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作者&投稿:索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的总体框架~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为此,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上作出全新阐释,集中强调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随着该规划的实施,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将成为学校办学职能发挥的重要阵地;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将成为高等院校办学实力的主要体现;建立在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的各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将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办学功能发挥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高等院校如何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办好开放式大学,将成为高等院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一经产生,便向世人展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第一,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内容发生变革。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现出了知识和经验的系统性,但也暴露出了更新速度慢及与现实经济社会需求脱节等弊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催生了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4C 能力(Critical thinking,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reativity,即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力)的交叉渗透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已有的教学内容,更为其增添了新的内涵。第二,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采用的是以群体为对象的标准式教学,所遵循的知识传播过程主要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过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所特有的学习风格、兴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个性差异。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变这种单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如融入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具发生变革。传统的教学工具受场地、教具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功能单一、交互性弱、损耗性大、灵巧差等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避开了传统教学的种种限制,可以催生更多功能多、可持续、灵活性、轻便性新型教学工具。如“Clicker”、“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电子课本”(E-Textbook)等教学工具,不仅可以为传统教学工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可以推动形式多样的专用教学工具创新发展,从而直接服务于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第四,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环境发生变革。以互联网、便携式智能手机与电脑、声像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微型学习、泛在学习、虚拟学习等一系列数字化学习不断涌现,从根本上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学习环境。以云计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云端教育学习环境,将家庭、户外、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等各个物理空间连为一体,形成虚拟化的云端学习空间,可以实现家校互联、资源互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为形成“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种高度智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第五,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传统实体型校园式的办学模式,使得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阶段性、选择性和封闭性特征,学生只能集中在学校接受固定阶段的教育,一旦毕业便意味着接受教育阶段的结束;有限的教学资源,决定了只有特定的人群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同地域高等院校封闭式的办学过程,客观上造成高等院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落差较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高等教育的不断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持续性、普适性和开放性,为建设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支持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构建开放式大学和学习型社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二、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
网络信息技术自产生以来,其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程度也呈现出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动态发展演变过程。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过程的总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四阶段发展理论,对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演变态势(图2-1)。

