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一个强国大约有多少人口?

作者&投稿:百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各强国实力的排名~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齐国;齐桓公。
2,、晋国;晋文公。
3、楚国;楚庄王。
4、秦国;秦穆公。
5、宋国;宋襄公。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战国时期:
由强到弱先后是:魏国、齐国、楚国、赵国、韩国、燕国、秦国。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
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大强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齐国: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楚国: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
  燕国: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韩国: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晋国称霸,韩氏中衰。至韩厥,为晋悼公正卿,晋悼公复霸,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
  赵国: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
  魏国:国君为姬姓魏氏,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疆域大致包括现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西邻秦国,东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梁国。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
  秦国: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赵政,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春秋战国一个强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

秦国所属时期春秋战国强国,人口数量1000万左右,主要民族有华夏族、戎族等,国土面积340万平方公里。

以秦国为例,秦国(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扩展资料:

疆域

秦人始居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历经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时,终于征服了关中。

此后,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长达近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华夏文明区的最西端。司马迁说秦国是“僻在雍州”,唐代杜佑则说“关中寓内西偏” 。

秦国向西、向北这两个方向发展,有广阔的国土拓展空间。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低落,一个政权占有土地面积愈大,统治区域内人口愈多。

秦国的南部是富饶的巴蜀之地。秦国对比东方六国,突出的地势地形优势有二:一是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二是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战国时期中国有多少人口,史无明确记载。《帝王世纪》记载,战国推民口数,当二千万余。而《后汉书》记载,推民口数,当千余万,此记载失之太甚。
秦国,整个秦国统治区的人口不会少于400万,其兵力少也在80万以上。
齐国,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推其人口当有400万,兵力约75万。
楚国,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洋,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泾之塞、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楚当有人口500万,兵力约百万。
燕国,燕国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燕在七国中是较弱的一国,这里以人口200万计,其军有40万。
韩国,是七国中国土中最小的,地方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但境内人口稠密,当有人口150万,军以30万。
赵国,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所占地区广大,东部地区人口比较稠密。所以推其人口不少于350万,军在七八十万。
魏国,其占地很广,西有河东、河西,东有大梁山里平原。苏秦曾说,其国有武力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推其人口350万,兵卒70万。
以上七国合计约有人口2350万。除此之外,还有:鲁国人口不少于20万,卫国人口约10万,宋国当有人口100万,越国人口当在100万以上,东周、西周人口合计50万。以上与七国合计约2630万。

春秋时期差不多再1000万左右人口 战国中期,大约是马陵之战前后,七雄加上淮夷、中山、鲁、宋,人口大约2000万,到秦统一时,加上岭南人口,大约3000万 除最大的秦有400来万和最小的韩,其余五雄各有150万左右吧。

春秋时由于国家多,所以各国人口不均衡,比如越国只有几十万人,但晋国作为中原霸主有几百万人。
战国时秦国在500万左右,齐国略少些,楚国地大物博,但人口更少,接下来就是赵,魏,韩,燕

秦国人口(后期)约500-600万;魏国鼎盛时期约500-600万,后期300-450万;赵国中后期(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应有250-400万;楚国鼎盛时期应有500-600万,后期400-500万;齐国鼎盛时期应有500-600万,五国伐齐后350-400万;韩国人口200-250万;燕国人口200-250万;另外宋国应该有100万(覆灭前夕)人口
魏文侯、魏武侯时期,魏国人口最多,应有500万;魏惠王时期,齐、楚人口较多,楚略多于齐,两国应均超过400万;秦惠文王吞并巴蜀后,秦、齐、楚四国人口应都有400万,魏国也可能达到。赵武灵王至赵惠文王时期,赵人口应在300万以上,不低于250万,可能多于350万,赵孝成王时期有可能达到300万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大概有多少?
答: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特别混乱的一个时期,经常就会打仗这样就经常会有人死亡并且那个年代的医学并不是很发达,人们生了病的话就很容易死去了,人口数据就有经常大很大的波动性,但是也有总体的,一个大概人口是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浮动,

战国七雄兵力各是多少?
答: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时秦国最强盛时有多少人口,多少军队?
答:战国时秦国最强盛时有500多万人口,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有一千六百人,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

春秋时期各国人口是多少
答:春秋时期人口应该在2000万以下。因为目前国内学者对春秋时期总人口的估算范围在1000万~3000万之间,差异极大,所以目前只能采取2000万这样一个比较平均、也相对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数据。至于各国人口,那根本无法计算,因为完全没有相关文献资料。在历史学领域,缺乏文献资料的部分就只能留下空白,不允许凭自己...

战国七雄时期的兵力到底有多少,怎么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大战?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战术,都是只要你承认我是霸主,你就可以回自己的地方当小领导,这也导致了春秋时期的军队其实是一种贵族武士,类似于西方的骑士阶段。春秋时期的一乘是1000辆战车,大概就是1万名士兵。就算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晋国士兵的数量也就6万人左右,更不用说其他小国家了。后来战争开始变得越来越...

战国时期人口数量 战国时期有多少人
答:战国继春秋时期的一样,百家争鸣,七国争霸。各个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各国在战乱年代,各个人口不断削弱。那么战国时期有多少人?下面我将整理出战国时期人口数量。战国时期人口数量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人口的准确数字见于〈汉书*地理志〉,据班固统计,在西汉孝...

战国时期我国有多少人口,还有各诸侯国人
答: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除实力较强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宋国、卫国等国,但其实力远...

古代一个国家最多有多少军队
答:春秋时,各诸侯国基本上都是三军建制。三军中每军为一万人(一说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共三万人。到战国时代,各大国的兵额就有三十万至一百万之多:(一)秦国有带甲(或作奋击)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战国策·秦策一》策士所造苏秦语、《韩策一》、《楚策一》张仪语、《秦策三》范雎语)...

战国后期各国人口是多少
答:而燕国后来虽被反攻,丧失了占领的齐国疆域,但是其本身在东北地区就是强国,而且疆域也是相当辽阔,虽是苦寒之地,但与列国交战频繁,其人口也不会少,还能与齐国正面对抗,人口总数或与齐国相当,也在三四百万左右。春秋战国大多十五岁以上男子皆能服兵役,而若国家没有遭遇重大动荡,即正常的在六十岁...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多少人口?
答:考虑到王朝更替,则人口、经济、技术呈螺旋发展态势。春秋战国时,人口约2000至3000万;经过多年战争,秦苛政,楚汉相争,汉初人口下降至约600万。但西汉人口增长迅速,平均年递增率达1%左右。至西汉末年,人口达近6000万[2]。如此螺旋增长。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率与西汉接近,约150年时间内从1亿左右增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