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八王资料

作者&投稿:纵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平天国八王投降李鸿章,最终却为何惨遭杀害?~

清朝时,曾发生过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给予清王朝以沉重打击,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这就是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历时14年,在整个清政府时期,甚至在民国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1863年的时候朝廷决定下决心围剿太平军,并且在这一时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其中,有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在江苏南部战场逐步取得优势。
此时,淮军和太平军正打得火热,但是太平天国内部却已乱了。首先是太平天国的谭绍光被内讧所杀害,导致苏州城陷落。可以说,这直接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覆没。那么,是什么引起这次内讧呢?原来,这次内讧的起因是八名太平天国的王爷,他们不想在太平天国干了,于是杀害苏州统帅谭绍光,以向清廷邀功的投诚资本。这八个人是谁呢?他们是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
他们利用在宴会之际,突然发难,在吃饭的时候拿杀了谭绍光,同时在短时间内杀害了不愿意投降的太平天国上千士兵。李鸿章得知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于是就问这八个王爷有什么条件,这八个王爷表示他们的投降条件所属2万多人改编为20多个营,所属部队指挥权不变,总官职升为总兵以上职务。
李鸿章想了想,觉得这几个人既然能背叛太平天国,那么之后也一定能背叛我,而且作为降将,要求过多,你想想作为一个降将,在穷途末路之际,要求所属部队指挥权不动,说说还要这么高级别的职务,最后李鸿章起起了杀心,也是在宴会吃饭之际,以同样的手段杀掉了这八个人。
可以说这八个人的命运是很悲催的,但可悲之人亦有可恨之处。