图2-1 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发展演变

1.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起步阶段
学校仍然延续着以实体型教学资源为依托、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式接受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办学思路,网络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表现在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模式的局部变革、教学管理的软件化等;如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操作,电子邮件使用等加入教学内容中,教师的板书以PPT 演示文稿代替,教育管理软件开始初步应用等;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大影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信息技术的引入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主动的行为。
2.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应用阶段
教师体验到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优势,出现了教师主动和广泛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工具、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得到深化;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但随着广大教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断提高,学校却面临着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的障碍。
3.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整合阶段
随着学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与建设,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体系的构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实现全新的变革,由主要依托实体型教学环境向主要依托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网络信息教育教学平台系统,实现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组织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通过积极的引导和辅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和网络协同教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的选择。
4.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阶段
随着学校网络信息教学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学校逐步实现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都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进行;同时,学校开始追求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领域及服务功能的多元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校际区际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和共享等方面的不断创新,这一阶段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分析及特点
读者需求是指读者对适用图书文献的寻求过程。它以读者的阅读目的为出发点,以其使用文献的取得为结果。此过程体现了读者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属于阅读行为的前期活动。取得适用图书文献的过程就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
读者需求从广义上讲,就是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资料的需求;从狭义上讲,就是对书刊文献资源的需求。所以,读者需求其实就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并由此产生对文献的研究和利用。读者需求总是以自身的某一种具体需要为起点,并体现在阅读内容、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之中。其表现是阅读内容依据需要进行选择,阅读行为按照需要加以控制和调节,阅读效果针对需要做出评价,阅读活动满足需要继而更加深化。读者需求不仅是个人的某种需求,也是社会需求的表现。因此,不断变化、复杂多样的特点贯穿于读者需求的始终。
1.大学生读者需求的特点
大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中最为重要的读者群体,分析他们的需求特点,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读者对文献需求有如下特点:
(1)对教学用书的需求有稳定性、集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由于专业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体系等限制了教学用书的基本范围,使得教学用书在大学生读者当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教学用书的集中性表现在使用的种类和读本集中、读者数量集中及利用时间集中。在大学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用书呈现出周期性循环往复的使用状态,有较强的阶段性规律特征。
(2)阅读活动与所需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工作相联系
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未来工作需要的指导和影响。因而,他们比较倾向于专业文献的阅读,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学科文献的阅读,渴望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3)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和精神文化生活有较高兴趣,他们的阅读需求高于其他读者
在结合教学内容阅读文献之外,大学生读者根据个人爱好,还会阅读许多课外读物,涉及面非常广泛,不仅仅是专业书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会有选择地阅读文学艺术、哲学法律、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个人主观愿望,都在激励大学生读者多学知识多读书,从中寻找它们需要的内容,以充实他们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因此,他们的阅读热情、态度、目的都表现出强烈地求知欲望。
2.教师读者需求的特点
高等学校图书馆中的教师读者是重点服务对象,这是由于他们在高校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教师读者从年龄结构上可以区分为老年、中年、青年教师三个层次。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文献需求特点也不相同。
(1)老年教师多年从事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导力量
老年教师主要负责著书立说,带研究生,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担了一些重要科研项目。老年教师经过多年积累,个人的专业藏书比较丰富,他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利用,主要是查找一些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外文资料及历史文献等。对于这些老年教师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义务协助查找,以便使他们将宝贵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上。
(2)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处于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中年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面对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频繁的学术活动,以及自身需要的知识更新与学习提高的压力,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在文献的选择上,通常是利用图书馆的目录和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文献,并习惯于自己查找,但也希望图书馆工作人员帮助查找。其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范围主要集中在与本学科和专业相关的书刊文献。他们希望工作人员提供更高层次的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以便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
(3)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
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不久,大多数担任教学辅导工作,同时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和能力。他们学习勤奋,工作热情高,对利用图书馆有很高的积极性。具有来图书馆的次数频繁且时间上较多、涉及文献的内容广泛且借阅量大两大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应针对青年教师的阅读需求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
信息服务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服务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信息服务者的劳动价值最终在用户信息利用活动中得以体现。由于信息服务者面对的用户群体种类繁多,职业各异,需求多变,因此,信息服务者必须认真进行用户研究,针对不同的用户及其信息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但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用户的信息需要是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信息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下对特定用户的特定需要产生效用,无论何种信息服务都必须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针对性就是为特定的用户找到确定的信息,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实现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的最优匹配。
2.及时性原则
在信息服务中,信息服务者必须依靠广泛的用户联系渠道,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高效生产出用户所需的信息,并利用便捷的传递渠道将信息及时提供给用户。及时性原则一方面要求信息服务者坚持“顾客导向”的理念,时刻跟踪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促使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信息服务的一个基本因素。
3.精炼性原则
信息服务者对信息应当在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筛选加工,做到有分析、有比较、有选择,浓缩度高,使提供的信息简明扼要,精益求精,在质量和数量上都符合用户的需要。
4.方便性原则
信息服务要为用户的信息行为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时空障碍,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内部管理,简化利用信息服务的手续,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优化系统设计,开发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宣传普及信息知识,开展用户培训工作,增强全社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消除用户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刺激用户的消费需求,为信息服务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5.系统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要求,从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人才培养的学习与实践、培养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服务社会的内容和平台等方面,构建系统全面的信息服务体系,才能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和高校基本职能的最终实现。
五、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
依据高等院校各种类型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运行规律与职能要求,在遵循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规划设计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图2-2)。

图2-2 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和思路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包括目标层面、功能层面、方案层面和技术层面四个方面。在目标层面上,首先要高瞻远瞩,全面分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网络环境条件、技术水平条件、员工素质条件等,紧密联系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势与特色,科学规划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在功能层面,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和要求,合理谋划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设计、功能要求和功能内容;在方案层面上,以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要求为出发点,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过程与内容为基础,以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和技术为手段,系统设计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具体系统平台;在技术层面上,在充分考虑高校图书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开展信息服务知识库建设、系统平台的开发,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与更新。

