案,首次实现了松辽平原第四系编图单元的统一划分。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修正了前人对区内同组地层单元或异组地层单元归属混乱的划分方式,而且为区内生态地质环境因子动态调查结果分析提供地质基础,同时填补了区内1∶25万比例尺第四纪地质调查的空白。
2)通过松辽平原第四纪研究,结合野外实测数据,首次确定并提出松辽平原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8000a)存在古湖泊的新认识或地质结论。这一成果除统一了松辽平原早更新世存在统一的古湖泊环境之外,尤其是晚更新世晚期古湖泊的确定,不但为区内全新世沙化的形成与发展确定了物质来源,而且填补了区内晚更新世晚期区内无古湖泊的地质演化空白,对深化该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提供了充足的地质依据。
3)从遥感、地层、年代学的角度,根据岩性特点、与上覆地层的时代关系和空间分布的稳定性,首次确定分布于东西辽河平原地区的巨厚白色石英砂地层的形成环境为湖泊,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其石英砂的高质量、大储量特征,可作为玻璃制品的原料加以利用。这一结论不但提高了松辽平原晚更新世第四纪地质的研究程度,而且为松辽平原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储备基地。
4)根据第四纪地层的形成顺序,基本确定松辽平原第四纪古冰川作用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初期。
5)根据区内冰碛、冰水堆积物与下伏早更新世湖积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并发育红色风化壳,以及被中更新世黄色亚粘土层覆盖的关系,表明松辽平原东部周边地区缺失中更新世早期地层的沉积。同时指示出早更新世中期松辽平原周边地区存在地壳断隆和抬升作用。
6)根据岩性特征、岩相特点、气候环境,东西辽河平原早中全新世为湖沼环境,其形成的黑色泥炭层可作为农业耕种的有利土壤。

本区第四纪以来,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集中分布在五大连池地区,另在伊-舒地堑、双辽等地区有少量分布。根据前人资料本次仅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四期岩浆喷发作用。
岩性为玄武岩。
在ETM图像上,更新世火山岩以熔岩被、火山台地、火山锥和火山口显示,植被发育,显绿色色彩。全新世火山岩仍以熔岩被、火山锥和火山口特征显示,显紫褐色色彩,植被不甚发育,表面粗糙(图版1.2.47)。
(一)早更新世玄武岩(Qpvl1)
在距今2070~2100ka期间,在五大连池地区西北地带发生了第四纪时期第一期火山喷发活动,火山喷发地点应在现北格拉球山以北,呈盾火山宁静溢出式喷发,规模较大,熔岩沿向北开口的宽谷溢流,形成大面积的格拉球山熔岩台地,直至现在东风水库。这期火山喷发是区内所发现最早的一期,称为格拉球山喷发期。
距今1250~1410ka期间,在现在卧虎山位置,先后有四次火山喷发,都集中同一地点,形成了有四个火山口的复式火山,即现在所见的卧虎山。这期火山喷发是既有熔岩溢出,又有火山碎屑物喷发,形成层状火山,属斯特郎博利式火山喷发。这期火山活动称为卧虎山喷发期。另外,在药泉山东,西龙门山北,莫拉布山北的熔岩台地上都发现了大于1000ka的测年数据,因资料少,还不能准确确认除卧虎山以外的其他地点是否也有此期火山喷发。总之,本期火山喷发点少,规模也小。
(二)中更新世玄武岩(Qpvl2)
在距今700~880ka期间,是五大连池火山喷发较活跃时期,现在所见的南、北格拉球山的火山锥是这个时期形成的,莫拉布山的火山锥也是此期形成的。此外,在卧虎山西南,大庆农场五队、药泉山附近、西焦得布山西北、东焦得布山东、西龙门山西北等地都有规模较大的盾形火山喷发,形成大面积熔岩台地。本期火山喷发以宁静溢出为盾火山喷发为主,仅在格拉球山、莫拉布山有碎屑物喷发,是五大连池火山群第一个火山喷发高峰期,称为焦得布喷发期。由于这期火山喷发造成本区西南、中南、东南部的低洼地带都被熔岩所覆盖,地形增高。因此该时期五大连池地区地形是周围高,中部低洼、水系外泄不畅;中部地带可能为较大规模的湖沼之地;现在药泉以东石龙所占据的白河故道及西龙门山西南与东焦得布山东部交接部位,可能为中部洼地水系外泄的通道。
本区火山喷发的第二高峰是在400~590ka期间,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东龙门山、尾山都是在此期形成的;此外在莫拉布山台地,东西焦得布山台地,东龙门山东南台地,笔架山台地,卧虎山西南台地以及二克山(距今560ka)都见有大规模盾形火山喷发。此期喷发以盾火山宁静溢出为主,形成的熔岩台地面积广,是区内规模最大的喷发期,称尾山喷发期,确定了五大连池地区地貌基本轮廓。
在距今280~360ka期间,火山喷发规模偏小,笔架山、药泉山、小孤山、西焦得布山的火山锥都是在此时期形成的。此外在西龙门山火山口外副火山及其西侧台地、莫拉布山火山锥的西南火山口等地都见有此期喷发的遗迹。这次喷发既有溢出的熔岩,又有火山碎屑喷出,是斯特郎博利式火山喷发。此期喷发称为笔架山喷发期。
(三)晚更新世玄武岩(Qpvl3)
为西龙门山、东焦得布山火山锥在此时期形成,笔架山及其西侧盾形台地上都有此次喷发的遗迹。此期喷发主要是喷出碎屑形成火山锥为主,规模较小,称为西龙门山喷发期。此期火山喷发结束后,五大连池地区周边形成了宽阔的熔岩台地及高耸台地之上的12座孤山,而中部为低洼地带,有溪流及湖泊沼泽分布。较大的河流为白河发源于西北部小洪山一带,向东流再转向南,最后汇入讷谟尔河。
(四)全新世玄武岩(Qhvl3)
在1719~1721年时,为五大连池的老黑山、火烧山喷发期,称为老黑山火山喷发期。喷出的大量熔岩占据了中部低洼地带,并多处堵塞白河,形成五个串珠状湖泊及药泉湖、南、北月牙泡,此时才形成现在“平地起异峰,纵横皆成行,八池碧水清,石龙舞中央”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地貌景观。