太平天国 - 清末的农民起义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囯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一众均被称作“长毛”。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4,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外流,劳动力衰竭,为遏止这种状况,清帝国认为需要对国民进行清洗,于是,发生了1850年代的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起义,清帝国损失老弱人口1/4,换得30年的繁荣期。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候也可能是统治阶级的默认。
经过
金田起义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曾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可惜都落第。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义,后来自行洗礼。是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在广西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因受罗孝全的中国助手欺骗,令罗孝全推迟了为其洗礼的计划,离开广州,前往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
1848年初,冯云山被紫荆山蒙冲乡石人村地方团练以“聚众谋反”罪名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洪秀全前往广州欲以“传教自由”为由,找上层关系营救。后冯云山被信徒集资贿赂桂平知县王烈,而得到释放。
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团营令,要求会众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团营编伍,同年年底,太平军先后在思旺和蔡村江与清军展开战斗,由此开始了与清廷的武装对立,初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实行公有财产制。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后世人将这一天定为金田起义纪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
永安建制
1851年秋,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原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礼制、军制,推行自创的历法——“ 太平天历”。
1852年(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北上围攻省城桂林,不克,继续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江忠源部拦截,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后伤重死亡。5月19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克道州、郴州。8月,西王萧朝贵闻长沙兵力空虚,率偏师进攻长沙,9月12日在攻城时战死。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后急率主力来到长沙城下,但此时清方已重兵云集,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攻克岳州。
定都天京
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太平军人数增至五十万(裹挟难民),3月19日攻克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阵亡。进城后洪秀全下令,全城捕杀旗人,“有擒得旗人者,赏银五两”。于是城中的汉人都起来搜捕追杀旗人,旗人两万余人无论男女老幼几乎全部被杀。太平军将江宁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
4月27日,英国战舰HMS Hermes到达江宁,英国公使文咸(同时为香港总督)Samuel George Bonham与北王韦昌辉及翼王石达开会面,密迪乐Thomas Taylor Meadows为翻译。
英国对太平天国表达了目前对太平天国及清朝中立的态度。年底,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访问天京。
出师北伐
1853年5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等奉命率师两万余人北伐。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被清军围困。1855年3月,林凤祥在直隶东光县连镇受伤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处死。李开芳在山东茌平县冯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处死。
西征及天京解围
1853年6月3日,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林启荣等奉命督战船千余,溯江西征。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
为反击太平天国,1853年3月底清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
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清军统帅向荣在8月9日自杀。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杨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将自己由“九千岁”封为“万岁”。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一直与杨秀清有矛盾的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偷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幕府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抵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金陵城外。其后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下,韦昌辉尽杀翼王府中家属。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洪秀全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清军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与捻军会合,兵锋直指湖北。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且洪秀全又以其兄长洪仁发制肘他。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最后在四川紫打地与清兵战斗,战败被清兵诱降,被押返成都凌迟处死。
天京事变使三王被杀,翼王远走,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石达开远征
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
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闽、浙、赣等省,牵制大量清军,支援天京、安徽战场。
1858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后,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玕辗转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
1859年年春,石达开入湖南,发动“宝庆会战”,欲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蜀、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陷入重围,多次突围不成。
时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遣使入太平军中谈判。经协议,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随行,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太平军被屠戮。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迟,余部坚持战斗。
太平军东征和清军反击
1860年2-5月,李秀成在第二次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乘胜攻下江苏南部多个地方。同年9月,太平天国部署第二次西征,以陈玉成、李秀成军为江北江南两支主力,目的为进攻清军后方以援救安庆。
1861年上半年,北路的陈玉成因英国官员干预而不敢进攻武汉;南路的李秀成进至湖北东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万人,李知道其他太平军吃败仗后,放弃进攻武汉三镇,改向东进军,攻下浙江大部份地区。
1861年9月,安庆失守。
1862年1月,李秀成率军攻上海,清军和洋人联合抵抗,太平军久攻仍未能占领上海。此战引起控制上海的西方列强不满,加上有教徒指称太平天国根本为异端,其说词诡异,不符合罗马公教或新教教义,以及太平天国影响欧美各国在华利益,西方各国对太平天国运动转向反对。5月,陈玉成在寿州被叛徒苗沛霖逮捕,押送清军胜保。同年6月陈玉成被清军处死。
1862年(同治元年)6月,洪秀全命令李秀成回援天京,李集结二十万人兵力,10月起大战湘军四十多天,未能取胜。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长江。同年李鸿章攻江苏南部,左宗棠攻浙江。
1863年12月4日,苏州守将谭绍光被部下杀死,苏州失守。
运动结局
天京陷落与败亡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围要塞尽失,并苦缺粮食,忠王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洪秀全不准。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相较之下太平天国攻下南京时并未屠城),其惨况无可描述。
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李秀成、洪仁玕护送幼天王突围。李秀成让好马给幼主,混乱中与幼主失散,于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李秀成自述》),于8月7日被曾国藩处死。
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石城(今江西石城县木兰乡新河村古岭组)兵败被俘,11月23日在南昌被杀。
10月25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余部战斗
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谭体元部队向广东方向突围,在1866年初于广东梅县被肃清。
江北的太平军赖文光部投入捻军,于1865年杀清军名将僧格林沁,继续对抗清军直至1868年。东捻军于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瓦窑铺覆灭,西捻军于同年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被李鸿章淮军消灭。最后一支留下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魁部,于1869年在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
1872年4月,石达开余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这是最后一支可以查证的使用太平天国旗号的反清武装,理论上是最后一支太平军。不少学者认为,应以李文彩部的覆灭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
起义概况折叠编辑本段
思想政治
