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自称

作者&投稿:芮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人称的词】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译为“自己”之意.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之用,一般译着“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另外一种就是个人在对话中用的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2. 古文中称我叫什么

吾、余、予、朕和孤 一、吾 吾是一个汉字,读音为wú ,上下结构,部首为口。

从五从口。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口指生命。

吾,施身自谓也,自称;我;我的意思;姓。 二、余 余自称,指自己。

早期为君王专用,商末至春秋战国后期及部分君王常以“余”自称,与“寡人”“孤”“吾”“朕”并立为君王常用自称,战国后期逐渐淡化,秦统六国后始皇帝以“朕”自称后于国内逐渐消失,后世部分贵族也流行以“余”自称,部分史书中仍以“余”为君王自称。 三、予 予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yú、yǔ,指夏朝第七代君主;予同“余”,我的意思;授予,给予。

宋·周敦颐《爱莲说》等均有相关记载。 四、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

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 五、孤 古代帝王的自称。

六、愚 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老(老人自谦之词);愚臣(大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愚意(对自己意见的谦称);愚怀(谦指己见)。

3. 用古文中称自己为

古文中称自己的代词有很多,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词语。

最普遍的是:余、予、吾、我。它们也存在一些差别。

余:只表示我自己,不能表示“我们”。予:与“余”同。

《康熙字典》:郑康成注:余、予古今字。吾:可以只表示“我自己”,也可以加“辈”、“侪”、“人”、“属”等,表示“我们这些人”。

吾,是普遍意义的“我”。 我:是相对于其他人时所言。

《说文解字》,我,施身自谓也。意思是将自己放在你、他或对方的环境下的自称。

例如,相对于别人的见解,说“我见”;相对于敌方,说“我方”;相对于其他国家,说“我国”。如“敌我不分”不能说“敌吾不分”。

在长辈、兄长、朋友面前,自称用:晚辈、小可、鄙人、敝人、愚等。在皇帝面前,自称用:微臣、小臣、老臣(自己的年龄和资历高)等。

在上级面前,自称用:下官、末将等。在官府中,自称用:小民、小人等。

在老师或学问高的人面前,用:学生、小生、晚生等。在比自己小的人前面,用:愚兄、小老儿等。

具体的说法还有很多,总的特点是“谦”。

4. 古文中称我叫什么

吾、余、予、朕和孤

一、吾

吾是一个汉字,读音为wú ,上下结构,部首为口。从五从口。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口指生命。吾,施身自谓也,自称;我;我的意思;姓。

二、余

余自称,指自己。早期为君王专用,商末至春秋战国后期及部分君王常以“余”自称,与“寡人”“孤”“吾”“朕”并立为君王常用自称,战国后期逐渐淡化,秦统六国后始皇帝以“朕”自称后于国内逐渐消失,后世部分贵族也流行以“余”自称,部分史书中仍以“余”为君王自称。

三、予

予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yú、yǔ,指夏朝第七代君主;予同“余”,我的意思;授予,给予。宋·周敦颐《爱莲说》等均有相关记载。

四、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

五、孤

古代帝王的自称。

六、愚

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老(老人自谦之词);愚臣(大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愚意(对自己意见的谦称);愚怀(谦指己见)。

5.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自称、他称、一般他称、爱称、敬称还有什么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称爵名】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谦称】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拓展资料 称呼对方的: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称呼自己的: 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哥哥;  自己家庭称——寒舍。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



文言文自己的谦称
答:(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2. 古文里说自己的时候通常...

文言文的称谓语自称和他称
答:1.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自称、他称、一般他称、爱称、敬称还有什么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 号又叫...

"我"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答:仅作为第一人称代词而言,"我"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就是自称、自己。《说文解字》:施身自谓也。也就是说,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它与吾、余、予、仆、愚是一样的。然而,就因为“用法”的不同,"我"与其他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区别。《说文解字注》有一段话:“ 施身自谓也。不但云自谓而云施身自...

文言文表示自己
答:在上级面前,自称用:下官、末将等。在官府中,自称用:小民、小人等。在老师或学问高的人面前,用:学生、小生、晚生等。在比自己小的人前面,用:愚兄、小老儿等。具体的说法还有很多,总的特点是“谦”。2. 表达“一切都得靠自己”的文言文有哪些 1、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文言文中人称的词
答: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帝王的专称是朕和孤,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通常译为...

用古文中称自己为?
答:古文中称自己的词很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称呼各异:国君的自称有:寡人、孤;皇帝的自称有:朕;官员在皇帝或比自己官阶高的人面前谦称有:微臣、下官;自己的谦称有:在下、鄙人、不才、老朽、晚辈、小人等;在师长面前谦称有:生(学生、晚生、生员等;另外还有:予、余、吾等。女人的自称有:...

古文中的人称代词分别有哪些,怎么表示
答: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谦称: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

文言文形容自己的称呼
答:7. 古文对你我他的称呼 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 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 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 *** 。 古文称朋友:朋、友、徒、知己。 例句:有朋 自远方...

古代文言文对自己的称呼
答: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语。 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 注意:女(汝)、尔、...

文言文表示人称词语
答:1. 表示人称的文言文词语 第一人称代词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臣本布衣 愚以为宫中之事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 第二人称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