1.黑河乡实测剖面(P3

该剖面位于玛多县黑河乡东(图4-15),剖面坐标为:E98°8′7.98″,N34°48′6.6″,海拔4252m(GPS测量),出露地层为T1堆积阶地,靠近湖岸,总厚度为1.79m,可分为6层,未见底。

图4-15 黑河乡全新统地层实测剖面图

上覆地层 地表土 0.15m

全新统(Qhl) 1.79m

6.泥质中细粒砂层,含螺壳化石 0.30m

5.黄褐色中细粒砂层夹草炭层及粗砂层,含螺壳化石 0.15m

4.黄褐色细砂层,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发育,含螺壳化石 0.52m

3.黑色草炭层 0.22m

2.黄色粗砂层 0.40m

1.黑色泥炭层 0.20m

未见底

从整个剖面的沉积物和沉积特征来看,剖面为湖相沉积。可分为上、中、下3个阶段,早期阶段包括第1层和第2层,沉积物以粗砂层为主;中间阶段包括第3层和第4层,沉积物以细砂层为主,具有湖相沉积特征的水平层理;晚期阶段包括第5层和第6层,沉积物以细粒砂为主,但泥质含量较中间阶段有明显增多。沉积物和沉积特征反映该剖面在沉积环境上可分为3个阶段。

2.黄河乡南东实测剖面

该剖面位于玛多县黄河乡东南黄河北岸,发育有8级湖相阶地,剖面起点坐标为:E98°28′21.6,N34°28′41.1,海拔4189m(GPS测量),剖面终点坐标为:E98°28′53.2,N34°28′28.8,海拔4274m,(图4-16)。自上而下为:

图4-16 黄河乡南东黄河北湖相阶地示意图

3.T7—T8阶地高1m左右,阶坎陡立,由土黄色砂质黏土层夹砂砾石层组成,产小型塔螺,螺口直径2mm,高3mm,阶地具水平层理。T8有表土覆盖,向山顶延伸,T8前缘海拔4274m 2.1m