思想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于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後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政治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赞同;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
政治制度
前期七王表
爵号 姓名 袭爵
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 杨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称幼东王九千岁,
天京陷落后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军师西王 萧朝贵 长子萧有和袭爵,称幼西王八千岁,
天京失陷后,突围至湖熟镇牺牲。
前导副军师南王 冯云山 西王二子萧有福承嗣,称幼南王七千岁,
天京失陷后,突围至湖熟镇牺牲。
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韦昌辉 以罪诛,爵除。
左军主将翼王 石达开
燕王 秦日纲 以罪诛,爵除。
豫王 胡以晃 子胡万胜袭爵,称幼豫王强千岁。
展开
前期侯爵表
爵号 姓名 备注
顶天侯 秦日纲 1854年封燕王
靖胡侯 林凤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开芳 追封请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锡琨 后期事迹不详,可能在北伐中战死。
灭胡侯 黄益芸 1853年军营火灾中丧生
护国侯 胡以晃 1854年封豫王
兴国侯 陈承瑢 后改佐天侯
卫国侯 黄玉昆 后改卫天侯
镇国侯 卢贤拔 杨秀清亲戚,后期事迹不详。
补天侯 李俊昌 后改名俊良,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赞天侯 蒙得恩 1859年封赞王
襄天侯 林大基 杨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黄期升
匡天侯 黄维江 杨秀清姊夫
助天侯 刘绍廷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翊天侯 吉成子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扶天侯 傅学贤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卫天侯 曾锦谦
展开
后期重要的王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赞王蒙得恩、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 遵王赖文光、祜王蓝成春。
经济制度折叠
圣库制度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起义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当太平军创兴之时,圣库制度对保障部队供结、吸引贫苦农民参加革命和保证军事纪律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定都天京后,洪杨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而且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的原则施之于民间,这就走过了头、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显然是错误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极作用便逐渐暴露出来。
太平天国无论军中或城乡都编立军伍。地方政权每一万三干亲家设一军帅,下辖师帅、旅帅.卒长,最基层的组织单位领导称两司马。从每军到两司马按规定都没有圣库。在“天朝”则设“总圣库”主管财物。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启,在它的中央机构中设立“总圣库”、“总圣粮”,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员,“职同检点”。其下分设备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国圣库的物资来源,约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义初期持上帝全会众交给圣库的银粮衣物;二是打败清军或攻克城镇缴获的战利品;三是各处城乡人民的员献和对富户派大捐、打先锋所得的财物;四是“科派”、田赋与工商税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产品等。天京城中设立的百式衙与诸匠营,是圣库物资的重要来源之一。
建立在人无私财的原则基础上的圣库供给制度,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曾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贫苦农民群众踊跃参加起义。其次,圣库制度保障了太平军的供给,也鼓舞了他们的斗志。战士们的家属在天京,有圣库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无后顾之忧,能专志于“杀妖取城”,为开创太平天国的大业而斗争。第三,一切缴获交归圣库,保证了太平军良好的纪律,也使军民关系融洽。太平军纪律之优良在农民起义中为人所盛称,特别在前朗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这样长期被清军包围的城市中,实行圣库供给制有它特殊的意义。圣库制在保卫天京和镇江等军事重镇中,起到了军民同甘共苦,民心稳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私有制度还处于方兴未艾之时,任何一种想改变这种客观趋势的平均主义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剥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实践中长期推行,无疑将会退到阻碍和破坏。从人们的意识形态来看,几千年的私有观念,也绝不是《太平条规》中禁止私藏金银和天王诏令、东王诰谕中要求“公心和傩”的说教所能改变的。农民虽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为他们是农民,私有观念和发家致富的愿望是浓厚的。他们并不满足于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度。因此,圣库制度在实施中,便遇到愈来愈多的主客观困难。它应该随着情况的发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这种起义初期的供结制度转变成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以适应新的需要。但是,没有材料证明太平天国对此作出过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变,最后终于被破坏和变质了。
破坏圣库制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国领导阶目的封建特权思想和物质享受无度。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便自视力天下万国之主,天京被称作“小天堂”。大建宫室,穷极壮丽……。虽有圣库专管财物,但对诸王与高级官员却没有限制,这无疑是对圣库制度原则的一种破坏。 这说明在太平天国最高领导阶层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浓厚。在韦昌辉的眼里,圣库何尝还有平均平等的公库原则,只不过是封建帝王的私财和任意支配的内库而已!洪、杨虽然口头上也讲“节用而爱民”的道理,但进入大城市后,讲享受与排场,挥霍公共财物的奢靡之风,像病疫一样地滋长起来。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改革制度,同时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还涉及经济制度。
发行货币
太平军的货币除初期名称为通宝外,其余均称为圣宝。圣字取意于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纲领,故太平军的圣库、圣粮、圣兵等等多用“圣”字,钱币亦如此。
此外,还铸造了一批镇库性质不能参与流通的花钱。其种类有四:小号大花钱、中号大花钱、特大号,其中特大号大花钱是我国最大最重钱币之一,仅半枚残钱就超过四市斤,重达2170克,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军事制度折叠
太平天国的军队号称太平军,1850年7月为洪秀全建立。
太平军按《太平军目》规定,在正副军师的统率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将领。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其中伍长统辖4人、军帅管13155人。
太平军表定纪律甚严,按《定营条例》及《行营规矩》规定,必须遵守命令、爱护武器、保护人民利益、禁止私自藏匿金银物资等;作战号令按《行军总要》部署。前期执行甚严,后期日渐松弛。
太平天国在从广西转战到南京期间曾在军中推行男女隔离的制度,并将这一制度在首都天京推行了两年,其后全面废止。但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天国占领区,仅于1852年初一克武昌期间在武汉短暂推行过,其他地区并未将此制度推行民间。
其它制度折叠
关于生活物资的分配制
太平天国对农村的社会组织,按照太平军编制进行了改组,即以军、师、旅、卒、两司马为编制。
关于各级职官的保举与黜陟制度
太平天国的各级职官,分为朝内、军中和地方乡富三种。规定每年一保举,三年一升贬。
关于教育与司法制度
太平天国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进行,每二十五家设一礼拜堂,礼拜堂兼学校。 关于司法,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军设“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师帅、旅帅兼任。不过,民间凡有民刑讼事,开始还是由两司马调理,如不能平息,则逐级复审。
相关信息折叠编辑本段
历史功绩折叠
其一,太平天国运动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的伟大创造,给予了农民阶级一定的物质利益,反映了农民阶级渴望自由、平等的强烈愿望。《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纲领性文件,也是历史上农民起义者第一个有关分配土地的具体方案,体现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资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其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局。
其二,定都天京后,积极地实施对外贸易政策,并开展正常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等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对鸦片输入态度很强硬。1854年,杨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谈到通商时写道:“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给侵略者当头一棒。1863年,上海港出口茶叶为1200万磅,比1858年翻了一番。1862年,在上海报关的轮船180艘,上海港进口关税收入为3370114两,两码头收入51960两,极其繁荣。
其三,初步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从金田起义揭竿而起,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在意识形态方面,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太平天国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至于反帝斗争,旗帜也非常鲜明。洋枪队头子华尔、法国提督卜罗德死在太平天国战士的刀下。1862年,有一个外国侵略者来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这充分体现了其爱国主义立场。
其四,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清朝的统治更加风雨飘摇。
其五,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重大失误
一、政教合一,权力系统混乱,神权与皇权矛盾交叉。
二、兴拜上帝教,亡也拜上帝教。
三、定都天京,封建体制,渐生腐败。
四、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五、理想社会的空想,现实与幻梦的交织。
六、孤家寡人,内部不合。
七、治国无章,社会管理混乱。

