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穷”,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拔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穷”?是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因为以前人没有燃气灶,所以每次做饭之前就要生火。但是生火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当柴火烧得非常旺盛的时候,如果将其中的一根柴火放到另一个灶台下,时间久了之后火就会慢慢的越来越小,而不会越烧越旺。
以前“三”并不是真正指代三次,而是多次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将已经燃烧的柴火反复的一直挪到其他的地方去,多经过几次那么柴火就会完全灭了。


这句话就是为了告诉后人,这并不是一个生火的好方法,大家不要这样做。理解了上半句话之后再来看下半句话就很容易明白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多搬家几次,只会越来越穷。
因为在过去大家生活的条件都非常艰苦,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就会想着,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不适合我,没有机会,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会有新的机会,所以就会反复地搬家。

但是每一次搬家并没有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可能只是让自己越来越差,所以以前人们对搬家其实是非常谨慎的,不是逼不得已并不会轻易搬家。
因为搬家后就是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跟街坊又要重新熟络起来。有句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好的邻居就相当于半个亲戚。但是到了新的环境,就等于跟以前的那些邻居断绝了关系。

而且,每次搬家总是会丢三落四的,有一些东西就找不到了。生活日用品、家具也是磕磕碰碰,所以每次搬家其实损失都非常的大。

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人之所以会不停地搬家,是出于人的本性,他们是在不断地寻找合适自己的生活及地点。只有不断地搬家,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尤其是现代人,特别喜欢搬家,由于缺少家庭的拖累,他们一个人带着行李可以快速地从一个城市移动到另一个城市。


但是中国农村人是比较反感搬家的,以至于有“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穷”的说法。什么意思呢?燃烧的火堆我们都知道,越烧才会越旺,可是你左搬右搬,那火苗不是会越来越小吗?
搬家也是一样的道理,搬一次家,丢一次东西,越搬得勤快,家里的的东西丢得越多,人也就越来越穷。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种人,换工作换得很勤。每换一份工作,他就拉着老婆孩子搬一次家,一年总要搬个二三次家。
你说搬家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一家人大包小包地倒腾,有时候搬不了的东西,就只能暂时留在原地,过后又没时间来拿,就那么丢失了。所以我这个朋友到现在四十多岁了,家里穷得是叮当响。
为什么会越搬越穷呢?中国是从农耕社会中走过来的,土地把农民们困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人可以走,但是地走不了,而土地又是农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旧时农村人轻易不离开自己的家,时间长了,在农村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人脉网,做起什么事情来都非常方便。


如果你搬第一次家,离开了自己的村庄,到附近的村子里安家落户,损失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关系网和人脉资源。而这种损失是在短期内很难补充上来的,别人借助各种关系可以让自己发达起来,而你失去了关系网,就只能受穷了。
如果你搬第二次家,离自己以前住的地方越来越远,也就是彻底和自己以前的朋友、亲戚、同事远离,那基本上属于从头再来,重新创业,这个难度有多大,经历过的人自己都清楚。
如果你搬第三次家,也就是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去,除非有贵人相帮,否则这种事情你还是不要当成儿戏,搞不好会家破人亡的。不能轻易挪窝,这是旧时中国农村人对自己的要求,祖宗的坟地都埋在这里,一句招呼都不打,全家人就离开,那是要遭天谴的。
虽然说“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穷”,但是社会发展了,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为了寻找自己的梦想,更是在不断地搬家。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客观上为年轻人提供了搬家的可能,大量经济型公寓的出现,使得人们搬家不需要再大包小包,简单到一个旅行箱就可以自己往来,简单至极。


只是希望这些年轻人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不管他们搬到哪里,他们的根在家乡。正所谓“叶落归根”,不管你走得有多远,心里永远不要忘了有一个家,否则就像是河里的浮萍一样,到处乱飘。

自古以来,乔迁新居都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因为没有房子的人住进新房子,或者有房子的人搬进了新家,都是一件特别开心的喜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所有事情的根基和资本。

在古代社会,穷人和富人家的房子有很大区别,贵族和富人的房子高大宽敞,而穷人的房子则是用土坯搭建而成的。

但无论房子的质量和样式如何,能够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小窝,也是一件非常令人无比幸福的事情。

俗语“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穷”,其实就是一句关于搬家的俗语。

这句俗语中的“三”字,是一个泛指的数字,并不是是说就搬三次家,也不是说搬家就会受三次穷,而是说如果总搬家,就会对家庭有不利的影响,实为老祖宗经验之谈。

“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穷”的含义

这句俗语说的是关于搬家的讲究,在古代社会,由于并没有天然气或煤气罐,所以人们日常做饭的时候都会用灶台。

假如一个家庭在一座房子中住了很多年,那么就说明这家的灶台会烧得特别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家庭生活比较富裕。

但是如果总是频繁的搬家,或者说当灶台还没有烧热的时候,就搬到了下一个灶台,那么灶台中的火就不会特别旺。

如果经常搬动灶台或柴火,那么灶台中的火用不了多久就会熄灭。实际上这句俗语,其内在含义非常深刻,说的是如果总是居无定所,那么最终只能是一辈子受苦。

第一、火搬三道熄

在古代社会,由于农村地区非常贫穷,在做饭的时候一般都会用灶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的农村,很多人家也依然在使用灶台做饭。