2.T6阶地坐落在灰绿色砂岩之上,砂岩上覆盖着厚30cm的表土、含砾砂质泥土层 2.0m

1.T1—T5阶地陡坎较陡,阶面保存不够连贯,均由土黄色中粗砂层夹黏土层组成,具水平层理,T1—T3阶地含小型螺化石碎片 3.2m

3.棒咯曲北岸实测剖面

该剖面位于棒咯曲北岸,为一湖蚀台地,表面平坦。剖面坐标为:E96°10′32.94″,N34°46′28.14″,海拔4552m(GPS测量),出露地层总厚度为7.0m(图4-17)。该处湖相地层岩性简单,为土黄色细砂层夹灰黑色砂质黏土层,细砂层中水平层理发育,剖面未见底。

4.龙根工区剖面

图4-17 棒咯曲北岸湖积剖面图

剖面位于龙根工区,属牛轭湖相地层。剖面控制厚度3.29 m,未见底,与上覆全新世晚期冲积地层呈侵蚀不整合接触(图4-18)。在龙根工区南剖面下部第3层14 C年龄为(6.90±0.90)kaB.P.,其上部第 9 层14 C年龄为(5.83±0.23)ka B.P.,由此认为该套地层形成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早中期(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2)。

图4-18 青海省玛多县黑河乡龙根工区南全新统湖积剖面图

10.全新统冲积(Qhal) 0.40m

-侵蚀不整合接触

全新统湖积(Qhl)下部

 2.89m

9.灰绿色粉砂质黏土层,质地均一,刀切面较光滑,手搓细腻,具团粒-斑块状结构,局部夹褐黄色泥质团块,干燥时坚硬,14C年龄为(5.83±0.23)ka B.P. 0.92m

8.褐黄色中粗砂层,由底至顶粒径由粗变细,顶面波状起伏,并见冰楔假形 0.25m

7.褐黄色泥质粉砂层夹砂砾石层及中粗砂透镜体 0.16m

6.褐灰色含砾中粗砂层,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由底至顶粒径明显由粗变细,受冻融作用影响,顶、底层面波状起伏,具水平层理 0.14m

5.褐黄色粉砂层夹褐灰色粗砂透镜体,以褐灰色粉砂为主,褐灰色粗砂时断时续,呈香肠状分布其中 0.13m

4.灰白色中粗砂透镜体,向东尖灭,向西膨大,发育水平层理。由底至顶粒径明显由粗变细,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 0.16m

3.灰色—褐黄色粉砂层,质地均一,手搓细腻,略有滑感,不显层理,总体呈水平产出,底部偶夹青灰色泥质团块,14C年龄为(6.90±0.90)kaB.P. 0.34m

2.(钢)灰色中砂夹褐黄色含砾粗砂及粉砂层,三者呈不规则状夹层产出,纵向厚度变化较大,分选性及磨圆度好 0.28m

1.青灰色泥质粉砂-粉砂层,水平层理发育,底部以泥质粉砂为主,上部以粉砂为主,呈渐变关系,泥质粉砂手搓细腻,略有砂感

 0.51m

未见底

5.扎陵湖南剖面

该剖面位于扎陵湖南、邹玛曲北之间的一无名湖旁侧,剖面属风蚀残堡。周围风蚀洼地发育,最大起伏高度7.60m,地形起伏不平(图4-19)。在该剖面的底部第1层获得14C年龄为(3.44±0.07)ka B.P.,在其上部第10层获得14C年龄为(1.12±0.07)ka B.P.,故确定该套地层沉积时代为第四纪全新世晚期(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2)。

图4-19 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南全新统湖沼沉积剖面图

上覆地层 全新统风积

-侵蚀不整合接触

全新统湖沼相沉积(Qhfl

 7.60m

11.灰黄色粉砂,以风积砂为主,富含现代植物根系,粒径自底至顶无明显变化 0.42m

10.褐黄色粉砂层夹灰黑色植物碎片层,由色调变化显示出层理,产状:86∠26。底部植物层厚12cm,由西向东逐渐尖灭;中上部植物层厚1cm左右,具微波状层理,植物含量80%,质轻,未腐烂。褐黄色粉砂层自底至顶,粒径由细向粗有轻微变化,含腹足类淡水螺化石,14C年龄为(1.12±0.07)kaB.P.