如下: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八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之议,固守天京。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1821~1856)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广平桂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入拜上帝会。二十七年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外出未归,他假托代天父传言,主持拜上帝会事务。后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四子。金田起义后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封东王,称九千岁,掌握军政,节制诸王。他是起义军前期的实际指挥者,曾指挥太平军成功地突围永安,攻克武昌、汉口、汉阳等重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他又筹划、组织了太平军第一次西征和北伐诸战役,并以其名义与英国公使通信,宣布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他战功显赫,位高权重。因居功骄横与天王洪秀全矛盾加剧。咸丰六年(1856),在太平军连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后,他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一说未逼封)。洪秀全遂下密诏(一说无密诏)令领兵在外的韦昌辉、石达开等返天京除杨。韦昌辉率部抵天京后,突袭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全家。而后又有意扩大事态,诛戮杨秀清部属二万余人,逼走石达开,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史称天京事变。事后不久,洪秀全在诛杀韦昌辉以后,追念杨秀清前功,将其死日定为“东王升天节”以志怀念。

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

肖朝贵,生于清嘉庆末年,壮族,武宣县河马乡下武兰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加入由冯云山组织的紫荆山拜上帝会。后到壮、汉、瑶各族人民中去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好处,串连发动各族群众人会。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紫荆山拜上帝会从秘密活动转入公开斗争,提出“同衣同食”、“把天堂搬到人问”口号,英勇地向封建统治挑战。地方官吏和土豪劣绅十分仇视和恐惧。土豪王作新勾结桂平县官府逮捕冯云山、逼走洪秀全后,扬言“杀绝拜上帝佬”。拜上帝会一时群龙无首,肖朝贵和杨秀清挺身而出,组织民众增强团结,安定人心。并发动烧炭工人捐集了几百串钱,疏通官府营救冯云山出狱。

金田起义前夕,肖朝贵回武宣家乡招集会众,并动员同族兄弟参加起义。他断然自毁庐舍,表示破斧沉舟,义无反顾的反清革命决心。在肖朝贵的带动下,群众踊跃参加团营。

1851年(清咸丰元年)1月11日,爆发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肖朝贵是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3月18日,他在武宣东乡代天兄传言,针对当时军事给养困难和太平军内部有动摇、开小差的情况,教育太平军广大将士恪守天条命令,和睦团结,互相帮助。扎营不得入村搜索财物,打仗不得临阵退缩,缴获银元不得私分,特别强调要同心同力打江山。在武宣东乡的会战中,太平军大败清军,取得了金田起义以来最大的胜利。肖朝贵在协助洪秀全动员、鼓舞和指挥太平军英勇杀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3月23日,洪秀全在东乡登极称天王,封五军主将,肖朝贵为右弼正军师、前军主将,仅次于洪秀全、杨秀清而居第三位。从此,肖朝贵担负着率领太平军主力部队的重任,转战千里,功勋卓著。

1851年7月,太平军撤离武宣、象州,回师紫荆、金田。清军纠集3万兵力,分两路南北夹击太平军,太平军被包围在金田、莫村的狭小地区内,形势危急,少数人叛变。7月13日,肖朝贵在莫村配合杨秀清又一次代天兄传言,严厉斥责一些人“各为私,不公心,不忠心”。激励将士团结,忠于革命,鼓舞士气,反对叛逃。由于太平天国军民的努力,度过了难关,转危为安。

9月中旬,太平军突围到平南县的思旺圩。15日,清广西提督向荣绕道人平南的官村,扎营数十座,企图拦截太平军的去路。肖朝贵率领的前军和冯云山率领的后军密切配合,乘向荣立足未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其发起突然袭击。向荣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几乎全军覆没,将领毙命一二十人,大批粮草军械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平南官村大捷,为太平军胜利进军扫清道路。9月25日,肖朝贵指挥罗大纲率领前锋,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一举攻下永安州(今蒙山县城)。

太平军在永安半年中,进行休整和加强农民政权建设,肖朝贵驻扎州城西面二里的寇岭炮台上,指挥太平军的主力部队在西线战场上多次打败清军的军事“围剿”。同年12月17日,天王洪秀全为了表彰“同打江山”的功臣,加封肖朝贵为西王、八千岁。

1852年(清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肖朝贵督率太平军几千人担负着反击清军追袭的重任。4月7日,清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率大军尾随追来。肖朝贵和南王冯云山奉命反击。4月8日,乌兰泰率清军来犯,太平军居高临下,发动凌厉攻势,歼灭清军四五千人。清将长瑞等四总兵毙命。乌兰泰堕崖受伤,仅以身免。清军在广西的主力基本被打垮。太平军乘胜北上,一路势如破竹。

1852年夏,太平军从桂北全州进入湖南期间,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联名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几篇重要檄文。猛烈抨击清朝的倒行逆施,列举了官僚地主盘剥民脂民膏的罪状。宣告了清朝“妖运告终”,“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来临。动员广大人民大力支援革命,号召清官兵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共同反清,“同享太平之乐”。这几篇檄文,旗帜鲜明,气势磅礴,对团结人民、孤立敌人、推动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
肖朝贵统帅前军,出广西、入湖南,“所攻必克”,节节胜利,连克道州、桂阳、安仁、攸县,7月25日攻破醴陵,充实了军需给养。这时,肖朝贵向天王洪秀全献策:长沙清军兵单力薄,如果拨数千精兵,神速攻袭,垂手可得。洪秀全采纳了肖朝贵的建议,即命肖朝贵率军督战。

1852年7月27日,肖朝贵率军直奔长沙,在石马铺一战告捷,大败清军。然后亲率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几位猛将,领兵在离长沙十里处扎营,准备攻城。长沙守将罗绕典事先得报,不与肖朝贵交锋,只紧闭城门不出,命令城里8000清兵按兵不动。

肖朝贵在胜利面前,骄兵疾进,又远离了太平军的后续部队,孤军深入。结果,由于兵力单薄,不能合围长沙,只好占据城南外的妙高峰、鳌山庙,抢修工事,以作侧面攻城。这时,长沙清兵增至10万之众,清将江忠源率援军赶到,占据城南高地天心阁和蔡公坟两地,夹击太平军。7月28日,肖朝贵在后军不继的不利形势下,拔队攻城。当天上午,双方激战几小时,肖朝贵指挥太平军连破清方营盘多座,乘胜推进七八里,杀死杀伤清方将官数十人、清兵2000多人,缴获火药4000余担,以及大小火炮和军粮无数。但是,太平军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局部的胜利无法扭转整个战局,长沙仍无法攻下。7月29日,肖朝贵亲带卫队临阵指挥。他“勇猛刚强,冲锋第一”,挥刀往来,呼号激烈。正当与敌混战中,他不幸被清军发炮击中,洞穿胸部,血流如注,但他视死如归,在临难时还对太平军将士说:“攻取长沙,有进无退。我今天马革裹尸,上登天堂,也是如愿的。”最后,他壮烈牺牲,时年仅30余岁。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1822—1852)

