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旅游景点介绍文案简短 游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发朋友圈的句子

作者&投稿:西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普陀山旅游景点介绍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胜地,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佛教文化溶汇一起,成了名扬中外的“海天佛国”。佛教《严华经》记载的“观自在菩萨至普陀洛迦山”一说,使普陀成为观世音之圣地。除了观音朝拜外,普陀山旅游中最大亮点就是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有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称为普陀山三件宝物。巍峨庄严的普济寺(前寺)、法雨寺(后寺)、慧济寺三大寺,是我国明末清初建筑群的典型。现在就具体对上海至普陀山旅游线路中常去的普陀山旅游景点介绍一下。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紫竹林在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上海到普陀山旅游还常去的有南海观音立像。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南海观音露天立像,俾诸众瞻礼获福,得大吉祥。南海观音立像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国家AAAA级风景区北普陀山坐落于历史名城锦州城西北七公里,有天然的景观,与佛门结缘,仿佛卧佛一般的山势,宛若盛开莲花的三十三座山峰,恰应观音菩萨三十三法身之数,具有梦幻般的神奇,酷似南海普陀山的地形地貌,使之成为观世音菩萨在中国北方的道场。 北普陀山开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邃丰厚。北普陀山古称老母山,一千四百年前,盛唐开国之初,就有大德高僧在这里肇建诸端古寺,晨钟暮鼓,佛号梵音,祥云喜雨,龙光清岚,使北普陀山成为辽西著名的佛教圣地。至辽代,又因让国皇帝耶律倍长居此山,经大德高僧德韶奏请辽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闻名天下。其中尤以名贯燕云十六州的“石堂松雪、枫林旭日、苍山观海、红石卧龙、滴水观音、泓池澄晖、烽台夕照”等景观而著称于世。明清两代,更以辽西“第一洞天”驰名海内,为佛、道两教高僧、宗师及信众朝拜之圣地。 北普陀山拥有奇特壮观的山峦;千姿百态的峰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树悬挂的峭壁。名峰、古刹、摩崖移步即景,佳景天成。春可听莺啼鸟语,夏可闻蝉鸣桑林,秋可睹栌红霜染,冬可观石堂松雪。四时景致,异彩缤纷,胜如巧笑顾盼焉。九大景区共有五十多处景观,其云、石、水、洞、林、花、鱼、鸟浑然一体,雄、险、奇、幽、动、静、美、妙交相生辉。实为洞天福地,人间胜境。 北普陀群峰逶迤壮观,怪石千姿百态,鸟语花香,流水潺潺,风光瑰丽,气象万千。特别是梅雨时节,北普陀山云遮雾罩,烟雨朦胧,一座座美丽的山笼罩于轻纱般的云雾之中,更增添了这关外第一佛山的神秘色彩。 锦州北普陀山以它奇峰异石,宝洞妙佛为一体的奇异景观,成为拥有九大景区,五十多处景点的国家AAAA级著名风景区。..

普陀山简介 关于普陀山的介绍



1、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地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2、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南北长8.6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岸线长30千米。中部佛顶山天灯台最高,海拔291.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
3、1982年,普陀山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普陀山被评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原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普陀山景点介绍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1]
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连,显得更加秀丽雄伟。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AAA***国家旅游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南海观音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普陀山三寺: 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宝: 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三洞: 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五一普陀山旅游景点介绍