 0.78m

9.褐黄色粉砂层夹灰黑色粉砂层,结构松散,灰黑色粉砂层富含腐殖层,单层厚0.5~3cm不等,以灰黑色、褐黄色色调变化显示出水平层理,灰黑色粉砂层具微波状层理,泥炭质团块呈星点状分布其中;含腹足类淡水螺化石,粒径自底至顶无明显变化 1.84m

8.褐黄色粉砂层夹灰黑色植物层。植物层单层厚5mm左右,具波状层理,两植物层间粒径由粗变细。由植物生长层的颜色显示出斜层理,产状:96∠55;粉砂层颜色无明显变化,泥炭质团块呈星点状分布其中 1.52m

7.褐黄色粉细砂夹灰黑色植物层,具水平层理,层面略具微波状起伏,植物层单层厚2cm左右,单层岩性、粒度、颜色均无明显变化;褐黄色粉细砂单层厚5cm左右,泥炭质团块呈星点状分布其中 1.08m

6.褐黄色粉砂层,质地均一,不含泥质,结构松散,单层由底至顶粒径由粗向细有轻微变化,顶部为厚6cm的灰黑色植物层,泥炭质团块分布其中,具水平层理,含腹足类淡水螺化石 0.58m

5.褐黄色—青灰色细砂层。顶部为厚13cm的灰黑色植物层,由底至顶粒径由粗向细渐变,颜色呈褐黄色与青灰色交替出现,层面水平,含腹足类淡水螺化石 0.31m

4.青灰色—褐黄色细砂层。顶部为厚5cm的灰黑色古植物生长层,由底至顶粒径由粗变细,颜色由青灰与褐黄色交替产出;下部富含植物根系,呈直立状穿层发育,顶、底层面水平,略具微波状 0.40m

3.含青灰色植物碎片、炭质团块细砂层,富含腐殖质及植物根系,泥炭质团块星点状分布。手搓细腻、微有砂感,质地均一,顶、底层面水平 0.12m

2.褐黄-青灰色粉砂层,手搓有砂感,由底至顶粒度由细变粗,具水平层理,含腹足类淡水螺化石及植物碎片 0.17m

1.青灰色淤泥质粉砂层,发育湖相纹层,单层厚2mm左右,水平层理发育,粒径由底至顶由粗变细,层面含植物碎片及淡水螺化石,14C年龄为(3.44±0.07)ka B.P. 0.38m

未见底

6.阿涌哇玛错的山湾处剖面

剖面位于从黄河大桥到阿涌哇玛错的山湾处,剖面保存良好(图4-20)。其岩性为一套棕黄色、灰绿色的黏土层。在地貌上形成一个台地,海拔为4250m,其高度低于黄河第二级阶地,而略高于第一级阶地(程捷,2006)。剖面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4.灰褐色土壤层,在0.30m以上的地层中植物根系非常发育,岩性为黏土质,不含砾石0.40m 3.棕黄色亚砂土层,偶含植物根系 0.7m

2.灰色黏土层,横向延伸稳定,较致密,发育水平层理 0.10m

1.棕黄色亚黏土层,夹灰绿色黏土层,两者交替出现,形成很好的沉积韵律层,发育水平层理。棕黄色亚黏土层单层厚一般为20cm,而绿色黏土层厚5~10cm。热释光测年为(5.90±0.33)ka B.P. >1.30m