冯云山(1822—1852)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东花县人。又名乙龙。自幼习诵经史,博览诸书,但屡试不第,执教村塾。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与洪秀全创建拜上帝会。次年与洪秀全到广西贵县发展会众。同年9月只身入桂平紫荆山区,充当雇工,塾师,在烧炭工人和贫苦农民中宣传拜上帝教,发展会众,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山区农民。烧炭工人3000余人参加,为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1847年秋,洪秀全来紫荆山区后,协助洪设立拜上帝会总机关,参与制订“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1848年1月,因遭劣绅控告,在桂平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10月经营救出狱后,积极协助洪秀全筹划武装起义。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12月,在永安(今蒙山)封为南王、七千岁。太平天国军制、官制、礼制、历法等均出自其手。1852年6月,进攻全州时中炮受伤,至簑衣渡牺牲。

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1823~1856)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又名韦正。广西桂平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仅次天王洪秀金、东王杨秀清对杨秀清素怀不满,但表面装作顺从。咸丰六年(1856)督师江西时,洪、杨矛盾爆发,他接到天王密诏(一说无密诏)后率兵3000星夜回天京诛杀杨秀清及其家眷。有意扩大事态,株连杀戮杨部属二万余人,史称天京事变。后欲加害石达开。石达开逃离天京,起兵安徽,要求洪秀全杀韦昌辉“以谢天下”。十月初五,洪秀全下诏讨韦,处死韦昌辉,削其封号,贬为“死孽”。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1831~1863)

太平天国军事统帅之一。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谋举义。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左军主将,旋封翼王。在太平军由广西向金陵(今南京)进军途中,任开路先锋,屡建战功。咸丰三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春,太平天国建都金陵,称天京,石达开留京协助洪秀全、杨秀清处理军政要务。四年,西征军在湖南湘潭为曾国藩的湘军所败,节节后撤,武汉失守,九江危急。他奉命率援军赴湖口,指挥九江、梅家洲守军顽强抗敌,将湘军水师的小船困锁于鄱阳湖内,重创其笨重大船于长江水域,由此西征军扭转战局。六年春,奉命回援天京,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摧毁清军江南大营,共解天京之围。六年秋,天京爆发内讧,石达开奉诏回京辅政,合朝拥戴。七年夏,因受洪秀全疑忌,率10余万众,脱离皖、赣根据地,转战浙、闽,后折入湖南,进图四川,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十一年秋,他重振队伍,在川南、黔北转战年余,屡战受挫。同治二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夏,进至越厅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南),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军及士兵围困,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后不仅部属惨遭屠杀,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1837~1862)

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与守将约定内外夹攻,遂大败清军,解镇江围,并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和李秀成等同主军政。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时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被围,他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庆。秋,太平军计分两路,合取湖北,迫敌回救。他率大军趋北路,于次年二月进抵湖北黄州(今黄冈),因受英国侵略者的阻挠和南路李秀成误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八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同治元年(1862)春,派部将陈得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庐州守军兵单并围急。四月,率部突围,走寿州(今安徽寿县),为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五月初八,在河南延津县就义,年仅26岁。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1823~1864)

太平天国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参加太平军。三年二月克金陵(今南京),称天京,以功保升军帅、监军。次年,调守庐州(今合肥)。六年春,随燕王秦日纲回救镇江,与清军大战于高资、汤头,解镇江之围,旋大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晋升地官正丞相,七年,封合天侯。时当天京事变后,授命为副掌率,与陈玉成同掌兵符,提调军务。八年夏,与陈玉成等共商解京围之策。九月大破清军江北大营。十月,在三河之战中配合陈玉成部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封忠王。曾与干王洪仁共订“围魏救赵”之策,并于十年初亲率大军奔袭杭州,诱敌分兵,然后间道驰还,五路合击,再破江南大营;又乘胜东取苏(州)、常(州),建立苏福省,为太平天国后期战争开辟了新的重要基地。但李秀成此后对天京上游战事重视不足,在二次西征中进兵迟缓,合攻湖北误期,进抵湖北南部后即撤军东下,虽得一浙江而安庆陷落,天京西面失去屏障。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进军上海,未克。集结各路大军(共十三王)回救天京,久战无功而退;又北进江北,半途而返,损折精锐大半,军势大挫。二年,受任真忠军师,主持天京战守。湘军围城日急,他力主“让城别走”,洪秀全固执不从,遂致坐困。三年六月十六,天京城破,他保护幼主突出重围后被俘。写有长篇供词,记述太平天国后期军事甚详,但流露出偷生乞怜情绪,不久被杀害。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1821~1856)

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1822—1852)

