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翻译下古文 谢谢啦!

作者&投稿:大狐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忙翻译一下古文,谢谢啦!!!~

南阳阴瑜的妻子,是颖川荀爽的女儿,名采,字女荀。聪明灵俐而有才艺。十七岁嫁给阴瑜,十九岁生下一个女儿,阴瑜就死了。荀采当时还年少美貌,常担心被家里逼迫(改嫁),自我防御得十分牢固。后来同郡的郭奕妻子死了,荀爽把荀采许配给他,于是荀爽诈称病重,把女儿召来(见郭奕)。荀采不得已回父亲那里,怀揣尖刀发誓(不嫁给郭奕)。荀爽命令傅婢夺走她的刀,连扶带抱地把她运往郭家,这使她更加忧愤至极,于是被看守得十分严密。她被送到郭家后,装出一副欢悦的神色,对两旁人说:“我本是决心与阴瑜死守同穴(即为他守寡一生),但被逼至此,我的心愿不能实现,怎么办才好啊?”于是命婚使张灯结彩,请郭奕进来相见,一起交谈,言辞连绵不绝。郭奕对她又敬又怕,于是不敢强行逼迫(洞房之事),到天亮就出去了。荀采于是命令左右为她置备洗浴,进入洗澡间后把窗户关上,暂令侍人回避,用脂粉在门扉上写道:“尸还阴。”(意为我用一死来保我独属阴瑜的清白之身)“阴”字还来不及写好,怕有人前来,于是用衣带上吊了。左右侍人忽略了她在洗澡间里会有所行动,等到发现时,已经气绝。当时的人对这件事都觉得伤感和惋惜。

公孙丑问道: “请问,先生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道:“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以说清楚的呀。它作为一种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去伤害它,它就会充满天地四方之间。这种气,必须与义与道相配合;没有义与道,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行为有一点亏心之处,气就软弱无力了。孔子说:“……(修养浩然之气),一定要从积累道义开始,不要预期一下子就达到目的;心里不可忘记它,也不要硬做而助其成长。不要像那个宋国人一样。有一宋国人忧虑他种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把苗拔高一些,昏昏沉沉地回家对家里人说:‘我今日疲困极了,我已经帮助禾苗很快长起来了。’他的儿子急忙到田里去视看,苗已枯槁了。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很少。以为养气无益,因而放弃的,是不耘苗的人;过急去养气,是拔苗的人,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害了它。”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先王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用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施行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声,也不是讨厌那孩子惊恐的哭叫声才这么做的

出自:
《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这是召公说的第5句和第6句。
翻译: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选自:左丘明之《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翻译:因此,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畅通;善于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导他们敢于讲话。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大夫直到列士都献诗,盲艺人献乐曲,史官献古文献,少师进箴言,瞍者朗诵,朦者吟咏,各色工匠分别谏诤,百姓的议论碾转上达,左右近臣尽心规劝,宗室姻亲补过纠偏,乐官史官施行教诲,元老重臣对天子经常劝诫,然后天子亲自斟酌裁决,因此政事施行起来才不违背情理。

因此河流决堤了要使它疏导,百姓吵闹要让他们说。所以皇帝听政务,要让从公卿到列士的大臣献上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用来学习,耆、艾用来遵循,这样以后再由君王思考决断,用这样的方法来行事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