一、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012年科技部启动了“科技惠民计划”,提出面向基层、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国家科技计划,主要支持基层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开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及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与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出台了包含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城镇发展四大领域、18个方面、1541项的《科技惠民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了《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开展了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研究和推广活动。之后,在科技惠民计划的积极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开展了深入广泛的科技惠民工作。
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事实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实现,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及促进发展。在全国上下积极开展科技惠民的大趋势下,高等院校如何发挥科技和智库优势,实现由学科导向向服务需求导向转变,依托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和特色,积极探索科技惠民的内容、方式与途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科技惠民计划实施中的主力军作用,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网络信息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阅读、网络咨询、网络交流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信息汇集和创造的中心,更是学校联系社会、服务民生的主要窗口与平台,如何以高等院校的科技和智库优势为基础,以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为手段,构建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科技惠民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是高等院校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二、高等院校科技惠民服务体系的内容构成
依据我国科技惠民计划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结合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在学科、专业、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面向民生工程的重大需求,高等院校科技惠民服务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科技富民
增加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仅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更是科技惠民的重要目标所在。当前科技惠民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优先实施科技富民工程,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着力推进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大发展,加快培育发展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引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科技惠民的首要任务。
2.科技健民
科技健民旨在通过促进相关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不断提升社会和基层组织的医疗及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水平。科技部出台的《科技惠民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中,明确了医疗器械、临床医疗及转化医学、中医药与民族医药、公共卫生和全民健身与健康服务等方面数百项涉及科技健民的科技推广项目。高等院校依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集成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积极推进民众健康保健项目的应用及推广,是高等院校科技惠民的重要内容。
3.科技护民
科技护民旨在通过科技手段,不断加强和改善广大民众的生存条件及生活环境,包括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食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城镇低碳发展与节能减排、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社会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和学科专业特色领域,可以对应开展相关方面的科技支持和成果推广,可以在各自优势服务领域科技护民方面大显身手。
4.科技育民
科技育民旨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知识信息中心、科技开发与转化基地、科学普及与推广窗口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和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技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的科技意识、科技吸收和科技引用能力,这也是科技惠民活动的重要目的所在。将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科技培训和科学普及进行有机结合是高等院校的优势和特长,在科技开发中主动与惠民工程联系,在科技推广中积极与惠民工程对接,在科技咨询和培训中强化与惠民活动结合,在科学文化普及中广泛深入民众,是高等院校开展科技育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三、高校图书馆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总体框架
依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规划确定的科技需求和要求,结合高等院校开展科技惠民活动的服务内容体系,以高等院校科技和智库优势为基础,以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为窗口,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可建立高校图书馆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图6-7)。

图6-7 高等院校科技惠民总体框架和思路

本框架构建的总体思路为:依托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在行业背景和学科专业优势等的基础条件,规划和制订科技惠民的总体实施方案,分别从科技富民、科技健民、科技护民和科技育民四个方面来规划和制定本校科技惠民工作的具体服务领域、方向与服务内容;紧紧围绕服务内容,从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医疗卫生与健康保健水平、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及生活条件、强化科技咨询和科学普及活动等方面探索科技惠民的不同方式和途径,以实现广大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条件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升华,从而实现高等院校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最终目标。
四、典型高校科技惠民网络信息平台系统构建
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由于其较强的行业背景和鲜明的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在构建自身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时,必须要经历一个自身优势与惠民服务需求之间的对接、定位及整合过程。在科学提炼和规划具体服务领域、服务方向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来构建一个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与运行高效的科技惠民服务体系。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是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五所高等院校之一,在长期面向国土资源行业培养地质类和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办学过程,形成了地质和经济管理两大学科优势,理、工、经、管、文、法、艺等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幔枝构造与地质找矿、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与水资源调配、地球化学与农业地质、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区域矿产地质调查、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开发与管理、资源型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国土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法律法规、土地资源规划与治理、宝石与矿物加工等领域积累了大批的科技成果,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构建本校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图6-8)。