虽然灶台看起来比较简陋,但是做出来的饭菜,却要比燃气炉灶更好吃。但由于受条件所限,所以总会有一种脏乱差的感觉。

过去农村人搬家会有很多东西要收拾,搬家的时候会非常麻烦。因为在农村人的观念中都认为,搬家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在搬家之前,甚至还要进行祭祀活动,这其实就充分体现出了搬家的重要性。

俗语“火搬三道熄” 其实非常好理解,说的是农村人在搬家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搭建炉灶,因为只有炉灶建好了才可以称得上是家。

但是在搬家的时候就有很多禁忌,如果将一个烧得很旺的柴火搬到新家中,那么火焰就没有之前烧的那么旺。

如果一生中都在不断的搬家,那么灶台中的火迟早会熄灭。

“火搬三道熄”中的“三”字只是一个概数,所以很多穷人由于没有自己的房子,总是处于不断搬家的状态中。虽然有“人挪活,树挪死”的说法,但是频繁搬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搬越穷。

第二、人搬三道穷

“人搬三道穷”其实与“火搬三道熄”意思相近,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总是经常搬家或者居无定所,那么他就根本无法积累财富。

在频繁搬家的过程中,就会让自己的财运消失,最终的结果,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那就搬家的次数越多越穷。

几十年前农村地区非常贫困,很多极度贫困的人家甚至都吃不饱饭。他们为了能够填饱肚子,经常会出现四处流窜的现象。

尤其是在遇到灾年之后,搬家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正所谓

“人走灶台凉”

,也就是说当灶台还没有焐热过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向下一个地方进发。

人的运气其实就像灶台的温度一样,如果总是处于频繁的搬家状态中,不仅灶台中的火焰会越来越低,而且人的运气也会越来越差。

正所谓“人怕倒三倒”,如果总是居无定所,那么最终也只能处于贫困之中。

在搬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很多家具或牲畜都很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人在搬家的时候,也会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搬三道穷”就显得非常现实。这句俗语还告诉大家一个重要道理,那就是千万不要因为贫穷而频繁搬家。

结 语

“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穷”,虽然说的是农村人搬家的一些看法。但是大家如果能够认真分析这句俗语,就会发现这其实也是人生中的大道理。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安稳幸福的家庭,但如果总是处于不断搬家的过程中,最终的结局往往都会比较惨。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生火时,搬动柴火便会熄灭,得重新点火;人多次搬家,折腾来折腾去,只会越搬越穷,安稳的过日子就好了。这里“三”是多次的意思,不必要的事情做多了,只会得不偿失。

“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穷”古人是劝我们无论是过日子还是做事都要少折腾,每天胡乱折腾不一定就是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人越折腾过的日子可能也会越来越不如一天,不如扎根一个方向,脚踏实地好好生活才是真道理。

意思是火如果换三个地方燃烧会熄灭,人如果搬家搬三次会变穷。因为火挪动会半路熄灭,人搬家会丢掉很多东西越来越穷。

古人取暖靠烤火,如果多次搬动的火会有熄灭的趋势,古人搬家非常费劳力,多次搬家让人精疲力尽,走向平穷。

六道轮回有哪六道,各有什么来历?
答:这三界是六道凡夫所依止的居所,凡在三界内,都要接受轮回,因此佛经说三界犹如一座火宅,火宅也就是比喻三界之中,受生死烦恼无名之火所烧。据经典所指出,行十不善业因缘故,要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行十善业道因缘故,则生天界及人界。所谓天界就是「神界」,乃是正直福德的灵魂所居之...

老话说“人生要过三道关,躲过就平安”,是哪三道关,你知道吗?
答:所以,只有那些能够忍得一时之气的人,才能以防百日之忧;只有那些学会了控制情绪的人,才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第三道关:欲望关 埃及著名作家尤素福·西巴伊曾说:“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

形容人生角色转变诗句
答:月明人倚楼。” ①的怅然长叹;浪子诗人”郑愁予以其浅显的白话营造了浓浓古韵,时空结合,意味悠长。 三、哀怨疚恨的情思美:此诗将望归的女子处理得含蓄内敛,情深而又自持,从而为全诗平添了富于古典气息的哀婉和惆怅,以及浓郁到化不开的缠绵韵致。 这其中有坚强,也有含着泪的忍耐,更有不绝的情思。此诗以男子的...

三字经原文和译文
答:明王氏,皆道学。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

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少”,含三字,并且表示多少的俗语或成...
答:低三下四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二满三平 二三君子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桃杀三士 二心三意 分三别两观隅反三 喙长三尺 河东三箧 华封三祝 火冒三尺火冒三丈 河清三日 红日三竿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横三竖四横三顺四 几次三番 接二连三 九流三教 九烈三贞假眉三道 九衢三市 金人三缄 接三连...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答: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

《我爱我们的节日》 寒假初中作文
答: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

不得不服古人的智慧,古代仵作验尸十大神奇技能是什么?
答:当时的仵作就不信,就说一个人如果是被烧死的,那么他的一定有灰,如果没有就是他杀,因此他们就做了一个实验,找来两头猪,一头猪用火烧死,另一头猪直接杀死,后来发现烧死的猪嘴里面有灰,而被直接杀死的猪嘴里面没有灰,所以他们就此判断她丈夫是被直接杀死的。二、由尸斑来判断死者的死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