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1823~1856)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1837~1862)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1823~1864)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八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之议,固守天京。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1821~1856)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广平桂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入拜上帝会。二十七年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外出未归,他假托代天父传言,主持拜上帝会事务。后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四子。金田起义后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封东王,称九千岁,掌握军政,节制诸王。他是起义军前期的实际指挥者,曾指挥太平军成功地突围永安,攻克武昌、汉口、汉阳等重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他又筹划、组织了太平军第一次西征和北伐诸战役,并以其名义与英国公使通信,宣布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他战功显赫,位高权重。因居功骄横与天王洪秀全矛盾加剧。咸丰六年(1856),在太平军连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后,他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一说未逼封)。洪秀全遂下密诏(一说无密诏)令领兵在外的韦昌辉、石达开等返天京除杨。韦昌辉率部抵天京后,突袭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全家。而后又有意扩大事态,诛戮杨秀清部属二万余人,逼走石达开,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史称天京事变。事后不久,洪秀全在诛杀韦昌辉以后,追念杨秀清前功,将其死日定为“东王升天节”以志怀念。

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

肖朝贵,生于清嘉庆末年,壮族,武宣县河马乡下武兰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加入由冯云山组织的紫荆山拜上帝会。后到壮、汉、瑶各族人民中去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好处,串连发动各族群众人会。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紫荆山拜上帝会从秘密活动转入公开斗争,提出“同衣同食”、“把天堂搬到人问”口号,英勇地向封建统治挑战。地方官吏和土豪劣绅十分仇视和恐惧。土豪王作新勾结桂平县官府逮捕冯云山、逼走洪秀全后,扬言“杀绝拜上帝佬”。拜上帝会一时群龙无首,肖朝贵和杨秀清挺身而出,组织民众增强团结,安定人心。并发动烧炭工人捐集了几百串钱,疏通官府营救冯云山出狱。

金田起义前夕,肖朝贵回武宣家乡招集会众,并动员同族兄弟参加起义。他断然自毁庐舍,表示破斧沉舟,义无反顾的反清革命决心。在肖朝贵的带动下,群众踊跃参加团营。

1851年(清咸丰元年)1月11日,爆发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肖朝贵是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3月18日,他在武宣东乡代天兄传言,针对当时军事给养困难和太平军内部有动摇、开小差的情况,教育太平军广大将士恪守天条命令,和睦团结,互相帮助。扎营不得入村搜索财物,打仗不得临阵退缩,缴获银元不得私分,特别强调要同心同力打江山。在武宣东乡的会战中,太平军大败清军,取得了金田起义以来最大的胜利。肖朝贵在协助洪秀全动员、鼓舞和指挥太平军英勇杀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3月23日,洪秀全在东乡登极称天王,封五军主将,肖朝贵为右弼正军师、前军主将,仅次于洪秀全、杨秀清而居第三位。从此,肖朝贵担负着率领太平军主力部队的重任,转战千里,功勋卓著。

1851年7月,太平军撤离武宣、象州,回师紫荆、金田。清军纠集3万兵力,分两路南北夹击太平军,太平军被包围在金田、莫村的狭小地区内,形势危急,少数人叛变。7月13日,肖朝贵在莫村配合杨秀清又一次代天兄传言,严厉斥责一些人“各为私,不公心,不忠心”。激励将士团结,忠于革命,鼓舞士气,反对叛逃。由于太平天国军民的努力,度过了难关,转危为安。

9月中旬,太平军突围到平南县的思旺圩。15日,清广西提督向荣绕道人平南的官村,扎营数十座,企图拦截太平军的去路。肖朝贵率领的前军和冯云山率领的后军密切配合,乘向荣立足未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其发起突然袭击。向荣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几乎全军覆没,将领毙命一二十人,大批粮草军械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平南官村大捷,为太平军胜利进军扫清道路。9月25日,肖朝贵指挥罗大纲率领前锋,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一举攻下永安州(今蒙山县城)。

太平军在永安半年中,进行休整和加强农民政权建设,肖朝贵驻扎州城西面二里的寇岭炮台上,指挥太平军的主力部队在西线战场上多次打败清军的军事“围剿”。同年12月17日,天王洪秀全为了表彰“同打江山”的功臣,加封肖朝贵为西王、八千岁。

1852年(清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肖朝贵督率太平军几千人担负着反击清军追袭的重任。4月7日,清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率大军尾随追来。肖朝贵和南王冯云山奉命反击。4月8日,乌兰泰率清军来犯,太平军居高临下,发动凌厉攻势,歼灭清军四五千人。清将长瑞等四总兵毙命。乌兰泰堕崖受伤,仅以身免。清军在广西的主力基本被打垮。太平军乘胜北上,一路势如破竹。

1852年夏,太平军从桂北全州进入湖南期间,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联名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几篇重要檄文。猛烈抨击清朝的倒行逆施,列举了官僚地主盘剥民脂民膏的罪状。宣告了清朝“妖运告终”,“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来临。动员广大人民大力支援革命,号召清官兵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共同反清,“同享太平之乐”。这几篇檄文,旗帜鲜明,气势磅礴,对团结人民、孤立敌人、推动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
肖朝贵统帅前军,出广西、入湖南,“所攻必克”,节节胜利,连克道州、桂阳、安仁、攸县,7月25日攻破醴陵,充实了军需给养。这时,肖朝贵向天王洪秀全献策:长沙清军兵单力薄,如果拨数千精兵,神速攻袭,垂手可得。洪秀全采纳了肖朝贵的建议,即命肖朝贵率军督战。

1852年7月27日,肖朝贵率军直奔长沙,在石马铺一战告捷,大败清军。然后亲率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几位猛将,领兵在离长沙十里处扎营,准备攻城。长沙守将罗绕典事先得报,不与肖朝贵交锋,只紧闭城门不出,命令城里8000清兵按兵不动。