图6-8 石家庄经济学院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构建

本系统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①学科专业系统。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的递阶层次关系,确定不同层次的科技惠民服务依托。从本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规划设计服务依托的总体特征来看,虽然从总体上来说,主要依托地学类、经济管理类和人文法律类学科专业,但这一依托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具体对象(包括:特定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和研究者(包括:研究梯队、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各个参与研究人员)。本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规划与设计应以学校主导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为主要依托对象,在此基础上兼顾所有学科专业的总体依托和个性化依托;②服务中心系统。本中心按照功能要求划分为科技富民服务中心、科技健民服务中心、科技护民服务中心和科技育民服务中心。科技富民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旨在促进地区、行业经济发展,产业经济转型和升级方面的科技需求;科技健民服务中心用于提供民众健康保健方面的各种科技资料、数据和信息资源;科技护民服务中心主要侧重于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方面的科技支撑;科技育民服务中心重点开展科技咨询及科学普及方面的服务活动;③服务平台系统。按照上述服务中心系统的功能分区,依次设立了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交互平台、地球化学与健康保健交互平台、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交互平台和科学普及与服务咨询交互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科技信息服务内容和功能的模块化;④服务信息系统库。分别按照资源勘查、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病地球化学解译、地质灾害预警、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设置特色性专业系统库,以满足不同方面的服务需求。当然,本系统库可以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科技惠民服务的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系统库;⑤图书馆网络信息保障系统。内含有服务基础条件分析、服务需求分析、操作层建设、知识库建设、系统维护与更新等功能,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信息优势,保障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需求定位、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建设、系统链接、系统的维护与更新等。
五、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优先和重点开展优势、特色学科服务平台的开发。高等院校包含有众多的学科专业,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专业全面开展,必须结合本校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与专业、科技成果主要集中的领域及范围,优先和重点选取以优势学科、应用面广、效果明显的学科专业为依托进行建设及运行;
第二,通过校际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在各学校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开展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校际联盟、图书馆之间的网络链接,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扩大各个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提高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效果;
第三,注意各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科研机构、图书馆、专业院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分别从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合、科技惠民方案制订、服务内容体系的确定和要求、平台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密切的分工与协作,才能保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的顺利实施;
第四,注意服务平台系统信息资料的充实、更新和完善。科技惠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施和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形势的变化,对其相关结构和内容进行不断修订、充实、更新与完善,保证系统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实现系统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满足学校科技惠民活动的有效及深入开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伴随着当今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贡献率的不断提高,各国都把促进技术创新作为本国重要的战略选择。高等院校是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肩负着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任。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学校的学科专业集群体系为基础,以学校的学科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对象,构建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更有针对性地、更高效地支持和服务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平台的构建,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咨询与服务。具体包括:第一,学科专业导向下的信息分类平台。依据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按照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分学科专业的网上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学科专业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图书信息资源系统);第二,专题研究导向下的信息分析平台。依据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领域,建立不同研究领域和方向的专题研究信息咨询与服务平台(专题科研项目系统、专题研究成果(专利、著作、论文等)系统);第三,课题研究导向下的查新咨询平台。主要满足教师科研工作中的资料搜集及成果查新(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查询系统、三大检索论文查询系统、研究成果查新系统等)。