春花已谢,夏至未至,五一也快来到了,普陀山一直是热门旅游之地,下面一起来看看五一去普陀山有哪些好玩的景点吧。
五一普陀山旅游景点介绍
千步沙
千步沙,在普陀山的东部海岸,南起几宝岭北,东北至望海亭。普陀山东侧的'一条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为千步沙,南面过朝阳门为百步沙。千步沙因其长度近千步而得名。自几宝岭北麓至望海亭下一片沙滩,长约1750米,称千步沙,为普陀山上最大的沙滩。
开放时间:8:00~17:00?
地址: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百步沙
百步沙沙质纯净、滩形优美,由于滩面较窄,受潮流和方位的影响,大海在这里也显得格外温顺。清杭州人胡绍家《百步沙》诗云:“太子塔前沙,临风散似霞。至今卷石在,不见惹微瑕。”百步沙前,海域辽阔,海滩宽广而平坦。沙滩中间有一小坡延伸海中,坡冈上筑有一小巧玲珑的亭子,名师石亭,它与北端六观亭,是供游人观日出、聆潮音、沐海风的佳地。 夏日夜晚,此地更是海风习习,凉气袭人,游客也多来此闲步乘凉。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心字石
心字石坐落在西天门下方,广约300余平方米,圆浑平滑,中镌刻一巨大的“心”字,此字长5米,宽7米,周边近50米,中心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真可谓“心怀博大”,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据传观世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心 经”。佛家以修心为上,人们到普陀山礼佛,都喜欢到心字石,或绕着心字环行 抚摩,或坐在心字中摄影留念,以作对佛诚心或人间友情的象征。有《心字石》诗云:“海山胜迹在西天,一字红心耀眼光。恒作人间功德事,是心即佛量无前。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佛顶山
是普陀山的著名景点,有人说“不上佛顶山,等于没到过普陀山”。佛顶山上主要有慧济寺、海天佛国崖、云扶石、菩萨顶、鹅耳枥树、佛顶山索道等几处景点。朝拜佛顶山是普陀山佛教的传统和习俗,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观音香会期,来自各地的佛弟子们三步一拜朝礼佛顶山,礼敬观世音菩萨。 佛顶山主峰名白华顶、又名菩萨顶,为普陀山最高峰。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普陀山景区内
二龟听法石
位于磐陀石西,五十三参石下端的岩崖上。有两石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似有等候之意;另一龟缘石直上,昂首延颈,筋膜尽露,一副着急相。两龟的形态极为传神,令游人叹为观止。相传两龟受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说法,只因听得入了 迷,忘了归期,被观音菩萨变成了石头。也有传说,两龟原为一雌一雄,因尘缘未绝,在听法时眉来眼去,顾盼传情,所以被罚作石龟,给修行不诚者作戒。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观音古洞
观音古洞位于浙江省舟山市面普陀山梅岭之后鹦哥石侧,原为自然洞穴,并无殿宇,只有梅树数株,故亦名“古梅岭”。洞顶岩石重重,樟树遮天蔽日。明万历年间有一僧始结茅庐于此。清雍正年间,法泽禅师初创庵院,是为开山祖师。道光间,海南修之。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风景区内

普陀山主要景点介绍



普陀山主要景点介绍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是我整理的普陀山主要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震旦第一佛国
普陀山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人间第一清净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自古被誉为人间第一清净地。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浑然一体,形成山海兼胜、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观。景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潮涨潮落,岛上常年空气清新,质量优级世所罕见,富含负氧离子,仿佛天然的大氧吧。森林覆盖率达80%,古树名木繁多,香花异草遍野,尤以普陀鹅耳枥为世界独存,属珍稀濒危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山上有国家二级以上动物30多种,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与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生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部山湾为梅湾,也称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大地,遍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映衬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为海上罗浮。
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指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为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汇聚百川之水,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宇宙万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御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古刹,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灵秀,真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
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余处:有的狭隘低迫,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洞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古洞潮声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_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八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口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叹为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千鲜相增,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南天门
南天门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介 绍 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
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柔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拍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骇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宽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足漫步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味,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来无限凉爽。当你浮游在大海的怀抱中时,身心也许会慢慢地与大海交融起来,这时也许你会觉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
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茶山夙雾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_弥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遐思无限。
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指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
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市区西北7公里处,景区内有幡龙山、鸡冠山、观音洞山、平顶山、红石山、二郎洞山等山景观,林木茂密,山势雄伟奇秀。
白华古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明也发现了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