肖朝贵在胜利面前,骄兵疾进,又远离了太平军的后续部队,孤军深入。结果,由于兵力单薄,不能合围长沙,只好占据城南外的妙高峰、鳌山庙,抢修工事,以作侧面攻城。这时,长沙清兵增至10万之众,清将江忠源率援军赶到,占据城南高地天心阁和蔡公坟两地,夹击太平军。7月28日,肖朝贵在后军不继的不利形势下,拔队攻城。当天上午,双方激战几小时,肖朝贵指挥太平军连破清方营盘多座,乘胜推进七八里,杀死杀伤清方将官数十人、清兵2000多人,缴获火药4000余担,以及大小火炮和军粮无数。但是,太平军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局部的胜利无法扭转整个战局,长沙仍无法攻下。7月29日,肖朝贵亲带卫队临阵指挥。他“勇猛刚强,冲锋第一”,挥刀往来,呼号激烈。正当与敌混战中,他不幸被清军发炮击中,洞穿胸部,血流如注,但他视死如归,在临难时还对太平军将士说:“攻取长沙,有进无退。我今天马革裹尸,上登天堂,也是如愿的。”最后,他壮烈牺牲,时年仅30余岁。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1822—1852)

冯云山(1822—1852)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东花县人。又名乙龙。自幼习诵经史,博览诸书,但屡试不第,执教村塾。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与洪秀全创建拜上帝会。次年与洪秀全到广西贵县发展会众。同年9月只身入桂平紫荆山区,充当雇工,塾师,在烧炭工人和贫苦农民中宣传拜上帝教,发展会众,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山区农民。烧炭工人3000余人参加,为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1847年秋,洪秀全来紫荆山区后,协助洪设立拜上帝会总机关,参与制订“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1848年1月,因遭劣绅控告,在桂平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10月经营救出狱后,积极协助洪秀全筹划武装起义。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12月,在永安(今蒙山)封为南王、七千岁。太平天国军制、官制、礼制、历法等均出自其手。1852年6月,进攻全州时中炮受伤,至簑衣渡牺牲。

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1823~1856)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又名韦正。广西桂平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仅次天王洪秀金、东王杨秀清对杨秀清素怀不满,但表面装作顺从。咸丰六年(1856)督师江西时,洪、杨矛盾爆发,他接到天王密诏(一说无密诏)后率兵3000星夜回天京诛杀杨秀清及其家眷。有意扩大事态,株连杀戮杨部属二万余人,史称天京事变。后欲加害石达开。石达开逃离天京,起兵安徽,要求洪秀全杀韦昌辉“以谢天下”。十月初五,洪秀全下诏讨韦,处死韦昌辉,削其封号,贬为“死孽”。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1831~1863)

太平天国军事统帅之一。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谋举义。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左军主将,旋封翼王。在太平军由广西向金陵(今南京)进军途中,任开路先锋,屡建战功。咸丰三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春,太平天国建都金陵,称天京,石达开留京协助洪秀全、杨秀清处理军政要务。四年,西征军在湖南湘潭为曾国藩的湘军所败,节节后撤,武汉失守,九江危急。他奉命率援军赴湖口,指挥九江、梅家洲守军顽强抗敌,将湘军水师的小船困锁于鄱阳湖内,重创其笨重大船于长江水域,由此西征军扭转战局。六年春,奉命回援天京,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摧毁清军江南大营,共解天京之围。六年秋,天京爆发内讧,石达开奉诏回京辅政,合朝拥戴。七年夏,因受洪秀全疑忌,率10余万众,脱离皖、赣根据地,转战浙、闽,后折入湖南,进图四川,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十一年秋,他重振队伍,在川南、黔北转战年余,屡战受挫。同治二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夏,进至越厅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南),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军及士兵围困,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后不仅部属惨遭屠杀,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1837~1862)

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与守将约定内外夹攻,遂大败清军,解镇江围,并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和李秀成等同主军政。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时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被围,他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庆。秋,太平军计分两路,合取湖北,迫敌回救。他率大军趋北路,于次年二月进抵湖北黄州(今黄冈),因受英国侵略者的阻挠和南路李秀成误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八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同治元年(1862)春,派部将陈得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庐州守军兵单并围急。四月,率部突围,走寿州(今安徽寿县),为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五月初八,在河南延津县就义,年仅26岁。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1823~1864)

太平天国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参加太平军。三年二月克金陵(今南京),称天京,以功保升军帅、监军。次年,调守庐州(今合肥)。六年春,随燕王秦日纲回救镇江,与清军大战于高资、汤头,解镇江之围,旋大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晋升地官正丞相,七年,封合天侯。时当天京事变后,授命为副掌率,与陈玉成同掌兵符,提调军务。八年夏,与陈玉成等共商解京围之策。九月大破清军江北大营。十月,在三河之战中配合陈玉成部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封忠王。曾与干王洪仁共订“围魏救赵”之策,并于十年初亲率大军奔袭杭州,诱敌分兵,然后间道驰还,五路合击,再破江南大营;又乘胜东取苏(州)、常(州),建立苏福省,为太平天国后期战争开辟了新的重要基地。但李秀成此后对天京上游战事重视不足,在二次西征中进兵迟缓,合攻湖北误期,进抵湖北南部后即撤军东下,虽得一浙江而安庆陷落,天京西面失去屏障。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进军上海,未克。集结各路大军(共十三王)回救天京,久战无功而退;又北进江北,半途而返,损折精锐大半,军势大挫。二年,受任真忠军师,主持天京战守。湘军围城日急,他力主“让城别走”,洪秀全固执不从,遂致坐困。三年六月十六,天京城破,他保护幼主突出重围后被俘。写有长篇供词,记述太平天国后期军事甚详,但流露出偷生乞怜情绪,不久被杀害。