图6-4 科研管理工作总体思路与框架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与演变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和知识储备库,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现代信息载体的变革与更替,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深化,图6-5给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演变轨迹(图6-5)。从图6-5中可以看出,伴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经济—网络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及演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途径、服务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革,先后经历了以纸本为信息载体的文献服务到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服务,又到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知识服务;伴随着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及演变,在服务对象上也出现了市场细分,由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表现出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精细化,服务方式和服务途径的灵活与便捷化,服务手段和过程的无形化;在这些发展演化进程中,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也不断地由实体图书馆向虚拟图书馆转化,由此进入了一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知识服务。在这种新模式下,传统管理上的有效维护馆藏品、整理资料、管理图书等图书馆的功能已变得不再准确,知识提供则是图书馆功能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对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供知识服务,经过析取、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的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正在从传统的提供单元文献及信息向知识导航、知识评价、信息咨询等转化,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系统进行知识的融合、重组等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院校科技工作的需要。

图6-5 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发展演变示意图

二、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是新信息、新知识、新成果产生的重要源泉,同时,这一研究过程也需要掌握和占有大量当前的新信息、新知识及新成果。然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今天,面对浩如烟海来源于不同渠道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如何收集、如何整理、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甄别、加工、分析与处理,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和途径,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建立知识图书馆,探索知识服务模式下和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新的服务功能及方式。

根据服务对象的构成特征和要求,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务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服务领域上,特定学科专业研究领域系统和详细的科技信息需求。即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涵盖不同学科专业科研工作的科技信息服务需要,又要结合本单位科研工作的重点学科研究领域,开展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和有针对性的科技信息服务;

第二,从服务深度上,由普通的信息查询到特定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具体的知识服务需求。从科学研究的要求上来说,普通的信息查询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信息查询功能上,必须结合学校特定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图书情报资源,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相关知识与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重组、整合、发酵和创新等过程,为研究者提供具有更强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知识、途径和思路;

第三,从服务理念上,由被动服务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需要从“面向资源”到“面向交流过程”再到“面向信息用户”的方向转变,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要强调用户的地位和能动性,需要根据用户的目的、要求和行为方式来理解及设计图书馆服务的相关技术与方法,以形成有机融入现代信息和知识环境的服务系统或模式;

第四,从服务方式上,由大众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即现代高校图书馆需要从服务对象无差别化的“批量生产和批量供应”向服务对象细分化的“订单式生产和供应”方向转化,通过MY Library提供专门化的知识与信息需求;通过个性化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对象的专业特征和研究兴趣,提供个性化推送及实时咨询等服务。

总之,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现实需要和网络、信息、知识等传播媒介的巨大变化,客观上要求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及研究需求、基于知识服务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高校科技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服务与支撑。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依据上述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务需求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图书馆在内外网络资源及知识和信息收集与整理、存储、加工与集成、参考咨询、联系与协作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构建高等院校基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图6-6)。本系统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①服务对象系统。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梯队及研究者的递阶层次关系,确定不同层次的主要服务对象。从本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规划设计服务对象的总体特征来看,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服务对象为高校的科研工作,但这一对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加具体的研究对象(包括:特定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和研究者(包括:研究梯队、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各个参与研究人员)。本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规划与设计应以学校特定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即研究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在此基础上兼顾研究者的总体需要和个性化需求;②服务中心系统。本中心系统按照功能要求划分为知识服务中心、资源服务中心、查询服务中心、个性化服务中心和共享服务中心。知识服务中心主要提供特定领域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及其整理加工成果;资源服务中心用于提供本研究领域相关的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资源;查询服务中心主要侧重于相关研究成果的查新与检索;个性化服务中心可以就某一研究方向或课题的整个研究队伍为对象,也可以就各个具体的研究者为对象,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个性化服务;共享中心可以通过校际共享,开拓校外科技信息资源;③服务平台系统。按照上述服务中心系统的功能分区,依次设立了知识组织平台、知识转移平台、知识创新平台、数字资源检索平台、科技文献查新平台、科技文献检索平台、MY Library平台、学术研讨平台和校际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科技信息服务内容和功能的模块化;④科技信息系统库。分别按照知识表示与编辑、知识重组与聚类、知识整合与增殖、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研究成果查新系统、在线咨询系统、个性化推送系统、学术研讨厅、校际科技信息系统链接等方面设置专门系统库,以满足不同方面功能的实现。当然,本系统库可以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系统库;⑤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系统。内含有服务需求分析、服务层建设、操作层建设、知识库建设、系统维护与更新等功能,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信息优势,保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服务需求定位、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建设、系统链接、技术支持、系统的维护与更新等。

