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 全球化1492年 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何时?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作者&投稿:巩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指哪一历史事件~

1492年8月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月的航行终于到达陆地,哥伦布认为这里就是印度,所以叫当地人为印第安人。当然他到达的其实是今天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随后他还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A必修一、二特点:
1、宗法分封制的特点
2、中央集权制的特点
3、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4、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5、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权利法案》)
7、美国联邦总统共和制的特点(《1787年宪法》)联邦制原则的特点
8、德国政体的特点(《1871年宪法》)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10、《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农耕经济的特点
13、小农经济的特点
14、工厂制的特点;大企业制度的特点
1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6、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18、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9、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20、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1、欧一体化的特点
22、东盟的特点
23、北美自由区的特点
24、亚太经合组织
25、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私营手工业的特点
26、福利制度的特点
27、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28、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资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系②城市中心论③在资本主义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29、传统科技、近代科技的特点

必修三
1、百家争鸣的原因
2、宋明理学的原因
3、书法成为自觉艺术的原因
4、文人山水画形成的原因
5、民间风情画形成的原因
6、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7、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原因
8、文艺复兴的原因、宗教改革最早在德国的原因、启蒙运动的原因
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10、维新思潮出现的原因
1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出现的原因
12、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1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三个代表出现的背景
14、新中国科技进步的原因
15、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16、中国古代思想、近代思想、现代思想解放运动
17、西方古代、近代、现代思想解放运动

A影响
1、孔子思想的影响
2、百家争鸣的影响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4、宋明理学的影响
5、明清思想批评的影响
6、儒家思想的影响
7、指着学派的影响
8、苏格拉底的影响
9、文艺复兴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影响、启蒙运动的影响
10、加尔文教的影响
11、牛顿的影响
12、瓦特改蒸汽机的影响、爱迪生发明点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3、影视的影响
14、体用之争的影响
15、戊戌变法的影响(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16、辛亥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的影响)
17、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8、计算机的影响
19、双百方针的影响
20、分封制的影响
21、宗法制的影响
22、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23、科举制的影响
24、雅典民主制的影响
25、十二铜表法的影响
26、罗马法的影响
27、权利法案的影响
28、1787年宪法的影响
29、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30、鸦片战争的影响
3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33、辛亥革命的影响
34、五四运动的影响
35、十月革命的影响
36、抗日战争的影响
37、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8、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39、两极格局的影响
40、欧共体、日本崛起的影响
41、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42、小农经济的影响
43、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的影响
44、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的影响
45、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46、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7、蒸汽机的影响
48、铁路出现的影响
49、洋务运动的影响
50、民资的影响
5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52、2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5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54、一化三改的影响
5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5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乡镇企业的影响
57、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
58、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
59、改革开放的影响
60、两大体系(三大支柱的影响)
61、如何评价全球化趋势

这是岳麓版教材 广东考区 希望有帮助

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征服美洲;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探险、航渡美洲在地理开发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哥伦布一行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并安全返回的新航路,从而把美洲和欧洲、进而把新大陆和旧大陆紧密地联系起来。哥伦布对他以为的"西印度地区"做了较详细的记载和描绘,使旧大陆的人们对这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胡适之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近代西方先进思想的推动下,冲破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高喊 “科学和民主”,开展新文化运动,推动着中国社会大改造。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进入了崭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口号,民主,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大西洋航线,引起欧洲贸易中心的西移,欧洲殖民活动开始,在欧洲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欧洲近海文明向远洋航海文明的发展开,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新航路的开辟给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2、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它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诸子百家竞相传播,各种观念普遍传播并被接受。近现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
3、民主和科学
4、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492年,哥伦布开始横渡大西洋。
百家争鸣,春秋时期。
民主,科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这一点。   
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的观念,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央领导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讲话中关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重要论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引领下,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492年8月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月的航行终于到达陆地,哥伦布认为这里就是印度,所以叫当地人为印第安人。当然他到达的其实是今天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随后他还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因为他打破了旧有的思想,产生了众多新的思想学派与系统理论,“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 科学” 的口号;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492年对于欧洲甚至全世界来说是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一年哥伦布接受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开始他的航海之行,发现了美洲大陆,至此,欧洲进入大航海时候,随着而来的殖民主义时代来临,各大洲联系加深加强。可就可能是你说的全球化1492年吧。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1915年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有人会说是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其实不然,先秦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旧的礼乐制度溃崩的时代,孔子主张的是恢复这种礼乐制度,而非创新。更谈不上解放。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是“科学”和“民主”,即当时所流行的“赛先生”和“德先生”,科学和民主是来源于日语中的“Science和Democracy” 的翻译,新文化运动时期叫法就是赛先生和德先生,北京大学还有D 和S的雕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百度百科下不难找的http://baike.baidu.com/view/20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