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出自哪本书

作者&投稿:傅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出自哪本书.~

小学三年级语文,正是从认字到用字的过渡阶段。进入三年级,就要练习写话,简单作文。所以对学过的生字,要会写,会用。
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用学过的生字组词反复听写,达到会写的目的。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学过的生字会写了,才能练习写话,写作文。
写作文要靠长期积累,坚持不懈。记日记,简单的场景描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三年级也就十岁左右,多数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阶段,这一点已养成习惯为主,每天三五十字即可,逐渐增多。最好固定时间,每天练习,既丰富知识,又积累作文素材,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

科勒涅斯

出自《语文课程标准》这本书。

原文:“以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用好教科书的同时适当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三是要否定以课堂为中心,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不应把师生禁锢在教室里。总之,语文学习的环境必须优化,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扩展资料: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文课程标准





出自《语文课程标准》这本书。

原文如下:

“以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用好教科书的同时适当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三是要否定以课堂为中心,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不应把师生禁锢在教室里。总之,语文学习的环境必须优化,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扩展资料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文课程标准



出自《语文课程标准》这本书。注意第一段话的最后一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开发语文资源,不断增强语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升。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坚决摒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一是否定以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要否定以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用好教科书的同时适当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三是要否定以课堂为中心,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不应把师生禁锢在教室里。总之,语文学习的环境必须优化,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一 根基在课内

把着力点放在方法指导上。课内教学承担着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任务,是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初步形成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忽视课内教学,课外学习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基础知识和初步能力的形成,学生会在课外语文实践中感到茫然,从而无所适从。在课内教学中,我们要把着力点放在方法指导上,本着示范性、有序性、巩固性、创造性的原则来进行,教会学生搜集信息的方法、阅读理解及欣赏的方法、使用工具书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和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等,一旦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某项学习方法,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去积极地选择运用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听说,自己去读写,在自学过程中,不断巩固,就会升华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为课外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把时空点放在主动参与上。课内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留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讨内容,欣赏美点,积累语言,内化运用,实现迁移,亲自参与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留给充足的空间,充分运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方式,把全体学生的活动、小组学生的活动、个体学生的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本着“先学后教”“先扶后放”“先个体自学再集体合作”的原则,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兴趣,为课外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功夫在课外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学倡导的重要理念。这是因为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课堂的点向社会生活的面延伸,学生才能将课内习得的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巩固加深,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校园内,教师要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团,出版刊物;组织文学小组,读名著,写心得,举办演讲;组织文艺小组,演课本剧,说相声;组织书法小组,举办展览;组织阅读小组,举行故事会,辩论会;组织小记者团,采访报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校园外,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丰富物产、人情风俗、仁人志士,结合活动,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展示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师要依照语文知识侧重点,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要正视时代社会的关注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作好规划,统筹安排,切切不可心血来潮,无的放矢。

引导学生开发语文学习的资源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提出的新理念。这是因为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天然地与其他学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大自然生活社会都是它的丰富资源。所以,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学习和应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一些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完整地把握课程资源的内涵,像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广告、标语、店铺名、报告会、演讲会等;像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像国内外重要新闻、学生家庭生活等,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当然,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挖掘、加工、转化和进入语文课程,就会造成闲置和浪费。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有敏锐而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整体认识水平,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综上所述,在实施素质教育、内化新教学理念的今天,只有走出“三唯教学”的误区,才能彻底地解放学生。只有把学生引入生活,引入社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语文教学真正地跨入课程改革的快车道。

请教语文课外拓展知识(小学)
答:“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外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它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课外练习的设计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牢记“生活处处皆语文”,拓展语文学习资源,创新课外练习的设计,使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

[课堂聊天]语文课堂:文本生活化与生活文本化(陈年旧作)_百度知 ...
答:正是源于这种生活课程化的“生活语文化”,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信条,践行的是“大语文教育观”。 生活文本化,是生活语文化的重要内容。具体到语文课堂,其生活包括作为学生文本解读的静态生活背景,也包括即时发生的动态课堂生活。相应地,生活文本化,既指将学生“过去”的生活形诸文字,也指将“...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答:学生在语言人文的互逆中对话、交流、感悟、体验、品味、积累、运用,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既做到得“形”,又做到得“神”,“形”“神”兼备。三、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要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

大语文是什么意思?
答: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思五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也就是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应该是对等的。

【谈语感教学与语文素质的提高】 如何提高语文语感
答: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大语文观”,注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并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渐养成语感。总之,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感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答:3、 自求自得。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4、 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5、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二、...

学好语文的六种技巧_轻松学语文的诀窍
答: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 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答:语文教学的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上下工夫。3.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4.要树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发现、探究的观念。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

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答:学生通过感悟不仅能沉淀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蕴,而且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生命,有了感悟和情感的积累,我们的写作才可能会言之有内容,言之有思想,感悟和情感是我们在阅读或观察时,因思考的参与并过滤而获得的。三、积累的途径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天地有...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二者如何做到统一?
答: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忽视儿童各种学习权利,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想自己之所想、答自己之所问。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