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描写有几种形式

作者&投稿:谏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物对话描写方式有哪些~

人物的对话描写从格式上来讲,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和无提示语。
(一)、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选自《羚羊木雕》)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
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花市》)
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写,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了?”
(选自《夜走灵官峡》)
这个例句中,后边的话不是顺着前面的话的意思说的,在意义上有转折,所以在引话中插入说明性部分。
(四)、省略式。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使用这种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话是谁说的。
例:年轻干部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上下看了老头一眼,似笑非笑地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选自《花市》)
以上所说地人物语言地四种表现形式,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对话的另一类转述,即间接转述讲话的内容。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叙述人转述讲话的大意。它不用冒号和引号,提到说话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称。
例: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书讲语法。(选自《最后一课》)

对话描写四法
文 / 李文军

有些同学写作文时,一碰到人物对话,一律写“XX说”,显得呆板单调。要写出生动活泼的人物对话,可灵活交叉运用以下4种写法。
⒈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例如: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小摄影师》)
这是最常用的写法。可强调提示语。如上句就是强调这些话是“小男孩哭着说”的。
⒉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例如:
“150岁,您记错了吧?”小槐树有点儿不相信。(《院子里的悄悄话》)
这种写法多见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或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情形下的对话描写,可强调,突出引语。
⒊引语在提示语的前面和后面。即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例如: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这种写法,一是表明人物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二是强调人物前半部分的话语。
⒋只有引语,没有提示语。
例如:
“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啦?”
“就是哪儿也比不上!”
“那你说说,现在怎么个好法?”(《可爱的草塘》)
这种写法一定要在读者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用,而且,每个人的对话内容一般要单独成行。
其实,对话的写法还有很多,相信同学们在实际运用中会摸索出更好的表达方式。

“小朋友,你要修车吗?”那位正在修车的叔叔停下手里的活主动打招呼说。我说:“车带没气了,我还要赶快去上学。”“你不用着急,我马上给你查一下。”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小毛病,只不过气门芯坏了。”“要多少钱呀?”他似乎明白我怕挨坑,伸手指指贴在一旁的服务公约说。“有价格,只收两角钱。”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谢谢叔叔。”【解答】1.人物的对话描写从格式上来讲,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和无提示语。2.提示语在什么位置要决定于表达思想的需要。比如“小朋友,你要修车吗?”把提示语放在后面,可以表现出修车叔叔主动打招呼的热情态度。“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把这句提示语放在中间,是因为提示语前后都有要说的话,表明他边说边做事的主动态度。总之,提示语在什么位置,不只是格式问题,主要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快告诉我,怎么写?我都快急死了,唉,还是告诉我吧,我叫你大哥

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
答: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以下几项:1、肖像描写:指把人的容貌、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

人描写方法有哪些方法
答: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避免行文死板。3.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

第五课 写作:如何写人物对话
答:(六)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人物的语言描写一般有五种: 一、提示语在前面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

小说中刻画人物方法技巧 刻画人物的四种描写方法
答: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3、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

描写手法
答:2、行动描写:描述人物的行为、动作,如“他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咖啡,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 3、语言描写:记录人物的对话、独白等,如“‘你怎么还没完成作业?’母亲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担忧和不满。”。 4、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回忆等,如“他感到心中一阵莫名的...

写作文时对话格式
答:在第四单元的语文试卷中,最后的作文很多同学都失了分,不是因为大家不会写,而是很多时候没有审题,用自己以为的方式,拿起笔就写,因此走题,没有中心的文章很多。 这是一篇和我们以往的看图写话,记叙文是不一样的。在作文题目中间,明确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人物之间的对话是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 2.必须有问题出...

语言描写有哪些?
答:在文学里面,语言描写有多种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

人物描写的6种方法
答:人物对话包括:概述性对话、间接对话和直接对话。将对话内容进行概括,使其成为叙述性文字,可以压缩大量的对话。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通过一些关键词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尽量不写太过于老套。要有新意。其关键在于:第一,进行肖像描写,据...

对话描写怎么写
答:人物对话描写 变叙述为对话 一、引言 小朋友在写作文时经常不让人物开口说话,只写大概的经过;即使让人物开口说话,往往也只写一两句,很少有人物之间多个来回的对话。所以总感到事情写不具体,字数写不多,当然更谈不上生动。那就需要变叙述为对话,合理进行对话描写。二、范文引路 片段(一)星期天下午...

人物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答:两大类:人和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和物的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2、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如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