未见底

7.棒咯曲剖面

该剖面位于棒咯曲北西侧的斜坡上,属半天然剖面。剖面北西侧为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微向东南方向倾斜;剖面南东为冲积阶地,阶面平坦、开阔。剖面所处位置为河流侵蚀陡坎,地形较陡(图4-21)。测制玛多棒咯曲剖面时采取了多个14 C样品,获得了一系列年龄数据。剖面下伏地层热释光年龄为10.4 kaB.P.,沉积时期为全新世初期。该剖面底部14 C年龄为2.21 kaB.P.,中部为1.29 kaB.P.,上部为0.41 kaB.P.(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2)。由该组14 C年龄判断,玛多棒咯曲剖面所代表的地层时代为第四纪全新世晚期。

图4-20 黄河大桥附近全新世中期湖积剖面图

图4-21 青海省玛多县棒咯曲北西全新统湖沼积剖面图

全新统湖沼相沉积(Qhfl)上部 2.86m

12.灰黑色粉砂层,富含植物根系,层理不清 0.15m

11.土黄色粉砂层,含植物根系,具波状层理 0.15m

10.土黄色—灰黑色粉砂层,波状层理清楚,含腹足类淡水螺及脊椎动物化石,灰黑色粉砂层局部呈透镜状产出,富含腐殖质,14C年龄为0.41ka B.P. 0.45m

9.褐红色细砂层,属土壤沉淀层,有较多的铁质结核,腐殖质呈薄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于细砂层中,具水平层理,14C年龄为0.62ka B.P. 0.15m

8.由底部的青灰色中砂层(厚0.13m)和顶部的褐黄色中砂层(厚0.12m)组成,均富含腐殖质,具水平层理 0.25m

7.灰黑色腐殖层,主体由植物碎片组成,含少量砾石,见有脊椎动物化石 0.60m

6.褐黄色中砂层与灰黑色中砂、粉砂层交替产出,共分9个微层,单层厚度约4~5cm,具水平层理,14C年龄为1.29ka B.P. 0.40m

5.底部褐黄色中砂层(厚0.05m);中部为灰黑色粉砂层与褐黄色粉砂层(厚0.30m)交替产出,具水平层理,夹有褐黄色铁质团块,灰黑色粉砂层中腐殖质含量较高;上部为灰黑色—褐黄色腐殖层(厚0.10m),具水平层理 0.45m

4.灰黑色—青灰色腐殖层,见有团块状植物根系 0.12m

3.青灰色细砂层,从上而下,颜色由浅灰色→褐黄色→灰色渐变,粒度由粗变细,底部砾石含量较高,顶部富含腐殖质,具水平层理,14C年龄为2.21ka B.P. 0.30m

2.褐红色含砾细砂层 0.25m

-侵蚀不整合接触

下伏地层 全新统底部湖积层(Qhl)1.青灰色—褐黄色含砾中粗砂层,具水平层理,热释光年龄10.4ka B.P. 0.40m

8.阿涌哇玛错浅井剖面

该剖面位于玛多县城南边的阿涌哇玛错附近,浅井在湖水近几年退出的湖滩上,距湖泊的边缘较远,浅井长2.4m,宽1.8m,深1.6m,地理坐标为:N34°49′49.8″,E98°11′53.2″,海拔4220m。剖面上的沉积物为棕黄色的黏土层,夹黑褐色的黏土层,现将岩性及分层描述如下(程捷等,2004)(图4-22):

5.褐黄色黏土层,植物根系发育,含量可达50%~40%,几乎没有腐烂,表明是近期的。该层的上面覆盖一层厚5~6cm的各种植物的根、茎、叶残体,在湖滩上分布较广,显示为近几年湖水退却过程中堆积的 0.20m

4.黑色炭质黏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植物根系含量近20%,其颜色较黑,与上、下地层分界清晰 0.06m

3.黄棕色黏土层,颜色自上而下逐渐加深,植物根系也渐渐减少,上部的根系含量可达5%~10% 0.5m

2.黑褐色炭质黏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植物残体已经腐烂,该层与下伏的棕黄色黏土层界线清晰,而与上面的黏土层逐渐过渡。该层的底部为多年冻土的上界 0.15m

1.棕黄色粉砂质黏土,含砂量较高。该层局部夹粉砂层 >0.75m

未见底



西藏那木错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调查研究
答:是本项目的10个重要进展。对藏北高原古大湖演化、古河流、古砾石层和经济地质等,及其环境生态效应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与探讨,首次建立藏北高原古大湖演化的时间序列和藏北高原内流区晚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剖面,并将这套湖相地层命名为纳木错群。在野外地质调查中找到...