前期七王表
爵号 姓名 袭爵
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 杨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幼东王九千岁。天京陷落后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军师西王 萧朝贵 长子萧有和袭爵,幼西王八千岁。天京失陷,突围至湖熟镇牺牲。
前导副军师南王 冯云山 西王二子萧有福承嗣,幼南王七千岁。天京失陷,突围至湖熟镇牺牲。
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韦昌辉 以罪诛,爵除。
左军主将翼王 石达开
燕王 秦日纲 以罪诛,爵除。
豫王 胡以晃 子胡万胜袭爵,幼豫王强千岁。

前期侯爵表
爵号 姓名 备注
顶天侯 秦日纲
靖胡侯 林凤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开芳 追封请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锡琨
灭胡侯 黄益芸
护国侯 胡以晃
兴国侯 陈承瑢 后改佐天侯
卫国侯 黄玉昆 后改卫天侯
镇国侯 卢贤拔
补天侯 李俊昌
赞天侯 蒙得恩
襄天侯 林大基 杨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黄期升
匡天侯 黄维江 杨秀清姊夫
助天侯 刘绍廷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被韦昌辉杀死。
翊天侯 吉成子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被韦昌辉杀死。
扶天侯 傅学贤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被韦昌辉杀死。
卫天侯 曾锦谦

后期重要的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前,李鸿章没有杀降先例 ,为何要杀投降的太平天国军队...
答:如果李鸿章选择优待高永宽等人,在一定程度上会鼓励还在顽抗的太平军尽快放下武器,但也会助长他们的反叛之心。。他们会觉得打得过就造反,打不过就投降,这反而会使许多人变得无所顾忌。因此,从维护清朝统治的角度来说,李鸿章选择杀降结果应该会比安抚更为有利 ...

清军对待太平军的俘虏直接千刀万剐,太平军是怎么对待清军俘虏的?_百度...
答:但因为太平军没有支援,虽然打入了敌人内部但也导致了被敌人包围起来打败。而这些将领的结局不是当街斩首,而是当街被千刀万剐。当时作为八王之一的石开达带领军队被打败之后,曾经和清朝的的官员商量,自己愿意受千刀万剐的刑法,只求放过和他一起打仗的这些将士,清朝的官员表面上是答应了,等到石开达...

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为什么杀俘虏
答:不过由于当时苏州太平军内部存在矛盾,因而清军抓住机会,招降了四王和四天将,成功的拿下了苏州城。不过这八人并没有加官进爵,而是被李鸿章杀害。据说苏州太平天国余部整整有三万人被杀,以至于清军需要专门雇船夫运送尸体,在当时可以说震动天下。苏州八王提出的过分要求,李鸿章没有办法满足,只能先下手...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败?原因是什么呢?
答:上面的这些原因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太平天国的灭亡实际上还有一个不被人重视的原因,但是这个原因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太平天国不重视读书人,甚至以读书为耻。太平天国早期的时候,实际上还是很尊重的知识分子的。因为当时的太平天国八王之中,有4个人都算是读书人。下面的将领之中,...

众王在太平天国即将灭亡时暗中投降清廷,李鸿章做了什么?
答:真到最后一刻 及早撤军,千万别殉节,李秀成没想到的是,他的一时仁义,让有意降清的诸王果断投降了李鸿章,他前脚刚走,康王 纳王等人就刺杀了谭绍光,开城投降,李鸿章不仅感叹,太平军还没一统天下,就急于建造如此阔绰的王府,岂能不败,得知太平军至今已经封了2700多个王,李鸿章顿时笑出了声,你...

商松太平天国投降后李鸿章为何食言杀俘?
答:1863年11月中旬,苏州发生了一场激战。与苏州太平军司令谭绍光不和的王娜高永宽等“四王”“四将”,与赣南赣赣军、赣南赣军连长程学圻秘密缔约。后者答应保证高及其部下的生活,高登充当调停人。双方都认为他最值得信任,他的投降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12月4日,高永宽刺杀谭绍光,李鸿章顺利拿下苏州,...

太平天国投降之后,素有威望的李鸿章为什么要食言杀俘虏呢?
答:可是这谭绍光平时说话没有分寸,得罪过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等八王,这八王看到李秀成离开,觉得机会来了,就趁机密谋投降李鸿章,并残忍地杀害了谭绍光!李鸿章来到太平天国的忠王府,看到这里建造的相当奢华,就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还没有取得胜利,就这样挥霍怎能成功,他又想到八王当初秘密联络他时提出...

中国从古到今有哪些皇帝?
答: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

古代姓石的名人有哪些
答:历史名人:石达开: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9岁参加金田起义,20岁封翼王。曾多次击败曾国藩统帅的湘军。天京事变后,因受天王洪秀全猜忌图害,被迫率部远征,转战数省。1863年5月兵败大渡河,自投清军以求换得残部生还,6月就义于成都。石 崇:西晋时为荆州刺史,以劫夺客商而积财产无数。与...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
答:不算李自成、张献忠,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袁世凯的正统皇帝有349位。 如果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 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国(大震)、南诏(大蒙、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