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作者&投稿:镇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1、建设社会主义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作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消灭阶级、建立新社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基于以上分析,要想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理论源头上首先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阐释,回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对于党的历史使命的认知,透彻把握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相关性与一体性,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才能够建立发展。
2、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前提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但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中国的成立为其奠定了根本性的政治前提,社会主义改造为其奠定了经济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的建设探索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尽管经历了严重曲折,但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基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赋权于民,致力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与首创精神,致力于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别于传统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得以开创。
历经四十余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恢弘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的卓越领导,既不可能有持续的理论创新,也不可能有不断的实践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会开创,更谈不上发展。
要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就此而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党的领导并非一个变量,而是一个常量,并且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最为内在、最为本质的因素与常量。
4、卓越的领导能力是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关键
这种领导能力鲜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崇高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性政党,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长远的价值追求。坚定的人民立场。共产党不忘初心,强调人民至上,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谋幸福。
严整的组织特性。组织边界严明、组织体系严密、组织原则有效、组织纪律严格,使得党能够通过自我革命统一全党思想,规范全党行为,集中全党力量,把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迅速有效贯彻落实。
极强的实践思维。中国共产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思维,注重实践探索、教训反思、经验总结、思想提升、理论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互动。出色的学习能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政党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进。
持续的回应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过程中能够从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各种问题与挑战,回应民众诉求,较为有效地实现指导思想、政策与制度的更替与创新。这种卓越的领导能力决定了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

5、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为重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一个极为重要的内涵就是强调党的领导核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意义。
纵观党的历史可以看到,真正的领导核心都是党在应对重大危机与挑战的过程中产生的,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棘手难解的问题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来明确思路、凝聚力量,汇集共识,以力挽狂澜、化危为机,通过艰巨卓绝的努力开创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最切实的引导者,离开了党的领导,社会和谐就是空中楼阁。
2、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最根本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一句空话。
3、党的领导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的核心力量,离开了党的领导,社会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解放与发展。
4、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最强有力的基石,离开了党的领导,共同富裕就是海市蜃楼。

扩展资料党的领导的实质就是帮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党的领导不是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来实现的。
党的领导只能依靠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依靠向人民群众作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和执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领导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所面临的直接任务的不同,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党的领导的含义曾经作出不同的表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党的领导

原因: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3、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结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经历过艰难曲折,也犯过许多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

但从总体上说,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离开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缺乏根本的政治保证,就会失去正确方向。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最根本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党一再强调: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各项事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人民群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不是自发实现,不是靠朴素的民主意识和本能就能实现的。人民民主的实现,必须靠科学理论的指导、正确步骤的制定,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创造雄厚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的核心力量,离开了党的领导,社会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解放与发展。邓小平曾经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一贯重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毛泽东同志在69年前党的七大报告中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胡锦涛同志则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21世纪已经过去了10多年的今天,如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能够使我们既敢于涉险滩,又能顺利上得了岸;使我们敢于啃硬骨头,又能够保证啃得下、啃得动;使我们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又能够培育出生产力发展的肥美土壤。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确立发展的正确方向与目标,使我们在实现总体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中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正在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离开了党的领导,就会犯颠覆性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遭受破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最强有力的基石,离开了党的领导,共同富裕就是海市蜃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共同富裕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他坚信共同富裕“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作了艰苦努力。第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动力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20多年来,我们党先后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发展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有了极大提升,使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成长起来。第二,我们党一直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要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使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正在破解各种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天花板,为广大群众在创业中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经济制度基础。第三,我们党始终强调政府承担的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共同富裕是政府承担的八项基本职责之一,必须制定有力的举措,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最切实的引导者,离开了党的领导,社会和谐就是空中楼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894年1月3日,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1894年3月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达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卡内帕不是要求恩格斯题词,而是要求他从已有著作中找一简短的语句,作为题词。恩格斯在1月9日给卡内帕回了信。他在信中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上面这句话,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可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恰恰就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追求。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向这一最终目标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引领者:我们党制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着明确的和谐要求,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引导着国家治理的方向;我们党把社会和谐作为现实的工作要求,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如图所示



1