图6-6 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规划设计框架图

四、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运行中的相关问题

第一,要优先和重点开展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开发。高等院校包含有众多的学科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专业全面开展,必须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优先及重点选取优势学科、强势研究领域、特色研究方向进行建设与运行;

第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必须要建立服务对象与服务系统之间完善的互动管理模式。平台系统服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这就需要建立学校科研人员与系统分析设计及服务人员在科学完善的互动管理模式下的有效交流、沟通和融合,及时了解科研需求,不断丰富与改进系统功能;

第三,通过校际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在各学校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校际联盟、图书馆之间的网络链接,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扩大各个学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提高平台系统的利用率及利用效果;

第四,努力提升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学校特定学科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客观上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的图书馆服务人员,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平台系统的建设水平及实施效果,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

第五,注意各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图书馆、专业院系、科研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与人员联合行动,分别从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合、学科专业研究领域与方向的规划、科研信息需求的内容和要求、平台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密切的分工与协作,才能保证平台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顺利实施;

第六,注意平台系统信息资料的充实、更新和完善。高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实施和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形势的变化及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其相关结构和内容进行不断修订、调整、充实、更新与完善,保证系统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实现系统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满足新形势下学校科研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工作
答:二、高校图书管理的对策 (一)拓宽图书流通渠道,提供充足图书资源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传递文献信息,这就必须切实做到从质量和数量上来评估高校图书馆藏书。首先,图书馆在选购图书时可邀请各专业的专家学者选购专业书籍,他们非常了解本专业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并具备优质的信息收集渠道和...

图书馆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答:5、教育培训专员:毕业生可以在培训机构、大学等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培训工作,针对信息素养、图书情报检索等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就业前景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在相关领域依然有较好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知识服务与传播等方向...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书
答:进一步优化环境布置,营造学术文化氛围,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读书的乐园、知识的殿堂。 (二)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开展深层次文献文档信息服务,拓宽特殊群体信息服务面,积极主动深入各教学部门和科研项目组,了解其信息需求,建立信息服务用户档案,提供所需信息,上门服务;规范定题服务、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工作,丰富...

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管理探析论文
答: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大管理创新力度,以全新的管理模式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的功能。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践当中的运用,极大程度上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转变步伐,推动了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在...

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的馆藏简介
答:本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思想。努力为读者提供安全、便捷、准确及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在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服务、以及在建设鄂南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图书馆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表彰,在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历次评估中都被检查验收合格。94年曾...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分析]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答:1)文献信息资源储备少,服务得不到满足。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设置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这些需求开发馆藏资源,文献资源服务不仅要满足教学方面的需求,而且对于学院的科研工作也应该起到补充辅助作用,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方向是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需求, 较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是绝大多数文献的特点...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和学术资源如何?
答:南信院的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教学、科研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图书馆通常拥有丰富的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涵盖了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纸质图书资源方面,南信院图书馆拥有一定数量...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探析
答:2.1.3制定持续可靠、操作性强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信息资源收藏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获取政策应该与本馆的使命和职能保持一致,印刷型资源、电子资源以及数字资源的比例要与本馆用户需求相一致。为了降低本馆经费,对于一些利用率高、价格昂贵的...

高校图书馆联系方式
答:图书馆的作用 1、学术支持服务: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图书资源外,还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数据库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站和公告栏等途径了解这些活动的信息。2、阅览和自习空间:高校图书馆通常设有宽敞、安静的阅览和自习区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

图书馆岗位职责
答:5、搞好藏书建设,根据学校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的调整,做好新书的采购和导读工作,为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6、负责校际之间的协作交流。 7、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做好新书上架、新书推介、读书报告会等项工作。 8、制定图书馆安全预案,保证师生安全。 9、副馆长在馆长的领导下负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