中全新世黑土单元(Qhht 2)
答:这一结论不但提高了松辽平原晚更新世第四纪地质的研究程度,而且为松辽平原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储备基地。4)根据第四纪地层的形成顺序,基本确定松辽平原第四纪古冰川作用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初期。5)根据区内冰碛、冰水堆积物与下伏早更新世湖积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并发育红色风化壳,以及被中更新世...

(三)主要成果和认识
答:全新世(Qh)有61%的信息表现为脱硅富铝作用,并且与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正相关,说明风化淋溶成壤作用占主导,人类及生物活动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有影响。 (3)红土的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是地层对比、古气候恢复、环境变化研究的有效指标 红土的元素含量及其相对含量或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结果,如硅-铁-铝三组分图可作为...

上更新统湖积(Qp3l)
答:1.岩石地层划分 黄河源盆地上更新世湖相地层顶部与全新世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底部与中更新统泥质粉砂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更新统湖积层中主要为一套粗碎屑层,形成由细到粗的3个反韵律层序,反映出滨浅湖-扇三角洲亚相的特征。岩性以粗-中-细砂层、含砾粗砂层、砂砾石层为主。中更新世晚期,...

中国沿海全新世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答:二、沿海全新世软土的分布 赵希涛教授在《中国沿海全新世海面变化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有关泥炭层的一段:“在我国沿海地区与近岸陆架地区下数米或二三十米,往往发现全新世潟湖相或与海水有某种水力联系的湖沼相(或河漫滩洼地型)泥炭或富含有机质淤泥。它们紧贴第一海相层之下或之上分布,上、下泥炭层向...

高原湖泊排名
答:此时藏南有一部分为古冰川堰塞湖,藏北主要为构造湖,但即使后者当时也大多是淡水湖。中更新世时藏南古冰川堰塞湖主要见于朋曲流域,在朋曲大拐弯峡谷段,两侧山地冰碛物和冰川壅塞,使上游壅水形成范围很大的湖泊,朋曲和一些支流谷地中广泛存在着一些中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如仓木达、朋曲大桥以下组成相对高80...

华东-华南区第四纪地层
答:该地层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等省,是我国的丘陵地区,其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而南部为热带多雨气候,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所以该区的沉积物颜色偏红,是我国红土的主要分布区。该区的第四纪地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河湖相地层; 二是分布在南部含火山岩...

盆地地质结构及其演化
答:进入第四纪以来,喜马拉雅运动开始了新的一幕,在继承以往以拉张活动为主的同时,盆地区开始了全面沉降,滹沱河水文网逐步发育完善,逐渐形成了盆地周边的洪积扇和盆地中部冲洪积、冲积、湖积交互相地层。全新世以来逐渐形成了现今的地质地貌形态。 四、临汾盆地 (一)盆地地质结构 临汾盆地晚新生界下伏基岩岩性分别为:①...

建立群组的理由
答:这套地层以黄河源地区的黑河乡、大野马岭、鄂陵湖、野牛沟等地出露的湖相、河湖相沉积物为代表,其形成时代属第四纪早更新世中晚期-全新世,并建立了黄河源群(QH)、黑河乡组(Qhlh)、大野马岭组(Qp3ld)、鄂陵湖组(Qp2le)和野牛沟组(Qp1ly)地方性地层名称单位。图4-27 黄河源地区...

中更新世大湖泊发育阶段
答:在现今源区的黄河河谷中,中更新世地层露头很少,被全新世沉积物所覆盖,基本上要靠钻孔来揭露,目前在该区已打了多个钻孔(图2-29)。分析这些钻孔资料发现,即使在已打穿第四纪沉积物的钻孔中,其地层的时代也是中更新世以来,未发现早更新世地层。河谷区的中更新世地层的岩性以一套湖相的粘土和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