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语冰 井蛙不可语海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系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夏虫不可语冰,金蛙不可语海的意思是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冬天的冰,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


庄子秋水

这句话的出处是】这句话出自于《庄子·秋水》


这句话的原文】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句话原文的译文是

表面意思并不难理解,井底之蛙连井都没有出来过,怎么能跟它谈论大海的宽广;夏天的小虫到秋天就死了,怎么跟它谈论冬天的景象。


这句话的全文赏析如下,以便大家理解

这两句比喻都是为最后一句做铺垫,对乡曲之士(孤陋寡闻者)无法谈论大道的玄妙,因为他受制于自身的见识和教养而无法理解。作为典故语,可以凝练为“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夏虫疑冰”或“夏虫疑”等。

今天,“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常常用于讽刺某些人见识浅薄,圈于成见,以至于无法与之对话。其实就是说起来,比用“井底之蛙”一词显得更高大上一些,但说多了依然未免俗滥,或许也没有体会到这一句话的精髓所在。

其实,这句话在《庄子》中是特指的,专门指大道之高深,非一般人靠自身的经验和见识所能接受与理解。在书中,这是海神若讲给河伯的话。河伯本来自以为很了不起,一看到大海才发现自己的渺小。而这时海神若出现,并给他讲了这样一番道理。—一当然,这是庄子以寓言的形式来宣讲大道。

比地井蛙,也就是在井底的青蛙,无法了解天地的广阔。—一它的成见受限于空间。

夏虫,夏天的昆虫生命短暂,无法感受四季的轮回,无法领略冬日的风景。——它的成见受限于时间。

对于他们来说,井和夏天就意味着全部的时间与空间,超出之外就是不存在的。其实,他们时空就是他们的围城和监狱,他们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这个狭小的时空,而对于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来说,则是没有意义的。

大道,杳杳冥冥,无古无今,超越了时间;非内非外,非上非下,超越了空间。

这是老庄道家哲学的观念。然而,这样的“大道”,只能令没有见识的人们感到茫然不解,如果继续与他们谈论大道,他们便会发出嘲笑之声。正如《道德经Q》所言,下士闻道而笑之!跟他们(下士)说了也等于白说,所谓“(下士)不笑,不足以谓道”。老庄哲学相通,都是道家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的“下士”,在《庄子》中就是“曲士”,都是指见识庸俗浅薄之人。

这才是《庄子》“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本来含义。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的意思是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冬天的冰,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

出处:《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以语大理矣。”

译文:对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到季居所的限制;对于夏天的虫子,不能和它谈论冰,因为它受到季节的限制;对于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谈论大道,因为他受到所学的限制。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无边的大海,于是知道自己的鄙陋,这样就可以同你讨论大道了。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的寓意

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其实大都能理解这句话的都是智者。当一只四季虫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夏虫很难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就像哥白尼或者伽利略在发现新的科学发现后,四周却很难有理解他们的人,于是盲者嘲之。

木耳永远都分辨不出低音和高音,如果夏虫能够多活一季,也许就能多走一步,看出圈外的善恶,懂得更多。



意思是:夏天生夏天死的虫子,没法和他谈论冬日的冰雪刺骨,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没法和他谈论大海的惊涛骇浪。

重点词汇:夏虫不可语冰

重点词汇:夏虫不可语冰

[成语解释]语:谈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典故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译文: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

[近义词]夏虫语冰、夏虫不可言冰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见识短浅的人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夏虫语冰

[成语解释]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典故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译文: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

[近义词]夏虫疑冰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